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那會兒很熱鬧。下著大雪,街上到處都是彩燈,紅綠金銀的裝飾品,聖誕樹底下堆著禮物盒。我走在大街上,看到玩雪的小孩子,情侶,夫婦,也會覺得熱熱鬧鬧的挺好——但大概是葉公好龍。真要我長長久久這麽熱鬧,我是受不了的。
不過節的時候很冷。走在白茫茫的街道上,我也會想起他:如果他在我身邊,是不是就沒這麽安靜?
但我沒主動給他發消息。處在這麽安靜的環境裏,總會覺得有點孤獨,並不能代表我一直需要他。為了一時半會的寂寞招惹他,我想這是不應該的。
“可能因為你去的是北歐呢?如果是國內比較熱鬧的地方,會不會想法又不一樣?”
她平靜地看著我,把菸蒂按在玻璃缸底。“在那以前這樣的經歷很多。在人少的地方我都不需要他,更何況人多?”
我發覺自己問了一個蠢問題,連忙端起茶杯掩飾窘迫:“我沒有一個人旅行過,所以到哪都挺熱鬧。”
“你這幾天可以好好體驗。一個人,按照自己的心願走,想去哪去哪,想停多久就停多久。”她想起了什麽,笑,“我有一回突然想聽蘇州評彈,買了票就走,聽完回上海趕通告,把我助理他們嚇得夠嗆。”
這樣夾縫裏尋求自由的行為,倒是很符合回憶錄的描述。
所以回國以後我告訴他我不需要另一個人進入我的生活。關於是否是“不婚主義者”,我當時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明;事實上,我也是一段時間以後才想明白。
我身邊的朋友大都陸陸續續結婚了,有那麽幾對讓我覺得愛情很美。但我相信這麽小概率的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你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家裏的擺設大部分都很新——小謝清潔維護很辛苦,但根本原因是,我是個喜新厭舊的人。
我很難和人保持長久如初的感情,和老朋友都保持弱聯繫。如果什麽人對我熱情,我會首先退縮。一方麵,是我覺得自己不堪承受別人的愛的緣故;另一方麵,是因為我不願意欠別人的人情。
友情是這樣,愛情也是。小白對我太好,這總讓我心生愧疚。
“但婚姻到了一定程度也會趨於平淡。很多夫妻之間是親情,”我插了一句,“或者友情。”
她嗤笑一聲:“那我結婚有什麽意思?嫌房子太大住得害怕?我能理解人選擇結婚,至於他們理不理解我,我不太在乎。隻要別來幹擾我就好。”
“你認為愛人一輩子都該是愛人嗎?”
“我沒有意見。隻是如果變成朋友,可能對曾經愛過的人來說有點悲哀。但這是常態;如果是開放式婚姻就無所謂了,不要給人的精神上加什麽束縛。”她想起什麽似的,看我,“冒昧的問一句,您現在的婚姻狀況是?”
我自嘲一笑:“三十多歲,沒房沒存款,當然還單身。”
“看來你是個很有責任感的人。”她瞭然地點點頭,又點燃一支煙。我注意到她一支煙也抽不了幾口,大約隻是為了欣賞煙霧?
“倒也不是這麽崇高。”我對這頂高帽感到無所適從。“隻是覺得自己還沒有能力承擔另一個人的加入。而且我也喜歡這種自由的生活狀態。您沒有考慮過領養一個孩子嗎?我知道一些不婚主義者會□□。”
“有人勸過我的。”她說,“但你不覺得養一個孩子的責任比結婚重得多麽?我實在沒把握把一個小孩子教成好人,領養小孩這件事也會給我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衣食住行,挑學校,輔導作業,開家長會......沒完沒了。而我也不能擔保他平安快樂長大。我真怕將來他問我,‘if you understand suffering,why did you give me a life’不快樂的人已經很多了,沒必要再添一個。”
我說:“這的確是很沉重的話題。你和陸先生談過這些嗎?”
“沒有。他好像完全陷入到一個執念裏去了。”
第12章
我知道他的執念還在我。他可能覺得自己不夠優秀,不足以讓我對他長久動心。我說過他很有天賦;他很努力,背後勢力又推波助瀾,成名幾乎是必然的。他紅了以後沒走我的老路,隻要是能添把柴的,連要做極限運動的綜藝都敢接——即便他恐高。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發覺自己在這個圈子裏待的時候夠久了。新人一批又一批,虎視眈眈覬覦我的位子,經紀公司也明裏暗裏要我提攜新人;我作為前輩,不能這麽沒眼色。
況且三十歲,已經到了一個左右為難的階段:演二十歲的小姑娘談戀愛,有點說不過去;演男主角的長輩,我又不服氣——就好像三十多歲的角色不該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一樣!
而我當時的位置也不太適合給人當配角,所以我不太拍劇。我專心拍了兩年電影,又覺得話劇實在有意思。可演來演去都是別人的故事,我不如自己試試寫一個。
在很多人的幫助指點下,我確實寫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劇本,也有一批很不錯的演員陪我一起排練。我醉心自己事業“第二春”的時候,小白告訴我他要結婚了。
“你沒有去參加婚禮,單純因為排演話劇嗎?”
她回憶了一下,語氣不太確定:“我......不太記得了。話劇的事情已經讓我很頭疼了,應該的確是抽不出時間。”
不過節的時候很冷。走在白茫茫的街道上,我也會想起他:如果他在我身邊,是不是就沒這麽安靜?
但我沒主動給他發消息。處在這麽安靜的環境裏,總會覺得有點孤獨,並不能代表我一直需要他。為了一時半會的寂寞招惹他,我想這是不應該的。
“可能因為你去的是北歐呢?如果是國內比較熱鬧的地方,會不會想法又不一樣?”
她平靜地看著我,把菸蒂按在玻璃缸底。“在那以前這樣的經歷很多。在人少的地方我都不需要他,更何況人多?”
我發覺自己問了一個蠢問題,連忙端起茶杯掩飾窘迫:“我沒有一個人旅行過,所以到哪都挺熱鬧。”
“你這幾天可以好好體驗。一個人,按照自己的心願走,想去哪去哪,想停多久就停多久。”她想起了什麽,笑,“我有一回突然想聽蘇州評彈,買了票就走,聽完回上海趕通告,把我助理他們嚇得夠嗆。”
這樣夾縫裏尋求自由的行為,倒是很符合回憶錄的描述。
所以回國以後我告訴他我不需要另一個人進入我的生活。關於是否是“不婚主義者”,我當時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明;事實上,我也是一段時間以後才想明白。
我身邊的朋友大都陸陸續續結婚了,有那麽幾對讓我覺得愛情很美。但我相信這麽小概率的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你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家裏的擺設大部分都很新——小謝清潔維護很辛苦,但根本原因是,我是個喜新厭舊的人。
我很難和人保持長久如初的感情,和老朋友都保持弱聯繫。如果什麽人對我熱情,我會首先退縮。一方麵,是我覺得自己不堪承受別人的愛的緣故;另一方麵,是因為我不願意欠別人的人情。
友情是這樣,愛情也是。小白對我太好,這總讓我心生愧疚。
“但婚姻到了一定程度也會趨於平淡。很多夫妻之間是親情,”我插了一句,“或者友情。”
她嗤笑一聲:“那我結婚有什麽意思?嫌房子太大住得害怕?我能理解人選擇結婚,至於他們理不理解我,我不太在乎。隻要別來幹擾我就好。”
“你認為愛人一輩子都該是愛人嗎?”
“我沒有意見。隻是如果變成朋友,可能對曾經愛過的人來說有點悲哀。但這是常態;如果是開放式婚姻就無所謂了,不要給人的精神上加什麽束縛。”她想起什麽似的,看我,“冒昧的問一句,您現在的婚姻狀況是?”
我自嘲一笑:“三十多歲,沒房沒存款,當然還單身。”
“看來你是個很有責任感的人。”她瞭然地點點頭,又點燃一支煙。我注意到她一支煙也抽不了幾口,大約隻是為了欣賞煙霧?
“倒也不是這麽崇高。”我對這頂高帽感到無所適從。“隻是覺得自己還沒有能力承擔另一個人的加入。而且我也喜歡這種自由的生活狀態。您沒有考慮過領養一個孩子嗎?我知道一些不婚主義者會□□。”
“有人勸過我的。”她說,“但你不覺得養一個孩子的責任比結婚重得多麽?我實在沒把握把一個小孩子教成好人,領養小孩這件事也會給我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衣食住行,挑學校,輔導作業,開家長會......沒完沒了。而我也不能擔保他平安快樂長大。我真怕將來他問我,‘if you understand suffering,why did you give me a life’不快樂的人已經很多了,沒必要再添一個。”
我說:“這的確是很沉重的話題。你和陸先生談過這些嗎?”
“沒有。他好像完全陷入到一個執念裏去了。”
第12章
我知道他的執念還在我。他可能覺得自己不夠優秀,不足以讓我對他長久動心。我說過他很有天賦;他很努力,背後勢力又推波助瀾,成名幾乎是必然的。他紅了以後沒走我的老路,隻要是能添把柴的,連要做極限運動的綜藝都敢接——即便他恐高。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發覺自己在這個圈子裏待的時候夠久了。新人一批又一批,虎視眈眈覬覦我的位子,經紀公司也明裏暗裏要我提攜新人;我作為前輩,不能這麽沒眼色。
況且三十歲,已經到了一個左右為難的階段:演二十歲的小姑娘談戀愛,有點說不過去;演男主角的長輩,我又不服氣——就好像三十多歲的角色不該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一樣!
而我當時的位置也不太適合給人當配角,所以我不太拍劇。我專心拍了兩年電影,又覺得話劇實在有意思。可演來演去都是別人的故事,我不如自己試試寫一個。
在很多人的幫助指點下,我確實寫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劇本,也有一批很不錯的演員陪我一起排練。我醉心自己事業“第二春”的時候,小白告訴我他要結婚了。
“你沒有去參加婚禮,單純因為排演話劇嗎?”
她回憶了一下,語氣不太確定:“我......不太記得了。話劇的事情已經讓我很頭疼了,應該的確是抽不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