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寧王數萬大軍連續攻陷九江、南康後圍攻安慶,王陽明以圍魏救趙之策進攻南昌。進攻南昌的兵力隻有寧王的一半。
寧王得知南昌失守後,放棄安慶,從長江返回鄱陽湖。
王陽明和寧王在鄱陽湖發生決戰。
借用明末小說家馮夢龍的文字來描述當時的場景:鄱陽湖上,濃煙靄靄,紫焰烘烘,三軍慌亂,大將驚慌,分明是赤壁遇周瑜,好似鹹陽逢項羽。大火乘著風勢迅速燒毀了叛軍的船陣。
王陽明生擒寧王。將寧王等俘虜進獻給出師途中的正德皇帝。並阻止了宦官們打算放走寧王等人,讓皇帝在鄱陽湖重新親手擒賊的鬧劇。
毫無疑問,他的此舉得罪了宦官集團,即使拱手讓功勞,也依然招致了構陷。
但王陽明不懼此!直言上諫,絲毫不畏權貴的謀害!
蒙冤受難。
“立德、立功、立言”
此真三不朽。】
<鄱陽湖決戰?!dna動了!>
<太祖朱元璋不就是在這裏打敗陳友諒的嗎?和陳友諒南方的決戰!>
<事實證明,寧王朱宸濠真沒有他祖宗的能力。>
<“赤壁遇周瑜,鹹陽逢項羽”好家夥,一個燒赤壁,一個燒鹹陽,全是火攻。>
<以前看正德秘史的時候,朱厚照真的太愛玩了,大將軍,出宮抓貓逗狗什麽的。也難為他的臣子還願意慣著他[捂臉]>
<我猜會不會是因為他們不想再受朱厚照的折磨了,所以在他落水的時候,故意讓太醫不治好,也不給他請民間的大夫,就看這兒他死。>
<雖然陰謀論了,但感覺意思可能差不多。文官集團經曆了弘治帝後,還想再要一個傀儡皇帝,全聽文官話的皇帝,但是朱厚照不是他爹,他可不願做文官的傀儡。不過,文官們還是輸了,他們沒想到下去了一個朱厚照,新來京城臭要飯的興獻王朱厚熜更不好糊弄。>
<明史前後矛盾的地方太多了,關於正德皇帝真正是什麽樣的人,哪兒本書中都沒告訴答案。>
<王陽明文武兼備啊!我記得當時他還求了風,希望是北風,結果後來真的是!>
<要不是三國演義是明初寫的,我都要懷疑羅貫中的赤壁之戰是不是抄的鄱陽湖了[捂臉]>
<也沒差啊,反正他抄的也是鄱陽湖,隻不過是朱元璋大戰陳友諒版本的鄱陽湖決戰[狗頭]>
[漢高祖劉邦:項羽啊就是這點不好,動不動就愛屠城啊,殺人放火什麽的。朕不學他,所以民心向朕啊!]
[宋熙寧四年蘇軾:赤壁周瑜魅力非凡!真想重遊故地,感受下當年赤壁周郎的風采!]
[魏武帝曹操:哼! ]
[東漢建安六年孫策:別太羨慕了。赤壁就是我們東吳打的你!以少勝多!火攻!]
[明正德帝朱厚照:清朝的,給朕說說明史裏麵怎麽評價朕的?!]
[清乾隆帝 愛新覺羅·弘曆:哦?真要聽嗎?那朕就隨便撿點評價中性的話來說說……]
……
“嘁,要是人人都有朕的本事那還了得?”朱元璋見光幕評論中不少人在科普他和陳友諒那場鄱陽湖決戰,即使麵上不說,但明眼人都看到陛下整個人輕鬆愉悅了不少。
……
“哼。”正德帝朱厚照坐在位置上不說話,看著下方的文官們是越看越心煩!
“臣等是絕對忠心於陛下的啊!”
“光幕上都說了是猜測,隻是各種野史而已。”
“野史它也是史啊,總得有幾點地方是對的吧。”朱厚照做皇帝三年,能更好的把握這個位置了。
禦下,有些東西不用專門去學也會了。
“朕十五登基,你們有的是朕的師傅,有的是父皇留下的輔政大臣,你們都是我大明的肱股之臣。”朱厚照停頓下來。
“朕不敢說對你們有多好,但朕沒有虧欠你們吧?你們難得真的如光幕上所言心懷不軌,有心將朕當做傀儡?”
楊廷和一直皺著眉,他總覺得陛下是圖窮匕見……
“陛下,臣們絕無二心,所做之事均為大明!”
……
【正德十六年,大明王朝再次迎來君權更迭,新君嘉靖帝登基。
五十歲的王陽明終於回到了故鄉餘姚,趕上了父親王華的七十八歲壽辰。
嘉靖登基後,王陽明被封為新建伯。
有明一代,文官因軍功封爵的隻有三人,王陽明真是這最後一人。
“用心追求良知,足以令人忘卻艱難險阻,超越生死考驗。”
王陽明在紹興待了六年,六年的時間講學,致力於讓更多人懂得致良知。
嘉靖六年,王陽明為兩廣提督前往廣西平亂。此時王陽明的身體已有宿疾,是拖著病體出征。
招降數萬人,撫平廣西思田之亂,仁義並行。
嘉靖七年,王陽明的肺病惡化,奏請還鄉並推薦勳陽巡撫林富代替自己,但聖旨遲遲不來。於是,不等朝廷的批複自己回去了。
路途中拜謁少時夢見的伏波廟。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庾縣青龍港。
留下臨終八字: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喪過江西境內,軍民都穿著麻衣哭送陽明。】
<嘉靖帝給王陽明新建伯是因為王陽明在大禮議事件中支持嘉靖帝認生父[捂臉]>
<另外兩個人很巧也姓王,王驥因軍功被封為靖遠伯,王越因軍功被封為威寧伯。 >
<明朝給我的印象一直都是卸磨殺驢。雖然王陽明生前封伯,死後也很榮光,但是朝廷是真的一點也不管臣子的身體啊。>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超喜歡這句話的!>
<有想詳細了解王陽明的推薦看《傳世錄》,裏麵有很多他的思想,看了真的能夠明白某些事情。>
[明正德三年湛若水:文臣的榮譽便是如此了。]
[東漢建武二十年馬援:王陽明文武兼備,其武功有其獨特之處。]
[明正德帝朱厚照:@明嘉靖帝朱厚熜 你就這麽對陽明先生的?!人家都生病了!你還讓他去平亂!你安的什麽心啊?]
[明嘉靖帝朱厚熜:堂兄……就想問下你,你貶謫陽明的時候,聽信讒言將他外放的時候,怎麽不關心他?現在還來問我怎麽對他的?朕給陽明先生封爵位了!這是何等的榮譽?!]
……
嘉靖帝朱厚熜被氣笑了,“真不知道他有什麽資格來怪朕!”
“朕讓陽明先生完成了自己的誌向,實現了他的理想,一生都能講學,還給了榮譽……”
越說朱厚熜越覺得自己對王陽明還挺好的。
雖然當初封他爵位這事是帶有私心,但是按照功績和能力,王陽明絕對是能擔上的。
“唉,可惜王陽明隻有一個啊。”
現在距離王陽明死去已經過了十七年了。
大明還有下一個王陽明嗎?
想到這裏,朱厚熜立馬懊惱了下,他怎麽就忘了張居正呢!
“堂兄,可要好好用陽明先生啊!不知道你那邊會將大明變成什麽樣?”
“朕也是不會輸的!”
……
唐伯虎:“……”
之前還在光幕前大放厥詞要讓自己的名字也出現在上麵,可這真出現了他又覺得還不如不出現呢。
和寧王扯上關係……
還好最後裝瘋跑掉了啊。
……
寧王得知南昌失守後,放棄安慶,從長江返回鄱陽湖。
王陽明和寧王在鄱陽湖發生決戰。
借用明末小說家馮夢龍的文字來描述當時的場景:鄱陽湖上,濃煙靄靄,紫焰烘烘,三軍慌亂,大將驚慌,分明是赤壁遇周瑜,好似鹹陽逢項羽。大火乘著風勢迅速燒毀了叛軍的船陣。
王陽明生擒寧王。將寧王等俘虜進獻給出師途中的正德皇帝。並阻止了宦官們打算放走寧王等人,讓皇帝在鄱陽湖重新親手擒賊的鬧劇。
毫無疑問,他的此舉得罪了宦官集團,即使拱手讓功勞,也依然招致了構陷。
但王陽明不懼此!直言上諫,絲毫不畏權貴的謀害!
蒙冤受難。
“立德、立功、立言”
此真三不朽。】
<鄱陽湖決戰?!dna動了!>
<太祖朱元璋不就是在這裏打敗陳友諒的嗎?和陳友諒南方的決戰!>
<事實證明,寧王朱宸濠真沒有他祖宗的能力。>
<“赤壁遇周瑜,鹹陽逢項羽”好家夥,一個燒赤壁,一個燒鹹陽,全是火攻。>
<以前看正德秘史的時候,朱厚照真的太愛玩了,大將軍,出宮抓貓逗狗什麽的。也難為他的臣子還願意慣著他[捂臉]>
<我猜會不會是因為他們不想再受朱厚照的折磨了,所以在他落水的時候,故意讓太醫不治好,也不給他請民間的大夫,就看這兒他死。>
<雖然陰謀論了,但感覺意思可能差不多。文官集團經曆了弘治帝後,還想再要一個傀儡皇帝,全聽文官話的皇帝,但是朱厚照不是他爹,他可不願做文官的傀儡。不過,文官們還是輸了,他們沒想到下去了一個朱厚照,新來京城臭要飯的興獻王朱厚熜更不好糊弄。>
<明史前後矛盾的地方太多了,關於正德皇帝真正是什麽樣的人,哪兒本書中都沒告訴答案。>
<王陽明文武兼備啊!我記得當時他還求了風,希望是北風,結果後來真的是!>
<要不是三國演義是明初寫的,我都要懷疑羅貫中的赤壁之戰是不是抄的鄱陽湖了[捂臉]>
<也沒差啊,反正他抄的也是鄱陽湖,隻不過是朱元璋大戰陳友諒版本的鄱陽湖決戰[狗頭]>
[漢高祖劉邦:項羽啊就是這點不好,動不動就愛屠城啊,殺人放火什麽的。朕不學他,所以民心向朕啊!]
[宋熙寧四年蘇軾:赤壁周瑜魅力非凡!真想重遊故地,感受下當年赤壁周郎的風采!]
[魏武帝曹操:哼! ]
[東漢建安六年孫策:別太羨慕了。赤壁就是我們東吳打的你!以少勝多!火攻!]
[明正德帝朱厚照:清朝的,給朕說說明史裏麵怎麽評價朕的?!]
[清乾隆帝 愛新覺羅·弘曆:哦?真要聽嗎?那朕就隨便撿點評價中性的話來說說……]
……
“嘁,要是人人都有朕的本事那還了得?”朱元璋見光幕評論中不少人在科普他和陳友諒那場鄱陽湖決戰,即使麵上不說,但明眼人都看到陛下整個人輕鬆愉悅了不少。
……
“哼。”正德帝朱厚照坐在位置上不說話,看著下方的文官們是越看越心煩!
“臣等是絕對忠心於陛下的啊!”
“光幕上都說了是猜測,隻是各種野史而已。”
“野史它也是史啊,總得有幾點地方是對的吧。”朱厚照做皇帝三年,能更好的把握這個位置了。
禦下,有些東西不用專門去學也會了。
“朕十五登基,你們有的是朕的師傅,有的是父皇留下的輔政大臣,你們都是我大明的肱股之臣。”朱厚照停頓下來。
“朕不敢說對你們有多好,但朕沒有虧欠你們吧?你們難得真的如光幕上所言心懷不軌,有心將朕當做傀儡?”
楊廷和一直皺著眉,他總覺得陛下是圖窮匕見……
“陛下,臣們絕無二心,所做之事均為大明!”
……
【正德十六年,大明王朝再次迎來君權更迭,新君嘉靖帝登基。
五十歲的王陽明終於回到了故鄉餘姚,趕上了父親王華的七十八歲壽辰。
嘉靖登基後,王陽明被封為新建伯。
有明一代,文官因軍功封爵的隻有三人,王陽明真是這最後一人。
“用心追求良知,足以令人忘卻艱難險阻,超越生死考驗。”
王陽明在紹興待了六年,六年的時間講學,致力於讓更多人懂得致良知。
嘉靖六年,王陽明為兩廣提督前往廣西平亂。此時王陽明的身體已有宿疾,是拖著病體出征。
招降數萬人,撫平廣西思田之亂,仁義並行。
嘉靖七年,王陽明的肺病惡化,奏請還鄉並推薦勳陽巡撫林富代替自己,但聖旨遲遲不來。於是,不等朝廷的批複自己回去了。
路途中拜謁少時夢見的伏波廟。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庾縣青龍港。
留下臨終八字: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喪過江西境內,軍民都穿著麻衣哭送陽明。】
<嘉靖帝給王陽明新建伯是因為王陽明在大禮議事件中支持嘉靖帝認生父[捂臉]>
<另外兩個人很巧也姓王,王驥因軍功被封為靖遠伯,王越因軍功被封為威寧伯。 >
<明朝給我的印象一直都是卸磨殺驢。雖然王陽明生前封伯,死後也很榮光,但是朝廷是真的一點也不管臣子的身體啊。>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超喜歡這句話的!>
<有想詳細了解王陽明的推薦看《傳世錄》,裏麵有很多他的思想,看了真的能夠明白某些事情。>
[明正德三年湛若水:文臣的榮譽便是如此了。]
[東漢建武二十年馬援:王陽明文武兼備,其武功有其獨特之處。]
[明正德帝朱厚照:@明嘉靖帝朱厚熜 你就這麽對陽明先生的?!人家都生病了!你還讓他去平亂!你安的什麽心啊?]
[明嘉靖帝朱厚熜:堂兄……就想問下你,你貶謫陽明的時候,聽信讒言將他外放的時候,怎麽不關心他?現在還來問我怎麽對他的?朕給陽明先生封爵位了!這是何等的榮譽?!]
……
嘉靖帝朱厚熜被氣笑了,“真不知道他有什麽資格來怪朕!”
“朕讓陽明先生完成了自己的誌向,實現了他的理想,一生都能講學,還給了榮譽……”
越說朱厚熜越覺得自己對王陽明還挺好的。
雖然當初封他爵位這事是帶有私心,但是按照功績和能力,王陽明絕對是能擔上的。
“唉,可惜王陽明隻有一個啊。”
現在距離王陽明死去已經過了十七年了。
大明還有下一個王陽明嗎?
想到這裏,朱厚熜立馬懊惱了下,他怎麽就忘了張居正呢!
“堂兄,可要好好用陽明先生啊!不知道你那邊會將大明變成什麽樣?”
“朕也是不會輸的!”
……
唐伯虎:“……”
之前還在光幕前大放厥詞要讓自己的名字也出現在上麵,可這真出現了他又覺得還不如不出現呢。
和寧王扯上關係……
還好最後裝瘋跑掉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