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恐怕張養浩亦不能料,時隔三百年,令他感慨萬端的潼關,將再次如火如荼演繹“興亡”一幕。崇禎十六年(1643)十月初六,“李自成陷潼關,督師尚書孫傳庭死之。”[4]西安門戶為之洞開,僅六天,西安告破。翌年正月初一亦即甲申年(1644)元旦,李自成建大順國,次日發兵,出潼關進軍北京。四個月後,從原路敗回,再過潼關。當年十二月下旬至翌年(1645)一月中旬,順清兩國集結大軍在潼關決戰。一月十二日潼關陷落,李自成率部從西安南逃,從此流竄。


    一年多內,潼關迭麵世變。李自成四過潼關,兩番得意,兩度失意。他先以“寇”入、以“帝”出,數月後相反,以“帝”入而以“寇”離。在他,此可謂成王敗寇、一線之間。但三百年前,為救濟饑民而來的張養浩,置身歷盡興亡的潼關,心中隻想到三個字:百姓苦。


    二


    一部二十五史,所述無非興亡。然而,這字眼之於庶民卻可以說沒什麽關係。興也好,亡也罷,舊符換新桃,無非你方唱罷我登場。那些憂君之傷、亡國之痛,寫滿史冊,其實都是士夫臣子的情懷,與真正的庶民多半無關。問題在於,修史的能力及權力,握於後者之手,庶民何感何想,後人其實概無所知。而這往往成為盲點,使人不知不覺中以為正史野史的主題和感情,能夠反映時世、代表民心。


    那是沒有的事。真實的時世、民心怎樣?崇禎末,北京流傳民諺:“隻圖今日,不過明朝。”一語雙關。又說:“韃子、流賊到門,我即開城請進。”[5]對於明亡,不悲痛,不眷戀,一言以蔽之,痛癢無關。這朝廷、這國家,不以人民願望而建,亦不曾就任何事情聽取人民意見,人民沒有認同感,亡與不亡,幹我何事?所以趙士錦才目睹了北京居民如下表現:三月十九日晨,北京全城告破,“至午後,百姓粘‘順民’二字於帽上,往來奔走如故。”[6]城破前,北京人確實感到恐慌,因為他們不知道是否會大禍臨頭,等到傳來消息“好了好了,不殺人了”,馬上恢復平靜。“奔走如故”幾個字,盡現民眾的無動於衷;占領軍要求帽上粘“順民”二字,無非一是表示順服,二來寓有“大順子民”之意,對此,大家也毫無心理障礙地接受。一代王朝轟然倒地,這場巨變,我們在將近四百年後說起,每每還有驚天動地之感,可當時京城民間,竟如此平淡或冷淡,簡直像什麽也沒發生。


    無獨有偶,清末民初鼎革,人民又有類似表情。當時的啟蒙者倍感痛心,嘆為“麻木”,從中抽取出國民性。這固然不錯,然而想一想二千多年代代興亡,從來是權力者遊戲,無論怎樣,百姓所得不過是個“苦”字,那麽,怎能不“麻木”,又為何不“麻木”?作為經歷甲申之變的人,計六奇把明朝崩解原因歸於“各自為心”[7]。這個總結,或者更在點子上。大家心腹不一,成王敗寇是你們之間的事,小民操什麽心!


    三


    不單不操心,在北方,朝廷崩解之後的亂世,還被當做短暫的機會加以利用。


    雖然同樣壓榨嚴重,但因土地瘠薄,氣候較差,物產不足,北方百姓生存普遍比南方更難。這也就是為什麽暴亂會在北方發展壯大。在中國,加入暴民行列,幾乎都是走投無路、萬不得已,但凡尚存一點餘地,就不致有此決斷。換言之,李自成百萬之眾,僅為最不堪生活的一小部分赤貧之民,這以外,介於一貧如洗與尚可掙紮、能忍與忍無可忍之間,人數更多。他們隻須很小的理由,就會迴避直接變身為“草寇”。骨子裏中國民眾都不願而且懼怕惹事,但這不表示心中不藏著不滿與怨恨。所謂“良民”,隻產生於幸福、合理的社會;在嚴重不公平的社會中,本質上沒有“良民”。之所以很多人保持著“良民”表象,沒有一變而為“暴民”,不過是他們在忍氣吞聲與鋌而走險之間進行著換算,如果得不償失,大多數人就都選擇忍耐。顯而易見,忍耐雖苦,卻至少性命無虞。


    不過,這以某種平衡未曾失去或被打破為前提,比如說統治秩序的存在。在好社會中,絕大多數人有自覺遵守法度的意願,他們認為,製度不僅對自己形成直接保障,即便其中某些限製,其實也是從反方向體現了自己的利益。相反在劣壞的社會,如果人們盡力不觸碰法度,通常不是出於擁戴和主動遵守,而是因為懼怕;一旦不必懼怕,法度便立刻顯出可笑和空洞的樣子,成為眾人亟欲突圍的對象。


    甲申國變後就出現了這一幕。崇禎死亡消息傳開,一夜之間,京畿周遭立即“盜賊橫生”。闖軍占領北京的後期,軍紀失控,搶淫頻發,史家多有述載。但實際上,京城並非最亂的地域,真正亂得無法收拾的,是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四省的廣大鄉村。這些地方,一時成為真空,法度蕩然;無數介於一貧如洗與尚可掙紮、能忍與忍無可忍之間的民眾,有如掙開束縛,趁機大行劫掠。如果說北京城內大順軍隊將卒所為,尚屬有組織的報復,則廣邈鄉間的情形,完全是無組織的混亂。平時隱忍壓抑的鄉民,此時一無所忌,紛紛變身為不曾加入起義軍的自發亂民。可以說,在這一刻,沒有庶民為崇禎之死如喪考妣,相反,倒被證明根本是一件大快人心之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黑洞——弘光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潔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潔非並收藏黑洞——弘光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