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以次充好
透視鑒寶,我能一刀暴富 作者:淡然一笑很傾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此之外,葉知秋也沒有在牛首杯內壁上看到太多的磨損,按道理來說在水下浸泡被水流衝刷腐蝕了三百多年。
銅製牛首杯整體的腐蝕程度,應該與其他銅器相仿。
會因為長時間在湖泊中浸泡,金屬中出現密集的小氣孔,表麵磨損程度也會較高。
但牛首杯卻並未有這些特征存在,著實讓葉知秋有些疑惑。
“我再看看這枚金鋌。”
他把牛首杯放回原處,拿起金鋌仔細打量。
想弄清楚是否有什麽貓膩。
畢竟文物的特征對不上,其中卻又飄蕩著橙黃色的氤氳氣息,顯示出是如假包換的古董。
運起透視眼,他耐著性子繼續打量這根十厘米長的金鋌。
金鋌呈長條狀,表麵存在中度磨損,與一些坑坑窪窪的小凹點。
表麵漸漸剝離,露出內部不曾氧化的質地。
隻一眼,葉知秋便看清楚了這枚金鋌的純度。
金含量88%,銀含量占8%、銅3%……
僅僅憑借金鋌的純度,他就能大致推斷出它的身份。
明代末期官鑄金鋌,含量基本在90%至92%左右,而民間私鑄的金條首飾,含量則相對低一些,隻有90%以下。
這枚重達三百多克的金鋌,顯然就是個民鑄之物。
與金含量92%的歲供金錠相比,冶煉技術、純度都有不小的區別。
而這枚金鋌表麵坑坑窪窪的凹槽,就是最好的證明。
金鋌鑄造冷凝後,會產生一定量的氣泡上浮。
在後續使用的過程中正常磨損,覆蓋氣泡的薄薄一層被磨掉,就會變成這些坑坑窪窪的凹槽,在文物界,這一現象統稱為蜂窩底。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理也很簡單,因為古代鑄造金銀的技術有限,鑄造過程中難免會混入氣泡。
所以這也是鑒定古代金銀真偽的手段之一。
蜂窩底的存在,證明了金鋌的真偽,其較低的純度,也表明了民間私鑄的身份。
但葉知秋卻仍舊覺得有些問題,盡管這兩件文物,都曾經在實驗室修複過,但文物修複向來是遵循著盡量不幹預的基本原則。
做到在不影響文物本身的前提下,進行清理、除鏽、修複。
所以五十兩歲供金錠上的黑色氧化層並沒有完全清理幹淨。
但這枚金鋌卻不一樣,全身上下都有磨損痕跡,證明曾經流通過,表麵卻完全沒有氧化痕跡。
這基本能斷定,眼前這枚金鋌並沒有在水中長時間浸泡過,亦或者實驗室負責修複工作的專家,在冒著瀆職的風險,給金鋌進行過全身大清洗。
相比之下,葉知秋更願意相信前者!
“怎麽樣,看出什麽了沒”
注意到對方的表情有些變化,高天鵬不由好奇的問道。
葉知秋點點頭,把金鋌放回原處,表情變得有些古怪,“看出來了,這兩件古董與其他的江口沉銀文物,的確有著很多不同之處,隻是……”
他的目光突然變得玩味。
“隻是什麽你要是覺得哪裏不同,不妨仔細說說”高天鵬的好奇心徹底被調動了起來,有些期待對方是否能說出些不一樣的東西來。
金鋌與牛首杯,可是在實驗室裏做過幾次檢查,就連那些文物修複專家,都不由感歎做工之精妙,完全能算得上是二級文物。
剛才看金銀與歲供金錠時,對方都沒有表現出多麽驚訝的神情。
現在卻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當真有些怪異。
“高老,接下來我要說的話,可以保證是千真萬確,但您大概率會不相信,所以我想問問,您當真要聽嗎”
想到這件事情可能造成的影響,葉知秋心中其實是糾結的。
但又不忍心讓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發生在考古隊裏。
所以開口之時,他的語氣變得無比凝重,表情也一改往日的隨性,神色認真道。
此話一出,田文亮與高天鵬的臉色都是一怔,眼中閃過詫異之色。
他們與葉知秋相識也不是一天兩天,卻很少見到對方如此嚴肅的時候,心中也不由打起了鼓。
“知秋,你盡管說就是了,是真是假我自會定奪,隻要你的出發點是好的,就算說的不對,我也對待你的態度也不會發生改變。”
“如果你說的是真的,幫助我們挽回了損失,那就再好不過,等沉銀考古一事結束,我再給你論功行賞!”
高天鵬表情變得凝重,壓低聲音道。
同時他心中也開始對最近一些時日的事情做複盤,想想到底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被他所遺漏。
葉知秋點點頭,也不再耽誤時間,立刻斬釘截鐵道:“我認為陳宿教授提供的兩件文物都是冒牌貨,並不是從岷江水下挖掘出來的!他欺騙了您!”
他的話剛說完,田文亮與高天鵬二人,頓時愣在了原地。
仿佛卡殼了一樣。
足足過了幾秒後,田文亮才露出一抹震驚的目光,“這……這怎麽可能”
他眼睛瞪大了幾分,隻覺頭皮都有些發麻。
陳宿教授作為整個考古隊資曆最老的教授之一,還擁有榮譽退休教授的頭銜。
怎麽想也不太可能,會做出這種事情!
缺乏動機,同樣缺乏邏輯。
“的確是個驚人的消息,不過我更想知道你是憑借哪些特點,做出這樣的判斷”
高天鵬逐漸回過神,臉上卻並未表現出多少驚訝。
反而好奇起對方敢這麽說的原因。
考古隊創立之初,是他親手負責調查一位位教授的背景出身,並從中選出一些作為核心成員。
他誠然覺得陳宿教授,有些教徒無方,竟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往考古隊的午餐裏投毒。
也對其長時間沒有考古成果而覺得有些失望。
卻從未懷疑過,對方會用其他東西來冒充沉銀文物。
“技巧還有……直覺。”
葉知秋拿起牛角杯,把內壁展示給高老看。
“出水於江口沉積地的文物,基本都帶著厚厚的氧化層與鏽蝕,即使是狀態穩定的金子,也同樣如此。”
“這隻牛角杯表麵的鎏金層都剝落的差不多了,內壁上卻並沒有多少銅鏽,在河床下浸泡三百多年,依舊細節滿滿,您覺得可能嗎”
銅製牛首杯整體的腐蝕程度,應該與其他銅器相仿。
會因為長時間在湖泊中浸泡,金屬中出現密集的小氣孔,表麵磨損程度也會較高。
但牛首杯卻並未有這些特征存在,著實讓葉知秋有些疑惑。
“我再看看這枚金鋌。”
他把牛首杯放回原處,拿起金鋌仔細打量。
想弄清楚是否有什麽貓膩。
畢竟文物的特征對不上,其中卻又飄蕩著橙黃色的氤氳氣息,顯示出是如假包換的古董。
運起透視眼,他耐著性子繼續打量這根十厘米長的金鋌。
金鋌呈長條狀,表麵存在中度磨損,與一些坑坑窪窪的小凹點。
表麵漸漸剝離,露出內部不曾氧化的質地。
隻一眼,葉知秋便看清楚了這枚金鋌的純度。
金含量88%,銀含量占8%、銅3%……
僅僅憑借金鋌的純度,他就能大致推斷出它的身份。
明代末期官鑄金鋌,含量基本在90%至92%左右,而民間私鑄的金條首飾,含量則相對低一些,隻有90%以下。
這枚重達三百多克的金鋌,顯然就是個民鑄之物。
與金含量92%的歲供金錠相比,冶煉技術、純度都有不小的區別。
而這枚金鋌表麵坑坑窪窪的凹槽,就是最好的證明。
金鋌鑄造冷凝後,會產生一定量的氣泡上浮。
在後續使用的過程中正常磨損,覆蓋氣泡的薄薄一層被磨掉,就會變成這些坑坑窪窪的凹槽,在文物界,這一現象統稱為蜂窩底。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理也很簡單,因為古代鑄造金銀的技術有限,鑄造過程中難免會混入氣泡。
所以這也是鑒定古代金銀真偽的手段之一。
蜂窩底的存在,證明了金鋌的真偽,其較低的純度,也表明了民間私鑄的身份。
但葉知秋卻仍舊覺得有些問題,盡管這兩件文物,都曾經在實驗室修複過,但文物修複向來是遵循著盡量不幹預的基本原則。
做到在不影響文物本身的前提下,進行清理、除鏽、修複。
所以五十兩歲供金錠上的黑色氧化層並沒有完全清理幹淨。
但這枚金鋌卻不一樣,全身上下都有磨損痕跡,證明曾經流通過,表麵卻完全沒有氧化痕跡。
這基本能斷定,眼前這枚金鋌並沒有在水中長時間浸泡過,亦或者實驗室負責修複工作的專家,在冒著瀆職的風險,給金鋌進行過全身大清洗。
相比之下,葉知秋更願意相信前者!
“怎麽樣,看出什麽了沒”
注意到對方的表情有些變化,高天鵬不由好奇的問道。
葉知秋點點頭,把金鋌放回原處,表情變得有些古怪,“看出來了,這兩件古董與其他的江口沉銀文物,的確有著很多不同之處,隻是……”
他的目光突然變得玩味。
“隻是什麽你要是覺得哪裏不同,不妨仔細說說”高天鵬的好奇心徹底被調動了起來,有些期待對方是否能說出些不一樣的東西來。
金鋌與牛首杯,可是在實驗室裏做過幾次檢查,就連那些文物修複專家,都不由感歎做工之精妙,完全能算得上是二級文物。
剛才看金銀與歲供金錠時,對方都沒有表現出多麽驚訝的神情。
現在卻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當真有些怪異。
“高老,接下來我要說的話,可以保證是千真萬確,但您大概率會不相信,所以我想問問,您當真要聽嗎”
想到這件事情可能造成的影響,葉知秋心中其實是糾結的。
但又不忍心讓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發生在考古隊裏。
所以開口之時,他的語氣變得無比凝重,表情也一改往日的隨性,神色認真道。
此話一出,田文亮與高天鵬的臉色都是一怔,眼中閃過詫異之色。
他們與葉知秋相識也不是一天兩天,卻很少見到對方如此嚴肅的時候,心中也不由打起了鼓。
“知秋,你盡管說就是了,是真是假我自會定奪,隻要你的出發點是好的,就算說的不對,我也對待你的態度也不會發生改變。”
“如果你說的是真的,幫助我們挽回了損失,那就再好不過,等沉銀考古一事結束,我再給你論功行賞!”
高天鵬表情變得凝重,壓低聲音道。
同時他心中也開始對最近一些時日的事情做複盤,想想到底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被他所遺漏。
葉知秋點點頭,也不再耽誤時間,立刻斬釘截鐵道:“我認為陳宿教授提供的兩件文物都是冒牌貨,並不是從岷江水下挖掘出來的!他欺騙了您!”
他的話剛說完,田文亮與高天鵬二人,頓時愣在了原地。
仿佛卡殼了一樣。
足足過了幾秒後,田文亮才露出一抹震驚的目光,“這……這怎麽可能”
他眼睛瞪大了幾分,隻覺頭皮都有些發麻。
陳宿教授作為整個考古隊資曆最老的教授之一,還擁有榮譽退休教授的頭銜。
怎麽想也不太可能,會做出這種事情!
缺乏動機,同樣缺乏邏輯。
“的確是個驚人的消息,不過我更想知道你是憑借哪些特點,做出這樣的判斷”
高天鵬逐漸回過神,臉上卻並未表現出多少驚訝。
反而好奇起對方敢這麽說的原因。
考古隊創立之初,是他親手負責調查一位位教授的背景出身,並從中選出一些作為核心成員。
他誠然覺得陳宿教授,有些教徒無方,竟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往考古隊的午餐裏投毒。
也對其長時間沒有考古成果而覺得有些失望。
卻從未懷疑過,對方會用其他東西來冒充沉銀文物。
“技巧還有……直覺。”
葉知秋拿起牛角杯,把內壁展示給高老看。
“出水於江口沉積地的文物,基本都帶著厚厚的氧化層與鏽蝕,即使是狀態穩定的金子,也同樣如此。”
“這隻牛角杯表麵的鎏金層都剝落的差不多了,內壁上卻並沒有多少銅鏽,在河床下浸泡三百多年,依舊細節滿滿,您覺得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