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女兒看一部陳推薦的電影。一個老中醫,收養了一個孤兒,兩個住在西南部的老山裏,孤兒長大了,接了老中醫的班,一天,來了一個腿扭傷的登山遊客,孤兒為遊客處理好傷口,但遊客身上沒有錢,走前,他把自己的收音機給了孤兒,當作醫療費。孤兒沒聽過收音機,他打開,裏麵正放著一首歌,有個女聲唱:“你是第千萬種可能中的不可能,你是唯一路口不存在的燈。”孤兒想,她愛上了這個聲音,她對老中醫說:爸爸,我得出去,我要去找她。
女兒關掉視頻窗口,難以置信:什麽啊?他盡能推這種亂七八糟的片子。她提議可以繼續看看。女兒說:不看了,太悶。他品味可真壞,有一次,他推薦我看一本書,統共20多萬字,居然全在寫一個男人每天下班後坐在一張彈簧床上怎麽玩一個蘋果。第一天,他把蘋果當成一顆星,以它為參照係修改了整個星座圖;第二天他把蘋果當成一個女人的嘴唇,同她說盡好話,為她不肯變得柔軟挫敗萬分;第三天,他假裝蘋果是一本《堂吉訶德》,假裝能看到上麵的文字,還用西班牙文念出聲來……無聊到爆!
退休後第三年,她參加學校組織的退休老同誌紅色旅遊,先去南昌,再到井岡山,接下來是延安、西柏坡。在延安,地陪大巴車不知怎麽開錯了線路,要去棗園的革命舊址,卻開到了一處養雞場:令人愕然。當天是十分晴明的天氣,養雞場外是一片麥田,正是麥子收割的時節,有打赤膊的年輕人在麥地裏走動,胸脯臂膀上的高光像覆著一把把銀亮的勺子。導遊正同司機吵得不可開交,她幹脆下了車。養雞場裏的雞正擎著翅膀在走動,看起來卻是麥子的進化物種,翅膀、皮肉、血管、內髒和頭腦都由麥子演化而成。她忽然有了興致,打算講一個笑話——關於這肉體和精神的麥穗之雞,而手機響起來了,是女兒。
“阿姨,李媛在醫院。”
女兒早上在公司就覺得不舒服,讓她休息說不用;中午聚餐,菜上錯了,她說去找人理論,隻聽到她說著說著那邊就叫起來了,人已經癱倒,說也沒人碰她,隻是忽然就自己倒了。看過監控錄像,確實是自己倒地。醫院診斷是休息不足、情緒過激引起的腦溢血。
她忘了她是怎麽度過這一年——2004剩下的半年——或許還有2005年起初的半年,她問過李振國,李振國也說不清湯湯水水,他同樣渾噩。
是陳大姐給她一張名片:失獨老人俱樂部。那或許是2004年底的一天,她看了一眼,放進了包裏。2006年,杜美玲病了——她前一年收養的一條狗,不知怎的就口中流出血水,身子打顫,她從包裏翻找寵物醫院的電話。失獨老人俱樂部,她仔細瞧了一眼,總部在北京。
失獨老人俱樂部,其實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俱樂部。他們每周定期聚會,地點選擇在公園、茶館,有時候也在某個會員的家中。沒有一個人談起失去子女的經歷,第一次聚會,她以為在輪流發言時大家會談起,但沒有一個人說,他們說,這周學了什麽掌法,是武當功夫的一個江湖變種;聽了什麽曲,東城老許唱的,還是不如老郭家的地道;狗了剪毛,鬧了一番,刮掉了一點肚子上的皮;沒有人說到孩子。她隻好試圖也不說,她說:家裏的狗上周死了,這周剛到北京,因為聽說這樣一個俱樂部——我一位老姐姐給我的名片,怪就怪在,她並沒有失獨。她想,不好,提到了屏蔽詞。她繼續說:這個老姐姐已經七十多了,身子骨比我強,她保健有方,從年輕時就舞劍,生了三胎,都身強體壯,我不行,當初流了兩次產,才懷上第三個——第三個,也沒了。她愣住了,她覺得自己壞了場子。她說:不好意思,大家。忽然有人說:沒關係,你說吧,你沒過傾訴期,我們是因為都過了——不是故意避諱——你說吧,假如你心裏有江江海海,你就要讓它流出去。
她連續說了兩個月,每次聚會,她意識到自己都在重複差不多的話。我成了祥林嫂,她想,很不妙,但又顧不得。但他們都容下去了,並非敷衍的那一種,她想,我一遍接著一遍,一遍接著一遍,但他們竟都容下去了。
半年後,她參加了一個老年人書畫班,她認為自己情緒已算穩當了,足以握住一隻畫筆。她學油畫,便有一陣子也不再去參加俱樂部聚會。教她的老師同時教授中國畫、油畫、水粉,還教剪窗花,他的油畫看起來同他剪的窗花在主題和風格上全沒什麽兩樣,想來他如果教吹簫、彈琴,也將吹彈出窗花一樣的曲子。盡管如此,她仍勁頭十足,學了三個月,開始自己背著畫框去公園,畫樹木、池塘、亭台樓閣。年底她才又出現在俱樂部上,沒人驚怪,怨她來去都唐突,自然,已失去最重山巒之老人俱樂部,鴻毛哪能撼動他們?
這時節俱樂部添了新的成員,一位新近喪子的老先生,他每每講到兒子在幼年時如何捕捉一隻蚊蟲,“比蜘蛛、比蜥蜴還要靈敏,”蜘蛛、蜥蜴、靈敏,每個詞他都要分五次才能完成完整發音,他的臉永遠是一張瀑布下的岩石。她清白了,原來我先前便是這樣,每個人先前都曾是這樣。是啊,有人在她身邊附和。她扭過頭,看到她。
一位在俱樂部裏常見的老婦人——而用老來形容她竟又有些不相稱。無疑她不年輕了,但神態、舉止裏有種比蒼老更突出的特徵,因此,第一眼望去,她讓人想到的並不是老。是什麽呢?她想,卻又熟悉。她忽然瞪大眼睛。
姚鐵雲。
她們說,你做了尼姑。姚鐵雲光笑:倒是剃過光頭,念過經。
她仍有些恍惚,她曾惦記了她二十年,怎麽忽然之間便全忘了她了呢——世界上還有這樣一號人——她感到有些愧疚:你早瞧出是我了吧?我卻剛認出你。姚鐵雲說:不奇怪,軍軍剛沒時,我簡直六親不認。她還叫邱軍軍軍,語氣也同二十多年前沒有二致。她想,可時間真快呀。
她們便常互相走動起來了,她住昌平,姚鐵雲住西城,隔得不近,但兩個一同買菜、做飯,洗涮鍋碗瓢盆。她們這輩子第一次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往來具有實質性、連貫性的朋友。
一天晚上,北京下起了大暴雨,姚鐵雲給她打電話:注意關好門窗!她說:好,不要緊,我這裏雨勢倒不大。姚鐵雲說:我這裏簡直大得不成體統——我正在水裏呢,隻露一個頭。她大吃一驚:什麽?房子已叫淹了?姚鐵雲哈哈笑起來——簡直氣吞山河——她年輕時有這樣的笑聲,現在的笑多半短促、無聲,可她這一回笑得仍然寶刀未老,像是隻有十八歲,好吧,頂多三十歲:我在浴缸裏,泡澡。她埋怨:你總是這樣駭人。姚鐵雲說:這天確實駭人,北京很少這樣下雨,我一個學生剛剛給我打電話,對我說,姚老師,不好啦,琴房被淹啦——哦,她現在接我的班,在藝校——鋼琴都在水裏,隻露出鍵盤,像很多水麵上的方形蓮葉,姚老師,我快死了。我說,你才不會死呢,你到現在還有空打比方呢。她也笑起來,說:我隻回過勁來,你原先可在藝術學院教音樂呢,我倒從沒聽你唱過。姚鐵雲似乎不大信:哪至於?過去市裏的演出,元旦、春節、國慶,都沒見過?她說:原來市裏的演出你也參加,我卻不知道。姚鐵雲說:嗨,老了,現在不行了。
女兒關掉視頻窗口,難以置信:什麽啊?他盡能推這種亂七八糟的片子。她提議可以繼續看看。女兒說:不看了,太悶。他品味可真壞,有一次,他推薦我看一本書,統共20多萬字,居然全在寫一個男人每天下班後坐在一張彈簧床上怎麽玩一個蘋果。第一天,他把蘋果當成一顆星,以它為參照係修改了整個星座圖;第二天他把蘋果當成一個女人的嘴唇,同她說盡好話,為她不肯變得柔軟挫敗萬分;第三天,他假裝蘋果是一本《堂吉訶德》,假裝能看到上麵的文字,還用西班牙文念出聲來……無聊到爆!
退休後第三年,她參加學校組織的退休老同誌紅色旅遊,先去南昌,再到井岡山,接下來是延安、西柏坡。在延安,地陪大巴車不知怎麽開錯了線路,要去棗園的革命舊址,卻開到了一處養雞場:令人愕然。當天是十分晴明的天氣,養雞場外是一片麥田,正是麥子收割的時節,有打赤膊的年輕人在麥地裏走動,胸脯臂膀上的高光像覆著一把把銀亮的勺子。導遊正同司機吵得不可開交,她幹脆下了車。養雞場裏的雞正擎著翅膀在走動,看起來卻是麥子的進化物種,翅膀、皮肉、血管、內髒和頭腦都由麥子演化而成。她忽然有了興致,打算講一個笑話——關於這肉體和精神的麥穗之雞,而手機響起來了,是女兒。
“阿姨,李媛在醫院。”
女兒早上在公司就覺得不舒服,讓她休息說不用;中午聚餐,菜上錯了,她說去找人理論,隻聽到她說著說著那邊就叫起來了,人已經癱倒,說也沒人碰她,隻是忽然就自己倒了。看過監控錄像,確實是自己倒地。醫院診斷是休息不足、情緒過激引起的腦溢血。
她忘了她是怎麽度過這一年——2004剩下的半年——或許還有2005年起初的半年,她問過李振國,李振國也說不清湯湯水水,他同樣渾噩。
是陳大姐給她一張名片:失獨老人俱樂部。那或許是2004年底的一天,她看了一眼,放進了包裏。2006年,杜美玲病了——她前一年收養的一條狗,不知怎的就口中流出血水,身子打顫,她從包裏翻找寵物醫院的電話。失獨老人俱樂部,她仔細瞧了一眼,總部在北京。
失獨老人俱樂部,其實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俱樂部。他們每周定期聚會,地點選擇在公園、茶館,有時候也在某個會員的家中。沒有一個人談起失去子女的經歷,第一次聚會,她以為在輪流發言時大家會談起,但沒有一個人說,他們說,這周學了什麽掌法,是武當功夫的一個江湖變種;聽了什麽曲,東城老許唱的,還是不如老郭家的地道;狗了剪毛,鬧了一番,刮掉了一點肚子上的皮;沒有人說到孩子。她隻好試圖也不說,她說:家裏的狗上周死了,這周剛到北京,因為聽說這樣一個俱樂部——我一位老姐姐給我的名片,怪就怪在,她並沒有失獨。她想,不好,提到了屏蔽詞。她繼續說:這個老姐姐已經七十多了,身子骨比我強,她保健有方,從年輕時就舞劍,生了三胎,都身強體壯,我不行,當初流了兩次產,才懷上第三個——第三個,也沒了。她愣住了,她覺得自己壞了場子。她說:不好意思,大家。忽然有人說:沒關係,你說吧,你沒過傾訴期,我們是因為都過了——不是故意避諱——你說吧,假如你心裏有江江海海,你就要讓它流出去。
她連續說了兩個月,每次聚會,她意識到自己都在重複差不多的話。我成了祥林嫂,她想,很不妙,但又顧不得。但他們都容下去了,並非敷衍的那一種,她想,我一遍接著一遍,一遍接著一遍,但他們竟都容下去了。
半年後,她參加了一個老年人書畫班,她認為自己情緒已算穩當了,足以握住一隻畫筆。她學油畫,便有一陣子也不再去參加俱樂部聚會。教她的老師同時教授中國畫、油畫、水粉,還教剪窗花,他的油畫看起來同他剪的窗花在主題和風格上全沒什麽兩樣,想來他如果教吹簫、彈琴,也將吹彈出窗花一樣的曲子。盡管如此,她仍勁頭十足,學了三個月,開始自己背著畫框去公園,畫樹木、池塘、亭台樓閣。年底她才又出現在俱樂部上,沒人驚怪,怨她來去都唐突,自然,已失去最重山巒之老人俱樂部,鴻毛哪能撼動他們?
這時節俱樂部添了新的成員,一位新近喪子的老先生,他每每講到兒子在幼年時如何捕捉一隻蚊蟲,“比蜘蛛、比蜥蜴還要靈敏,”蜘蛛、蜥蜴、靈敏,每個詞他都要分五次才能完成完整發音,他的臉永遠是一張瀑布下的岩石。她清白了,原來我先前便是這樣,每個人先前都曾是這樣。是啊,有人在她身邊附和。她扭過頭,看到她。
一位在俱樂部裏常見的老婦人——而用老來形容她竟又有些不相稱。無疑她不年輕了,但神態、舉止裏有種比蒼老更突出的特徵,因此,第一眼望去,她讓人想到的並不是老。是什麽呢?她想,卻又熟悉。她忽然瞪大眼睛。
姚鐵雲。
她們說,你做了尼姑。姚鐵雲光笑:倒是剃過光頭,念過經。
她仍有些恍惚,她曾惦記了她二十年,怎麽忽然之間便全忘了她了呢——世界上還有這樣一號人——她感到有些愧疚:你早瞧出是我了吧?我卻剛認出你。姚鐵雲說:不奇怪,軍軍剛沒時,我簡直六親不認。她還叫邱軍軍軍,語氣也同二十多年前沒有二致。她想,可時間真快呀。
她們便常互相走動起來了,她住昌平,姚鐵雲住西城,隔得不近,但兩個一同買菜、做飯,洗涮鍋碗瓢盆。她們這輩子第一次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往來具有實質性、連貫性的朋友。
一天晚上,北京下起了大暴雨,姚鐵雲給她打電話:注意關好門窗!她說:好,不要緊,我這裏雨勢倒不大。姚鐵雲說:我這裏簡直大得不成體統——我正在水裏呢,隻露一個頭。她大吃一驚:什麽?房子已叫淹了?姚鐵雲哈哈笑起來——簡直氣吞山河——她年輕時有這樣的笑聲,現在的笑多半短促、無聲,可她這一回笑得仍然寶刀未老,像是隻有十八歲,好吧,頂多三十歲:我在浴缸裏,泡澡。她埋怨:你總是這樣駭人。姚鐵雲說:這天確實駭人,北京很少這樣下雨,我一個學生剛剛給我打電話,對我說,姚老師,不好啦,琴房被淹啦——哦,她現在接我的班,在藝校——鋼琴都在水裏,隻露出鍵盤,像很多水麵上的方形蓮葉,姚老師,我快死了。我說,你才不會死呢,你到現在還有空打比方呢。她也笑起來,說:我隻回過勁來,你原先可在藝術學院教音樂呢,我倒從沒聽你唱過。姚鐵雲似乎不大信:哪至於?過去市裏的演出,元旦、春節、國慶,都沒見過?她說:原來市裏的演出你也參加,我卻不知道。姚鐵雲說:嗨,老了,現在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