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惜年皺了皺眉,用巾帕沾了熱水,稍稍擦拭了一下,便將阿柏身上的葉子搗成的藥汁糊了上去。藥汁接觸到傷口,血便止住了。不過傷口太深,得再處理處理。
阿柏遞了幾尺白布,陶惜年將所有的藥汁都糊上去,便一圈圈地仔細給他包紮。除了背上的傷口,其餘的小傷口也給處理了。做完之後,覺得無聊,便用熱水將他身上沾的血汙都擦了擦,都是男的,也不避諱了。
他打量了他一陣,看年齡這和尚也不過二十來歲,莫非是什麽了不得的高僧不成?
若說是高僧……
他低頭看了一眼他胸口和臂膀上有力的肌肉,有幾分疑惑。
此人雖然不是肌肉糾結型的大漢,但這結實的身板也不像一般的出家修行之人。他伸手摸了摸他的左手心,果然有一層厚厚的繭,而他的右手腕上,緊緊繞著幾圈檀木佛珠,半串珠子拽在手心,手掌則纏著白色的繃帶,帶著些許血跡。陶惜年想掰開他的手心為他查看傷勢,那人將佛珠緊緊握著,無論如何也掰不開。
陶惜年嘆了口氣隻好作罷。
阿柏陰測測地湊過來,綠豆般的眼睛在兩人之間轉來轉去,目光落在和尚臉上,說:“這人長得真醜。”
陶惜年嘖了一聲:“你見過幾個人?見誰都說醜。”
“鼻子那麽高,睫毛那麽長,而且沒有頭髮,像妖怪!”阿柏怪叫。
“沒見識吧,這是胡僧,不是南梁人,長得跟你見過的人不一樣。”
陶惜年心裏暗想,皮膚白皙身材高大鼻樑高挺,全然是鮮卑人的特徵。若他睜開眼,眸色不是深色而是淺的,那十有八*九就是了。
“你要抱著他到什麽時候啊?是時候就寢啦!”
“拿兩床被子來,給他在這裏弄個地鋪。師父的房間來不及收拾,又沒有爐子,他受了傷,不能在那裏睡。”
“他敷了我的葉子,死不了啦!”
“囉嗦,趕緊去拿!”
阿柏認命地在地毯上鋪被子,喃喃道:“地毯髒了要我洗,被子弄髒了還得我洗……”
陶惜年挑眉道:“他弄髒的,等他好了,讓他洗。”
“你說的哦,我不洗了。”阿柏氣呼呼地拍拍被子,看了光著上身的和尚一眼,“就讓他這樣躺嗎?他醒了沒衣服穿怎麽辦?”話一出口,他就後悔地捂上了嘴。
陶惜年打了個嗬欠,明顯有些困了,說:“你去找一件我的衣裳,找一件大的給他穿。要不就把他的衣裳洗了,再給補補。”
“不幹啦,我得睡了。”阿柏說罷全身脫水一般,蜷成一個小球,滾進了離火爐不遠處的小罈子裏。那是他的窩。
陶惜年想起什麽似的,搖了搖罈子,說:“這人若是醒了,你可千萬小心別讓他看到你,不然生生被你嚇死我沒積善反而成作惡了,聽到沒?”
“聽到了,明天我不做飯了!”阿柏甕聲甕氣的聲音從罈子裏傳來,帶著一點幽怨。
陶惜年仿佛沒聽明白他的抱怨,道:“明日見機行事,若他醒得早,你便不出來了吧。”
阿柏沒聲了,仿佛是睡過去了。
陶惜年又打了個嗬欠,將和尚移到被子裏,給他嚴嚴實實蓋好。地鋪的位置離爐子近,很暖和,比他床上暖和,應該不會冷。
他翻箱倒櫃一陣,翻出來兩件寬大的長袍,一件深灰,一件青色,那人能穿,不過薄了點。冬日裏的夾襦都是往小了做的,貼身才暖和,他的冬衣此人恐怕穿不上。他記得有一件做大了的,壓在箱底,衣裳太多,懶得翻了,就此作罷。
將深灰那件放在和尚枕邊,陶惜年聞了聞自己身上的衣衫,帶著一股淡淡的血腥氣味,又忽的想起山腰那十幾具死相恐怖的屍體,覺得有些噁心,決定先沐浴更衣了再睡。大冬天裏沐浴是很冷的,不過還好最近他嫌沐浴冷就將浴桶放在房內屏風後麵,房間裏是溫暖的。
陶惜年冒著風雪去廚房提了兩桶熱水,看到了阿柏煨的藥。他怕藥煮幹往藥罐裏加了些許清水,又提兩桶涼水,倒進浴桶,舒舒服服地泡了個澡。
火爐旁,罈子裏伸出一隻綠豆大的眼睛,盯著屏風上的影子發呆,聽見不遠處傳來的動靜,又連忙縮回罈子裏。
那人好像醒了。
陶惜年嘴裏哼著南梁小調,等水溫漸涼,便從浴桶裏出來,用幹的巾帕擦拭著濕漉漉的頭髮,套上一件寬大的睡袍,光著腳朝自己的床走去,冷不丁對上一雙淺褐色的眼睛。那雙眼睛裏有一絲防備,一絲疑惑。但很溫和,沒有殺氣。
果然是淺色的眼睛。
陶惜年朝他微微一笑,左臉頰上的酒窩顯了出來,看上去是個十分天真無害的人。
“醒了,你流了好多血,躺著歇息吧。”突然想起什麽似的,陶惜年又說,“我去給你拿藥,喝了再睡。”說罷四處找鞋,隨意拖著鞋子,胡亂套了件披風,便開門冒著風雪去廚房端藥。
這種事情一向是阿柏做的,陶惜年將藥倒出來一些,剛要去端,便燙了手,將藥碗給打翻了。舔了舔燙到的手指,心想還是有阿柏方便。重新拿了一隻藥碗,再拿了個小碟當托盤,就不會燙手了。
他將藥碗端到和尚麵前,吹了幾口氣,滿懷期待地看著他,說:“快喝吧,補血補氣的,對你的傷最有效。”
那人看了他許久,淺褐色的眼眸裏不帶任何情緒,陶惜年覺得這人的眼瞳在火光下像琥珀般明亮。最後,那人眨了眨眼,將藥碗捧在手心,說了句:“多謝。”
很標準的南梁官話,聲音低沉而溫和。
陶惜年有些意外,他方才還以為此人恐怕聽不懂他說話呢。轉念一想,自北魏孝文改製以來,北邊逐漸漢化,北人學習南語也不奇怪。
陶惜年斜靠在床邊,慢慢梳理著半幹的頭髮,待那人喝完藥,仿佛不經意問道:“小師父,怎麽稱呼?”
那人抬起頭來,道:“修緣。”
“修緣……”陶惜年喃喃念了聲,這可比他的道號好聽多了。
他覺得修緣似乎並不想提起青龍山山腰上的那場殺戮。他笑了笑,也罷,他隻管救人一命,積攢一件善事,別的事情也輪不到他管。
窗外風雪怒號,陶惜年抱著卷道經隨意看看,在等頭髮變幹。修緣放下碗,看著他,過了半晌,問:“你叫什麽?”
陶惜年微微一笑,道:“陶歲,字惜年,是這青龍道觀的道長,你就叫我……陶道長罷。”
他是絕對不會主動報上道號的,嗬嗬。
“陶……道長?”他仿佛有些詫異。此時的陶惜年,沒有哪一處看上去像個道士。而這間臥房,雖稱不上華貴,也絕不像清修之人的住所。
陶惜年知道他的疑惑,不過他困了,打了個嗬欠,說:“修緣小師父,早些歇息,你的傷恐怕要養一陣子了。對了,你的右手……”
阿柏遞了幾尺白布,陶惜年將所有的藥汁都糊上去,便一圈圈地仔細給他包紮。除了背上的傷口,其餘的小傷口也給處理了。做完之後,覺得無聊,便用熱水將他身上沾的血汙都擦了擦,都是男的,也不避諱了。
他打量了他一陣,看年齡這和尚也不過二十來歲,莫非是什麽了不得的高僧不成?
若說是高僧……
他低頭看了一眼他胸口和臂膀上有力的肌肉,有幾分疑惑。
此人雖然不是肌肉糾結型的大漢,但這結實的身板也不像一般的出家修行之人。他伸手摸了摸他的左手心,果然有一層厚厚的繭,而他的右手腕上,緊緊繞著幾圈檀木佛珠,半串珠子拽在手心,手掌則纏著白色的繃帶,帶著些許血跡。陶惜年想掰開他的手心為他查看傷勢,那人將佛珠緊緊握著,無論如何也掰不開。
陶惜年嘆了口氣隻好作罷。
阿柏陰測測地湊過來,綠豆般的眼睛在兩人之間轉來轉去,目光落在和尚臉上,說:“這人長得真醜。”
陶惜年嘖了一聲:“你見過幾個人?見誰都說醜。”
“鼻子那麽高,睫毛那麽長,而且沒有頭髮,像妖怪!”阿柏怪叫。
“沒見識吧,這是胡僧,不是南梁人,長得跟你見過的人不一樣。”
陶惜年心裏暗想,皮膚白皙身材高大鼻樑高挺,全然是鮮卑人的特徵。若他睜開眼,眸色不是深色而是淺的,那十有八*九就是了。
“你要抱著他到什麽時候啊?是時候就寢啦!”
“拿兩床被子來,給他在這裏弄個地鋪。師父的房間來不及收拾,又沒有爐子,他受了傷,不能在那裏睡。”
“他敷了我的葉子,死不了啦!”
“囉嗦,趕緊去拿!”
阿柏認命地在地毯上鋪被子,喃喃道:“地毯髒了要我洗,被子弄髒了還得我洗……”
陶惜年挑眉道:“他弄髒的,等他好了,讓他洗。”
“你說的哦,我不洗了。”阿柏氣呼呼地拍拍被子,看了光著上身的和尚一眼,“就讓他這樣躺嗎?他醒了沒衣服穿怎麽辦?”話一出口,他就後悔地捂上了嘴。
陶惜年打了個嗬欠,明顯有些困了,說:“你去找一件我的衣裳,找一件大的給他穿。要不就把他的衣裳洗了,再給補補。”
“不幹啦,我得睡了。”阿柏說罷全身脫水一般,蜷成一個小球,滾進了離火爐不遠處的小罈子裏。那是他的窩。
陶惜年想起什麽似的,搖了搖罈子,說:“這人若是醒了,你可千萬小心別讓他看到你,不然生生被你嚇死我沒積善反而成作惡了,聽到沒?”
“聽到了,明天我不做飯了!”阿柏甕聲甕氣的聲音從罈子裏傳來,帶著一點幽怨。
陶惜年仿佛沒聽明白他的抱怨,道:“明日見機行事,若他醒得早,你便不出來了吧。”
阿柏沒聲了,仿佛是睡過去了。
陶惜年又打了個嗬欠,將和尚移到被子裏,給他嚴嚴實實蓋好。地鋪的位置離爐子近,很暖和,比他床上暖和,應該不會冷。
他翻箱倒櫃一陣,翻出來兩件寬大的長袍,一件深灰,一件青色,那人能穿,不過薄了點。冬日裏的夾襦都是往小了做的,貼身才暖和,他的冬衣此人恐怕穿不上。他記得有一件做大了的,壓在箱底,衣裳太多,懶得翻了,就此作罷。
將深灰那件放在和尚枕邊,陶惜年聞了聞自己身上的衣衫,帶著一股淡淡的血腥氣味,又忽的想起山腰那十幾具死相恐怖的屍體,覺得有些噁心,決定先沐浴更衣了再睡。大冬天裏沐浴是很冷的,不過還好最近他嫌沐浴冷就將浴桶放在房內屏風後麵,房間裏是溫暖的。
陶惜年冒著風雪去廚房提了兩桶熱水,看到了阿柏煨的藥。他怕藥煮幹往藥罐裏加了些許清水,又提兩桶涼水,倒進浴桶,舒舒服服地泡了個澡。
火爐旁,罈子裏伸出一隻綠豆大的眼睛,盯著屏風上的影子發呆,聽見不遠處傳來的動靜,又連忙縮回罈子裏。
那人好像醒了。
陶惜年嘴裏哼著南梁小調,等水溫漸涼,便從浴桶裏出來,用幹的巾帕擦拭著濕漉漉的頭髮,套上一件寬大的睡袍,光著腳朝自己的床走去,冷不丁對上一雙淺褐色的眼睛。那雙眼睛裏有一絲防備,一絲疑惑。但很溫和,沒有殺氣。
果然是淺色的眼睛。
陶惜年朝他微微一笑,左臉頰上的酒窩顯了出來,看上去是個十分天真無害的人。
“醒了,你流了好多血,躺著歇息吧。”突然想起什麽似的,陶惜年又說,“我去給你拿藥,喝了再睡。”說罷四處找鞋,隨意拖著鞋子,胡亂套了件披風,便開門冒著風雪去廚房端藥。
這種事情一向是阿柏做的,陶惜年將藥倒出來一些,剛要去端,便燙了手,將藥碗給打翻了。舔了舔燙到的手指,心想還是有阿柏方便。重新拿了一隻藥碗,再拿了個小碟當托盤,就不會燙手了。
他將藥碗端到和尚麵前,吹了幾口氣,滿懷期待地看著他,說:“快喝吧,補血補氣的,對你的傷最有效。”
那人看了他許久,淺褐色的眼眸裏不帶任何情緒,陶惜年覺得這人的眼瞳在火光下像琥珀般明亮。最後,那人眨了眨眼,將藥碗捧在手心,說了句:“多謝。”
很標準的南梁官話,聲音低沉而溫和。
陶惜年有些意外,他方才還以為此人恐怕聽不懂他說話呢。轉念一想,自北魏孝文改製以來,北邊逐漸漢化,北人學習南語也不奇怪。
陶惜年斜靠在床邊,慢慢梳理著半幹的頭髮,待那人喝完藥,仿佛不經意問道:“小師父,怎麽稱呼?”
那人抬起頭來,道:“修緣。”
“修緣……”陶惜年喃喃念了聲,這可比他的道號好聽多了。
他覺得修緣似乎並不想提起青龍山山腰上的那場殺戮。他笑了笑,也罷,他隻管救人一命,積攢一件善事,別的事情也輪不到他管。
窗外風雪怒號,陶惜年抱著卷道經隨意看看,在等頭髮變幹。修緣放下碗,看著他,過了半晌,問:“你叫什麽?”
陶惜年微微一笑,道:“陶歲,字惜年,是這青龍道觀的道長,你就叫我……陶道長罷。”
他是絕對不會主動報上道號的,嗬嗬。
“陶……道長?”他仿佛有些詫異。此時的陶惜年,沒有哪一處看上去像個道士。而這間臥房,雖稱不上華貴,也絕不像清修之人的住所。
陶惜年知道他的疑惑,不過他困了,打了個嗬欠,說:“修緣小師父,早些歇息,你的傷恐怕要養一陣子了。對了,你的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