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文物裏的貓膩
透視鑒寶,我能一刀暴富 作者:淡然一笑很傾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知秋一人獨占兩樣,才能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做出這麽大的貢獻。
但凡換個人,看到有行業外的人對他的觀點提出質疑,必定會嗤之以鼻。
“知秋你再看看這枚金錠品相如何,猜猜它為什麽能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壓下腦海中的想法,高天鵬目光再次落到旁邊的金錠上,目光期待的望著對方。
作為盜掘案唯二的一級文物,這枚金錠的曆史、文化價值並不遜色於金印。
明知以葉知秋的能力,肯定會第一時間發現其中玄奧,但他還是故意問了出來。
想看看對方,能不能說出什麽與其他考古學教授不一樣的見解出來。
“行啊,看金錠可是我的長項。”收拾了下心情,葉知秋轉而打量起了一旁放在展示座上的金錠。
保溫箱裏的金錠,目測長將近十三厘米,寬7厘米,高4.5厘米左右,重量按照體積換算,約莫有個1.8公斤。
整個金錠顯示出黃澄澄的光澤,整體為元寶形,正麵四周存在著一圈圈不規則的堆積紋路。
正麵鏨刻著一連串的銘文,“長沙府,天啟元年,分歲供王府,足金伍拾兩正,吏楊旭,匠趙。”
正麵部分區域有些發黑,金錠的側麵同樣存在著磨痕、坑窪等瑕疵。
但毫無例外,由於份量、銘文等原因,這枚金錠的價值,也能達到千萬以上!
“明代十兩、二十兩的金錠並不少見,但五十兩的元寶形金錠,卻是極其罕有,金錠上的銘文清晰可見,連吏官、鐵匠的名字都有,信息詳盡頗具研究價值。”
“據我所知,明代的五十兩規模的金錠,考古界在此之前隻出土過兩次,一次是1972年明晉王墓出土了兩枚,另一次是2001年莊王墓出土過一枚,足以看出稀有程度!”
葉知秋不禁咂了咂嘴,這枚明代金錠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曆史,卻能保存的如此完好無缺,銘文清晰可見,也著實不易。
同時這也能坐實了張獻忠燒殺搶掠的手段。
不然人家進貢潘王府的金錠,憑什麽能在岷江一帶被找到
“五十兩是明代已知的最大錠形,根據目前統計得知,華夏全境內,也不足二十枚,這枚更是因為特殊的曆史價值,而成為國寶級文物!”
高天鵬眼中閃爍著精光,不緊不慢的介紹道。
“除此之外,第二層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文物,就比如這枚一百兩的銀錠,其上同樣鏨刻有銘文,而且是非常罕有的一百兩官銀。”
“再說說這個……”
葉知秋跟隨著高老的介紹,了解著一件件文物背後的故事。
不過很快他的目光便被一座二十厘米高的三角展示架給吸引了目光。
裏麵擺著的不是別物,正是西王賞功錢幣!
三麵展示架上,有三枚金幣、十七枚銀幣,可銅幣卻隻有一枚,葉知秋一眼便認了出來,是他從福牛鎮祁家溝的死水潭裏挖出來的那枚。
經曆了實驗室的修複,銅幣早已煥然一新,表麵難看的鏽蝕基本祛除,留下來的是帶著曆史韻味的古銅金屬色澤。
表麵略有些磨損,西王賞功幾個字遒勁有力,分布規整,頗具美感。
幾乎與他當時用透視眼看到的樣子別無二致。
親手挖出來的文物,被擺到了博物館的倉庫內,不知為何,葉知秋竟沒來由的生出一股自豪感。
“這些西王賞功錢幣,有的是從盜墓賊挖出來的,有的是從當地村民手裏追回的,金銀兩種錢幣加起來都快有二十枚,可銅製迄今為止卻隻此一枚。”
“若不是現在親眼看見銅幣,我都懷疑文獻記載存在偏差。”
臉上的喜愛之情不加掩飾,高天鵬笑嗬嗬的道。
後續,葉知秋又在儲物架第三層,發現了從江口水域打撈上來的銀簪、鐵矛,這些文物都經過了不同程度的處理。
露出本來的麵貌,還有些被掰彎、壓扁的首飾,也經過了“文物醫生”的修複,讓人一眼就能感覺到明代時期的工藝之美。
“這兩個,就是陳宿教授團隊找到的牛首杯與金鋌吧!”
葉知秋又在第二層儲物架上,看到了兩個熟悉的身影,不由開口問道。
相比起周圍的銀色首飾,形狀奇特的牛首杯與明晃晃的金鋌更加十分顯眼。
高天鵬笑著點點頭,伸手直接把牛首杯取了出來。
“這是所有出土文物中,除了金印外,工藝最好的的一件文物,為銅鎏金牛首杯,牛首雕琢的惟妙惟肖,整體造型討喜,把老牛務實肯幹的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
“最為難得的是,這件出水文物狀態的極好,除了杯口的一處磕碰外,幾乎完美!”
聽著高老大介紹,葉知秋心中不由升起了些許好奇心。
之前他隻是通過照片,了解過這件由三號考古小組打撈上來的文物。
如今親眼得見,近距離觀賞下,的確挑不太出什麽毛病。
比他們六組打撈上岸的首飾,簡直好了不要太多。
不過葉知秋心中同樣有些疑問,這枚銅鎏金獸首杯的工藝風格,與其他的出土文物基本八竿子都打不著,為何會出現在岷江水下。
好奇心驅使下,葉知秋不禁運起了透視之眼,想要好好檢查一下這件文物,到底與他們發現的沉銀文物有何不同之處。
眼中掠過一抹猩紅色的光芒,視線中的一切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整個文物倉庫仿佛失了色彩,隻剩下麵前的牛首杯熠熠生輝。
表麵的銅鎏金像是被風化了一般,變成了隨風飛走的齏粉,露出了內部的古銅質地。
望著磨損程度不高的牛首杯內壁,葉知秋不由皺了皺眉。
這短短一秒鍾的時間內,他就發現了好幾處的疑點。
首先,牛角杯的內部金屬含量,就有些不太對勁。
就算是張獻忠親自督造的西王賞功銅幣,都隻有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銅含量,其餘基本為錫、鉛等其他金屬元素。
而麵前牛首杯的銅含量,卻高達89%,顯然與其他出土於江口遺址的文物不太一樣。
但凡換個人,看到有行業外的人對他的觀點提出質疑,必定會嗤之以鼻。
“知秋你再看看這枚金錠品相如何,猜猜它為什麽能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壓下腦海中的想法,高天鵬目光再次落到旁邊的金錠上,目光期待的望著對方。
作為盜掘案唯二的一級文物,這枚金錠的曆史、文化價值並不遜色於金印。
明知以葉知秋的能力,肯定會第一時間發現其中玄奧,但他還是故意問了出來。
想看看對方,能不能說出什麽與其他考古學教授不一樣的見解出來。
“行啊,看金錠可是我的長項。”收拾了下心情,葉知秋轉而打量起了一旁放在展示座上的金錠。
保溫箱裏的金錠,目測長將近十三厘米,寬7厘米,高4.5厘米左右,重量按照體積換算,約莫有個1.8公斤。
整個金錠顯示出黃澄澄的光澤,整體為元寶形,正麵四周存在著一圈圈不規則的堆積紋路。
正麵鏨刻著一連串的銘文,“長沙府,天啟元年,分歲供王府,足金伍拾兩正,吏楊旭,匠趙。”
正麵部分區域有些發黑,金錠的側麵同樣存在著磨痕、坑窪等瑕疵。
但毫無例外,由於份量、銘文等原因,這枚金錠的價值,也能達到千萬以上!
“明代十兩、二十兩的金錠並不少見,但五十兩的元寶形金錠,卻是極其罕有,金錠上的銘文清晰可見,連吏官、鐵匠的名字都有,信息詳盡頗具研究價值。”
“據我所知,明代的五十兩規模的金錠,考古界在此之前隻出土過兩次,一次是1972年明晉王墓出土了兩枚,另一次是2001年莊王墓出土過一枚,足以看出稀有程度!”
葉知秋不禁咂了咂嘴,這枚明代金錠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曆史,卻能保存的如此完好無缺,銘文清晰可見,也著實不易。
同時這也能坐實了張獻忠燒殺搶掠的手段。
不然人家進貢潘王府的金錠,憑什麽能在岷江一帶被找到
“五十兩是明代已知的最大錠形,根據目前統計得知,華夏全境內,也不足二十枚,這枚更是因為特殊的曆史價值,而成為國寶級文物!”
高天鵬眼中閃爍著精光,不緊不慢的介紹道。
“除此之外,第二層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文物,就比如這枚一百兩的銀錠,其上同樣鏨刻有銘文,而且是非常罕有的一百兩官銀。”
“再說說這個……”
葉知秋跟隨著高老的介紹,了解著一件件文物背後的故事。
不過很快他的目光便被一座二十厘米高的三角展示架給吸引了目光。
裏麵擺著的不是別物,正是西王賞功錢幣!
三麵展示架上,有三枚金幣、十七枚銀幣,可銅幣卻隻有一枚,葉知秋一眼便認了出來,是他從福牛鎮祁家溝的死水潭裏挖出來的那枚。
經曆了實驗室的修複,銅幣早已煥然一新,表麵難看的鏽蝕基本祛除,留下來的是帶著曆史韻味的古銅金屬色澤。
表麵略有些磨損,西王賞功幾個字遒勁有力,分布規整,頗具美感。
幾乎與他當時用透視眼看到的樣子別無二致。
親手挖出來的文物,被擺到了博物館的倉庫內,不知為何,葉知秋竟沒來由的生出一股自豪感。
“這些西王賞功錢幣,有的是從盜墓賊挖出來的,有的是從當地村民手裏追回的,金銀兩種錢幣加起來都快有二十枚,可銅製迄今為止卻隻此一枚。”
“若不是現在親眼看見銅幣,我都懷疑文獻記載存在偏差。”
臉上的喜愛之情不加掩飾,高天鵬笑嗬嗬的道。
後續,葉知秋又在儲物架第三層,發現了從江口水域打撈上來的銀簪、鐵矛,這些文物都經過了不同程度的處理。
露出本來的麵貌,還有些被掰彎、壓扁的首飾,也經過了“文物醫生”的修複,讓人一眼就能感覺到明代時期的工藝之美。
“這兩個,就是陳宿教授團隊找到的牛首杯與金鋌吧!”
葉知秋又在第二層儲物架上,看到了兩個熟悉的身影,不由開口問道。
相比起周圍的銀色首飾,形狀奇特的牛首杯與明晃晃的金鋌更加十分顯眼。
高天鵬笑著點點頭,伸手直接把牛首杯取了出來。
“這是所有出土文物中,除了金印外,工藝最好的的一件文物,為銅鎏金牛首杯,牛首雕琢的惟妙惟肖,整體造型討喜,把老牛務實肯幹的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
“最為難得的是,這件出水文物狀態的極好,除了杯口的一處磕碰外,幾乎完美!”
聽著高老大介紹,葉知秋心中不由升起了些許好奇心。
之前他隻是通過照片,了解過這件由三號考古小組打撈上來的文物。
如今親眼得見,近距離觀賞下,的確挑不太出什麽毛病。
比他們六組打撈上岸的首飾,簡直好了不要太多。
不過葉知秋心中同樣有些疑問,這枚銅鎏金獸首杯的工藝風格,與其他的出土文物基本八竿子都打不著,為何會出現在岷江水下。
好奇心驅使下,葉知秋不禁運起了透視之眼,想要好好檢查一下這件文物,到底與他們發現的沉銀文物有何不同之處。
眼中掠過一抹猩紅色的光芒,視線中的一切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整個文物倉庫仿佛失了色彩,隻剩下麵前的牛首杯熠熠生輝。
表麵的銅鎏金像是被風化了一般,變成了隨風飛走的齏粉,露出了內部的古銅質地。
望著磨損程度不高的牛首杯內壁,葉知秋不由皺了皺眉。
這短短一秒鍾的時間內,他就發現了好幾處的疑點。
首先,牛角杯的內部金屬含量,就有些不太對勁。
就算是張獻忠親自督造的西王賞功銅幣,都隻有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銅含量,其餘基本為錫、鉛等其他金屬元素。
而麵前牛首杯的銅含量,卻高達89%,顯然與其他出土於江口遺址的文物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