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玄,去將那畜生放去後院,免得吵了客人。”
名喚小玄的少年見有客人,愣了一下,連忙道:“當真對不住,我這就把這畜生扔到後院去,將它的嘴塞上。”
說罷風一般不見了影子。後院傳來殺豬似的哀嚎,過了一陣重歸寧靜。
見素道:“這是我徒兒玄玉,年少無知,常常闖禍……”
話音未落,隻聽得後院傳來一聲巨響。玄玉的聲音傳來:“師父,我把門給弄散了!我這就修修,您不用擔心……”
見素雖抱怨玄玉年少無知,臉上卻帶著一絲若有似無的微笑。
陶惜年見了玄玉的架勢,忽然有些明白這玄妙觀為何如此破敗。
再好的房子,也經不住拆啊。
拜別見素道長,陶惜年非但沒有解惑,反而越發疑惑起來。這道場大會就連冀州道人也不知是何人承辦,這裏麵到底藏著什麽秘密?他輾轉反側一夜,決定去結識那位同他一樣自南梁而來的道人。
清晨剛下過一場小雨,天氣稍稍涼爽了些。陶惜年吃過午飯補了眠才慢悠悠地出門,反正隻是去找個人,也不是急事。找行人問了悅客居的地址,隻往前走了約莫半刻鍾便到了。
這悅客居據說是冀州城裏最好的客棧之一,裝潢陳設華貴,雖比不得建康城裏的大客棧,也相當不錯了,住店的價格絕不會便宜。這位仁兄在這裏一住就是半個多月,想必光是房錢便要花去不少,應當是個富裕道人,比他寬裕。
他在櫃檯處問了夥計,描述一陣,夥計記得那位客人,朝樓上一指,說:“那位客人在三樓右手邊最後一間,您去敲門,小的記得那客人今日未曾出門。”
陶惜年微笑著道了謝,便領著阿柏上樓找人。剛找到夥計說的房間,準備敲門,門卻突然開了。
陶惜年的手停在空中,隻見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正提著個籃子要出門。
說實話,陶惜年覺得這人跟他差不多,看著不像道士,沒穿道袍,穿著一身寬鬆的便服,頭髮隨意束著,麵容清秀俊雅,像個書生。
陶惜年對他簡單說明了來意,確定並沒有找錯人。那人往後退了一步,做了個請的動作。
“不知怎麽稱呼,在下姓陸名禹,道號無為。”
陶惜年有種終於遇到相知的感覺。當然,陸禹的道號依然比他的聽著順耳。
“在下陶惜年,道號棄智。”
陸禹笑了起來,說:“看來我二人的確有緣,道號皆出自老君。不知陶兄來自何處?”
“建康,陸兄你呢?”
“廬山太虛觀。”
“廬山太虛觀?難不成陸兄是南天師道正宗陸修靜真人的徒孫?”
“正是。”陸禹微笑,“陶兄居於建康,莫非是人稱‘山中宰相’茅山宗陶弘景陶真人的高徒?”
陶惜年連忙擺手,嘆道:“哎,在下並非師從正宗,不能與陸兄相比。我與陶真人,隻是碰巧同姓罷了。陶真人雖為丹陽秣陵人,如今卻隱居茅山,外人難得一見,我沒那個福分做陶真人的徒兒。若要說什麽家世淵源,晉時的隱士陶潛是我本家……”
陸禹微微頷首,也不繼續追問。兩人你一句我一句聊了一陣,頗為熱切,很有相見恨晚之意。阿柏在一旁聽得雲裏霧裏,對他們討論的道派之類是一概不知。兩位南梁真人的大名他是聽過的,但他們生平如何,擅長何種道術,秉承何種理念,卻並不知曉。
二人聊了一陣,總算回到正題。陶惜年說得口渴,喝了一大杯水,問:“陸兄,此次天師道道場大會你作何想?我總覺得,這冀州有些古怪……”
“我也覺察到了,這冀州似乎有高人在,且來意不善。”
“怎麽說?”
陸禹一笑,說:“我正要出門一趟,你跟著我上街走走,說不得正能遇上我說的那一怪。”
二人一妖出了門,陶惜年被一路帶著,往城西走去。行至半路,隻見一佛塔高高聳立於遠處,又聽見鍾聲自城西傳來,經久不絕。路上行人紛紛停下腳步,麵向佛塔的方向,跪地膜拜。
陶惜年大為震驚,那晚民眾們因高僧捨身自焚而頂禮膜拜不算稀奇,而聽著鍾聲麵向佛塔膜拜就有些太過了。
陸禹道:“看看,這冀州城裏竟有這般多的佛教徒,且虔誠到如此地步,不可謂不怪。”
陶惜年看向佛塔方向,三匹白馬拉著花車緩緩從西街而出,花車上盛著巨大的蓮台,待到近前,陶惜年才看清蓮台上站著一個僧人。
那僧人體格修長,身著玄色僧服,外罩絳紅色袈*裟,寬大的下擺在風中微微揚起。
待花車更近些,陶惜年看清了他的臉。眉飛入鬢,眼睛長而眼尾上翹,右眼眼尾處有一顆小小的紅痣,瞳色竟是罕見的淡金色,像貓。
周遭民眾全然跪地膜拜,俯首行禮。陶惜年怔怔看著那僧人,直到陸禹捏了一下他的手臂,他方才回過神來。
“走,我們走遠些。”
陶惜年見人群中隻有他們二人未曾膜拜行禮,顯得格格不入。
他和陸禹往身後的陋巷中退去,不知是否是他的錯覺,那僧人方才似乎看了他一眼,薄薄的嘴唇勾起一絲笑意。
妖僧。這定然是妖僧了,他心想。
“這冀州城裏崇佛至此,有些過了。我似乎記得,近百年前魏帝曾下過禁佛令……”陶惜年喃喃道。
“是,之所以禁佛,便是因其過盛。魏太武帝禁佛前曾為天師道寇天師建立道場,亦是想與佛教抗衡,結果魏國依舊崇佛之風盛行,因此後來便有了禁佛之事,坑殺了不少僧人。如今太武帝早已仙去,這崇佛之風便又慢慢盛了。”
陶惜年覺得胸口有些發悶,也不知那妖僧到底有何本事,那些民眾全然被他蠱惑了,就連自己也差些……
“阿柏!醒醒!”陶惜年見阿柏有些癡癡的,便狠心賞了他幾個爆栗。
“死妖道!你幹嘛!”阿柏氣呼呼地大叫,又忽的想起還有旁人在場,突然醒悟過來。他方才一激動,竟忘了自己如今的身份是陶惜年的徒兒,當徒兒的怎麽能忤逆師父呢?
陶惜年使勁扯了扯他的耳朵,惡狠狠道:“小鬼,你竟敢忤逆師父?”
阿柏隻好低下頭去,低聲道:“我錯了嘛……”
陸禹在一旁看著也頗覺有趣,他道:“你這徒兒倒挺有意思,想必陶兄平日裏定是太寵了些。”
他才沒有寵我,成天讓我幹活。阿柏默默腹誹。
“那僧人,是否會攝魂一類的妖術?”陶惜年問。
陸禹微微頷首,道:“我亦是如此作想,但多人同時被蠱惑,若僅用的是攝魂術,他的法力就太強大了。”
“那僧人究竟是什麽人,看年紀也就二十來歲。”
“那僧人法號法慶,高昌人,聽說是十年前自高昌隨師父來到北魏,留在這冀州天界寺修行,年紀……確實隻有弱冠的年紀。幾年前冀州並非是這般情形,崇佛之風盛行到如此地步自昨年始。我比你早到了幾日,有一日忽然見了這般情形,覺得有異,便問了幾人……”
名喚小玄的少年見有客人,愣了一下,連忙道:“當真對不住,我這就把這畜生扔到後院去,將它的嘴塞上。”
說罷風一般不見了影子。後院傳來殺豬似的哀嚎,過了一陣重歸寧靜。
見素道:“這是我徒兒玄玉,年少無知,常常闖禍……”
話音未落,隻聽得後院傳來一聲巨響。玄玉的聲音傳來:“師父,我把門給弄散了!我這就修修,您不用擔心……”
見素雖抱怨玄玉年少無知,臉上卻帶著一絲若有似無的微笑。
陶惜年見了玄玉的架勢,忽然有些明白這玄妙觀為何如此破敗。
再好的房子,也經不住拆啊。
拜別見素道長,陶惜年非但沒有解惑,反而越發疑惑起來。這道場大會就連冀州道人也不知是何人承辦,這裏麵到底藏著什麽秘密?他輾轉反側一夜,決定去結識那位同他一樣自南梁而來的道人。
清晨剛下過一場小雨,天氣稍稍涼爽了些。陶惜年吃過午飯補了眠才慢悠悠地出門,反正隻是去找個人,也不是急事。找行人問了悅客居的地址,隻往前走了約莫半刻鍾便到了。
這悅客居據說是冀州城裏最好的客棧之一,裝潢陳設華貴,雖比不得建康城裏的大客棧,也相當不錯了,住店的價格絕不會便宜。這位仁兄在這裏一住就是半個多月,想必光是房錢便要花去不少,應當是個富裕道人,比他寬裕。
他在櫃檯處問了夥計,描述一陣,夥計記得那位客人,朝樓上一指,說:“那位客人在三樓右手邊最後一間,您去敲門,小的記得那客人今日未曾出門。”
陶惜年微笑著道了謝,便領著阿柏上樓找人。剛找到夥計說的房間,準備敲門,門卻突然開了。
陶惜年的手停在空中,隻見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正提著個籃子要出門。
說實話,陶惜年覺得這人跟他差不多,看著不像道士,沒穿道袍,穿著一身寬鬆的便服,頭髮隨意束著,麵容清秀俊雅,像個書生。
陶惜年對他簡單說明了來意,確定並沒有找錯人。那人往後退了一步,做了個請的動作。
“不知怎麽稱呼,在下姓陸名禹,道號無為。”
陶惜年有種終於遇到相知的感覺。當然,陸禹的道號依然比他的聽著順耳。
“在下陶惜年,道號棄智。”
陸禹笑了起來,說:“看來我二人的確有緣,道號皆出自老君。不知陶兄來自何處?”
“建康,陸兄你呢?”
“廬山太虛觀。”
“廬山太虛觀?難不成陸兄是南天師道正宗陸修靜真人的徒孫?”
“正是。”陸禹微笑,“陶兄居於建康,莫非是人稱‘山中宰相’茅山宗陶弘景陶真人的高徒?”
陶惜年連忙擺手,嘆道:“哎,在下並非師從正宗,不能與陸兄相比。我與陶真人,隻是碰巧同姓罷了。陶真人雖為丹陽秣陵人,如今卻隱居茅山,外人難得一見,我沒那個福分做陶真人的徒兒。若要說什麽家世淵源,晉時的隱士陶潛是我本家……”
陸禹微微頷首,也不繼續追問。兩人你一句我一句聊了一陣,頗為熱切,很有相見恨晚之意。阿柏在一旁聽得雲裏霧裏,對他們討論的道派之類是一概不知。兩位南梁真人的大名他是聽過的,但他們生平如何,擅長何種道術,秉承何種理念,卻並不知曉。
二人聊了一陣,總算回到正題。陶惜年說得口渴,喝了一大杯水,問:“陸兄,此次天師道道場大會你作何想?我總覺得,這冀州有些古怪……”
“我也覺察到了,這冀州似乎有高人在,且來意不善。”
“怎麽說?”
陸禹一笑,說:“我正要出門一趟,你跟著我上街走走,說不得正能遇上我說的那一怪。”
二人一妖出了門,陶惜年被一路帶著,往城西走去。行至半路,隻見一佛塔高高聳立於遠處,又聽見鍾聲自城西傳來,經久不絕。路上行人紛紛停下腳步,麵向佛塔的方向,跪地膜拜。
陶惜年大為震驚,那晚民眾們因高僧捨身自焚而頂禮膜拜不算稀奇,而聽著鍾聲麵向佛塔膜拜就有些太過了。
陸禹道:“看看,這冀州城裏竟有這般多的佛教徒,且虔誠到如此地步,不可謂不怪。”
陶惜年看向佛塔方向,三匹白馬拉著花車緩緩從西街而出,花車上盛著巨大的蓮台,待到近前,陶惜年才看清蓮台上站著一個僧人。
那僧人體格修長,身著玄色僧服,外罩絳紅色袈*裟,寬大的下擺在風中微微揚起。
待花車更近些,陶惜年看清了他的臉。眉飛入鬢,眼睛長而眼尾上翹,右眼眼尾處有一顆小小的紅痣,瞳色竟是罕見的淡金色,像貓。
周遭民眾全然跪地膜拜,俯首行禮。陶惜年怔怔看著那僧人,直到陸禹捏了一下他的手臂,他方才回過神來。
“走,我們走遠些。”
陶惜年見人群中隻有他們二人未曾膜拜行禮,顯得格格不入。
他和陸禹往身後的陋巷中退去,不知是否是他的錯覺,那僧人方才似乎看了他一眼,薄薄的嘴唇勾起一絲笑意。
妖僧。這定然是妖僧了,他心想。
“這冀州城裏崇佛至此,有些過了。我似乎記得,近百年前魏帝曾下過禁佛令……”陶惜年喃喃道。
“是,之所以禁佛,便是因其過盛。魏太武帝禁佛前曾為天師道寇天師建立道場,亦是想與佛教抗衡,結果魏國依舊崇佛之風盛行,因此後來便有了禁佛之事,坑殺了不少僧人。如今太武帝早已仙去,這崇佛之風便又慢慢盛了。”
陶惜年覺得胸口有些發悶,也不知那妖僧到底有何本事,那些民眾全然被他蠱惑了,就連自己也差些……
“阿柏!醒醒!”陶惜年見阿柏有些癡癡的,便狠心賞了他幾個爆栗。
“死妖道!你幹嘛!”阿柏氣呼呼地大叫,又忽的想起還有旁人在場,突然醒悟過來。他方才一激動,竟忘了自己如今的身份是陶惜年的徒兒,當徒兒的怎麽能忤逆師父呢?
陶惜年使勁扯了扯他的耳朵,惡狠狠道:“小鬼,你竟敢忤逆師父?”
阿柏隻好低下頭去,低聲道:“我錯了嘛……”
陸禹在一旁看著也頗覺有趣,他道:“你這徒兒倒挺有意思,想必陶兄平日裏定是太寵了些。”
他才沒有寵我,成天讓我幹活。阿柏默默腹誹。
“那僧人,是否會攝魂一類的妖術?”陶惜年問。
陸禹微微頷首,道:“我亦是如此作想,但多人同時被蠱惑,若僅用的是攝魂術,他的法力就太強大了。”
“那僧人究竟是什麽人,看年紀也就二十來歲。”
“那僧人法號法慶,高昌人,聽說是十年前自高昌隨師父來到北魏,留在這冀州天界寺修行,年紀……確實隻有弱冠的年紀。幾年前冀州並非是這般情形,崇佛之風盛行到如此地步自昨年始。我比你早到了幾日,有一日忽然見了這般情形,覺得有異,便問了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