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古代四大女名醫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完上個視頻的評論後,李然然又繼續翻看其他視頻。
【我國曆史上的四位女名醫】
【西漢的義妁,晉朝的鮑姑,北宋的張小娘子,明朝的談允賢她們的經曆單拿出來看都是傳奇。
義妁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女醫生。義妁出生不久,父母就遭受太醫院太醫令丞崔府誌的陷害身亡,義妁也被父親的好友民間大夫許善友領養。
在那個年代,女子習醫異常艱難,義妁隻能“偷偷學習”。養父在瘟疫中去世後,得知身世的義妁更是堅定了成為德行高尚大夫的決心。獨自在跪拜三天三夜,才拜得長安第一名醫為師。
曾救治過一個肚子脹得像皮球的病人,義妁為其診斷,取出自製藥粉,熬服湯藥。病人痊愈後,義妁的醫名也傳開了。
義妁的醫術被漢武帝知道了,傳她入宮專為皇太後治病,後來又被漢武帝冊封為女國醫,是西漢曆史上第一位女國醫。
可惜義妁的生平和醫學成就沒有被記載,僅僅是於《史記》提到。】
<幾千年下來就留下來了四個[呆愣]>
<現成的大女主素材誒,女主自幼父母被害,養父養大後得知父母被害真相,進入宮廷為太後治病,被皇帝封為國醫。>
<我記得她,她有個弟弟叫義縱,靠她救治太後成功被封官,是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
<這麽優秀的女子,竟然沒有記載...好可惜[哭]>
【鮑姑,鮑潛光是我國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學家。鮑姑的一生,幾乎都在行醫、采藥。曾為臉上有贅瘤的姑娘診治痊愈。
其丈夫葛洪逝世後,鮑姑一麵修道,一麵為百姓治病。她被人們稱為鮑仙姑。去世後,嶺南人民特地修建了鮑姑祠來紀念她。
遺憾的是,鮑姑沒有留下什麽著作。其灸法主要記載於《肘後備急方》中。據推測,鮑姑的丈夫葛洪不擅長灸法,主要集中於煉丹和養生,而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中則收入了豐富的灸方。】
<鮑仙姑一家人都是學醫的。>
<被曆史掩埋的女性。>
<好厲害,以前去過三元宮還以為是虛構的神仙,沒想到是真人。>
【張小娘子本名不詳,是北宋著名的外科醫生。凡是瘡瘍癰腫的病人來求醫,經過張小娘子診治的病人,都痊愈了。
張小娘子不為權貴,隻為行醫。曾被被宋仁宗召入內宮,醫治皇帝和後宮嬪妃。宋仁宗稱其為“女醫聖”,並賜名“張小娘子”,賞賜其女醫官職,但張小娘子卻以“發願懸壺濟世”謝絕,回到民間開設醫館,為普通百姓診治。晚年時,張小娘子將自己畢生的醫學經驗和老翁留書整理成《癰疽異方》傳於後世。】
<張小娘子竟然沒有留下全名[歎氣]>
<我看到過一個記載說宋仁宗還想讓她做妃子,不過被拒絕了。>
<啊?!趙禎老色批!>
<張小娘子擅長養顏,還擅長治外科,真的好牛[點讚]>
【談允賢是明代女醫家。生於明朝天順五年,祖父談複、祖母茹氏為當時名醫,受祖母所傳得精湛醫術。
在當時的社會中,上流社會的婦女因男女之防,不願請男醫生診治,因此常常發生貽誤病情的情況。談允賢善於照顧病人心情,是女性患者最信賴的醫生。在外行醫治療女病患的名聲遠揚,於是這些婦女紛紛找她治病。
五十歲時,將祖傳醫術參以己驗,撰《女醫雜言》,該書主要記載的是婦科病案,是中國古代少見的專科醫案書。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談允賢因病而逝,享年96歲。】
<我天!談允賢在明朝做醫生[牛逼]>
<明清女子地位低下,好多婦人的病真的是被耽誤拖死的[歎氣]>
<真的不敢想象允賢能在明代以女子之身取得如此成就,她要克服多少困難...>
<明明就照著原曆史拍就是很厲害的女醫家了,電視劇非要加幾段談戀愛的部分,關鍵是還是堡宗[裂開]>
<現在的電視劇都恨不得把曆史上有名的女子全部和有權有勢的男子扯在一起...>
...
視頻中的四大女名醫,李然然隻識得鮑仙姑和談允賢,前者是從她和葛洪的感情知道的,後者是通過電視劇知道的。對評論中某些言論李然然一一進行點讚。
光幕各朝人忍不住腹誹,光幕該不會是女子吧,到現在為止光幕一直在為女子說話...
————
漢 元狩五年
劉徹還記得那位替太後治病的女醫義妁,的確醫術高超,前段時間還讓她也去給霍去病看過病。
她弟弟義縱為官的政績看著也還算不錯。
想到光幕可惜她的醫學成就和生平沒有被記載,就詔來義妁。漢武帝劉徹開門見山道:“朕是敬佩你的醫術,當初太後生病多虧了你的診治。今光幕對你也多有讚賞和惋惜的地方,你可有著書立派的想法?”
義妁心中感到驚訝,自己的醫者之路很坎坷,若能幫助更多女子這是一件善事!
於是恭敬行禮:“謝陛下!”
劉徹就是為了放出一個信號,鼓勵女子學醫。從光幕中來看,女子占據一半的人口,她們應有更多的作用;很多女子的病還是女子來醫。
...
————
宋 寶元元年
趙禎:胡說八道的話,就不要當真了!!!朕才不是老色批!!!
現在這個時間點的趙禎還沒有見過張小娘子。光幕說張小娘子在曆史上沒有留下全名,想到光幕多次說宋朝之後的女子地位下降,趙禎有心想改變這一現狀,於是根據光幕提供的線索在汴京中尋找張姓行醫的女子。
這時的張小娘子的醫術還未達到光幕說的高度,她還在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中。
汴京城中一家醫館裏,老翁從光幕中回神。
“張小娘子該不會說的是你吧。”
對麵的年輕娘子,笑道:“興許是吧。”
...
————
明 正德二年
五十六歲的談允賢正在將自己生平遇到的婦科病症寫下,隻是還未成書。
談允賢:“《女醫雜言》,就叫這個名字吧。”
選擇著書這件事果真是無比正確的,談允賢希望光幕這次的視頻能夠吸引更多女子從醫。
朱厚照還記得堡宗是說的自己曾祖父明英宗朱祁鎮,他們倆的年齡就對不上...怎麽會有感情???
不過,朱厚照從中得到了靈感,光幕的這期視頻或許就是個切入口。一個對抗天下文人的切入口。
...
【我國曆史上的四位女名醫】
【西漢的義妁,晉朝的鮑姑,北宋的張小娘子,明朝的談允賢她們的經曆單拿出來看都是傳奇。
義妁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女醫生。義妁出生不久,父母就遭受太醫院太醫令丞崔府誌的陷害身亡,義妁也被父親的好友民間大夫許善友領養。
在那個年代,女子習醫異常艱難,義妁隻能“偷偷學習”。養父在瘟疫中去世後,得知身世的義妁更是堅定了成為德行高尚大夫的決心。獨自在跪拜三天三夜,才拜得長安第一名醫為師。
曾救治過一個肚子脹得像皮球的病人,義妁為其診斷,取出自製藥粉,熬服湯藥。病人痊愈後,義妁的醫名也傳開了。
義妁的醫術被漢武帝知道了,傳她入宮專為皇太後治病,後來又被漢武帝冊封為女國醫,是西漢曆史上第一位女國醫。
可惜義妁的生平和醫學成就沒有被記載,僅僅是於《史記》提到。】
<幾千年下來就留下來了四個[呆愣]>
<現成的大女主素材誒,女主自幼父母被害,養父養大後得知父母被害真相,進入宮廷為太後治病,被皇帝封為國醫。>
<我記得她,她有個弟弟叫義縱,靠她救治太後成功被封官,是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
<這麽優秀的女子,竟然沒有記載...好可惜[哭]>
【鮑姑,鮑潛光是我國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學家。鮑姑的一生,幾乎都在行醫、采藥。曾為臉上有贅瘤的姑娘診治痊愈。
其丈夫葛洪逝世後,鮑姑一麵修道,一麵為百姓治病。她被人們稱為鮑仙姑。去世後,嶺南人民特地修建了鮑姑祠來紀念她。
遺憾的是,鮑姑沒有留下什麽著作。其灸法主要記載於《肘後備急方》中。據推測,鮑姑的丈夫葛洪不擅長灸法,主要集中於煉丹和養生,而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中則收入了豐富的灸方。】
<鮑仙姑一家人都是學醫的。>
<被曆史掩埋的女性。>
<好厲害,以前去過三元宮還以為是虛構的神仙,沒想到是真人。>
【張小娘子本名不詳,是北宋著名的外科醫生。凡是瘡瘍癰腫的病人來求醫,經過張小娘子診治的病人,都痊愈了。
張小娘子不為權貴,隻為行醫。曾被被宋仁宗召入內宮,醫治皇帝和後宮嬪妃。宋仁宗稱其為“女醫聖”,並賜名“張小娘子”,賞賜其女醫官職,但張小娘子卻以“發願懸壺濟世”謝絕,回到民間開設醫館,為普通百姓診治。晚年時,張小娘子將自己畢生的醫學經驗和老翁留書整理成《癰疽異方》傳於後世。】
<張小娘子竟然沒有留下全名[歎氣]>
<我看到過一個記載說宋仁宗還想讓她做妃子,不過被拒絕了。>
<啊?!趙禎老色批!>
<張小娘子擅長養顏,還擅長治外科,真的好牛[點讚]>
【談允賢是明代女醫家。生於明朝天順五年,祖父談複、祖母茹氏為當時名醫,受祖母所傳得精湛醫術。
在當時的社會中,上流社會的婦女因男女之防,不願請男醫生診治,因此常常發生貽誤病情的情況。談允賢善於照顧病人心情,是女性患者最信賴的醫生。在外行醫治療女病患的名聲遠揚,於是這些婦女紛紛找她治病。
五十歲時,將祖傳醫術參以己驗,撰《女醫雜言》,該書主要記載的是婦科病案,是中國古代少見的專科醫案書。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談允賢因病而逝,享年96歲。】
<我天!談允賢在明朝做醫生[牛逼]>
<明清女子地位低下,好多婦人的病真的是被耽誤拖死的[歎氣]>
<真的不敢想象允賢能在明代以女子之身取得如此成就,她要克服多少困難...>
<明明就照著原曆史拍就是很厲害的女醫家了,電視劇非要加幾段談戀愛的部分,關鍵是還是堡宗[裂開]>
<現在的電視劇都恨不得把曆史上有名的女子全部和有權有勢的男子扯在一起...>
...
視頻中的四大女名醫,李然然隻識得鮑仙姑和談允賢,前者是從她和葛洪的感情知道的,後者是通過電視劇知道的。對評論中某些言論李然然一一進行點讚。
光幕各朝人忍不住腹誹,光幕該不會是女子吧,到現在為止光幕一直在為女子說話...
————
漢 元狩五年
劉徹還記得那位替太後治病的女醫義妁,的確醫術高超,前段時間還讓她也去給霍去病看過病。
她弟弟義縱為官的政績看著也還算不錯。
想到光幕可惜她的醫學成就和生平沒有被記載,就詔來義妁。漢武帝劉徹開門見山道:“朕是敬佩你的醫術,當初太後生病多虧了你的診治。今光幕對你也多有讚賞和惋惜的地方,你可有著書立派的想法?”
義妁心中感到驚訝,自己的醫者之路很坎坷,若能幫助更多女子這是一件善事!
於是恭敬行禮:“謝陛下!”
劉徹就是為了放出一個信號,鼓勵女子學醫。從光幕中來看,女子占據一半的人口,她們應有更多的作用;很多女子的病還是女子來醫。
...
————
宋 寶元元年
趙禎:胡說八道的話,就不要當真了!!!朕才不是老色批!!!
現在這個時間點的趙禎還沒有見過張小娘子。光幕說張小娘子在曆史上沒有留下全名,想到光幕多次說宋朝之後的女子地位下降,趙禎有心想改變這一現狀,於是根據光幕提供的線索在汴京中尋找張姓行醫的女子。
這時的張小娘子的醫術還未達到光幕說的高度,她還在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中。
汴京城中一家醫館裏,老翁從光幕中回神。
“張小娘子該不會說的是你吧。”
對麵的年輕娘子,笑道:“興許是吧。”
...
————
明 正德二年
五十六歲的談允賢正在將自己生平遇到的婦科病症寫下,隻是還未成書。
談允賢:“《女醫雜言》,就叫這個名字吧。”
選擇著書這件事果真是無比正確的,談允賢希望光幕這次的視頻能夠吸引更多女子從醫。
朱厚照還記得堡宗是說的自己曾祖父明英宗朱祁鎮,他們倆的年齡就對不上...怎麽會有感情???
不過,朱厚照從中得到了靈感,光幕的這期視頻或許就是個切入口。一個對抗天下文人的切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