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張熟悉的麵孔消失了,一批批不熟悉的麵孔也前赴後繼地不見了。


    總得有人給皇帝辦事呀。


    於是,在帝國官場上,出現了一道罕見的奇異風景,坐在台子後麵審案的禦史腳上,戴著鐐銬,他本人已經被判了死刑;而另外衙門裏麵的大堂上,那位麵無人色的堂皇大員,不久前,剛剛挨了皇帝的80大棍。茹太素是明初相當有名的一位大臣,以忠厚正直為時人所敬重,官位最高時為正二品戶部尚書,相當於今天中央最高財政經濟部門首長。此人就是因為奏摺寫得太長而被朱元璋急急召來打屁股的那位。他就曾經被判罪後戴著鐐銬上班辦公,後來終於被朱元璋殺死。在《大誥三編》中,我們知道,這種為朱元璋所發明的嶄新工作方式,叫做“戴罪辦事”。戴,是已經被判刑的意思。當時,在各級政府機關裏,這種戴罪辦事的人,按照朱元璋的記錄,有328人。不必有多麽豐富的想像力都可以想見其景象多麽壯觀。


    此後,從明代開始直到今天,我們在諸多歷史學家們的堂皇著作中,能夠讀到許多對於朱元璋澄清吏治的讚美。事實上,這些頌揚之詞,除了表達出人們對貪官汙吏的切齒痛恨之外,基本上可以被視為扯淡。


    原因在於下列兩點:


    其一,在任何一種政治文化裏,吏治的狀況都是該政治文明程度的標誌之一。與我國以往時代的吏治比較起來,作為人格化的帝王,朱元璋所做的一切,並沒有什麽新鮮之處,僅僅是將傳統思想與手段推到了極端處使用而已。這種情況唯一可以證明的隻有一點,那就是,這種政治文化傳統所蘊涵的政治智慧、政治空間、政治倫理資源已經萎縮枯竭,其山窮水盡之際,隻剩下苟延殘喘和迴光返照。


    其二,朱元璋死後,在他所開創的朝代裏,貪官汙吏土豪劣紳泛濫成災的程度,不亞於任何時代最糟時的情形。由此,印證了上述結論。


    假如一定要從朱元璋個人功過是非的角度進行判斷的話,毋寧說,此人的作為,相當有效地展示了一點,在我國古代政治文化傳統下,帝王個人的心理、性格與能力可以使他做些什麽和能夠達到什麽程度。


    揆諸史籍,其情形大抵如此。


    而在針對另一類人的另外一個戰場上,朱元璋則獲得了毋庸置疑的成功。


    由於對象和目標的不同,朱元璋在打擊那些可能威脅自己或者自己繼承人皇位的人們時,表現得高度理性而審慎,層次分明又有條不紊,使這場沒完沒了的戰爭具有了政治謀殺的特點。


    從朱元璋的一生行事判斷,他對開國功臣們的猜忌,可能需要追溯戰爭年代那一係列背叛事件。


    其中,邵榮、謝再興叛變和他的親侄子朱文正謀叛,應該起了重要作用。


    邵榮勇猛善戰且多智謀,是朱元璋早期最重要的戰友與助手,在將近十年時間裏,他都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人,地位甚至在徐達之上。關於此人為什麽要叛亂,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我們隻是能夠看到不少史學家常常喜歡引用的一個說法,當他叛亂失敗,被捉住後,朱元璋曾經與他相對喝酒。期間,他憤憤不平地告訴朱元璋:“我們在外麵拚死拚活,你卻把我們的妻子老小拘在手裏做人質,使我們骨肉分離,無法團聚,全為了你的一己私利。我這是不得已。”說完,潸然淚下。據說,朱元璋是在全軍將士麵前,與邵榮置酒灑淚而別,然後行刑將其殺死的。


    還有一種說法,也不妨作為參照。這種說法認為,朱元璋曾經在邵榮領兵在外時,調戲並姦汙了邵榮剛剛成年的女兒,從而促使邵榮發起叛亂。後來,朱元璋念邵榮沒有在公開場合揭露此點,而放過了他的全家。這種說法,特別容易在討厭朱元璋的人們那裏得到響應。姑且存疑。


    謝再興則是另外一位獨當一麵的重要將領,他的叛變顯然與朱元璋頗有幹係了。當時,謝再興領兵鎮守在外,朱元璋沒有通過他,便自說自話把他的女兒做主嫁給了徐達,形同配給。雖然據說一對新人是兩情相悅,但這種做法,顯然無法讓做父親的感覺愉快。不久,可能是內部###的結果,有人舉報謝再興的兩個朋友走私,販賣皮革等軍用物資。朱元璋立即將此二人殺死。當時,江南早已進入潮濕悶熱的黃梅天氣,朱元璋派人把二人已經腐臭的腦袋,懸掛到了謝再興的辦公場所,同時,命派去做這件事的人奪了謝再興的軍權,從而,導致他率兵叛投張士誠。


    前麵說過,這次叛變發生在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鄱陽湖大戰前夕,假如陳友諒和張士誠能夠把握好時機,後來的歷史會如何發展就很難說了。


    朱文正則是朱元璋的親侄子,以大都督銜坐鎮南昌。在決定生死的鄱陽湖大戰之前,他以艱苦的南昌保衛戰,立下了將陳友諒拖在南昌城下八十多天的大功。此人年輕,手握重權又立大功,於是,驕橫異常。據說,他任意掠奪民間有姿色的婦女,淫逸無度,被人告到朱元璋那裏。於是,朱元璋在論功行賞時,便沒有給他賞賜。此後,他認為朱元璋賞罰不公而心懷怨恨,並一度在其他人的攛掇下準備謀叛。結果,又一次被人告發,導致朱元璋出其不意地出現在南昌,朱文正倉促來迎,朱元璋斥罵說:“小子打算幹什麽?”將他帶回,禁錮而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政界往事 明王朝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亞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亞平並收藏帝國政界往事 明王朝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