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我,後來還有我的女兒。我們難免有忘記替那些東西蓋上布的時候。每次出現這種情況,我丈夫就會很生氣。他的涵養很好,不至於大發雷霆,但還是會責怪我們粗心大意。唉,我和女兒都感到十分委屈,卻隻能默默忍受他的這種怪癖。”


    當時我聽到這裏的時候,真是興致盎然。闊太太則繼續講述著她那怪異的丈夫。


    “日子長了,我漸漸注意到。有些時候——比如說在外麵——我丈夫始終會看到一些會反光的東西。那時,他會露出一種驚恐的神情,就像看到了什麽可怕的怪物似的。這真是讓我困惑極了。”


    “對了,後來我們搬過好幾次家。房子越住越大,越來越寬敞、豪華。但‘家裏不能出現反光的東西’這一原則卻一直延續至今。這條定則在我們家來說,就像萬有引力定律一樣不容更改。”


    當我問到,她有沒有問過丈夫這樣做的理由時,闊太太牽動嘴角一陣苦笑。


    “我怎麽可能沒問過?我問過無數次。但我丈夫總是拒絕告訴我理由。啊,當然,他也曾說過一些理由,但我聽得出來那是敷衍我的,絕對不是真正的理由。唉,我意識到自己必將永遠麵對一個充滿謎團和不信任的婚姻。可是我又無可奈何。我沒法過多地責怪我丈夫,因為他在其他方麵,都是那麽優秀。我愛他。我挑不出他的其它缺點和毛病……隻有這件事,一直讓我耿耿於懷。我敢肯定他一定有什麽事情在瞞著我。”


    當闊太太傾訴完畢後,她急切地詢問我,以前有沒有聽說過類似的事,或者對於她丈夫的怪異舉止能否做出合理的解釋。我告訴她——雖然我寫的書中記敘過許多光怪陸離的事,但不代表我經歷過那些事(因為有不少是虛構的),更談不上對身邊切實存在的怪事做出解釋了。很顯然,我讓她失望了。


    最後,她離開的時候說,要不要以此作為題材寫成小說,那是我的自由。但如果我要寫的話,務必不能在書中提到她,甚至不能塑造一個和她類似的人物。還有就是,她要我保證不對任何人說起她來找過我的事。


    說到這裏,相信所有人都明白這是怎麽一回事了。


    現在,我心中陣陣悸動——這實在是太富有戲劇性了——費雲涵夫婦可能做夢都想不到,他們分別先後來找過我,從各自的角度向我講述了同一件事。這件事最後由我整合起來,構成了一個絕佳懸疑故事的雛形。


    而且,有趣的是,我猜這本書寫出來後,費雲涵夫婦都會看到。而他們肯定都會認為這是自己來拜訪我之後的結果。隻是不知道他們在看完我的書後,分別會作何感想。


    這個我管不著了。我已經獲得了足夠重要的東西。這個以真實事件為原型的故事,是我這麽多年來遇到的最好的懸疑小說題材,它的框架已在我心中悄然成形。


    我隱隱有種感覺,這個故事會成為我寫作生涯的一個高峰。我必須把握好它,藉助這個故事,我有可能成為國內最頂級的著名作家,身價自然扶搖直上。


    想到這裏,我心cháo澎湃,似乎已經看到了自己名利雙收的可喜局麵。


    可惜,後麵發生的事我始料未及。那是後話,暫且不表。


    第五節


    僅僅兩天的時間,我就構思出了新故事的大體內容,將書名暫定為《反光》,故事情節我非常滿意。


    實際上,在我幾個月前會見費雲涵的夫人(當時我不知道她的身份)之後,就曾經想過寫這個故事。可惜她那時提供的材料十分有限,而我又一時沒能對她所講述的怪事找到合理的解釋,所以這個構思就被擱置下來。費雲涵來找過我之後,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我隻需要給出一個極富戲劇性的起因和結果,再添加一些懸念和故事性十足的情節,一部長篇暢銷小說就應運而生了。


    我把內容簡介和故事大綱發給我的出版編輯羅敏——一個比我小兩歲,擁有像鷹一樣敏銳洞察力的精明出版人。她在第一時間看完了。之後——我知道她很激動——因為她放棄了網上聊天而直接打電話過來。


    “天哪,千秋,太棒了!”電話一接起來就聽到了她慣用的誇張語調。“你怎麽能想出這麽好的故事創意來?”


    我淡淡一笑。其實她知道我向大眾徵集寫作素材這件事,但她就是不說穿,而將讚譽全部歸功於我。我想,這是一個聰明的編輯鼓勵作者的方式。“你喜歡嗎,羅敏。真是太好了。”我迎合著她說。


    “喜歡得不得了。我想讀者們也會非常喜歡的。”她說,“我保證這本書會大賣特賣!”


    “希望如此。”我按慣例徵詢她的意見。“你覺得有沒有什麽需要修改的地方?”


    “你知道,千秋,你是我最放心的作者。我什麽時候要你改過稿?這本書具備了讀者想要的一切——懸念、故事、驚悚、情感——所有要素都集齊了……嗯,我隻有一個提議。”


    “哦,是什麽?”


    “這本書你打算隻寫一本嗎?”


    “那你的意思呢?”其實我已經明白了。


    “你知道我的意思。”她就像我肚子裏的蛔蟲。“如果這本書非常暢銷的話,讀者會覺得不過癮,他們會期待續集或者前傳什麽的。”


    我思索了一下。“可是,這個故事的結構好像不適合寫成好幾部。”


    電話裏短暫地沉默了一會兒,顯然羅敏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沒錯,”她承認道,“如果寫成分好幾季的那種長篇,確實有點勉強……但是,我覺得起碼兩本書是能夠做到的。”


    “上下部?”


    “對,你在第一部中留下一些懸念和疑問,然後用第二部來補充和揭謎。當然,人物和情節就得再擴展開些才行了。”


    “羅敏,你是在增加我的工作量。”我假裝抱怨,實際上在心中肯定她的提議。


    “也是在增加你的收入,親愛的。好好考慮一下吧。”


    聰明的女人。我掛了電話後,莞爾一笑。將一個絕好的題材挖掘到最大程度,就像開採金礦和煤田的礦主一樣貪婪——這就是她們這些人的工作。不過,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提議,把這本書寫成兩部,我的版稅也會翻番。


    分為上下部的新的故事大綱在四天後發給了羅敏。她非常滿意,立即上報選題。一番討價還價後,確定了我的版稅收入。合同裏希望我三個月就能將稿子交出來,正好,這也是我和費雲涵約好的。我毫不猶豫地簽字了。


    第六節


    我承認,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找到了久違的創作激情。不僅是利益的誘惑——這個精彩的故事幾乎把我自己都打動了。有時候,我會像讀者一樣強烈期待著後麵的劇情,從而推動著我快速地寫下去。結果,本來預計7月完成的書稿,6月初就交給出版社了。


    這種情況顯然對於我和出版方來說,都是可喜的。我提前獲得了假期,而出版方能夠趕上暑假這個黃金檔期。7月中旬,我的新書《反光》開始發行了。像之前承諾的那樣,出版公司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在這本書的包裝宣傳上。羅敏告訴我,這是他們今年最強檔的重點書,他們對這本書的期望恐怕比我還要高。


    事實證明,我沒有讓所有人失望。這裏的所有人指的是讀者、書商和我自己。新書上市兩個星期後,圖書銷售報表顯示,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反光》就賣了接近50萬冊,躋身圖書銷售榜前十位。出版方高興得發了瘋,不僅提前將稿費如數打給我,還向我表示,一個月之後這本書就會開始加印。更貼心的是,出版公司問我要不要到馬爾地夫度個假,所有費用當然由他們承擔——他們希望我能在休閑放鬆之後,盡快開始第二部的創作。我禮貌地謝絕了,表示願意留在國內幫助宣傳新書。實際上,我現在確實對馬爾地夫不感興趣,我期待的是更長遠的效益。


    我跟費雲涵打了電話,告訴他新書出版了,而且相當受歡迎。費雲涵告訴我,他女兒在上周就已經把書買回來了,但他自己由於工作原因,還沒來得及細看。但隻是粗略翻了一下,他已是非常滿意。我告訴費雲涵,這本書隻是第一部,還會有第二部。費雲涵顯得很有興趣,對我說,第二部出版後,他會再付我一百萬。聽到這句話,我快因為巨大的喜悅而撐不住了,表麵上卻必須努力維持平靜,這真難。


    費雲涵要我提供他一個銀行帳號,好把之前說好的一百萬匯入我的戶頭。我假意推脫、欲擒故縱,直到費雲涵表示,如果我實在不願提供帳號,就隻有親自給我送來,我才“勉為其難”地告訴了他一串我早就背好了的數字。可怕的是,我在做這些事的時候,絲毫沒有為自己的虛偽而感到羞愧,也許在文藝圈混久了的人都是這樣——我隻能這樣安慰自己。


    一百萬就像之前設想的那樣,不費吹灰之力就到手了。加上我的稿費,我一下就擁有了一大筆錢。當然,我之前也不缺錢花,但畢竟同時獲得這麽多收益,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事。看著我日益增加的知名度、影響力和不斷飆升的身價,欣賞著我戶頭上那令人賞心悅目的數字,想到在第二部出版後,這種情況還會再出現一次,我明白我獲得了之前預期的一切。隨之產生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幾乎使我感到眩暈,我知道幸運女神降臨在了我的身旁。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表示,幸運女神看來隻是路過罷了,她走得如此之快,簡直令我措手不及。


    《反光》出版後的一個月,在一個上午,我接到了羅敏打來的電話。


    “千秋,這是怎麽回事!?”她突兀地發問,搞得我莫名其妙。但我從她焦急和氣惱的語氣中聽出,肯定是出什麽事了。


    “什麽怎麽回事?”我有不好的預感。


    “你沒上網看新聞嗎?”


    “沒有,我今天還沒打開電腦呢,怎麽了?”


    羅敏長籲一口氣,好像在把胸中的悶氣排出來。“那你趕快打開電腦……算了,我等不及你慢慢看新聞了,直接告訴你吧。”


    我焦慮地握著手機。


    “今天早上的新聞,我剛才才看到,讓我震驚地好半天沒回過神來。是關於你的,千秋!那則消息披露說,你出版的這本新書《反光》,和另外兩個作家寫的新書幾乎完全一樣。現在,你們三個人都涉嫌抄襲,而情況恐怕對你最不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死者的警告(1/14係列第3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寧航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寧航一並收藏死者的警告(1/14係列第3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