第8頁
悠悠南北朝:縱橫十六國 作者:陳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事實證明李流的擔心不無道理,不久羅尚得到荊州等地派來的援兵。晉軍乘著李特的軍隊分散在各地,帶兵突襲李特的營地,由於晉軍勢盛,各村落紛紛反叛,李特的軍隊被打得大敗,李特在亂軍中被殺,李流、李雄以及李特的另一個兒子李盪各自退守。
不過,這一下倒是給流民的軍隊提了個醒。不久,李流率領李盪、李雄各部軍隊襲擊羅尚的軍隊,大敗之,流民的士氣重新振奮起來。李流乘勝一直追到成都城下,羅尚嚇得緊閉城門,堅守不出,李盪不慎中矛而死。
李特、李盪的先後陣亡令李流心生恐懼,眼看荊州援軍將到,他竟採納了妹夫李含的進言,以自己兒子李世和李含的兒子李胡為人質,準備向晉軍投降。李雄等人拚命諫言,眼看無濟於事,幸好,這獻質請降的計劃激怒了李含的另一個兒子——駐守梓潼的太守李離。
李離從梓潼火速趕來,卻沒趕上向李流進諫,隻好來到李雄的營中商討補救措施。
李雄說:“如今的辦法,就是起兵襲擊荊州援軍;可是那倆老頭(指李流、李含兩位)卻不同意,如之奈何?”
李離提議道:“不如我們私下行動?”
李雄得了支持,便與李離一起來到流民們麵前,號召道:“我們已經謀反多時,殺了許多蜀地的官兵乃至百姓,如今一旦束手就擒,就隻能任憑宰割了,眼下之計隻有同心協力打敗荊州的援兵才能共享富貴!”眾人聽了深受鼓舞,紛紛跟隨李雄、李離突襲荊州援軍,原來那荊州援軍也不過紙老虎一般,一戰就被擊退。這一勝利也讓險些走錯路的李流慚愧不已,他稱讚李雄:“興吾家者,必此人也!”從此十分器重李雄的才幹,將軍事方麵的事務一概交給他處理。
李流在當年就生了重病,臨終前將身後大事託付給李雄。李流去世,眾人共推李雄為主。李雄以郫城為都,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益州牧,率領軍隊繼續與羅尚的軍隊作戰。他先是擊退前來襲擊郫城的羅尚,繼而又攻下犍為,截斷成都的糧道。孤立無食的羅尚不堪李雄的連續進攻,隻好在夜裏從水路逃出城去,李雄終於得償所願,攻入成都。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劉淵起事的永興元年,李雄自稱成都王,改元建興,廢除晉朝法律,重新約法七章。
晉朝內部正因為“八王之亂”而根本無暇四顧,蜀中得到了暫時的安定。兩年之後,也就是晉惠帝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李雄又即皇帝位,改元晏平,國號大成,他便成為十六國中第一個自稱皇帝的人。
(事實上,三國時期的分裂對於以後30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十六國的分裂局麵是有相當大的影響的。由於三國的存在,從秦漢時期開始建立起來的所謂皇族正統思想受到了嚴重的衝擊,人們開始對其提出質疑。原本統一全國的晉朝是有條件重新建立起一套正統的體係,但又因為皇族自身的原因,這個新王朝卻沒有重新確立正統。盡管後世大多數歷史學者都承認晉朝的正統地位,但這種威信是值得懷疑的。關於魏、蜀孰為正統的觀念爭執了一千多年,最終也沒有一個讓人信服的觀點。而在當時,很多人也以能成就類似劉備的功業為奮鬥目標,占據蜀地的地位並不低。三國末期鍾會就曾說過:“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這也就是為什麽李雄僅據益州即敢稱帝的一個重要原因。請注意,以前稱帝時是十分注重正統地位的,至少也要有玉璽這樣的憑證,這可以參見《三國演義》中的很多例證。)
五、羯人石勒
在益州稱帝的李雄盡管與三國時期的蜀漢同樣定都在成都,但它的建立過程似乎更像是三國時期的東吳,在李特、李流兄弟創立的業績之上,李雄終於最後鞏固了政權,並且廢除了晉朝遺留下來的若幹不合理製度。當時,李雄不僅有李氏一族的支持,還招攬了不少人才。成國建立初期的局麵相當不錯,與此產生鮮明對比的便是這個時候還在“窩裏鬥”的晉朝皇室。
在李雄稱帝的那一年,也就是晉惠帝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在一番明爭暗鬥之後,終於除掉了皇族之中最後兩個強勁的競爭對手成都王和河間王。為了便於掌控手中的權力,司馬越又用毒餅毒死了那個連傀儡還不如的白癡皇帝司馬衷,另立其弟司馬熾為帝,這就是晉懷帝。
晉懷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剛剛掌握了大權的司馬越意識到並州一帶形勢的嚴峻,任命劉琨為並州刺史。關於劉琨,他和祖逖“聞雞起舞”的故事應該算得上是盡人皆知。劉淵獲知這一消息,以前將軍劉景為使持節、征討大都督、大將軍,在版橋一帶攔擊劉琨。劉淵起事以來終於首逢對手,劉琨果然名不虛傳,在版橋一仗擊敗了劉景,進駐並州州治晉陽(今山西太原),安撫軍民。劉淵也清醒了一下頭腦,放慢了步伐,考慮下一步的進攻方向。
此時鄴城也發生了戰爭,在河北一帶的成都王司馬穎原先的部下汲桑,以為成都王報仇的名義,自稱大將軍,進攻司馬騰駐守的鄴城。汲桑本不足懼,但他的先鋒大將,卻是日後稱霸北方,在十六國時期赫赫有名的人物——羯人石勒。
羯人乃是匈奴別部羌渠的後裔。相比於匈奴本部,羯人的地位要低得多,羯人的基本社會單位還是長期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的。石勒原來的名字叫背,他的祖父耶奕於、父親周曷朱,都是部落裏的小帥,周曷朱性情粗暴,不得部下之心,後來他常常讓石勒代為小帥之職,竟然得到眾人的愛戴和信任。
不過,這一下倒是給流民的軍隊提了個醒。不久,李流率領李盪、李雄各部軍隊襲擊羅尚的軍隊,大敗之,流民的士氣重新振奮起來。李流乘勝一直追到成都城下,羅尚嚇得緊閉城門,堅守不出,李盪不慎中矛而死。
李特、李盪的先後陣亡令李流心生恐懼,眼看荊州援軍將到,他竟採納了妹夫李含的進言,以自己兒子李世和李含的兒子李胡為人質,準備向晉軍投降。李雄等人拚命諫言,眼看無濟於事,幸好,這獻質請降的計劃激怒了李含的另一個兒子——駐守梓潼的太守李離。
李離從梓潼火速趕來,卻沒趕上向李流進諫,隻好來到李雄的營中商討補救措施。
李雄說:“如今的辦法,就是起兵襲擊荊州援軍;可是那倆老頭(指李流、李含兩位)卻不同意,如之奈何?”
李離提議道:“不如我們私下行動?”
李雄得了支持,便與李離一起來到流民們麵前,號召道:“我們已經謀反多時,殺了許多蜀地的官兵乃至百姓,如今一旦束手就擒,就隻能任憑宰割了,眼下之計隻有同心協力打敗荊州的援兵才能共享富貴!”眾人聽了深受鼓舞,紛紛跟隨李雄、李離突襲荊州援軍,原來那荊州援軍也不過紙老虎一般,一戰就被擊退。這一勝利也讓險些走錯路的李流慚愧不已,他稱讚李雄:“興吾家者,必此人也!”從此十分器重李雄的才幹,將軍事方麵的事務一概交給他處理。
李流在當年就生了重病,臨終前將身後大事託付給李雄。李流去世,眾人共推李雄為主。李雄以郫城為都,自稱大將軍、大都督、益州牧,率領軍隊繼續與羅尚的軍隊作戰。他先是擊退前來襲擊郫城的羅尚,繼而又攻下犍為,截斷成都的糧道。孤立無食的羅尚不堪李雄的連續進攻,隻好在夜裏從水路逃出城去,李雄終於得償所願,攻入成都。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劉淵起事的永興元年,李雄自稱成都王,改元建興,廢除晉朝法律,重新約法七章。
晉朝內部正因為“八王之亂”而根本無暇四顧,蜀中得到了暫時的安定。兩年之後,也就是晉惠帝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李雄又即皇帝位,改元晏平,國號大成,他便成為十六國中第一個自稱皇帝的人。
(事實上,三國時期的分裂對於以後30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十六國的分裂局麵是有相當大的影響的。由於三國的存在,從秦漢時期開始建立起來的所謂皇族正統思想受到了嚴重的衝擊,人們開始對其提出質疑。原本統一全國的晉朝是有條件重新建立起一套正統的體係,但又因為皇族自身的原因,這個新王朝卻沒有重新確立正統。盡管後世大多數歷史學者都承認晉朝的正統地位,但這種威信是值得懷疑的。關於魏、蜀孰為正統的觀念爭執了一千多年,最終也沒有一個讓人信服的觀點。而在當時,很多人也以能成就類似劉備的功業為奮鬥目標,占據蜀地的地位並不低。三國末期鍾會就曾說過:“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這也就是為什麽李雄僅據益州即敢稱帝的一個重要原因。請注意,以前稱帝時是十分注重正統地位的,至少也要有玉璽這樣的憑證,這可以參見《三國演義》中的很多例證。)
五、羯人石勒
在益州稱帝的李雄盡管與三國時期的蜀漢同樣定都在成都,但它的建立過程似乎更像是三國時期的東吳,在李特、李流兄弟創立的業績之上,李雄終於最後鞏固了政權,並且廢除了晉朝遺留下來的若幹不合理製度。當時,李雄不僅有李氏一族的支持,還招攬了不少人才。成國建立初期的局麵相當不錯,與此產生鮮明對比的便是這個時候還在“窩裏鬥”的晉朝皇室。
在李雄稱帝的那一年,也就是晉惠帝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在一番明爭暗鬥之後,終於除掉了皇族之中最後兩個強勁的競爭對手成都王和河間王。為了便於掌控手中的權力,司馬越又用毒餅毒死了那個連傀儡還不如的白癡皇帝司馬衷,另立其弟司馬熾為帝,這就是晉懷帝。
晉懷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剛剛掌握了大權的司馬越意識到並州一帶形勢的嚴峻,任命劉琨為並州刺史。關於劉琨,他和祖逖“聞雞起舞”的故事應該算得上是盡人皆知。劉淵獲知這一消息,以前將軍劉景為使持節、征討大都督、大將軍,在版橋一帶攔擊劉琨。劉淵起事以來終於首逢對手,劉琨果然名不虛傳,在版橋一仗擊敗了劉景,進駐並州州治晉陽(今山西太原),安撫軍民。劉淵也清醒了一下頭腦,放慢了步伐,考慮下一步的進攻方向。
此時鄴城也發生了戰爭,在河北一帶的成都王司馬穎原先的部下汲桑,以為成都王報仇的名義,自稱大將軍,進攻司馬騰駐守的鄴城。汲桑本不足懼,但他的先鋒大將,卻是日後稱霸北方,在十六國時期赫赫有名的人物——羯人石勒。
羯人乃是匈奴別部羌渠的後裔。相比於匈奴本部,羯人的地位要低得多,羯人的基本社會單位還是長期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的。石勒原來的名字叫背,他的祖父耶奕於、父親周曷朱,都是部落裏的小帥,周曷朱性情粗暴,不得部下之心,後來他常常讓石勒代為小帥之職,竟然得到眾人的愛戴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