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在此後不久,乾陵無字碑上忽然出現了這‘劈山救母圖’。
這是‘天後’向外發出的求救?
還是‘魯母’鳩占鵲巢以後,故意在無字碑上留下此畫,誘人來救?
更或者,此雖是‘天後’留在無字碑上的圖畫,但‘天後’真實目的,並非是叫人來救她,而是想以此來牽引出自身別的謀劃,譬如‘彌勒下生’?
先前玄宗皇帝忽然問起大雁塔之事,內中正有這重重顧慮,他這位奶奶即便死了,也從未安分過!
“你以為此圖何解?”玄宗皇帝盯著蘇午,出聲問道。
蘇午將圖卷疊合了起來,與那封密信一齊交給了褚豆,向玄宗皇帝躬身行禮,道:“陛下,我觀圖中流血之險山神韻,與西嶽華山隱有類似,你可著道士送五嶽真形圖來,兩相對比,即能發現那受斧鉞劈砍之巨嶽,正是西嶽華山。
此劈山救母圖,亦令我想起了一則民間趣聞。
即二郎劈山救母故事。”
今時‘劈山救母’故事在民間已有雛形,但一直到唐中期之時,方才有《廣異記》記載了‘華山三聖母’與一趕路書生相戀之事,劈山救母故事逐漸成形,卻在更加往後的宋時了。
但蘇午所講畢竟是民間故事,也未稱天下間確有其事,玄宗皇帝自不可能因為一個故事去追根究底。
蘇午將二郎劈山救母故事稍加改編,便講給了玄宗聽。
玄宗聽罷蘇午口中‘劈山救母故事’,點了點頭,又道:“天有天條,國有國法,三聖母觸犯天條與凡人相戀,誕下孩兒,自該懲處。
那楊戩也確仁孝,擔山趕日不成,終致‘劈山救母’。
這則民間故事也有些意思。
若將此故事代入這副劈山救母圖中,那被壓在華山之下的白發婦人,即是‘三聖母’,山頂落下巨斧,正為救山下之三聖母,隻是該是誰揮出了此神斧,劈開華山?
這個三聖母,莫非就是天後?
她又觸犯了何種‘天條’?”
蘇午眼中神光湛湛,向玄宗回答道:“應在現實之中,所謂天條,即是天理,若將白發婦人視作天後的話,再兼此畫之中流露出的‘求救’之意,應是令陛下效仿故事,劈山以救天後了。”
他言語至此,頓了頓,又道:“但我以為不然。”
天理神韻詭譎恐怖,這樣天理,完全是奔著不叫人活命去的,誰要遵循天理,誰就留不下性命——如此情況,守天理何用?
不如毀去天理!
蘇午這樣心思,若落在玄宗皇帝耳裏,玄宗縱然今時是再開明一帝王,也絕容不下他——畢竟皇帝亦是‘天子’,天然站在‘天’的一方。是以蘇午未有明言天理恐怖,而是道:“若換一種看法,觸犯天理的並非是山下鎮壓之白發婦人,而是那華山本身呢?”
“嗯?”聽到蘇午的話,玄宗皇帝眼光微亮,一下子被吸引去了注意力。
涼亭邊守候的褚豆也悄悄豎起耳朵。
隻聽蘇午接著道:“碑相之中,巨斧從天而降,非因人力所執,實因天力掌握,欲摧滅華山,因而華山悲泣,淌下鮮血。
此可看做是華山觸犯天條,招來巨靈神斧劈斬重創。
而華山隻是大嶽山形而已,從無移轉,何來罪責?
它的罪責,應是山下這個白發婦人,正因為它鎮壓了這個白發婦人,反而觸犯了天理,得到天的懲戒!
這個婦人,反倒與天理相連!
我自碑相之中感應到的‘求救’之聲,實非山下婦人發出,而出華山本身傳來的求救聲!”
“一個婦人,卻與天意相連?!”玄宗皇帝眸光跳動,他心中忌憚愈深。
婦人承天命,牝雞司晨之事,雖是前朝故事,但也殷鑒不遠——就在不久之前,他還親手殺了另一位欲效仿前朝故事的公主——太平公主!
“華山者,華夏根脈。
華夏之華字,與華山相連。
此華山,亦可看做人道根脈。
此劈山救母圖,在我以為,實則是天理與人道之爭殺,而人道垂危,所以向人王求救。”蘇午垂下眼簾,最終作此言論,一錘定音!
第1353章 、函鬼工
玄宗皇帝沉默良久,再抬眼看向蘇午,眼中盡是信重:“卿欲如何?”
“臣當首探大雁塔,再領諸不良人往華山之上,探看具體情形。”
“善!”
……
聖人在鐵佛寺一直待到臨近黃昏之時,方才擺駕離開。
在此以前,‘聖人幸鐵佛寺’的消息已然不脛而走。
鐵佛寺內,此下尤是一派歡喜不盡的氣氛。
法智聽著回廊轉角處停駐的幾個僧人的竊竊議論聲,他麵露笑容,走到僻靜深院內,推開了一間禪房的門。
昏暗禪房中,高大青年跪坐在條案後,在他身側還坐著一麵容普通,隻是膚色微白的中年男人。
法智的目光在那位素未謀麵的白麵中年人身上微微停頓,他動作不停,步入屋內以後返身關上了屋門,繼而向條案後的高大青年人恭行大禮,拜伏於地,口稱‘尊者’。
“何以行此大禮?”蘇午笑看著法智和尚,出聲問道。
“今日聖人駕臨鐵佛寺,佛門一時之危,就此迎刃而解矣,此後當有大好局麵——而此般局麵,皆因尊者留駐鐵佛寺而起。
若非尊者賞光,聖人卻不會多往佛門投來哪怕一眼目光。
弟子行此大禮,亦應諸釋教弟子心意,對尊者感激不盡!”大腦袋的法智和尚神色恭敬,如是回答道。
他聽到了聖人稱蘇午為‘不言而喻之國師’的話,更加清楚尊者此時在國朝之中的地位——雖在廟堂之內不顯聲名,但在諸教流法脈之中,必然是舉足輕重、首屈一指的那個!
既知蘇午身份極貴,且往後必將愈來愈貴重,法智連同背後佛門自然要燒好這口灶,不讓佛門與不良帥之間的‘情誼’淡了下去!
更何況,此前不良帥對法智,對他背後長安佛門幫助已經頗多,他與蘇午一番接觸下來,早已敬服了這位不良帥,此下恭行大禮,內心也不覺有絲毫的忸怩障礙。
而蘇午聽得法智所言,並未出聲。
倒是坐在他身畔的季行舟,看著法智,微微頷首,出聲道:“既知不良帥於佛門有恩,莫非便隻是這樣空口言謝嗎?”
法智抬起頭,看了那白麵中年人一眼,不知對方似有若無的戲謔與敵意,究竟從何而來?他與此人應當從未見過麵才對,但對方既伴在尊者左右,應當亦是尊者看重之人,法智也不好非議甚麽,隻是向蘇午說道:“尊者旦有所需,長安佛門必然全力以赴,願為尊者出一份力——
為天下無詭之治,出一份力!”
他早已考慮得清楚——他現下來拜會蘇午,正是來交投名狀來了!
願意領長安佛門投入不良帥麾下!
在法智看來,日後的‘玄門都領袖’大概率就是這位不良帥,他領長安佛門現在投誠,亦能更多地博取蘇午的好感,引來更多資源傾斜於佛門之中!
蘇午聞言,麵露笑容:“我確有些事情,想請托釋教弟子幫忙。”
“尊者直說就是。”
“我欲於諸佛寺佛陀、菩薩等諸塑像以前,陳列金鐵甲胄,希望釋門弟子,此後日夜誦經,以誓願力加持此種種甲胄。
不知可否?
除此以外,我亦想收攏一批釋教弟子於不良人中,並入‘函鬼工’部,請釋教弟子以各自修行之大誓願力,鍛煉金鐵甲胄——這個要求或許有些唐突,然而,此關乎聖人謀劃,假若此事功成,那些‘效用不凡之甲胄’上,必會留下諸佛名號,流芳千古,未知可否?”蘇午直接說出了自己的請托,他說完話後,便將目光投向法智,等候法智的回答。
法智微微沉默,隨後道:“有誓願成就在身之僧侶,皆在佛法之中浸淫少則三年五載,多則十數載、數十載。
此釋門弟子,無一不是如今佛門之菁英。
而尊者所稱第一件事,弟子如今便可以替長安諸佛寺答應下來,隻是這第二件事——其實所謂以大誓願力鍛煉金鐵甲胄,也及時令佛弟子去作‘函工’,製造甲胄罷?”
蘇午點了點頭。
法智小心翼翼地看著蘇午,又問道:“不知尊者所稱‘效用不凡之甲胄’,究竟是何種甲胄?”
“此禁錮厲詭,降服詭力為人用之甲。
並調天理地相,引為蒼生所用之甲。
聖人稱此甲作‘生人甲’。”蘇午道。
“生人甲……”法智眼中光芒微亮,“假若真能造就這種匪夷所思之甲胄,真能生人無數,大治天下,令九州無詭……不知而今這種甲胄是否真正研究了出來?進展如何了?”
“隻是稍有眉目。”
其實如今連一絲一毫的‘眉目’都未顯露出來,不過蘇午曾經真正見識過生人甲、入墨圖,他自身倒是真正有些眉目的,而此般‘眉目’於今下的現實裏還未顯露出來而已。
法智低下頭去,雙手合十。
他心中已有了決定:“弟子會領長安諸佛寺,湊集一百五十餘身懷誓願力之僧侶,拜入不良帥麾下。”
蘇午聽得法智這般決定,眼神有些詫異,他垂目看著身形也較健壯的法智,再次問道:“和尚須要考慮好了。
一百五十僧眾,並非小數目。
尤其是一百五十個身懷誓願力的僧人。”
這麽大數目且身懷誓願力的僧人,足可以將長安佛門的底蘊掏空!
縱然法智是想押寶,也不必下這樣大的賭注。
“弟子已經考慮得清楚。
今時令他們拜入不良帥麾下,隨不良帥一同鑽研‘生人甲’之煉造,日後生人甲既成,佛弟子亦將隨之而流傳於後世,萬代不衰。
這是最好的買賣。”法智看著蘇午,眼中神光湛然,“更何況,而今他們若拜入不良帥麾下,必能隨在不良帥身邊修行——此正是正本歸宗之修行,於他們更大有裨益……”
法智話語之中暗有所指。
佛門修行之正本,便在空中,便是證悟法性。
而法智今下所言,好似蘇午就成了那所謂法性、所謂‘空’本身一樣。
蘇午聞言,沉吟了片刻,最終點了點頭:“你願意如此鼎力支持於我,我必有所報。”
“弟子並不希圖有甚麽回報。”法智搖了搖頭,忽向蘇午問道,“不知尊者此後是否會引道門入不良人中?”
“自然。
不良人對天下法脈敞開門戶。”蘇午回道。
“但不論如何,在今時,總是佛門首先拜入了尊者麾下罷?”
“是。”
這是‘天後’向外發出的求救?
還是‘魯母’鳩占鵲巢以後,故意在無字碑上留下此畫,誘人來救?
更或者,此雖是‘天後’留在無字碑上的圖畫,但‘天後’真實目的,並非是叫人來救她,而是想以此來牽引出自身別的謀劃,譬如‘彌勒下生’?
先前玄宗皇帝忽然問起大雁塔之事,內中正有這重重顧慮,他這位奶奶即便死了,也從未安分過!
“你以為此圖何解?”玄宗皇帝盯著蘇午,出聲問道。
蘇午將圖卷疊合了起來,與那封密信一齊交給了褚豆,向玄宗皇帝躬身行禮,道:“陛下,我觀圖中流血之險山神韻,與西嶽華山隱有類似,你可著道士送五嶽真形圖來,兩相對比,即能發現那受斧鉞劈砍之巨嶽,正是西嶽華山。
此劈山救母圖,亦令我想起了一則民間趣聞。
即二郎劈山救母故事。”
今時‘劈山救母’故事在民間已有雛形,但一直到唐中期之時,方才有《廣異記》記載了‘華山三聖母’與一趕路書生相戀之事,劈山救母故事逐漸成形,卻在更加往後的宋時了。
但蘇午所講畢竟是民間故事,也未稱天下間確有其事,玄宗皇帝自不可能因為一個故事去追根究底。
蘇午將二郎劈山救母故事稍加改編,便講給了玄宗聽。
玄宗聽罷蘇午口中‘劈山救母故事’,點了點頭,又道:“天有天條,國有國法,三聖母觸犯天條與凡人相戀,誕下孩兒,自該懲處。
那楊戩也確仁孝,擔山趕日不成,終致‘劈山救母’。
這則民間故事也有些意思。
若將此故事代入這副劈山救母圖中,那被壓在華山之下的白發婦人,即是‘三聖母’,山頂落下巨斧,正為救山下之三聖母,隻是該是誰揮出了此神斧,劈開華山?
這個三聖母,莫非就是天後?
她又觸犯了何種‘天條’?”
蘇午眼中神光湛湛,向玄宗回答道:“應在現實之中,所謂天條,即是天理,若將白發婦人視作天後的話,再兼此畫之中流露出的‘求救’之意,應是令陛下效仿故事,劈山以救天後了。”
他言語至此,頓了頓,又道:“但我以為不然。”
天理神韻詭譎恐怖,這樣天理,完全是奔著不叫人活命去的,誰要遵循天理,誰就留不下性命——如此情況,守天理何用?
不如毀去天理!
蘇午這樣心思,若落在玄宗皇帝耳裏,玄宗縱然今時是再開明一帝王,也絕容不下他——畢竟皇帝亦是‘天子’,天然站在‘天’的一方。是以蘇午未有明言天理恐怖,而是道:“若換一種看法,觸犯天理的並非是山下鎮壓之白發婦人,而是那華山本身呢?”
“嗯?”聽到蘇午的話,玄宗皇帝眼光微亮,一下子被吸引去了注意力。
涼亭邊守候的褚豆也悄悄豎起耳朵。
隻聽蘇午接著道:“碑相之中,巨斧從天而降,非因人力所執,實因天力掌握,欲摧滅華山,因而華山悲泣,淌下鮮血。
此可看做是華山觸犯天條,招來巨靈神斧劈斬重創。
而華山隻是大嶽山形而已,從無移轉,何來罪責?
它的罪責,應是山下這個白發婦人,正因為它鎮壓了這個白發婦人,反而觸犯了天理,得到天的懲戒!
這個婦人,反倒與天理相連!
我自碑相之中感應到的‘求救’之聲,實非山下婦人發出,而出華山本身傳來的求救聲!”
“一個婦人,卻與天意相連?!”玄宗皇帝眸光跳動,他心中忌憚愈深。
婦人承天命,牝雞司晨之事,雖是前朝故事,但也殷鑒不遠——就在不久之前,他還親手殺了另一位欲效仿前朝故事的公主——太平公主!
“華山者,華夏根脈。
華夏之華字,與華山相連。
此華山,亦可看做人道根脈。
此劈山救母圖,在我以為,實則是天理與人道之爭殺,而人道垂危,所以向人王求救。”蘇午垂下眼簾,最終作此言論,一錘定音!
第1353章 、函鬼工
玄宗皇帝沉默良久,再抬眼看向蘇午,眼中盡是信重:“卿欲如何?”
“臣當首探大雁塔,再領諸不良人往華山之上,探看具體情形。”
“善!”
……
聖人在鐵佛寺一直待到臨近黃昏之時,方才擺駕離開。
在此以前,‘聖人幸鐵佛寺’的消息已然不脛而走。
鐵佛寺內,此下尤是一派歡喜不盡的氣氛。
法智聽著回廊轉角處停駐的幾個僧人的竊竊議論聲,他麵露笑容,走到僻靜深院內,推開了一間禪房的門。
昏暗禪房中,高大青年跪坐在條案後,在他身側還坐著一麵容普通,隻是膚色微白的中年男人。
法智的目光在那位素未謀麵的白麵中年人身上微微停頓,他動作不停,步入屋內以後返身關上了屋門,繼而向條案後的高大青年人恭行大禮,拜伏於地,口稱‘尊者’。
“何以行此大禮?”蘇午笑看著法智和尚,出聲問道。
“今日聖人駕臨鐵佛寺,佛門一時之危,就此迎刃而解矣,此後當有大好局麵——而此般局麵,皆因尊者留駐鐵佛寺而起。
若非尊者賞光,聖人卻不會多往佛門投來哪怕一眼目光。
弟子行此大禮,亦應諸釋教弟子心意,對尊者感激不盡!”大腦袋的法智和尚神色恭敬,如是回答道。
他聽到了聖人稱蘇午為‘不言而喻之國師’的話,更加清楚尊者此時在國朝之中的地位——雖在廟堂之內不顯聲名,但在諸教流法脈之中,必然是舉足輕重、首屈一指的那個!
既知蘇午身份極貴,且往後必將愈來愈貴重,法智連同背後佛門自然要燒好這口灶,不讓佛門與不良帥之間的‘情誼’淡了下去!
更何況,此前不良帥對法智,對他背後長安佛門幫助已經頗多,他與蘇午一番接觸下來,早已敬服了這位不良帥,此下恭行大禮,內心也不覺有絲毫的忸怩障礙。
而蘇午聽得法智所言,並未出聲。
倒是坐在他身畔的季行舟,看著法智,微微頷首,出聲道:“既知不良帥於佛門有恩,莫非便隻是這樣空口言謝嗎?”
法智抬起頭,看了那白麵中年人一眼,不知對方似有若無的戲謔與敵意,究竟從何而來?他與此人應當從未見過麵才對,但對方既伴在尊者左右,應當亦是尊者看重之人,法智也不好非議甚麽,隻是向蘇午說道:“尊者旦有所需,長安佛門必然全力以赴,願為尊者出一份力——
為天下無詭之治,出一份力!”
他早已考慮得清楚——他現下來拜會蘇午,正是來交投名狀來了!
願意領長安佛門投入不良帥麾下!
在法智看來,日後的‘玄門都領袖’大概率就是這位不良帥,他領長安佛門現在投誠,亦能更多地博取蘇午的好感,引來更多資源傾斜於佛門之中!
蘇午聞言,麵露笑容:“我確有些事情,想請托釋教弟子幫忙。”
“尊者直說就是。”
“我欲於諸佛寺佛陀、菩薩等諸塑像以前,陳列金鐵甲胄,希望釋門弟子,此後日夜誦經,以誓願力加持此種種甲胄。
不知可否?
除此以外,我亦想收攏一批釋教弟子於不良人中,並入‘函鬼工’部,請釋教弟子以各自修行之大誓願力,鍛煉金鐵甲胄——這個要求或許有些唐突,然而,此關乎聖人謀劃,假若此事功成,那些‘效用不凡之甲胄’上,必會留下諸佛名號,流芳千古,未知可否?”蘇午直接說出了自己的請托,他說完話後,便將目光投向法智,等候法智的回答。
法智微微沉默,隨後道:“有誓願成就在身之僧侶,皆在佛法之中浸淫少則三年五載,多則十數載、數十載。
此釋門弟子,無一不是如今佛門之菁英。
而尊者所稱第一件事,弟子如今便可以替長安諸佛寺答應下來,隻是這第二件事——其實所謂以大誓願力鍛煉金鐵甲胄,也及時令佛弟子去作‘函工’,製造甲胄罷?”
蘇午點了點頭。
法智小心翼翼地看著蘇午,又問道:“不知尊者所稱‘效用不凡之甲胄’,究竟是何種甲胄?”
“此禁錮厲詭,降服詭力為人用之甲。
並調天理地相,引為蒼生所用之甲。
聖人稱此甲作‘生人甲’。”蘇午道。
“生人甲……”法智眼中光芒微亮,“假若真能造就這種匪夷所思之甲胄,真能生人無數,大治天下,令九州無詭……不知而今這種甲胄是否真正研究了出來?進展如何了?”
“隻是稍有眉目。”
其實如今連一絲一毫的‘眉目’都未顯露出來,不過蘇午曾經真正見識過生人甲、入墨圖,他自身倒是真正有些眉目的,而此般‘眉目’於今下的現實裏還未顯露出來而已。
法智低下頭去,雙手合十。
他心中已有了決定:“弟子會領長安諸佛寺,湊集一百五十餘身懷誓願力之僧侶,拜入不良帥麾下。”
蘇午聽得法智這般決定,眼神有些詫異,他垂目看著身形也較健壯的法智,再次問道:“和尚須要考慮好了。
一百五十僧眾,並非小數目。
尤其是一百五十個身懷誓願力的僧人。”
這麽大數目且身懷誓願力的僧人,足可以將長安佛門的底蘊掏空!
縱然法智是想押寶,也不必下這樣大的賭注。
“弟子已經考慮得清楚。
今時令他們拜入不良帥麾下,隨不良帥一同鑽研‘生人甲’之煉造,日後生人甲既成,佛弟子亦將隨之而流傳於後世,萬代不衰。
這是最好的買賣。”法智看著蘇午,眼中神光湛然,“更何況,而今他們若拜入不良帥麾下,必能隨在不良帥身邊修行——此正是正本歸宗之修行,於他們更大有裨益……”
法智話語之中暗有所指。
佛門修行之正本,便在空中,便是證悟法性。
而法智今下所言,好似蘇午就成了那所謂法性、所謂‘空’本身一樣。
蘇午聞言,沉吟了片刻,最終點了點頭:“你願意如此鼎力支持於我,我必有所報。”
“弟子並不希圖有甚麽回報。”法智搖了搖頭,忽向蘇午問道,“不知尊者此後是否會引道門入不良人中?”
“自然。
不良人對天下法脈敞開門戶。”蘇午回道。
“但不論如何,在今時,總是佛門首先拜入了尊者麾下罷?”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