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雕琢之疑。他的風格很樸實,作品中總有一種恰到好處的魅力。沒有一


    個多餘的字,每一個字都在為整體服務。關於這一點,阿爾夫萊德·繆塞曾


    寫過一首讚美詩:


    有一個既像卡爾德隆又像梅裏美的人,


    在現實上麵澆注熊熊溶化的鉛水;


    用他的火炬勾勒出人間的側影;


    他帶著這樣的模型,把生命的石膏,


    完全赤裸裸地投擲在它的背景之上。


    在陰暗的人頭像沒有一筆雕鑿,


    隻有一幅像上帝鑄造的青鉛假麵。


    「沒有一筆雕鑿」用來評價梅裏美的作品是當之無愧的。


    ----------------------- 頁麵 74-----------------------


    黃金、大理石、猩紅——戈蒂葉


    戈蒂葉 (theophile gautier)像雨果一樣也是勇將的後裔,1811年8


    月30日誕生在法國南部的塔布。他的祖父是進攻貝爾根·奧普朱姆的第一


    人,因而遠近馳名。戈蒂葉的父親受過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藝。他對雨果的


    《克倫威爾》的序言推崇備至。因而也贊成他的兒子向詩歌方麵的發展。他


    甚至督促他的兒子進行創作。據說戈蒂葉在寫《莫班》,就甭想出來。戈蒂


    葉的母親倒是一位穩重端莊的美人。據說她和其丈夫都非常溺愛和崇拜這個


    孩子。因而,戈蒂葉是個生下來就受寵的人。無論是父母,還是親戚,抑或


    是他後來的朋友都讚美他,鍾愛他。


    這個處處受寵的人卻是贏弱的體質。他在所有的運動中隻擅長遊泳,但


    他卻一心一意要成為一個運動家。運動家和拳擊家成為他最仰慕的對象。他


    曾花了幾年的功夫學習擊劍、騎馬和劃船。奇蹟出現了。他的體質完全變了。


    他有一次甚至在測量體力的儀器上打出了530多磅的重量,並在他的自傳中


    把這件事說成是他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一樁事。


    說到戈蒂葉的性格,我們可以用他自己的一段文字來作旁證:「我是荷


    馬時代的人;我生存的世界不是我的世界,我不理解我周圍的社會。基督不


    是為我而生的;我像阿爾齊巴底斯或菲達斯一樣是個異教徒,我從沒有在各


    各他山上採擷過耶穌受難之花;從被釘死者身邊流出的、用血紅的帶子纏繞


    著世界的深沉的血流,從沒有讓我在他的波浪裏麵沐浴過,我叛逆的軀體拒


    不承認靈魂的主宰,我的肉體拒不壓製情慾。對我說來,這個大地像天堂一


    樣不合我的心意,我愛雕像,不愛幽靈,我愛正午,不愛黃昏。使我產生快


    感的三件東西是黃金、大理石、猩紅。燦爛輝煌、紮實堅固、色彩鮮艷。這


    些就是我夢寐以求的東西,我用他們建築我全部的空中樓閣,……我是用雕


    刻家的眼睛,而不是用情人的眼睛來觀看一個女人的。我一生最感興趣的是


    酒瓶的形式,而不是裝在瓶裏麵的內容。」


    戈蒂葉並非最初就以文學創作作為自己生命的目的。他還年輕的時候,


    就離開學校,跑到畫家李烏的畫室充當門生。他自己和他的家人都過高地估


    計了他的繪畫才能。但這種嚐試卻在他後來的文學生涯中起到了積極的影


    響。首先,他對色彩和形式傾注了畢生的精力。這種傾向不僅表現在他後來


    的創作中,也存在於他的生活方式中。據說他定居巴黎時,常常是一副引人


    注目的打扮:上身總是穿著一身黑絲絨背心,腳上穿的是黃色的鞋子,手上


    帶著一把雨傘或陽傘。而在上演《歐那尼》的那天,他覺得打扮得引人注目


    是義不容辭的。於是,他定製了一件紅背心。這裏的紅色象徵著青年藝術家


    對灰色的憎恨。那晚,他成了整個劇院裏望遠鏡的目標。後來,在法國文學


    史上,這件紅背心一直閃閃發光,成為人生中愛好光明和色彩的一個天真的


    標誌,也是他與眾不同的特色。


    這位青年到30歲時放棄了繪畫,繼而進行文學創作。而他那部成名劇《歐


    那尼》,就在這個劇上演之前,戈帝葉就曾與幾個朋友去拜訪了雨果。雨果


    的平易人使戈蒂葉大吃一驚。從這一刻起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他都是雨果


    至死不渝的信徒,熱情洋溢的讚美者,感恩戴德的弟子,不倦不休的歌頌者。


    雨果是他內心裏的巨匠和大師。


    如果說雨果是他文學上的引路人,就像見雅特裏斯是坦丁的引路人一


    樣,造成他早期性格發展的卻是法國文學史上的拉伯雷和魏容。他喜歡魏容


    ----------------------- 頁麵 75-----------------------


    在色彩上的絢麗多姿和拉伯雷的豐富充盈。在拉丁文學中,他挑選的是些頹


    廢派的詩人和散文家,如四世紀的羅馬詩人克勞地安;二世紀的羅馬小說家


    阿普利烏;因政治原因而自殺的尼祿皇帝的寵臣兼諷刺作家皮特羅尼烏斯


    等。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喜歡特殊、警奇、打破常規的東西。這就解釋了


    他那本優秀評論集《畸人集》的來歷。他說他要為一小群詩人正名,為他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想像力世界──浪漫主義文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鄒純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鄒純芝並收藏想像力世界──浪漫主義文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