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真還是將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還需要更多手段、更多力量,才能將‘眾生集願之禍’鎮滅於搖籃之中!
他收刃歸鞘,目光看向了一叢叢鍾乳石林間,那流水潺潺的‘地下河’。
當下寂暗的鍾乳石洞,也被那道閃動著莊嚴佛光的地下河照亮了,變得瑰麗斑斕,五光十色。
那道所謂的地下河,其實就是玄奘流淌至此的法性。
玄奘已然‘成佛’。
他將這一道法性留存在此,等候與佛有緣人。
當下蘇午對這道法性河抱有萬分的忌憚,不願去接觸這道法性河一絲一毫——他更忌憚於鬼佛忽自法性河中生出,再向自己彈來一指——彼岸存在的一指,他此下至少不願意再承受第二次。
然而,現下也不容許蘇午拒絕甚麽——他手持十滅度劍,在那道‘法性河’畔立定身形的這個瞬間,那寂靜流淌的法性河中,忽有激流湧蕩,一重重佛光如彩虹般垂拱於法性河上,整道法性河在蒸騰出那一道道虹光以後,便直接消散於無形——玄奘遺留所有法性,盡皆化作了那一重重虹光。
如拱橋似的重重虹光下,寂暗虛空中,似是忽然敞開了一道門戶,緊接著,一高瘦僧侶穿著青灰百衲衣,從虹光下顯現身形,向蘇午逆光而來。
他麵容蒼老,但一雙眼睛裏,依舊有熠熠神光。
“檀越。”那僧人似乎感覺到了蘇午的忌憚,其在距離蘇午十步以外時,便停住了腳步,立於一重重虹光之下,向蘇午雙手合十,出聲道,“我佛門早在長安至洛陽兩地之間,以佛法度化兩京之間龍脈。
我之法性,便是接引兩京之間諸龍脈神靈的鑰匙。
請檀越收下我之法性,將來用之收攏諸龍脈本源神靈,使之能為檀越所用,亦請檀越承我衣缽,傳下正法。”
這位高瘦老僧,即是‘大乘天’玄奘法師遺於法性長河中的投影。
蘇午看著玄奘留影,他本不願承接這道法性,畢竟這道法性長河以後,貫連著太多凶險,但今下聽到玄奘留影所言,他皺緊了眉頭,向玄奘留影問道:“法師可知‘成佛’究竟蘊含怎樣凶險?”
真正的玄奘已經在成佛之時,徹底死去了。
這道玄奘留影,是否還能了知玄奘成佛之時的情形,蘇午須要問過以後才能確定。
“貧僧知道。”高瘦僧人聽到蘇午的疑問,他神色平靜,無喜無悲,出聲說道,“貧僧短暫住空,見得法性之時,便已經知道,成佛究竟意味著甚麽。
貧僧留下衣缽傳承,亦為給予後人降示,令後人明白成佛險惡。”
玄奘留影抬目看向蘇午,麵露笑意:“我請檀越承我衣缽,非是請檀越拜入佛門,為佛弟子。
隻為‘繼往開來,導引正法’而已。”
聽到玄奘留影的話,蘇午眼中神光閃動,他開口出聲,聲音都有些低沉:“我亦不知正法究竟是甚麽?
若能成佛之法就是正法,法師的因明法門已是天下第一等正法了。
但你我皆知,成佛隻是將自身變成了‘佛’,那樣成佛,又豈是世人渴求的真正解脫?”
“檀越雖不知正法所在何處,但檀越已是如今最近正法的那一個了。
我將我之衣缽傳於檀越,其他高僧大德,自也會將他們的衣缽傳於檀越,檀越匯集諸法,融匯貫串,未必沒有成就正法之時。”玄奘留影如是說道,“岸上的佛亦是匯集諸法性而成就,檀越再走一遍這條路罷……”
第1361章 、生死大海,誰作舟楫?
“再走一遍這條路……”蘇午喃喃低語著,將目光投向玄奘留影,向其問道,“法師,如你一般諸高僧大德,證見法性,成就佛陀,便成為了那岸上佛陀的一部分。
那岸上佛陀最初從何而來,是何模樣?
或者說,佛最初是甚麽樣子的,它從何而來?”
追究‘佛’之根源,追溯佛陀演化之路,或許能窺知它為何會有如此詭異恐怖的特性——能將所有成佛者,盡皆化作自身的一部分?!
而玄奘歎息一聲,開口說道:“自它成佛以後,便沒有‘始終’、‘因果’、‘來去’、‘增減’之分別了。
檀越不明白麽?
它在此世出現,亦能貫穿彼世。
它可化身諸千世界、八十八尊,亦可合化諸世界唯一之佛陀。
貧僧不能追究這無有始終、不落因果、無有來去、不增不減的存在之根腳……今下存在的佛陀,在大隋之時、在兩晉之時、在秦漢之時……亦皆存在,我們如何去尋它最初的根腳?
佛陀,存在於所有時光裏。”
“這是彼岸的境界……”蘇午聞言,聲音更低沉了許多,他緩聲道,“佛陀存在於諸時空中,又可以不在諸時空中,不落因果。
但相比於其他彼岸存在尚能將些絲餘力投照進現世而言,它對現世的幹涉又確實少了許多,隻有證見法性成佛者,方才能知‘成佛’就是一條不歸路,就是最終成為了它。
——我確有心打碎此佛,再造正法!”
蘇午眼中光芒熾盛,望著一重重虹光下的玄奘法師,又道:“但我不知此佛成就之根本,不知其始終,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如此情況下,便將它走過的路再走一遍,我如何能不成為下一個‘佛陀’?”
玄奘聞言笑了起來,在笑聲中,環繞於他身外的重重虹光紛紛聚斂,‘卍’字輪印於這聚斂的佛光中轉動開來,玄奘聲音傳出卍字輪印:“佛是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佛是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正等正覺之大聖者……
佛是一切智人……
佛是正遍知覺……
岸上的佛,不足為佛。
假若檀越存性是真,見智是誠,有大宏願,有大勇力——那諸天唯一的正等覺智,解脫眾生的大聖者,緣何不能是檀越?
檀越可以不為佛,但若有證大聖道的那一日,是佛非佛,俱皆沒有了意義,至於彼時,檀越就是‘一切真’、‘一切智’、‘一切如來’了……
若能守住這一切真、一切智、一切如來,檀越重走那佛的路,也會叫那佛無路可走……檀越,成聖之法,便在此中……
貧僧將法性化作舍利,留於檀越手中。
不論檀越作何決定,貧僧俱不阻撓……
生死大海,誰作舟楫?
無明長夜,誰為燈炬?
……
生死大海,行作舟楫。
無明長夜,心為燈炬。
……
生死大海,行作舟楫。
無明長夜,心為燈炬……”
那漫漫誦持聲中,重重虹光聚作了一枚閃爍乳白光芒的佛骨舍利,徐徐飄轉著,投向了蘇午。
蘇午神色安靜,他凝望著遠來的那枚舍利,終於在舍利臨近自身之時,垂目低低地歎息了一聲,伸手握住了那枚佛骨舍利——他的性意如清風般飄出眉心,流入掌中那佛骨舍利之內,於是,那佛骨舍利之中,亦響起了充滿歡喜的聲音:“無上甚微精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願解如來真實義……”
自今日起,蘇午承繼玄奘衣缽,卻不必以‘佛弟子’自居。
……
手中佛骨舍利散發出的佛光漸漸聚斂消寂,但蘇午仍能感受到其中運轉圓融、無有阻滯的法性。
他成為玄奘衣缽傳人,隨時可以將這道法性融於自身。
然而今下再融合一道法性在身,蘇午必然‘立地成佛’——他今下卻還沒有做好麵對彼岸上佛陀的準備,是以並不會當場融合這道法性。
蘇午直起身來,環視四周鍾乳石林,最終沿著已經幹涸的那道‘地下河’,往鍾乳洞天之下繼續走去。
此行探索大雁塔,循出魯母、‘天後’與此地相關的線索、乃至循出‘彌勒內院’的線索,是蘇午的首要目標。
然而他如今連雁塔下的本源神靈俱已融合在身,卻還是未在此間發現太多與魯母、天後相關的線索。
不過他也並非完全沒有發現。
當下他置身的鍾乳洞天,便疑似女相彌勒及那諸佛菩薩曾經所在的‘彌勒內院’,初次踏足大雁塔之時,他亦是順玄奘法性長河而下,在這道法性長河之底,被‘彌勒內院’接引了去。
是以,蘇午現下便沿著水流不斷衝擊形成的河道軌跡,繼續往這河道的終點最下遊走去。
彌勒內院與玄奘法性河存在某種關聯。
魯母詭韻降臨於大雁塔中。
然而玄奘法性河內,卻不見有絲毫魯母詭韻的痕跡,玄奘留影亦未有提及任何與魯母、彌勒內院相關的情形。
他並不知曉外界變化,在此畔亦未受到如魯母、女相彌勒等外來力量的幹擾。
想來神秀、慧能等僧立下‘小西天世界-小雷音寺’,甚至自稱掌握了兩京之間諸多龍脈本源神靈之事,亦不為玄奘留影所指——玄奘留影交托給蘇午的法性,正能解開長安諸地龍脈大鎖,溝通其中本源神靈。
不知神秀等僧,又如何做到了掌控兩京之間的本源神靈?
以魯母當時詭韻,卻不能侵染玄奘至誠至真的法性,不知那女相彌勒所居的彌勒內院,又是否能抵受住魯母的侵襲?
蘇午沿河道徐徐而行,未有走出太遠,便已臨近地下河的終途。
彼處一片寂暗之中,已顯磚石砌造的院牆、龍門等建築,一塊塊石碑豎立在那封死了的龍門墓牆周圍。
——那下落下來,與地麵嚴絲合縫的龍門、石頭砌造的磚牆,正是一座陵墓的正門,陵前的諸多石碑,俱是這座大墓的守護神靈。
諸石碑上,鑿刻有如‘降龍羅漢迦葉尊者’、‘坐鹿羅漢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托塔羅漢蘇頻陀尊者’等字跡。
此地豎立石碑,共有十八座。
正應‘十八羅漢’。
阿羅漢者,有‘殺賊’、‘應供’、‘無生’之意,此十八大阿羅漢之中,有十六位乃是‘佛陀’座下弟子,立彼十八羅漢石碑於此,正有以此十八羅漢殺賊護生之意。
在十八羅漢碑林中央,巨石龍門之前,更聳立著一道石碑,上書‘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幾個大字,鑿刻字跡裏澆有黃金,即便過去數十載歲月,而今依舊在這幽暗鍾乳洞天內熠熠生輝。
蘇午踏臨此間,見得石碑上諸字跡,便已然確定自己來對了地方!
而他行至十八羅漢碑林中之時,那十八羅漢碑上,一個個被石頭鑿刻出來、點以金漆的羅漢相,一瞬間俱活了過來——種種大誓願力交徹於一尊尊羅漢刻相之上,令碑上刻相由虛化實,瞬息間解脫了石碑的束縛,在蘇午周圍或站或坐或臥或飛,將此鍾乳洞天,刹那變作佛殿禪院!
一縷縷運轉無滯的法性貫徹於以誓願凝就金身的十八大阿羅漢眉心,他們腦後圓光巍巍,乍然有成佛之相!
但在下一刻,十八大阿羅漢眼中湧出森森綠光,更為陰沉詭秘的魯母詭韻從一尊尊‘願相’之上彌散開來——十八大阿羅漢,陡然間遍身長出熒熒綠眼,一隻隻綠眼,盡皆盯住了踏臨此間的不速之客!
蘇午看著十八護法願相盡被魯母詭韻侵染,他神色無有變化,一掌蓋在一尊迎麵而來的護法願相頭頂,他的掌印留在那尊‘歡喜羅漢’頭頂天靈之上,刹那焚煉去其頭頂戒疤,在其頭頂燃燒起了熊熊洪爐火!
洪爐烈焰滾滾而下,頃刻間將歡喜羅漢願相點成火炬!
諸願相沒有情智,隻是護持此地之物。
當下更被魯母詭韻侵染,見得大敵走近,一個個不管不顧地朝蘇午聚攏而來,欲以種種法門來‘殺賊’!
還需要更多手段、更多力量,才能將‘眾生集願之禍’鎮滅於搖籃之中!
他收刃歸鞘,目光看向了一叢叢鍾乳石林間,那流水潺潺的‘地下河’。
當下寂暗的鍾乳石洞,也被那道閃動著莊嚴佛光的地下河照亮了,變得瑰麗斑斕,五光十色。
那道所謂的地下河,其實就是玄奘流淌至此的法性。
玄奘已然‘成佛’。
他將這一道法性留存在此,等候與佛有緣人。
當下蘇午對這道法性河抱有萬分的忌憚,不願去接觸這道法性河一絲一毫——他更忌憚於鬼佛忽自法性河中生出,再向自己彈來一指——彼岸存在的一指,他此下至少不願意再承受第二次。
然而,現下也不容許蘇午拒絕甚麽——他手持十滅度劍,在那道‘法性河’畔立定身形的這個瞬間,那寂靜流淌的法性河中,忽有激流湧蕩,一重重佛光如彩虹般垂拱於法性河上,整道法性河在蒸騰出那一道道虹光以後,便直接消散於無形——玄奘遺留所有法性,盡皆化作了那一重重虹光。
如拱橋似的重重虹光下,寂暗虛空中,似是忽然敞開了一道門戶,緊接著,一高瘦僧侶穿著青灰百衲衣,從虹光下顯現身形,向蘇午逆光而來。
他麵容蒼老,但一雙眼睛裏,依舊有熠熠神光。
“檀越。”那僧人似乎感覺到了蘇午的忌憚,其在距離蘇午十步以外時,便停住了腳步,立於一重重虹光之下,向蘇午雙手合十,出聲道,“我佛門早在長安至洛陽兩地之間,以佛法度化兩京之間龍脈。
我之法性,便是接引兩京之間諸龍脈神靈的鑰匙。
請檀越收下我之法性,將來用之收攏諸龍脈本源神靈,使之能為檀越所用,亦請檀越承我衣缽,傳下正法。”
這位高瘦老僧,即是‘大乘天’玄奘法師遺於法性長河中的投影。
蘇午看著玄奘留影,他本不願承接這道法性,畢竟這道法性長河以後,貫連著太多凶險,但今下聽到玄奘留影所言,他皺緊了眉頭,向玄奘留影問道:“法師可知‘成佛’究竟蘊含怎樣凶險?”
真正的玄奘已經在成佛之時,徹底死去了。
這道玄奘留影,是否還能了知玄奘成佛之時的情形,蘇午須要問過以後才能確定。
“貧僧知道。”高瘦僧人聽到蘇午的疑問,他神色平靜,無喜無悲,出聲說道,“貧僧短暫住空,見得法性之時,便已經知道,成佛究竟意味著甚麽。
貧僧留下衣缽傳承,亦為給予後人降示,令後人明白成佛險惡。”
玄奘留影抬目看向蘇午,麵露笑意:“我請檀越承我衣缽,非是請檀越拜入佛門,為佛弟子。
隻為‘繼往開來,導引正法’而已。”
聽到玄奘留影的話,蘇午眼中神光閃動,他開口出聲,聲音都有些低沉:“我亦不知正法究竟是甚麽?
若能成佛之法就是正法,法師的因明法門已是天下第一等正法了。
但你我皆知,成佛隻是將自身變成了‘佛’,那樣成佛,又豈是世人渴求的真正解脫?”
“檀越雖不知正法所在何處,但檀越已是如今最近正法的那一個了。
我將我之衣缽傳於檀越,其他高僧大德,自也會將他們的衣缽傳於檀越,檀越匯集諸法,融匯貫串,未必沒有成就正法之時。”玄奘留影如是說道,“岸上的佛亦是匯集諸法性而成就,檀越再走一遍這條路罷……”
第1361章 、生死大海,誰作舟楫?
“再走一遍這條路……”蘇午喃喃低語著,將目光投向玄奘留影,向其問道,“法師,如你一般諸高僧大德,證見法性,成就佛陀,便成為了那岸上佛陀的一部分。
那岸上佛陀最初從何而來,是何模樣?
或者說,佛最初是甚麽樣子的,它從何而來?”
追究‘佛’之根源,追溯佛陀演化之路,或許能窺知它為何會有如此詭異恐怖的特性——能將所有成佛者,盡皆化作自身的一部分?!
而玄奘歎息一聲,開口說道:“自它成佛以後,便沒有‘始終’、‘因果’、‘來去’、‘增減’之分別了。
檀越不明白麽?
它在此世出現,亦能貫穿彼世。
它可化身諸千世界、八十八尊,亦可合化諸世界唯一之佛陀。
貧僧不能追究這無有始終、不落因果、無有來去、不增不減的存在之根腳……今下存在的佛陀,在大隋之時、在兩晉之時、在秦漢之時……亦皆存在,我們如何去尋它最初的根腳?
佛陀,存在於所有時光裏。”
“這是彼岸的境界……”蘇午聞言,聲音更低沉了許多,他緩聲道,“佛陀存在於諸時空中,又可以不在諸時空中,不落因果。
但相比於其他彼岸存在尚能將些絲餘力投照進現世而言,它對現世的幹涉又確實少了許多,隻有證見法性成佛者,方才能知‘成佛’就是一條不歸路,就是最終成為了它。
——我確有心打碎此佛,再造正法!”
蘇午眼中光芒熾盛,望著一重重虹光下的玄奘法師,又道:“但我不知此佛成就之根本,不知其始終,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如此情況下,便將它走過的路再走一遍,我如何能不成為下一個‘佛陀’?”
玄奘聞言笑了起來,在笑聲中,環繞於他身外的重重虹光紛紛聚斂,‘卍’字輪印於這聚斂的佛光中轉動開來,玄奘聲音傳出卍字輪印:“佛是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佛是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正等正覺之大聖者……
佛是一切智人……
佛是正遍知覺……
岸上的佛,不足為佛。
假若檀越存性是真,見智是誠,有大宏願,有大勇力——那諸天唯一的正等覺智,解脫眾生的大聖者,緣何不能是檀越?
檀越可以不為佛,但若有證大聖道的那一日,是佛非佛,俱皆沒有了意義,至於彼時,檀越就是‘一切真’、‘一切智’、‘一切如來’了……
若能守住這一切真、一切智、一切如來,檀越重走那佛的路,也會叫那佛無路可走……檀越,成聖之法,便在此中……
貧僧將法性化作舍利,留於檀越手中。
不論檀越作何決定,貧僧俱不阻撓……
生死大海,誰作舟楫?
無明長夜,誰為燈炬?
……
生死大海,行作舟楫。
無明長夜,心為燈炬。
……
生死大海,行作舟楫。
無明長夜,心為燈炬……”
那漫漫誦持聲中,重重虹光聚作了一枚閃爍乳白光芒的佛骨舍利,徐徐飄轉著,投向了蘇午。
蘇午神色安靜,他凝望著遠來的那枚舍利,終於在舍利臨近自身之時,垂目低低地歎息了一聲,伸手握住了那枚佛骨舍利——他的性意如清風般飄出眉心,流入掌中那佛骨舍利之內,於是,那佛骨舍利之中,亦響起了充滿歡喜的聲音:“無上甚微精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願解如來真實義……”
自今日起,蘇午承繼玄奘衣缽,卻不必以‘佛弟子’自居。
……
手中佛骨舍利散發出的佛光漸漸聚斂消寂,但蘇午仍能感受到其中運轉圓融、無有阻滯的法性。
他成為玄奘衣缽傳人,隨時可以將這道法性融於自身。
然而今下再融合一道法性在身,蘇午必然‘立地成佛’——他今下卻還沒有做好麵對彼岸上佛陀的準備,是以並不會當場融合這道法性。
蘇午直起身來,環視四周鍾乳石林,最終沿著已經幹涸的那道‘地下河’,往鍾乳洞天之下繼續走去。
此行探索大雁塔,循出魯母、‘天後’與此地相關的線索、乃至循出‘彌勒內院’的線索,是蘇午的首要目標。
然而他如今連雁塔下的本源神靈俱已融合在身,卻還是未在此間發現太多與魯母、天後相關的線索。
不過他也並非完全沒有發現。
當下他置身的鍾乳洞天,便疑似女相彌勒及那諸佛菩薩曾經所在的‘彌勒內院’,初次踏足大雁塔之時,他亦是順玄奘法性長河而下,在這道法性長河之底,被‘彌勒內院’接引了去。
是以,蘇午現下便沿著水流不斷衝擊形成的河道軌跡,繼續往這河道的終點最下遊走去。
彌勒內院與玄奘法性河存在某種關聯。
魯母詭韻降臨於大雁塔中。
然而玄奘法性河內,卻不見有絲毫魯母詭韻的痕跡,玄奘留影亦未有提及任何與魯母、彌勒內院相關的情形。
他並不知曉外界變化,在此畔亦未受到如魯母、女相彌勒等外來力量的幹擾。
想來神秀、慧能等僧立下‘小西天世界-小雷音寺’,甚至自稱掌握了兩京之間諸多龍脈本源神靈之事,亦不為玄奘留影所指——玄奘留影交托給蘇午的法性,正能解開長安諸地龍脈大鎖,溝通其中本源神靈。
不知神秀等僧,又如何做到了掌控兩京之間的本源神靈?
以魯母當時詭韻,卻不能侵染玄奘至誠至真的法性,不知那女相彌勒所居的彌勒內院,又是否能抵受住魯母的侵襲?
蘇午沿河道徐徐而行,未有走出太遠,便已臨近地下河的終途。
彼處一片寂暗之中,已顯磚石砌造的院牆、龍門等建築,一塊塊石碑豎立在那封死了的龍門墓牆周圍。
——那下落下來,與地麵嚴絲合縫的龍門、石頭砌造的磚牆,正是一座陵墓的正門,陵前的諸多石碑,俱是這座大墓的守護神靈。
諸石碑上,鑿刻有如‘降龍羅漢迦葉尊者’、‘坐鹿羅漢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托塔羅漢蘇頻陀尊者’等字跡。
此地豎立石碑,共有十八座。
正應‘十八羅漢’。
阿羅漢者,有‘殺賊’、‘應供’、‘無生’之意,此十八大阿羅漢之中,有十六位乃是‘佛陀’座下弟子,立彼十八羅漢石碑於此,正有以此十八羅漢殺賊護生之意。
在十八羅漢碑林中央,巨石龍門之前,更聳立著一道石碑,上書‘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幾個大字,鑿刻字跡裏澆有黃金,即便過去數十載歲月,而今依舊在這幽暗鍾乳洞天內熠熠生輝。
蘇午踏臨此間,見得石碑上諸字跡,便已然確定自己來對了地方!
而他行至十八羅漢碑林中之時,那十八羅漢碑上,一個個被石頭鑿刻出來、點以金漆的羅漢相,一瞬間俱活了過來——種種大誓願力交徹於一尊尊羅漢刻相之上,令碑上刻相由虛化實,瞬息間解脫了石碑的束縛,在蘇午周圍或站或坐或臥或飛,將此鍾乳洞天,刹那變作佛殿禪院!
一縷縷運轉無滯的法性貫徹於以誓願凝就金身的十八大阿羅漢眉心,他們腦後圓光巍巍,乍然有成佛之相!
但在下一刻,十八大阿羅漢眼中湧出森森綠光,更為陰沉詭秘的魯母詭韻從一尊尊‘願相’之上彌散開來——十八大阿羅漢,陡然間遍身長出熒熒綠眼,一隻隻綠眼,盡皆盯住了踏臨此間的不速之客!
蘇午看著十八護法願相盡被魯母詭韻侵染,他神色無有變化,一掌蓋在一尊迎麵而來的護法願相頭頂,他的掌印留在那尊‘歡喜羅漢’頭頂天靈之上,刹那焚煉去其頭頂戒疤,在其頭頂燃燒起了熊熊洪爐火!
洪爐烈焰滾滾而下,頃刻間將歡喜羅漢願相點成火炬!
諸願相沒有情智,隻是護持此地之物。
當下更被魯母詭韻侵染,見得大敵走近,一個個不管不顧地朝蘇午聚攏而來,欲以種種法門來‘殺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