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殿的四周環繞著廊廡。殿前有軒,堂下有池,池邊的碧桃花正迎風怒放。


    盡管這裏蕩漾著濃鬱的春天的氣息,但寂靜中還是散發出一股難以名狀的死氣來,這一點,從侍立的內侍、宮女及衛士麵上的不安就能看出來。


    司宮靳尚打起珠簾,引孟說來見楚威王。楚王躺在朱紅的床榻上,半倚在江羋公主懷中,麵容在燭光下的閃耀中顯得陰森森的,有點怕人。醫師梁艾正跪在床榻前,一口一口地餵他服藥。


    孟說詳細稟明了墨者唐姑果所言,又跪伏在地上請罪道:“臣本該立即逮捕唐姑果及其同黨,送交官署嚴刑拷問,但因他是墨者身份,臣祖父與墨家淵源極深,臣一時未能忍心下手。這就請大王治臣徇私枉法之罪,臣絕無怨言。”


    楚國律法極其森嚴,他之前在十裏舖放過唐姑果,已經有了心理準備,料來這次即使不被鞭打後發遣邊疆,也必定會丟官去職。


    楚威王果然臉色一沉,推開梁艾的手,梁艾會意退開。楚威王扶著女兒坐正身子,喘了幾口氣,尚不及開口,江羋搶先道:“父王,這實在不能怪孟宮正,他為人素來坦蕩,那墨者既肯對他開誠布公,他也不能無情無義,對吧?他立即回宮據實稟告,承認錯誤,絲毫不加以隱瞞,滿朝文武大臣,能做到這一點的能有幾人?臣女實在不忍心見到父王因為一點小錯就此失去良臣,不如再給孟宮正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命他查出真相。”


    楚威王本就疼愛女兒,平時對她言聽計從,眼下她又新遭母喪,更不忍心當麵拒絕,隻好道:“好吧,就聽你的。”沉聲喝道:“孟說,念在公主為你求情,恕你無罪,起來。”孟說道:“是,多謝大王,多謝公主。”


    楚威王道:“但這件事可不能就這麽算了。寡人命你除了協助屈莫敖查明紀山行刺真相外,還須護得和氏璧周全,若是一件辦不到,一併加重治罪。”孟說道:“是,臣遵命。”


    江羋道:“和氏璧既然幹係如此重大,父王何不立即從令尹手中收回來?”楚威王道:“好孩子,哪會有一塊玉璧就能得到江山的道理?我楚國擁有和氏璧三百餘年,不是也沒有能占盡天下麽?這定是敵國有意散布所謂的讖語,好將華夏的火焰引向楚國,多半是韓國所為。況且我楚國有功必賞,令尹是因為功勞太大,官職、爵位無可奉上,所以寡人才決定將鎮國之寶賜給他,這是激勵楚國軍民士氣的最好辦法。而今哪能因為一句莫名其妙的讖語,就要從功臣手中收回賞賜!”


    江羋道:“父王胸襟廣闊,高瞻遠矚,令臣女茅塞頓開。不過墨者來到楚國,心懷不軌,父王預備如何處置?”楚威王道:“嗯,那墨者身上關係到華容夫人遇刺的真相,自然是要係捕拷問的,不過不必移交官署,就交給孟宮正和屈莫敖訊問。”


    孟說隻得躬身應道:“遵命。”楚威王道:“寡人累了,你們都先下去吧。”


    孟說退了出來,剛走不遠,江羋便追了上來,叫道:“孟宮正。”孟說應道:“公主有何吩咐?”


    江羋道:“我有話問你。”揮手命周圍的衛士和侍從退開,這才道:“孟宮正既然當場放過唐姑果,想來也會暗中指點他逃走。你有情有義,他可未必會為你著想,他知道你這一徇私,麵臨的很可能是重罰麽?”孟說道:“多謝公主適才及時為臣求情。”


    江羋道:“你為何始終不敢抬頭看我?我生得很難看麽?”孟說道:“不是,公主美貌無雙,天下盡知。臣……臣不敢冒犯公主。”


    江羋道:“生得好看又有什麽用?”幽幽嘆了口氣,曼聲吟道:“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孟說心中登時“怦怦”直跳,心道:“原來公主已經有了意中人。她忽然提到這兩句《越人歌》,是說給我聽的麽?那麽公主的意中人是……是……”


    一時不敢想下去,又是悵惘又是迷茫,隻覺得胸口“突突”跳個不停,心好像就要立即從身上迸擠出來。


    江羋卻沒有再說什麽,轉過身去,走出幾步即頓住身子,一邊飲泣,一邊舉袖拂淚。


    孟說見她如此傷心難過,隻覺得喉嚨處憋得難受,再也忍耐不住,叫道:“公主!”江羋道:“嗯。”


    孟說道:“請公主節哀順變,臣一定會查明真相,為華容夫人報仇。”


    江羋似是不能相信他的話,嘆道:“那刺客如此桀驁,看起來是個軟硬不吃的人物,孟宮正預備如何查明真相?”孟說道:“臣已經與屈莫敖商議過,他雖然年少,卻是饒富智計,我們決計不再關注刺客本人,而是改從他背後的主使下手。”


    原來屈平認為刺客是刻意使用韓國弓弩,好嫁禍韓國,挑起楚、韓兩國爭鬥。如此做的結果,受益最大的無非是齊國、魏國、秦國,所以隻要扣住刺客,不讓外人接觸到他,那麽他是否真的招供與否,外人不得而知。若是魏、齊兩國果真捲入其中,在楚國做人質的公子定然也知情,他們聽到刺客被秘密關押在屈府拷掠的消息,擔心他挨不過酷刑,又抑或是被巫女阿碧巫術所迷而吐露真相,必然會有所行動,或是想方設法殺刺客滅口,或是派心腹回國通知備戰。隻要預先派人嚴密監視各國質子和使臣,觀察他們的動向,就能大致判斷出誰牽涉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氏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蔚並收藏和氏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