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有雲: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世間萬物一切的變化是從“太極”開始,也就是說宇宙最初是一片茫茫混沌;隨後,太極生兩儀,混沌開天辟地,天地、陰陽成;再有兩儀生四象,即天地形成後,衍化出四時、四方;跟著又構成八卦,即一個完整的世界,是由天、地、水、火、風、雷、澤、震(聲音),這八種元素構成。


    八卦相互衍化,又能化生天地萬物。


    用大衍之數來對應,乾一,坤二,天、地分別對應“陽”和“陰”。“一”之前,其實還有一個象征“混沌”的數字,因為那時候沒有“零“這個數字,是後來從阿拉伯傳過來的......


    於是,古人就用“太一”作表示。


    這個數字的概念雖然存在,但本身並不存在,正對應了宇宙自混沌中開天辟地,宇宙間便隻有天地,而無混沌,所以《易經》上才有“盾去其一”。


    也就是說,


    人們用大衍之數,推演天地萬物,隻要後麵的四十九個數字就行,而太一是關於開天辟地之前、宇宙還是混沌的數字,根本不需要,也沒法算,因為世間隻有天地,沒有混沌。


    這一點,在古代算術中也有體現。


    古代中國是世界賽最早出現十進製的國家,領先世界各國,像古印度、阿拉伯這些國家起碼上千年左右,但偏偏奇怪的是,沒有數字“零”。


    按易經之說,太極的符號是畫一個圓圈,象征宇宙的邊緣,圓圈的中心有一個“點”,象征宇宙的極點、核心,也是將要開天辟地的偉大存在。


    總之宇宙就像一個雞蛋一樣,是有邊緣極限的。


    但是這個理論,到後來,卻被道家給推翻了.......


    道家在這個基礎上又提出“道”和“無極”的概念,認為“太極”,也就是宇宙還是混沌之前,其實還有一種形態,稱之為“無極”。


    用符號來顯示,可以用一個圈,也可以用一個點,甚至什麽都不用。


    無極就是一片虛無,是無限的宇宙,太極也隻是其中的一部分,無極和太極都是“道”的體現,一個象征無、一個象征有,由虛無到混沌,正是各種宇宙的法則、規律誕生的過程。


    這也符合了太一‘概念存在,卻無數字’的設定。


    宇宙規則就像恒律、客觀存在律、量子力學定律、相對論定律,這些法則定律確實存在,但又看不見、摸不著沒有具體的實物。


    而道是無、也是有,它是萬物的初始、也是萬物的終極,是一切的根源。


    《道德經》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裏的數字、不是《易經》裏的“乾一”、“坤二”,而是分別象征“太一”、“兩儀”,“四象”,最後的萬物對應“八卦”;


    即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也就是說......


    老子又進一步完善了“周易八卦”的理論。


    “我明白了!”


    這時候,夜淩空有些悟到對方想說什麽了。


    孫仲君兩眼迷茫:“我怎麽什麽都沒沒明白?”


    夜淩空道:“道長的意思很簡單,他是想說,易經八卦雖然博大精深,但終究是前人觀察天地,得出了規律總結,但前人的眼界、見識,畢竟有限,所以也不一定就都對。”


    “許多認知,都是在探索中不斷刷新認知的。”


    就像古人見到雷霆、雨露,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現象是如何產生的,於是就歸咎為神仙布化,實際上二者隻是一種自然現象而已,跟什麽雷公、電母,龍王,沒有半點兒關係


    “黃帝完善伏羲八卦,周文王推演後天八卦,《易經》上也說,‘大衍五十,其用四十九’,也就是說,就算是‘先天、後天八卦’也不是全然能算準一切的。”


    他歎了口氣。


    “我想,老子可能悟到了那被盾去的一,補全了八卦,但太一之數,不存於世,故而他雖懂其中的道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隻能意會不能言傳,故而就連孔子也不得其中道理。”


    孫仲君驚訝道:“連孔聖人他老人家也悟不得嗎?”


    夜淩空笑道:“當然,孔夫子也是人,也會生老病死,當年他周遊各國,推廣學說,但各國諸侯都不理他,他也沒轍,到後來窮困潦倒,差點兒被餓死.....”


    “一直到漢武帝采用董仲舒之說,推崇那套‘天人感應、君權天授’的學說,鞏固皇權,儒家得以大興,日後幫助曆朝曆代治理天下,地位水漲船高,那些儒家子弟為了保證一身的超然地位,便把孔子安了個‘至聖先師’的名頭。”


    孫仲君聞言嚇了一大跳。


    以往她仗著師父、師娘罩著,向來天不怕、地不怕,在江湖上橫行無忌,還闖出了一個“飛天魔女”的名頭,可她自問也不敢說出這等驚世駭俗、大逆不道的話。


    “這種話可不許亂說!”


    “有什麽不能說的?這世上若真有什麽天人感應,皇帝是真命天子,身具天命,怎會連年天災,處處造反.....”


    孫仲君道:“可我聽說,當年嘉靖皇帝在位時,他一求雨,這老天爺就下雨了。”


    夜淩空歎道:“哎,都說女人頭發長、見識短......有的人偶爾走在外麵,無端的還會被雷劈呢,碰上湊巧下雨不是很正常嗎?況且,他身為皇帝,司天監裏也不乏能人能夠幫他觀察天象變化,自是大概知道何時會下雨.......”


    孫仲君驚詫道:“難道除了袁天罡那樣的老神仙,還有人能算出龍王何時布雨?“


    夜淩空“嘿”的一聲兒,笑道:“天上有沒有龍王行雲布雨,我不清楚,可我卻知道這雲氣、雨水是怎麽來的!”


    此話一出,不僅孫仲君,就連陳添靈都極其想知道。


    孫仲君道:“那你說說。”


    夜淩空對二人簡單解釋了一下水汽是如何凝化成水,又拿熱茶壺燒水時,水汽化作水珠舉例說明,頓時把倆人聽得紛紛直呼。


    “所以,下雨隻是一種自然現象......古人雲,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其實古人早就有觀察天氣,判斷何時下雨的方法。”


    “二十四節氣裏,也有穀雨,這也是總結出的一年氣候規律,跟什麽龍王也好、神仙也好,八竿子打不著半點關係。”


    陳添靈拱了一禮,道:“原來如此!夜居士學識淵博,居士一席話,令老道受益匪淺!”


    夜淩空上前連忙扶道:“使不得,隻要道長不怪小子賣弄學問就好。”


    孫仲君歎道:“原來雨水竟是這樣來的......”接著又道:“聽你這麽一說,好像皇帝也沒什麽了不起的。”


    夜淩空道:“那當然了,真正有本事的,誰會信那些玩意兒......就拿你祖來說,他可是一劍在手,百無禁忌,暗中殺了不少狗官......和一眾反賊也沒少眉來眼去。”


    陳添靈神色一黯。


    “老猴兒過去闖蕩江湖,見了太多黑暗,故而心灰意賴,把期望放在‘改朝換代’上,可那些賊寇身上,哪有‘仁者’氣象,縱然有朝一日,打下這大好河山,恐怕坐不穩這天下.......”


    說著,長長歎了口氣。


    “就怕便宜那些關外建奴,令天下回到元朝那時,我漢家兒女怕是不但要受盡欺辱,還要為奴為婢。”


    夜淩空神色一動,想到先前對方說跟穆人清理念有些分歧,大概便應在這上麵了......


    不過,這事兒上,雙方各有理由,也不好說誰對誰錯。


    沉默片刻。


    孫仲君轉移話題,道:“害!原來,那些風水打金、數術之道,那些前人之學,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前人也不一定就全對,所以自然會有算錯的時候。”


    夜淩空點點頭道:“對的......不單如此,按照道長所說,雖然天地萬物皆存其道,但冥冥之中不僅存在定數,也存在變數,未來是不斷變化的。”


    “這就像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出身沒法改變,這是定數;可若他下定決心想要改變自身命運,奮發圖強,日後考取功名,憑借後天努力改變自身命運,這就是變數......”


    “常言道三分人事,七分由天,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未來在不斷變化,命運並非不能改變,隻是須以大毅力、大恒心、大氣運,方能改逆天改命,否則就算機會擺在麵前,讓一個沒有讀過書的人去考功名,他也無法高中。”


    陳添靈讚歎道:“不錯,居士果然是有慧根在身的。”


    夜淩空想起一事,又道:“或許,老子當年沒把完整的周易之道傳下來,也是不希望世人太過於依賴於此......周易之道,講的終究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故而易經的首卦乃是乾卦,其卦象為: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而第二卦,為坤卦,其卦象為:地勢坤,君子厚德以載物。“


    “自強不息、修德養性,這才是把握命運之法,也是周易之道的真意所在!”


    陳添靈手抱陰陽,道:“無量天尊,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貧道自問精研易經多年,但在這方上麵的感悟,卻遠不如小友.....”


    “受教了!”


    “哪裏......”夜淩空微笑還禮,對此並不敢居功,畢竟對方才是真正的有道之士,而自己不過是沾了後世的光,生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


    誠然,他在這兒說的天花亂墜,可嘴上明白,不代表心裏也明白。就像人人都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道理,可又有幾人能真把這話放心裏頭,真正懂它的含金量的。


    “無量天尊,居士經脈、氣府通暢,也悟得天理,你我緣分已盡,貧道可功成身退了......”


    說完施了一禮,然後飄然離去,隻聽隨風傳來:


    “人人不省,日日光陰急。嶮路是輪回,前途事、暗中似漆。觀公風貌,俊格最青春,多清淨,少貪求,善事休交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道俠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明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明珖並收藏武道俠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