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伯先生:來示敬悉,承問兩項,奉答如左。


    1先生在不在那兩位名人裏邊,隻請先生自省一下,記得說過那句話沒有,就自然知道。這第一項我答得如此含胡,因為2那句話我是間接聽來的,如要發表說話人的名字,必須要得那位中間的見證的允許。所以請再等我兩三天,俟問過那位之後,再當明白奉答。至於捏造先生的事實,則吾豈敢。一月二十一日,周作人。


    意思是隻要一問清了,就有你的好看。當天或是第二天,他便跟中間見證的那個人見了麵,訂正一番。見證的人叫張鳳舉,也是北大的教授。要麽是張鳳舉說的情況不是那麽回事,比如這話不是陳所說,而是陳轉述之類,要麽是張鳳舉和陳西瀅的關係也不錯,不願做這種證人,反正是周作人覺得自己是孟浪了些。二十二日又給陳西瀅寫了一信:


    通伯先生:前日所說聲言女學生可以叫局的兩個人,現經查考,並無先生在內,特此奉復。一月二十二日,周作人。


    大概意識到,這樣的回答陳西瀅絕不會善罷甘休,不如預作逃循之計,便將此事寫了篇小文章,叫《陳源先生的來信》,在他們的同仁刊物《語絲》發表。二月一日刊出。先說,前些天見《晨報副刊》上徐誌摩先生的一篇《“閑話”引出來的閑話》,誇獎陳西瀅先生的態度神似法郎士,他不免有點懷疑,覺得不很像,便另寫了一篇《閑話的閑話之閑話》。因為牽涉著徐先生,所以在發表之前先寄給一看,卻被徐“綁住”了,在《晨報副刊》上登出來了。這倒也沒有什麽要緊,他反正是預備發表的,到了第二天便接到陳西瀅先生這樣一封信。接下來引用了陳信的全文。然後又說,他當初聽人家傳說過叫局的話,都是紳士與學者,現經陳先生來查問,他便再去調查,得到的結果是這樣的:


    一個a君,我們間接從b君聽來的,但b君現在往歐洲去了,無從再去問他。一個x君,c君聽d君轉述他的話,但可惜x君的真姓名c君說已經記不起了。a君與陳源先生是別一個人,x君的姓名雖然忘記,惟據c君說也不是陳先生。所以我就於二十二日寫一封信給陳先生,告訴他在所說的兩個人裏麵查得並沒有他。至於他別的話我覺得無反唇相稽之必要。


    這種小把戲怎麽可能矇混過關呢。


    陳西瀅很快查明這話是張鳳舉傳給周作人的,或者幹脆就是他想起了那天說這話時,在場的隻有張鳳舉跟周作人要好,肯定是張傳過去的。不管怎樣,現在留下的文字是,在接到周作人信的同一天,陳西瀅給張鳳舉寫了封信。


    先說了周作人屢次罵他說過那句話,今天來了封信,雖說不是指他,但那口氣分明還是指他,且無任何道歉的表示。不過是不願連累見證人罷了。他想起來了,女學生可以叫局這句話,他是聽過的,不光聽過,還聽過兩次。一次a君說時,隻有他一個人在場,現在不用提。再一次是b君說的,在西山臥佛寺,在場的有先生和丁西林,還有他。這樣要是周作人先生沒有捏造,那麽周所指的想來是這一次了,既是這樣,張先生你當然是所說的見證人了。接下來說那天談話的情景和他的看法:


    b君說起了這話,我說我也聽a君說過,不過這是叫人不能相信的。b君說他的朋友親自看見的,某飯店就可以代叫。我說,要有,也是私娼假冒女學生的名字罷了。大家討論一會之後,我說除非b君的朋友托某飯店叫一個來,讓我們考她一考,證明她是女學生,我總不能信。先生和西林似乎也是差不多這樣的意見,先生記得吧?


    總之,這一晚我們都是立於懷疑者的地位。就是b君,他也並沒有怎樣的肯定。至少,他說的不過是“有些女學生可以”,斷不是“女學生都可以”。他也不過對兩三位朋友在閑談時偶然說起,並沒有“揚言於眾”。要是偶然說起就是“揚言於眾”,那麽先生轉述這話給周先生時——姑且假定這話是先生轉述給周先生的——先生也是“揚言於眾”了。據我所知道,“揚言於眾”的隻有一個人,那就是周先生自己,他一次兩次三次的在報紙上宣傳著;說“女學生都可以叫局”的也隻有一個人,那也就是周先生自己,有《晨報副刊》為證。並且b君與“新文化新文學”絲毫無涉,周先生自己倒又是“新文化新文學的名人名教授”。


    陳西瀅緊追不捨(2)


    張鳳舉接到信之後,知道事情鬧大了,他跟這兩個人的關係都不錯,誰也不願得罪,隻好馬上過陳西瀅這邊一趟,推心置腹地跟陳談了一通。回信,還是要寫的,不寫陳西瀅這邊不會答應。沒辦法,隻好硬著頭皮回一封簡訊:


    我們昨天的談話我已經告訴周豈明先生了。你要我回你一封信。想來想去,我別無他話可說,要說的全對你說了。不過我要向你道歉,因為這次事完全是我誤傳的結果,與別人絕不相幹。你的原信送還,請檢收。張鳳舉,二六,一,二五。


    現在輪到陳西瀅反擊了。他將自己給張鳳舉的信,和張鳳舉的回信,一併差人送給周作人。並且說,昨天張鳳舉來的時候,帶來了你給他的第二封信,說你起先相信這話是我陳西瀅說的,現在知道自己錯了。張鳳舉也不承認他說過有什麽人“揚言於眾”,或是什麽人說“女學生都可以叫局”。我當時就要寫信給你,張鳳舉勸我等兩天,他願意把這意思轉達給你,我也答應了。現在他的回信既然沒有提起先生的答覆,想來他是失敗了。所以我不得不寫這封信,再對先生進一忠告。主要有這麽幾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石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石山並收藏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