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人皆要能分別得自己的知與不知,莫誤認不知以為 知。亦不當於己之不知處求,當從己之所知處求,如 此自能從己之所知以漸達於己之所不知。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問死。”曰 :“未知生,焉知死?”(十一) 此章把人事與鬼神,生與死,作一劃分。孔子隻 教人求知人生大道,如孝弟,如忠恕,此應盡人所可 知,亦是盡人所能學。孔子不教人闖越此關,於宇宙 鬼神己所不知處去求,是孔子言知,極簡約平易,可 使人當下用力也。 子曰 :“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 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歇焉 。”(九) 此鄙夫心有疑,故來問。孔子即以其所問之兩端、 正反、前後等罄竭反問,及使此鄙夫轉以問變成為答。 鄙夫自以其所知為答,而其所不知亦遂開悟生知。故 孔子又曰: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則不復也 。”(七)


    5


    孔子之循循善誘,教人由所知以漸達於所不知之 境。此為孔子言知之最簡約平易處。 子貢曰 :“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 仁乎 ?” 子曰 :“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 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 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六) 天地萬物,一切莫近於己。己欲立,始知人亦欲 立。己欲達,始知人亦欲達,知如何立己,即知如何 立人。知如何達己,即知如何達人。己之欲之達,出 於己心。能盡此心。即忠。推此心及人,即恕。此為 孔子言仁之最簡約平易處。 子曰 :“仁達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七) 人莫不各有一己,己莫不各有一心。此心無不欲 己之能立能達。此心同,此欲同,即仁之體。此仁體 即在己心中,故曰不遠,欲之斯至也。孔子言吾道一 以貫之,即貫之以此耳。孔子十有五而誌於學,即欲 立欲達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惑即是達。五 十而知天命,則是天人一體。學不厭,教不倦,盡在 其中。忠恕之道亦至是而盡也。


    6


    三、有關晚年著述部分 子曰 :“ 吾自衛反魯, 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 所 。”(九) 孔子以詩教,詩與樂有其緊密相聯不可分隔之關 係。另文字特殊,詩之本身即涵有甚深之音樂情調。 古詩三百,無不入樂,皆可歌唱。當孔子時,詩樂尚 為一事。然詩言誌,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則樂 必以詩為本,詩則以人之內心情誌為本。有此情誌乃 有詩,有詩乃有歌。而詩與樂又必配於禮而行。孔門 重詩教,亦重禮教,即在會通人心情誌,以共達於中 正和平之境。 詩有雅頌之別。頌者,天子用之郊廟,形容其祖 先之盛德,即以歌其成功。又有雅,用之廟廷。大雅 所陳,其體近頌。遠自後稷古公,近至於文王受命, 武王伐殷,西周史跡,詳於詩中之雅頌,尤過於西周 之書。小雅所陳,則如飲宴賓客,賞勞群臣,遣使睦 鄰,秉鉞專征,亦都屬政治上事。故大雅與頌為天子 樂,小雅為諸侯之樂,風詩鄉樂則為大夫之樂。詩與 禮與樂之三者,一體相關,乃西周以來治國平天下之 大典章所係。至如當孔子時,三家者以雍徹,不僅大


    7


    夫專政,驕僭越禮,亦因自西周之亡,典籍喪亂,故 孔子有我觀周道,幽歷傷之之嘆。吳季劄聘魯,請觀 周樂,是西周以來所傳詩樂獨遺存於魯者較備。孔子 週遊反魯,用世之心已淡,乃留情於古典籍之整理, 而獨以正樂為首事。所謂雅頌各得其所者,非僅是留 情音樂與詩歌。正樂即所以正禮,此乃當時政治上大 綱節所在。孔子之意,務使詩教與禮教合一,私人修 德與大群行道合一。其正樂,實有其甚深大之意義存 在。 孔子又曰: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八) 正因詩禮樂三者本屬一事。 孔子告伯魚,曰 : “不學詩,無以言。”又曰 :“不為周南召南,其猶 正牆麵而立 。”(十七)蓋詩言誌,而以溫柔敦厚為教。 故不學時,樂於無可與人言。人群相處,心與心相通 之道,當於詩中求之。知於心與心相通之道,乃始知 人與人相接之禮。由此心與心相通、人與人相接之詩 與禮,而最後達於人群之和敬相樂。孔子之道,不過 於講求此心與心相通、人與人相接而共達於和敬相樂 之一公。私人修身如此,人群相處,齊家治國平天下 亦如此。凡人道相處,一切製度文為之主要意義皆在


    8


    此。孔子之教育重點亦由此發端,在此歸宿。惟孔門 後輩弟子,如遊夏之徒,則不免因此而益多致力用心 於典籍文字中,乃獨於文學一科上建績。抑在孔子時, 詩禮樂之三者,已不免漸趨於分崩離析之境。如三家 以雍徹,此即樂與禮相離,樂不附於禮而自為發展。 孔子告顏子曰 :“放鄭聲,鄭聲淫。”此即樂與詩相 離,樂不附於詩而自為發展。所謂鄭聲淫,非指詩, 乃指樂。淫者淫佚。樂記雲 :“鄭音好濫淫誌。”白 虎通 :“鄭國土地民人,山居穀浴,男女錯雜,為鄭 聲以相悅懌 。”此皆顯出音樂之離於詩而自為發展。 至於詩與禮之相離,亦可類推。孔子正樂,雅頌各得 其所,乃欲使樂之於禮於詩,重回其相通合一之本始。 而惜乎時代已非,此事亦終一去而不復矣。又檀弓記 孔子既祥五日即彈琴,在齊學韶,在衛擊磬,晚年自 衛反魯即正樂,是孔子終其生在音樂生活中,然特是 遊於藝,即以養德明道,非是要執一藝以成名也。 疑辨二十三 史記孔子世家 :“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 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後稷,中述殷周之盛, 至幽厲之缺,三百五篇 。”此謂孔子刪詩,其說不可 信。論語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二) 又曰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孔子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錢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錢穆並收藏孔子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