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民為了紀念為他花盡心血的先人,就把這幅畫帶在身邊,隻要條件允許就掛起來。在裏邊靠床的牆上還懸掛著一口寶劍,鯊魚皮的劍鞘已經變成暗綠色。這是他舅舅兼老師留給他的紀念物。舅舅在清帝遜位,民國成立的時候,又被請回北京去了。王一民把這口劍也帶在身邊,掛在牆上,一為紀念,二為防身。屋裏這兩件古董,和一架線裝書搭配在一起,倒讓人覺得這屋中的主人不是前朝的遺老遺少,就是陶醉在故紙堆裏的書癡。王一民對這種無意中造成的效果還很滿意,所以就在寫字檯上方寫了十四個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他所以寫這樣任人皆知的熟句子,就是為了讓人一看就懂。那些在下邊各處亂竄的走狗,有幾個是有學問的?寫深了看不懂反倒壞事。句子雖熟,字可不俗。他的字是學虞世南的。從小學到中學,一本《孔子廟堂碑》,被他臨摹得點點酷似。揮起筆來外柔內剛,風神瀟灑,俊邁而有逸氣。了解王一民的人都點頭稱道:真真是字如其人。
這會兒王一民坐在寫字檯前。他拿出手槍,小心翼翼地拉開,見裏麵隻有兩顆子彈了。他真喜歡這支槍。這槍不但幫他打了敵人,還勾起了他那難忘的戰鬥回憶……「九一八」事變爆發不久,他就被黨派進東滿抗日義勇軍裏去了。在那裏,他就有這麽一支小槍。因為有武術的功底,手勁、眼力都好,所以他槍法練得又快又好,麵對敵人,彈不虛發。一九三三年初,黨又調他回哈爾濱做反日救國會工作。
他就把小槍送給他的良師益友李漢超了。今天,他麵前又擺著這麽支烤藍的小槍,怎能不高興呢。他找出一塊幹淨布包好,塞在腰帶上。然後站起身,跳上寫字檯,舉起手輕輕托開兩塊天棚板,手一用勁,又翻上了棚頂。天棚是兩層的,他探著身子,掀開一塊木板,板下放著黨的文件和馬列主義書籍。他從腰中拔出小槍,放在文件上,蓋好木板,又翻回到屋裏。他所以把這麽重要的東西都放在棚頂上,是有他的安排的。如果出現情況,他跳上寫字檯就可以迅速地翻上頂棚。房蓋上他早已準備好一個部位,椽子和瓦片都是活動的,手一扒,頭一頂就可以鑽出去。緊挨著他住的西房山頭,是一棵高大的楊樹,他縱身一跳就可跳到樹上,然後順著樹往下一滑就到了牆外。這樣,敵人還沒有攻破屋門,他已經跑到牆外的胡同裏去了。
王一民從天棚上下來,擦掉寫字檯上的腳印,一看手錶,已經快到四點鍾了。
他還想在日酋玉旨雄一到達前,趕回車站去。他忙洗了洗手,打開立櫃下邊的抽屜,從裏麵拿出一塊黑麵包,一碟酸黃瓜,又從暖壺裏倒了一碗白開水,坐在桌前,咬一口麵包,就一塊酸黃瓜,香甜地吃了起來。
亦凡公益圖書館(shuku)掃校
下一章回目錄
夜幕下的哈爾濱
北滿的春風大,一刮就是好幾天。清晨,風颳得簷頭上的小鳥卿卿嗽嗽地叫個不停。它們叫著,跳著,迎著大風去外麵覓食。從睡夢中醒來的人們,和往日一樣,又在盤算著這一天要幹些什麽。可是哈爾濱火車站前和往日大不一樣了!通往南崗、馬家溝、道外的幾條馬路完全戒嚴,隻有緊貼車站往霓虹橋去的一條通道可以行人。
前一段時間連這條通道也被卡死,站裏站外憋得人山人海,有的旅客拿著長途火車票,眼看著火車開跑了,票白廢了,氣得直跺腳;有的婦女急得號陶大哭。敵人一看不行,這才下令開放這一條通道。人多、道窄,霓虹橋上擠得你喊我叫,前推後擁。挨近橋邊鐵欄杆的地方,站滿了全副武裝的日本大兵。他們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兇狠狠地監視著每一個行人。任何車輛都不準通行了。這一來可苦了那些背包提貨上下火車的人,他們流著熱汗,喘著粗氣,一步一步往前挪動著。有一位年過半百的老知識分子,穿著長衫,戴著禮帽,剛想去擦汗,一陣大風吹來,帽子刮跑了。這頂禮帽,翻滾著,蹦跳著向鐵欄杆前飛去。老知識分子衝出人流,剛要去攆禮帽,忽聽一聲斷喝:「巴嘎牙路!死了死了的給!」一把明亮的刺刀對著他探過來,嚇得他一閃身,跌坐在地上。眼看那頂禮帽隨風翻跳著,飛到幾十米高的橋下去了。
王一民繞到道裏,隨著人流走過霓虹橋。橋下往西南一直到車站主樓,一字排開站的還是日本大兵。他們用刺刀把人逼到一條狹窄的通道上,不許擅越雷池一步。
越接近車站,日本大兵排得越密,來往行人中賊眉鼠眼的可疑傢夥也多起來。王一民一邊走著一邊往「紀念碑」方向張望,首先進入眼簾的是那八個鮮紅大字:「趕走日寇,還我山河!」王一民心中不由得一喜:敵人竟還沒有辦法把它擦掉!
在碑下,麵對著八個大字站著一大群人,多數是穿著黃呢子軍裝和警察製服的傢夥。中間也夾雜著一些西服革履和長袍馬褂的人。還有幾個穿著「胸前四個兜,背後三疊口,中間橫帶走」的所謂日滿協和服的人。因為這種服裝當時才剛剛出現,穿的人還寥寥無幾,所以人們就管最先穿上這種衣服的人叫搶頭漢奸。
距離這群人不遠的地方停著一排小汽車,旁邊站著挎匣槍的隨從和馬弁。
碑下這群人對著八個大字,揚著頭,揮著手,指著、叫著。兩輛救火的消防車鳴著悽厲的笛聲開來。頂盔貫甲的消防隊員拽下水龍頭,對準八個鮮紅的大字猛衝起來。兩條水龍,同時沖向一個目標,激起的水花隨著大風向四處飄散著。
這會兒王一民坐在寫字檯前。他拿出手槍,小心翼翼地拉開,見裏麵隻有兩顆子彈了。他真喜歡這支槍。這槍不但幫他打了敵人,還勾起了他那難忘的戰鬥回憶……「九一八」事變爆發不久,他就被黨派進東滿抗日義勇軍裏去了。在那裏,他就有這麽一支小槍。因為有武術的功底,手勁、眼力都好,所以他槍法練得又快又好,麵對敵人,彈不虛發。一九三三年初,黨又調他回哈爾濱做反日救國會工作。
他就把小槍送給他的良師益友李漢超了。今天,他麵前又擺著這麽支烤藍的小槍,怎能不高興呢。他找出一塊幹淨布包好,塞在腰帶上。然後站起身,跳上寫字檯,舉起手輕輕托開兩塊天棚板,手一用勁,又翻上了棚頂。天棚是兩層的,他探著身子,掀開一塊木板,板下放著黨的文件和馬列主義書籍。他從腰中拔出小槍,放在文件上,蓋好木板,又翻回到屋裏。他所以把這麽重要的東西都放在棚頂上,是有他的安排的。如果出現情況,他跳上寫字檯就可以迅速地翻上頂棚。房蓋上他早已準備好一個部位,椽子和瓦片都是活動的,手一扒,頭一頂就可以鑽出去。緊挨著他住的西房山頭,是一棵高大的楊樹,他縱身一跳就可跳到樹上,然後順著樹往下一滑就到了牆外。這樣,敵人還沒有攻破屋門,他已經跑到牆外的胡同裏去了。
王一民從天棚上下來,擦掉寫字檯上的腳印,一看手錶,已經快到四點鍾了。
他還想在日酋玉旨雄一到達前,趕回車站去。他忙洗了洗手,打開立櫃下邊的抽屜,從裏麵拿出一塊黑麵包,一碟酸黃瓜,又從暖壺裏倒了一碗白開水,坐在桌前,咬一口麵包,就一塊酸黃瓜,香甜地吃了起來。
亦凡公益圖書館(shuku)掃校
下一章回目錄
夜幕下的哈爾濱
北滿的春風大,一刮就是好幾天。清晨,風颳得簷頭上的小鳥卿卿嗽嗽地叫個不停。它們叫著,跳著,迎著大風去外麵覓食。從睡夢中醒來的人們,和往日一樣,又在盤算著這一天要幹些什麽。可是哈爾濱火車站前和往日大不一樣了!通往南崗、馬家溝、道外的幾條馬路完全戒嚴,隻有緊貼車站往霓虹橋去的一條通道可以行人。
前一段時間連這條通道也被卡死,站裏站外憋得人山人海,有的旅客拿著長途火車票,眼看著火車開跑了,票白廢了,氣得直跺腳;有的婦女急得號陶大哭。敵人一看不行,這才下令開放這一條通道。人多、道窄,霓虹橋上擠得你喊我叫,前推後擁。挨近橋邊鐵欄杆的地方,站滿了全副武裝的日本大兵。他們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兇狠狠地監視著每一個行人。任何車輛都不準通行了。這一來可苦了那些背包提貨上下火車的人,他們流著熱汗,喘著粗氣,一步一步往前挪動著。有一位年過半百的老知識分子,穿著長衫,戴著禮帽,剛想去擦汗,一陣大風吹來,帽子刮跑了。這頂禮帽,翻滾著,蹦跳著向鐵欄杆前飛去。老知識分子衝出人流,剛要去攆禮帽,忽聽一聲斷喝:「巴嘎牙路!死了死了的給!」一把明亮的刺刀對著他探過來,嚇得他一閃身,跌坐在地上。眼看那頂禮帽隨風翻跳著,飛到幾十米高的橋下去了。
王一民繞到道裏,隨著人流走過霓虹橋。橋下往西南一直到車站主樓,一字排開站的還是日本大兵。他們用刺刀把人逼到一條狹窄的通道上,不許擅越雷池一步。
越接近車站,日本大兵排得越密,來往行人中賊眉鼠眼的可疑傢夥也多起來。王一民一邊走著一邊往「紀念碑」方向張望,首先進入眼簾的是那八個鮮紅大字:「趕走日寇,還我山河!」王一民心中不由得一喜:敵人竟還沒有辦法把它擦掉!
在碑下,麵對著八個大字站著一大群人,多數是穿著黃呢子軍裝和警察製服的傢夥。中間也夾雜著一些西服革履和長袍馬褂的人。還有幾個穿著「胸前四個兜,背後三疊口,中間橫帶走」的所謂日滿協和服的人。因為這種服裝當時才剛剛出現,穿的人還寥寥無幾,所以人們就管最先穿上這種衣服的人叫搶頭漢奸。
距離這群人不遠的地方停著一排小汽車,旁邊站著挎匣槍的隨從和馬弁。
碑下這群人對著八個大字,揚著頭,揮著手,指著、叫著。兩輛救火的消防車鳴著悽厲的笛聲開來。頂盔貫甲的消防隊員拽下水龍頭,對準八個鮮紅的大字猛衝起來。兩條水龍,同時沖向一個目標,激起的水花隨著大風向四處飄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