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吾從前出於好奇心,曾經請求過她。我說,你能不能穿一次白色襯裙給我看看?
他問。“行啊。”她笑著回答,“下次我就穿,隻要你喜歡。還有其他要求嗎?什麽我都答應你,別不好意思,隻管說出來。”
“可能的話,襯衣最好也穿白色的。越簡單越好。”
上個星期,她穿著白襯衣白襯裙來了。他脫去她的襯衣,解開襯裙的肩帶,吸吮那下麵的辱頭,和在幻影中出現的男人相同的姿勢、相同的角度。那時有種輕微的暈眩感。
腦子裏仿佛朦朧地升起了霧,神誌變得模糊不清,下半身生出沉重的感覺,並急速地膨脹開。回過神來,他渾身顫抖,正在猛烈地she精。
“我說,這是怎麽了?已經she出來了?”她驚愕地問。
天吾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麽。但他把精液she在了她襯裙的腰部。
“對不起。”天吾道歉說,“我不是有意的。”
“你不用道歉。”女朋友鼓勵天吾說,“這東西隻要用自來水沖一下就洗掉了。不就是這東西嗎?如果是弄上醬油或紅葡萄酒,倒不大容易洗呢。”
她脫掉襯裙,到衛生問去搓洗沾上精液的地方。然後把它晾在了懸掛浴簾的橫杆上。
“是不是太刺激了?”她問道,溫柔地微笑著,然後用手掌緩緩地撫摸天吾的腹部,“你喜歡白色襯裙嘛,天吾君。”
“也不是。”天吾說。但他無法解釋自己提出這種要求的真正理由。
“如果你喜歡這類妄想,不論是什麽,告訴阿姐就行。阿姐一定盡力幫忙。其實我最喜歡妄想了。人要是沒有或多或少的妄想,就沒法活下去了。你說是不是?嗯,下次還要我穿白色襯裙嗎?”
天吾搖搖頭。“不了。一次就夠。謝謝你。”
在幻影裏出現的吸吮母親辱頭的年輕男人,會不會就是自己生物學上的父親?天吾常常這麽想。因為這個算作父親的人——nhk 的優秀收款員——和天吾在任何方麵都毫無相像之處。天吾身材高大,體格健壯,額頭寬,鼻子細,耳朵呈圓形,皺巴巴的。父親則又矮又胖,其貌不揚,額頭狹窄,鼻子扁平,耳朵尖得像馬耳一般。整張臉的造型可說幾乎和天吾形成絕妙的對比。天吾這張臉龐稱得上悠閑自得、落落大方,父親則長著一張神經質的、總讓人覺得吝嗇的麵孔。很多人看到他們兩個,都說不像父子。
但父親讓天吾深深地感到疏離的,倒不是外貌,而是精神上的資質和傾向。在父親身上根本看不到可稱為求知慾的東西。的確,父親沒有受過充分的教育,他出身貧寒,沒有餘裕在體內構建係統的智力體係。對這樣的境遇,天吾也在某種程度上覺得同情。即便如此,希望獲得普通水平的知識的基本願望——天吾覺得這恐怕多少是人的自然欲望——在這個男人身上卻過於淡泊。生存必需的實踐性的智慧倒是相應地發揮著作用,但努力提高與深化自己、盼望了解更為遼闊遠大的世界,這種姿態在他身上卻絲毫找不到。
他在狹窄的世界裏,嚴守狹隘的規則,辛苦地度日。對那空間的狹小和空氣的汙濁,他似乎不覺得痛苦。也從沒見過他在家中讀書,連報紙都沒訂閱過(他說隻要看看 nhk 的整點新聞就足夠了)。對音樂和電影也不感興趣,甚至從未出去旅行過。如果說對什麽東西稍微抱有興趣,就是他負責的那條收款線路。他畫了一張那片地區的地圖,用各種顏色的筆做上記號,一有空就拿出來研究,像生物學家區分染色體一般。
相比之下,天吾從小就被視為數學神童,算術成績出類拔萃,小學三年級時就能解高中的數學題。至於其他學科,他也根本不必拚命努力,就能成績超群。隻要有時間,他就不停地讀書。好奇心旺盛,就像挖土機掘土一般,效率極高地將各類知識逐一吸收。所以每次看見父親那種樣子,他就怎麽也不能理解為何這個狹隘而無教養的男人的遺傳因子,居然在生物學上占據了自己這個存在至少一半。
自己真正的父親肯定另有其人,這是少年時代的天吾得出的結論。自己是因為某種機緣,由這個自稱是父親、其實毫無血緣關係的男人一手養大的。就像狄更斯的小說裏那些不幸的孩子一樣。
這個可能性對少年時代的天吾來說,既是噩夢,也是極大的希望。他貪婪地閱讀狄更斯的小說。第一本讀的是《霧都孤兒》,從那以後他就迷上了狄更斯,把圖書館收藏的狄更斯作品幾乎全部熟讀。他一麵暢遊在這樣的故事世界裏,一麵沉湎於對自己身世的種種想像中。這種想像(或說妄想)在他的腦海中越變越長,越變越複雜。盡管類型隻有一個,卻生出了無數變奏。總之,自己原本的位置並非這裏。天吾告訴自己。我是被錯誤地關在一個錯誤的牢籠裏。有朝一日,真正的父母肯定會在偶然但正確的引導下來找我,把我從這狹窄痛苦的醜惡牢籠中解救出去,帶回原本屬於我的地方。於是我將獲得美麗、和平、自由的星期天。
天吾在學校成績優異,父親十分高興,為這件事得意揚揚,還在鄰居中炫耀。但同時也看得出,他似乎在內心某個角落對兒子的聰明和才華感到無趣。天吾伏案學習時,他經常故意進行幹擾。不是命令他去做家務,就是找出些瑣碎的小事,絮絮叨叨地埋怨個不停。埋怨的內容常常相同。自己做收款員得怎樣不時忍受辱罵,日復一日地走街串巷,不辭勞苦地工作;相比之下你又是怎樣輕鬆自在,過著幸福的生活;自己像你這麽大的時候,怎樣在家中被奴役,一有大小事就要飽受父親和兄長的鐵拳;怎樣吃不飽穿不曖,被當作牲口一般;不能因為你在學校的成績還不錯就神氣。如此種種,父親噦噦唆唆地數落個沒完。
這個人也許在嫉妒我。從某個時刻起,天吾這麽想。對我的資質或處境,這人大概非常嫉妒吧。但父親居然嫉妒自己的親生兒子,這樣的事難道真會發生嗎?當然,身為孩子的天吾無法做出這樣難的判斷。但他不可能感受不到父親在言談舉止中流露出的某種狹隘淺薄,在生理上覺得無法忍受。不,並不隻是嫉妒,這人是憎恨兒子身上的某種東西。天吾經常這樣感覺。父親並不是憎恨天吾這個人,而是憎恨蘊藏在他身上的某種東西,覺得它無法容忍。
數學給了天吾有效的逃避手段。躲進計算公式的世界中,就能逃脫現實這個煩擾的世界。隻要把腦子裏的開關轉到 on,自己就能輕易地轉移到那一側的世界裏——他還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事實。而且隻要在那個無邊無際、富於條理的領域中探索與徘徊,他便是徹底自由的。他順著巨大建築中曲折的走廊前進,依次打開編好門牌號碼的門扉。
每當有新的光景呈現在眼前,留在現實世界的醜陋痕跡就會變得淡薄,幹脆地消逝。由計算公式主宰的世界,對他來說是合法的、並且絕對安全的藏身之地。天吾比誰都正確地理解這個世界的地理環境,能夠準確地選擇正確的道路。誰也無法追上來。逗留在那一側的世界裏,就能把現實世界強加給他的規則和重負幹淨地忘卻,徹底地忽略。
他問。“行啊。”她笑著回答,“下次我就穿,隻要你喜歡。還有其他要求嗎?什麽我都答應你,別不好意思,隻管說出來。”
“可能的話,襯衣最好也穿白色的。越簡單越好。”
上個星期,她穿著白襯衣白襯裙來了。他脫去她的襯衣,解開襯裙的肩帶,吸吮那下麵的辱頭,和在幻影中出現的男人相同的姿勢、相同的角度。那時有種輕微的暈眩感。
腦子裏仿佛朦朧地升起了霧,神誌變得模糊不清,下半身生出沉重的感覺,並急速地膨脹開。回過神來,他渾身顫抖,正在猛烈地she精。
“我說,這是怎麽了?已經she出來了?”她驚愕地問。
天吾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麽。但他把精液she在了她襯裙的腰部。
“對不起。”天吾道歉說,“我不是有意的。”
“你不用道歉。”女朋友鼓勵天吾說,“這東西隻要用自來水沖一下就洗掉了。不就是這東西嗎?如果是弄上醬油或紅葡萄酒,倒不大容易洗呢。”
她脫掉襯裙,到衛生問去搓洗沾上精液的地方。然後把它晾在了懸掛浴簾的橫杆上。
“是不是太刺激了?”她問道,溫柔地微笑著,然後用手掌緩緩地撫摸天吾的腹部,“你喜歡白色襯裙嘛,天吾君。”
“也不是。”天吾說。但他無法解釋自己提出這種要求的真正理由。
“如果你喜歡這類妄想,不論是什麽,告訴阿姐就行。阿姐一定盡力幫忙。其實我最喜歡妄想了。人要是沒有或多或少的妄想,就沒法活下去了。你說是不是?嗯,下次還要我穿白色襯裙嗎?”
天吾搖搖頭。“不了。一次就夠。謝謝你。”
在幻影裏出現的吸吮母親辱頭的年輕男人,會不會就是自己生物學上的父親?天吾常常這麽想。因為這個算作父親的人——nhk 的優秀收款員——和天吾在任何方麵都毫無相像之處。天吾身材高大,體格健壯,額頭寬,鼻子細,耳朵呈圓形,皺巴巴的。父親則又矮又胖,其貌不揚,額頭狹窄,鼻子扁平,耳朵尖得像馬耳一般。整張臉的造型可說幾乎和天吾形成絕妙的對比。天吾這張臉龐稱得上悠閑自得、落落大方,父親則長著一張神經質的、總讓人覺得吝嗇的麵孔。很多人看到他們兩個,都說不像父子。
但父親讓天吾深深地感到疏離的,倒不是外貌,而是精神上的資質和傾向。在父親身上根本看不到可稱為求知慾的東西。的確,父親沒有受過充分的教育,他出身貧寒,沒有餘裕在體內構建係統的智力體係。對這樣的境遇,天吾也在某種程度上覺得同情。即便如此,希望獲得普通水平的知識的基本願望——天吾覺得這恐怕多少是人的自然欲望——在這個男人身上卻過於淡泊。生存必需的實踐性的智慧倒是相應地發揮著作用,但努力提高與深化自己、盼望了解更為遼闊遠大的世界,這種姿態在他身上卻絲毫找不到。
他在狹窄的世界裏,嚴守狹隘的規則,辛苦地度日。對那空間的狹小和空氣的汙濁,他似乎不覺得痛苦。也從沒見過他在家中讀書,連報紙都沒訂閱過(他說隻要看看 nhk 的整點新聞就足夠了)。對音樂和電影也不感興趣,甚至從未出去旅行過。如果說對什麽東西稍微抱有興趣,就是他負責的那條收款線路。他畫了一張那片地區的地圖,用各種顏色的筆做上記號,一有空就拿出來研究,像生物學家區分染色體一般。
相比之下,天吾從小就被視為數學神童,算術成績出類拔萃,小學三年級時就能解高中的數學題。至於其他學科,他也根本不必拚命努力,就能成績超群。隻要有時間,他就不停地讀書。好奇心旺盛,就像挖土機掘土一般,效率極高地將各類知識逐一吸收。所以每次看見父親那種樣子,他就怎麽也不能理解為何這個狹隘而無教養的男人的遺傳因子,居然在生物學上占據了自己這個存在至少一半。
自己真正的父親肯定另有其人,這是少年時代的天吾得出的結論。自己是因為某種機緣,由這個自稱是父親、其實毫無血緣關係的男人一手養大的。就像狄更斯的小說裏那些不幸的孩子一樣。
這個可能性對少年時代的天吾來說,既是噩夢,也是極大的希望。他貪婪地閱讀狄更斯的小說。第一本讀的是《霧都孤兒》,從那以後他就迷上了狄更斯,把圖書館收藏的狄更斯作品幾乎全部熟讀。他一麵暢遊在這樣的故事世界裏,一麵沉湎於對自己身世的種種想像中。這種想像(或說妄想)在他的腦海中越變越長,越變越複雜。盡管類型隻有一個,卻生出了無數變奏。總之,自己原本的位置並非這裏。天吾告訴自己。我是被錯誤地關在一個錯誤的牢籠裏。有朝一日,真正的父母肯定會在偶然但正確的引導下來找我,把我從這狹窄痛苦的醜惡牢籠中解救出去,帶回原本屬於我的地方。於是我將獲得美麗、和平、自由的星期天。
天吾在學校成績優異,父親十分高興,為這件事得意揚揚,還在鄰居中炫耀。但同時也看得出,他似乎在內心某個角落對兒子的聰明和才華感到無趣。天吾伏案學習時,他經常故意進行幹擾。不是命令他去做家務,就是找出些瑣碎的小事,絮絮叨叨地埋怨個不停。埋怨的內容常常相同。自己做收款員得怎樣不時忍受辱罵,日復一日地走街串巷,不辭勞苦地工作;相比之下你又是怎樣輕鬆自在,過著幸福的生活;自己像你這麽大的時候,怎樣在家中被奴役,一有大小事就要飽受父親和兄長的鐵拳;怎樣吃不飽穿不曖,被當作牲口一般;不能因為你在學校的成績還不錯就神氣。如此種種,父親噦噦唆唆地數落個沒完。
這個人也許在嫉妒我。從某個時刻起,天吾這麽想。對我的資質或處境,這人大概非常嫉妒吧。但父親居然嫉妒自己的親生兒子,這樣的事難道真會發生嗎?當然,身為孩子的天吾無法做出這樣難的判斷。但他不可能感受不到父親在言談舉止中流露出的某種狹隘淺薄,在生理上覺得無法忍受。不,並不隻是嫉妒,這人是憎恨兒子身上的某種東西。天吾經常這樣感覺。父親並不是憎恨天吾這個人,而是憎恨蘊藏在他身上的某種東西,覺得它無法容忍。
數學給了天吾有效的逃避手段。躲進計算公式的世界中,就能逃脫現實這個煩擾的世界。隻要把腦子裏的開關轉到 on,自己就能輕易地轉移到那一側的世界裏——他還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事實。而且隻要在那個無邊無際、富於條理的領域中探索與徘徊,他便是徹底自由的。他順著巨大建築中曲折的走廊前進,依次打開編好門牌號碼的門扉。
每當有新的光景呈現在眼前,留在現實世界的醜陋痕跡就會變得淡薄,幹脆地消逝。由計算公式主宰的世界,對他來說是合法的、並且絕對安全的藏身之地。天吾比誰都正確地理解這個世界的地理環境,能夠準確地選擇正確的道路。誰也無法追上來。逗留在那一側的世界裏,就能把現實世界強加給他的規則和重負幹淨地忘卻,徹底地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