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想像力世界──浪漫主義文學 作者:鄒純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們一般不可能達到真理,根本無法知道自在之物是什麽,我們隻能按照感
官告訴我們的樣子來認識各種對象。也就是說,戴綠色眼鏡人看到的一切東
西是綠的,戴紅色眼鏡的人看到的一切東西是紅的。克萊斯特一旦認識到對
真理的認識簡直不可能這一現實後,他便覺得仿佛最高的唯一目標已經破滅
了,故而陷入了不可知的悲觀主義和宿命論的泥淖之中。
這種精神的崩潰把他引入了天主教徒的行列。現在他覺得什麽地方也沒
有教堂那樣令人感動,那兒有最崇高的音樂,加上其它的藝術,一起強烈的
震撼著人的心靈。相形之下,我們的禮拜微不足道。因為它隻訴諸冰冷的理
智,而一次天主教的慶典則訴諸所有的感官,於是,他狂呼:「啊,給我一
滴忘性吧,我將欣喜若狂地變成一個天主教徒。」為了結束這種心靈的痛苦,
克萊斯特出去巴黎旅行。同時,他與未婚妻解除了婚約,完成了他早已開始
的《洛貝爾·吉斯卡德》這一悲劇,克萊斯特創作這一悲劇意在與歌德一比
高低。他早就揚言要把花冠從歌德這位大文豪的額上扯下來。因此,他憑藉
自己的想像,在這本書中描繪了一個偉人,洛貝爾·吉斯卡德這位偉大的冒
險家正率領大軍駐紮在君士坦丁堡城下,他立誓要占領這座城市。然而,命
運卻與他作對,他的軍營裏發生了瘟疫,吉斯卡德本人也染上了這種瘟疫,
但驕傲的他卻沒有讓任何人知道。
他的帳蓬終於打開了,這個胸口發燒、喉頭幹渴、雙手整夜都抬不起來
的人卻筆挺地、驕傲地走了出來,站在群眾麵前。他顯得那麽堅強、愉快而
----------------------- 頁麵 58-----------------------
威武。這個必須承擔厄運的人無疑就是克萊斯特自己,這樣,他的描寫就顯
得更加悲壯。
克萊斯特的著名戲劇《洪堡王子》寫的是年輕的騎兵將領違犯了紀律,
他採取軍令所禁止的一種方式挑起了戰鬥,結果戰勝了。然而,選帝侯卻因
此將他判處死刑。年青的主人公認為這隻是形式而毫不在乎,等到他明白這
一切都是真的時,卻突然對死亡產生了恐懼,於是低聲下氣地乞求饒命,但
經過內心的鬥爭,他坦然地要求對他執行應得的死刑。本劇描繪的主人公大
多具有一種英雄之氣,就是女性也非常剛強。如他的《彭泰西勒亞》這齣著
名的悲劇中的女主人公就是阿瑪宗族的狂暴的女王,她向希臘人和特洛亞人
都發動過戰爭,而且每戰必勝。根據阿瑪宗族的一條法律,她們每個人必須
在戰爭中俘虜一個男人作自己的丈夫,戰爭結束後就可以同他們一起過幸福
而平和的生活。彭泰西勒亞對阿基裏斯產生了愛情。對阿基裏斯的愛卻表現
為仇恨,她渴望喝他的血,結果在厭惡之餘把他殺死了。由於失去了自己的
所愛,彭泰西勒亞最終也憂傷地死去。據說,克萊斯特寫完彭泰西勒亞的死
後曾經久久地坐在那兒哭泣。他給一位友人談到這個劇本時說:「的確你以
一個先知的眼光看到了這一點;找最內在的自己就在這裏麵,我的靈魂就在
它的光榮和悲痛裏麵。」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的是因為肉慾的滿足而表
現出的殘酷。彭泰西勒亞愛得那麽凶,為了愛,她必須把他吃掉,把他殺死。
這就像我們小時候聽說過的螳螂的故事一樣,新娘必須把新郎吃下去才有新
生。但這對於動物來說屬於正常的事,一旦放在人的身上就顯出了病態的特
征。這一病態的愛情觀與克萊斯特自己對待感情的態度是一致的。克萊斯特
在感情上追求絕對的忠誠,我們再看看他的《克特卿·封·海爾布龍》這一
戲劇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克萊斯特這一特質。克特卿第一次遇見韋特爾·封
施特拉爾伯爵,就仿佛被雷電擊倒一樣摔倒在他的麵前。伯爵正要騎馬前行
時,克特卿又從30尺高的窗口跳了下來,想跟上去,結果在病床上躺了六個
星期。還未痊癒,就爬起來,捆了一個包袱去找伯爵,她赤著腳,頭頂著烈
日,身著短衫,穿過沙漠叢林,緊緊跟在伯爵的後麵。伯爵用腳踢她、用鞭
子抽打她,侮辱她,然而,她忍辱負重,十分熱忱而又十分謙恭地忍受著這
一切。這就克萊斯特自己的感情生活,同樣,他也要求別人對他絕對地忠誠。
然而,這個世界容不下他這種強烈的不摻假的感情。於是發生了1811年的悲
劇。這一年,他認識了亨利埃特·福格爾夫人。這個婦人也像他一樣地憂鬱,
並自以為得了不治之症。於是,1811年11月20日,他們兩人一同驅車前往
波茨坦附近浴盆湖畔的一家小旅店,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下午,兩人走到
湖畔的個僻靜處,克萊斯特開槍射穿了他女友的左胸,隨即開槍射中了自己
的頭顱。年僅34歲的詩人就這樣用自己的手結束了他那痛苦的追求。但他在
官告訴我們的樣子來認識各種對象。也就是說,戴綠色眼鏡人看到的一切東
西是綠的,戴紅色眼鏡的人看到的一切東西是紅的。克萊斯特一旦認識到對
真理的認識簡直不可能這一現實後,他便覺得仿佛最高的唯一目標已經破滅
了,故而陷入了不可知的悲觀主義和宿命論的泥淖之中。
這種精神的崩潰把他引入了天主教徒的行列。現在他覺得什麽地方也沒
有教堂那樣令人感動,那兒有最崇高的音樂,加上其它的藝術,一起強烈的
震撼著人的心靈。相形之下,我們的禮拜微不足道。因為它隻訴諸冰冷的理
智,而一次天主教的慶典則訴諸所有的感官,於是,他狂呼:「啊,給我一
滴忘性吧,我將欣喜若狂地變成一個天主教徒。」為了結束這種心靈的痛苦,
克萊斯特出去巴黎旅行。同時,他與未婚妻解除了婚約,完成了他早已開始
的《洛貝爾·吉斯卡德》這一悲劇,克萊斯特創作這一悲劇意在與歌德一比
高低。他早就揚言要把花冠從歌德這位大文豪的額上扯下來。因此,他憑藉
自己的想像,在這本書中描繪了一個偉人,洛貝爾·吉斯卡德這位偉大的冒
險家正率領大軍駐紮在君士坦丁堡城下,他立誓要占領這座城市。然而,命
運卻與他作對,他的軍營裏發生了瘟疫,吉斯卡德本人也染上了這種瘟疫,
但驕傲的他卻沒有讓任何人知道。
他的帳蓬終於打開了,這個胸口發燒、喉頭幹渴、雙手整夜都抬不起來
的人卻筆挺地、驕傲地走了出來,站在群眾麵前。他顯得那麽堅強、愉快而
----------------------- 頁麵 58-----------------------
威武。這個必須承擔厄運的人無疑就是克萊斯特自己,這樣,他的描寫就顯
得更加悲壯。
克萊斯特的著名戲劇《洪堡王子》寫的是年輕的騎兵將領違犯了紀律,
他採取軍令所禁止的一種方式挑起了戰鬥,結果戰勝了。然而,選帝侯卻因
此將他判處死刑。年青的主人公認為這隻是形式而毫不在乎,等到他明白這
一切都是真的時,卻突然對死亡產生了恐懼,於是低聲下氣地乞求饒命,但
經過內心的鬥爭,他坦然地要求對他執行應得的死刑。本劇描繪的主人公大
多具有一種英雄之氣,就是女性也非常剛強。如他的《彭泰西勒亞》這齣著
名的悲劇中的女主人公就是阿瑪宗族的狂暴的女王,她向希臘人和特洛亞人
都發動過戰爭,而且每戰必勝。根據阿瑪宗族的一條法律,她們每個人必須
在戰爭中俘虜一個男人作自己的丈夫,戰爭結束後就可以同他們一起過幸福
而平和的生活。彭泰西勒亞對阿基裏斯產生了愛情。對阿基裏斯的愛卻表現
為仇恨,她渴望喝他的血,結果在厭惡之餘把他殺死了。由於失去了自己的
所愛,彭泰西勒亞最終也憂傷地死去。據說,克萊斯特寫完彭泰西勒亞的死
後曾經久久地坐在那兒哭泣。他給一位友人談到這個劇本時說:「的確你以
一個先知的眼光看到了這一點;找最內在的自己就在這裏麵,我的靈魂就在
它的光榮和悲痛裏麵。」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的是因為肉慾的滿足而表
現出的殘酷。彭泰西勒亞愛得那麽凶,為了愛,她必須把他吃掉,把他殺死。
這就像我們小時候聽說過的螳螂的故事一樣,新娘必須把新郎吃下去才有新
生。但這對於動物來說屬於正常的事,一旦放在人的身上就顯出了病態的特
征。這一病態的愛情觀與克萊斯特自己對待感情的態度是一致的。克萊斯特
在感情上追求絕對的忠誠,我們再看看他的《克特卿·封·海爾布龍》這一
戲劇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克萊斯特這一特質。克特卿第一次遇見韋特爾·封
施特拉爾伯爵,就仿佛被雷電擊倒一樣摔倒在他的麵前。伯爵正要騎馬前行
時,克特卿又從30尺高的窗口跳了下來,想跟上去,結果在病床上躺了六個
星期。還未痊癒,就爬起來,捆了一個包袱去找伯爵,她赤著腳,頭頂著烈
日,身著短衫,穿過沙漠叢林,緊緊跟在伯爵的後麵。伯爵用腳踢她、用鞭
子抽打她,侮辱她,然而,她忍辱負重,十分熱忱而又十分謙恭地忍受著這
一切。這就克萊斯特自己的感情生活,同樣,他也要求別人對他絕對地忠誠。
然而,這個世界容不下他這種強烈的不摻假的感情。於是發生了1811年的悲
劇。這一年,他認識了亨利埃特·福格爾夫人。這個婦人也像他一樣地憂鬱,
並自以為得了不治之症。於是,1811年11月20日,他們兩人一同驅車前往
波茨坦附近浴盆湖畔的一家小旅店,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下午,兩人走到
湖畔的個僻靜處,克萊斯特開槍射穿了他女友的左胸,隨即開槍射中了自己
的頭顱。年僅34歲的詩人就這樣用自己的手結束了他那痛苦的追求。但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