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太後您睡了麽?聖上發噩夢,哭鬧著要見您,奶娘哄不好,哭了小半個時辰了。”門外,方才的宮女芳桃又來話了。
胡後頓了頓,問:“當真?等哀家穿上外衣。”
“當真,陛下快到了。”
果然,不到一會兒,門外傳來元詡的哭鬧聲。
“母後……娘娘,母後……嗚嗚……”
“好了陛下,別哭,太後立馬就出來見您。”
胡後方才還以為是宮女芳桃想試探自己是否出了事,沒想到詡兒當真夜裏發噩夢不肯睡覺。
她看了元遙一眼,元遙道:“去吧,還請太後告知我最後一個問題。”
“你想知道唯心?唯心此人行蹤不定,卻很有些本事,好幾次他都為哀家出了主意。”
元遙問:“包括派我去高昌送舍利子?”
胡後詫異道:“你如何得知?沒錯,正是他出的主意。”
“還有別的嗎?”
胡後沉默半晌,道:“他說,佛塔能聚集天地靈氣,若我為先帝修一座九層佛塔,能護佑他早日轉生。我……畢竟有對不住他的地方……”
“娘娘,陛下哭著呢。”門外,宮女芳桃的聲音有幾分焦急。
“好,哀家這就來。”胡後胡亂擦了臉,卻見原本站在一旁的元遙不見了蹤影。她轉了一圈,重重簾幕後什麽也沒有,能藏人的地方她統統看了一遍,元遙真不見了。她不曾知道,原來元遙除了那把奇特的刀,竟還懂得別的法術。
朱門打開,一臉淚水哭鬧不休的元詡撲進了胡後的懷中,奶聲奶氣說著自己的委屈。胡後溫柔地撫摸著他,對芳桃和乳母道:“今夜不用讓陛下回去睡了,就在哀家這兒睡。”
作者有話要說: 胡後很傳奇,她曾經是個女尼,熟讀佛經很有才華,為元恪講經的時候被元恪看上,成了他的宮妃。北魏有立子殺母的慣例,別的妃子都不敢生兒子,生了就弄死,但她生了,結果元恪為她廢了祖宗的規矩,她活了下來。
她確實跟河清王元懌有一腿,史上好像記載的是元恪死後,死之前有沒有就不知道了。元懌據記載是個美男子。
☆、第110章 抽絲
元遙回了禁宮, 細細回想方才胡後那番話, 腦中的一團亂麻慢慢剝離開來。
讓他護送舍利子去高昌, 是唯心為太後出的主意,這就很奇怪了。他為胡後選擇佛頂舍利作為送給高昌的國禮,又讓自己去護送, 這是為何?
他想, 唯心應該知道佛頂舍利的用處。為何讓胡後以舍利為國禮送往高昌?有一種可能,送往高昌對他來說是安全且方便的,很可能送往高昌就等同於送到他手中。佛頂舍利放在大魏,被這麽多雙眼睛盯著, 他不可能有所動作。
如此一來,為何舍利子並未被封印就有了解釋, 想來他是為了方便之故。若舍利被法力高強之人封印,再開啟封印必定十分困難。因此他拿到的舍利子原先像是被封印了, 走到一半之時封印自行失效, 還曾引得鹿爾那隻鹿精狂性大發。
第二個疑問, 為何讓自己去送?
他想起那日唯心在時胡後突然對自己發難的態度, 以及他向自己索要龍牙的舉動,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
他怕龍牙,他想引開自己。
讓他護送舍利是個很好的選擇,一是自己並不會起異心私吞國禮, 定會將舍利子安全送達……不對,他的本意應該並非希望自己安全抵達。一路上遇到的怪事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 尤其是在迷城,他們一行人險些都喪了性命。
而且,他們身邊還有六月!
六月是什麽時候跟著他們的,正巧是他們從洛陽出來的第一站,東秦州。當時他以雲笙的身份出現,陶惜年認得他,而他在陶惜年說出目的地之前就說他要去往敦煌,自己才未曾懷疑邀他一同上路。而六月就是法慶,這是陶惜年後來告訴他的。為何他的目的地是敦煌,恰好與他們同路,莫非一開始就知道他們要去高昌?
六月一路跟著他們,被識破後也曾想過去奪舍利。若是他們一路上遇難,舍利會落到誰的手中,這就顯而易見了。
幸而六月與陶惜年的前世有一段緣分,才未曾對他們下狠手。而且,就算他們安全送達,也是送到高昌王處,正遂了他的心意。
為何會怕龍牙,因為龍牙能破開佛頂舍利的金光屏障麽?
冀州與法慶一戰,龍牙的作用不可忽視。若沒有龍牙,恐怕他們根本找不到破開金光屏障的方法,也無法打敗法慶。
而唯心如何知道此事?此戰目擊者眾多,但都是些北魏士兵和少數幾個道人。他在回朝之時交代過,此戰太過詭譎,若是亂傳怕普通百姓心生畏懼。因此士兵回朝之後,洛陽未曾有過相關事跡的傳唱。
這不難猜測,唯心與六月,也就是法慶其實是一夥的。法慶隻是個被奪的肉身,或許妖僧法慶一直是兩個人。
想到此處,他不禁冷汗涔涔,了無睡意。
他們一行前往高昌幾乎一路遇險,而送完國禮,也就是離開高昌王城前往吐穀渾後,一路上出奇的順利。為何?因為舍利已經送到目的地,他已經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元遙想起高昌王宮中那黑袍國師,舍利子是交到他手裏的。那時還出了件怪事,陶惜年將高辰當成了自己的前世情人。除了六月,他想沒人會做這種無聊的舉動。這不難想見,當時六月也在高昌。而他後來所中的情蠱,或許也與六月有關。他大膽猜測,那黑袍國師正是六月。
而如今,佛頂骨舍利又回到了他們的手中,他們怕的,就隻有自己手中這把龍牙了。
而他以陶惜年作為條件讓他去換,他當然不能不換。
可若換了,就一分勝算也無了。
他嘆了一聲,仰躺在小床上,腦中將近年發生的怪事統統順了一遍。
六月化身法慶造反的緣由陶惜年與他說過,是因為太武帝滅佛殺死了陶惜年的前世。但唯心呢?他是為何?
遇到陶惜年之後,六月心中的結可以說已經解了。畢竟潘郎已死,而陶惜年還好好活著,他也為潘郎報了仇,沒必要繼續糾纏。他如今還與唯心在一起,恐怕是因為唯心比他更強大,他不得不聽從於唯心。
如果六月隻是從屬,這一係列的事件就相當微妙了。浮山堰的走屍、冀州法慶叛亂,針對的都是魏國朝廷。這麽做的原因隻有一個,唯心和六月一樣,因某事而仇視魏國朝廷。
他仇視魏國朝廷原因雖暫時不得而知,但隻要推出這一點,他幾乎可以確認先帝元恪的死與唯心有關。據他兄長元太興說,唯心是幾年前就與胡後有交往的,早在先帝駕崩之前。
他起身,再次回到元恪的牌位前。先帝隻是得了風寒罷了,急病而亡不是不可能,隻是唯心當時已經在胡後身邊了,這不得不令他多想。
至於去年他們走後便立馬建起來的佛塔也很耐人尋味。胡後說唯心告訴她修佛塔能庇佑先帝早日輪迴,這分明是利用了胡後對先帝的愧疚。若唯心是魏國的仇敵,他不可能為先帝著想,鼓動胡後修佛塔,一定是為了他自己。
胡後頓了頓,問:“當真?等哀家穿上外衣。”
“當真,陛下快到了。”
果然,不到一會兒,門外傳來元詡的哭鬧聲。
“母後……娘娘,母後……嗚嗚……”
“好了陛下,別哭,太後立馬就出來見您。”
胡後方才還以為是宮女芳桃想試探自己是否出了事,沒想到詡兒當真夜裏發噩夢不肯睡覺。
她看了元遙一眼,元遙道:“去吧,還請太後告知我最後一個問題。”
“你想知道唯心?唯心此人行蹤不定,卻很有些本事,好幾次他都為哀家出了主意。”
元遙問:“包括派我去高昌送舍利子?”
胡後詫異道:“你如何得知?沒錯,正是他出的主意。”
“還有別的嗎?”
胡後沉默半晌,道:“他說,佛塔能聚集天地靈氣,若我為先帝修一座九層佛塔,能護佑他早日轉生。我……畢竟有對不住他的地方……”
“娘娘,陛下哭著呢。”門外,宮女芳桃的聲音有幾分焦急。
“好,哀家這就來。”胡後胡亂擦了臉,卻見原本站在一旁的元遙不見了蹤影。她轉了一圈,重重簾幕後什麽也沒有,能藏人的地方她統統看了一遍,元遙真不見了。她不曾知道,原來元遙除了那把奇特的刀,竟還懂得別的法術。
朱門打開,一臉淚水哭鬧不休的元詡撲進了胡後的懷中,奶聲奶氣說著自己的委屈。胡後溫柔地撫摸著他,對芳桃和乳母道:“今夜不用讓陛下回去睡了,就在哀家這兒睡。”
作者有話要說: 胡後很傳奇,她曾經是個女尼,熟讀佛經很有才華,為元恪講經的時候被元恪看上,成了他的宮妃。北魏有立子殺母的慣例,別的妃子都不敢生兒子,生了就弄死,但她生了,結果元恪為她廢了祖宗的規矩,她活了下來。
她確實跟河清王元懌有一腿,史上好像記載的是元恪死後,死之前有沒有就不知道了。元懌據記載是個美男子。
☆、第110章 抽絲
元遙回了禁宮, 細細回想方才胡後那番話, 腦中的一團亂麻慢慢剝離開來。
讓他護送舍利子去高昌, 是唯心為太後出的主意,這就很奇怪了。他為胡後選擇佛頂舍利作為送給高昌的國禮,又讓自己去護送, 這是為何?
他想, 唯心應該知道佛頂舍利的用處。為何讓胡後以舍利為國禮送往高昌?有一種可能,送往高昌對他來說是安全且方便的,很可能送往高昌就等同於送到他手中。佛頂舍利放在大魏,被這麽多雙眼睛盯著, 他不可能有所動作。
如此一來,為何舍利子並未被封印就有了解釋, 想來他是為了方便之故。若舍利被法力高強之人封印,再開啟封印必定十分困難。因此他拿到的舍利子原先像是被封印了, 走到一半之時封印自行失效, 還曾引得鹿爾那隻鹿精狂性大發。
第二個疑問, 為何讓自己去送?
他想起那日唯心在時胡後突然對自己發難的態度, 以及他向自己索要龍牙的舉動,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
他怕龍牙,他想引開自己。
讓他護送舍利是個很好的選擇,一是自己並不會起異心私吞國禮, 定會將舍利子安全送達……不對,他的本意應該並非希望自己安全抵達。一路上遇到的怪事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 尤其是在迷城,他們一行人險些都喪了性命。
而且,他們身邊還有六月!
六月是什麽時候跟著他們的,正巧是他們從洛陽出來的第一站,東秦州。當時他以雲笙的身份出現,陶惜年認得他,而他在陶惜年說出目的地之前就說他要去往敦煌,自己才未曾懷疑邀他一同上路。而六月就是法慶,這是陶惜年後來告訴他的。為何他的目的地是敦煌,恰好與他們同路,莫非一開始就知道他們要去高昌?
六月一路跟著他們,被識破後也曾想過去奪舍利。若是他們一路上遇難,舍利會落到誰的手中,這就顯而易見了。
幸而六月與陶惜年的前世有一段緣分,才未曾對他們下狠手。而且,就算他們安全送達,也是送到高昌王處,正遂了他的心意。
為何會怕龍牙,因為龍牙能破開佛頂舍利的金光屏障麽?
冀州與法慶一戰,龍牙的作用不可忽視。若沒有龍牙,恐怕他們根本找不到破開金光屏障的方法,也無法打敗法慶。
而唯心如何知道此事?此戰目擊者眾多,但都是些北魏士兵和少數幾個道人。他在回朝之時交代過,此戰太過詭譎,若是亂傳怕普通百姓心生畏懼。因此士兵回朝之後,洛陽未曾有過相關事跡的傳唱。
這不難猜測,唯心與六月,也就是法慶其實是一夥的。法慶隻是個被奪的肉身,或許妖僧法慶一直是兩個人。
想到此處,他不禁冷汗涔涔,了無睡意。
他們一行前往高昌幾乎一路遇險,而送完國禮,也就是離開高昌王城前往吐穀渾後,一路上出奇的順利。為何?因為舍利已經送到目的地,他已經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元遙想起高昌王宮中那黑袍國師,舍利子是交到他手裏的。那時還出了件怪事,陶惜年將高辰當成了自己的前世情人。除了六月,他想沒人會做這種無聊的舉動。這不難想見,當時六月也在高昌。而他後來所中的情蠱,或許也與六月有關。他大膽猜測,那黑袍國師正是六月。
而如今,佛頂骨舍利又回到了他們的手中,他們怕的,就隻有自己手中這把龍牙了。
而他以陶惜年作為條件讓他去換,他當然不能不換。
可若換了,就一分勝算也無了。
他嘆了一聲,仰躺在小床上,腦中將近年發生的怪事統統順了一遍。
六月化身法慶造反的緣由陶惜年與他說過,是因為太武帝滅佛殺死了陶惜年的前世。但唯心呢?他是為何?
遇到陶惜年之後,六月心中的結可以說已經解了。畢竟潘郎已死,而陶惜年還好好活著,他也為潘郎報了仇,沒必要繼續糾纏。他如今還與唯心在一起,恐怕是因為唯心比他更強大,他不得不聽從於唯心。
如果六月隻是從屬,這一係列的事件就相當微妙了。浮山堰的走屍、冀州法慶叛亂,針對的都是魏國朝廷。這麽做的原因隻有一個,唯心和六月一樣,因某事而仇視魏國朝廷。
他仇視魏國朝廷原因雖暫時不得而知,但隻要推出這一點,他幾乎可以確認先帝元恪的死與唯心有關。據他兄長元太興說,唯心是幾年前就與胡後有交往的,早在先帝駕崩之前。
他起身,再次回到元恪的牌位前。先帝隻是得了風寒罷了,急病而亡不是不可能,隻是唯心當時已經在胡後身邊了,這不得不令他多想。
至於去年他們走後便立馬建起來的佛塔也很耐人尋味。胡後說唯心告訴她修佛塔能庇佑先帝早日輪迴,這分明是利用了胡後對先帝的愧疚。若唯心是魏國的仇敵,他不可能為先帝著想,鼓動胡後修佛塔,一定是為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