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下麵皮裏容納的厲詭頗為奇異,一人應當足矣。閣下可是覺得自己一人辦不了這般多事,會捉襟見肘?”蘇午笑著反問季行舟道。
季行舟跟著笑了起來:“你對我倒是放心。
隻要你放心就好,我一人確也足矣。”
他開聲言語之際,正有陽光從天穹中垂落下來,投照在季行舟身上,卻令季行舟‘分光化影’,一刹那變作了七八個季行舟。
數個‘人’站立的巷道,登時顯得有些擁擠起來。
“我這便做事去了。”九個季行舟向蘇午一齊拱手行禮,蘇午眉心故始祭目張開,眼中所見的依舊是九個季行舟,九個季行舟,在故始祭目映照之下,似乎都是‘真實’的!
輪回之腸對季行舟性靈的鎖定,亦同時留駐於這九個‘季行舟’身上!
蘇午再看向九個季行舟的蒼白麵皮,他內心忽有所感——或許季行舟的麵孔,並非是容納有甚麽厲詭。
亦或者其所容納厲詭,遠遠沒有自己猜測的那般奇異。
其真正奇異之處,或在於其麵皮本身,就是一種‘故始祭痕’!
再聯想到季行舟提及自身於‘空心’之狀態下,觀見軀殼內各自浮現的自我意識,及至其提及到的所謂‘元皇臉譜’,蘇午愈發趨向於季行舟的麵皮,本來即是與他的故始祭目、渺渺之發、故始之跡一般的‘故始祭痕’。
他如今有‘故始之跡’遮掩身上的故始祭痕,即便在季行舟麵前展現故始祭目的能力,季行舟亦全無反應——其應當未有感應到蘇午具有的故始祭目,但其必然已經發現,蘇午自身所有的‘渺渺之發’。
……
蘇午與季行舟分別以後,轉回慈恩寺禪院安頓。
現下陶祖、洪仁坤、鑒真已隨聚在大雁塔前的不良人,探入大雁塔內,他們暫無消息傳回。
沒有消息傳回也正說明三者於雁塔內暫時還沒有收獲。
丹加、晴子、卓瑪尊勝、江鶯鶯四女則依著蘇午的安排,前去圍堵那與不空和尚有牽扯的人牙子。
如今留在蘇午禪房內的便隻剩那個被他救下來的童兒。
女童躺在禪床上呼呼大睡,渾然沒有經曆過生死後,惶惶不可終日的模樣,蘇午坐在房中座椅上,正沉澱心思之時,他手邊的‘十滅度刀’忽然流轉出一縷縷莫名氣韻。
如鏡般的刀麵之上,映照出婀娜清麗的女子形影。
那女子從刀麵中走了出來,站在蘇午身畔。
她神色清冷,看著窗外禪院中的那棵老書,亦良久沒有言語。
此女即是‘平靈子’。
平靈子與晴子在東流島本源泉池之中,皆得複生,然而比之晴子不喜獨處,她卻更喜歡留駐於十滅度刀中,沉默寡言。
“燭照君覺得,如今發生的這些事,與‘鬼佛’有沒有關聯呢?”就在蘇午以為平靈子會長久地沉默下去之時,平靈子輕輕轉臉看向他,聲音若清泉流過他的耳際。
他沉吟了片刻,出聲道:“如今所得線索太少了,還不能確定這些事情背後根腳。
但以我的直覺,此中或有‘鬼佛’的痕跡存在。”
蘇午話語及此,低聲道:“鬼佛令眾生所化‘眾生石’,尚且造就出‘玉藻前’一般的厲詭,鬼佛本身層次,亦必然極高。
其應與三清之腸、魯母等厲詭一般,具備了‘諸天唯一’的特性。
它應該就在某處停留著,但今時唐人卻絲毫不曾發現有這‘鬼佛’的存在,這又是為什麽?”
平靈子抿了抿嘴,在蘇午身旁跪坐下來,發絲從她耳畔垂落,遮住了她小巧而清冷的麵孔:“如果是佛的話,為什麽會被冠以‘鬼’的惡名呢?
如果是鬼的話,又為什麽會被矯飾以‘佛’的名相?
鬼佛,究竟本質是鬼,還是佛?
還是說——佛本是鬼?
燭照君,可有想得明白?”
蘇午聽得平靈子所言,腦海中靈光乍現——他隱隱約約覺得自己抓到了甚麽——鬼佛,究竟本質是鬼,還是佛?
若以尋索厲詭的方式,無法尋得鬼佛的影蹤,又能否以‘求佛’的方式,求得鬼佛的真相?!
鬼佛,竟是真佛不成?!
佛門皆稱世人性中就有‘佛’的存在,人人亦皆可成佛——難道那所謂眾念合一的‘鬼佛’,其實就是眾生性中之‘佛’顯現而出了?!
所謂‘求佛’,即是‘見如來’,‘見如來法’即‘自性成佛法’——若鬼佛就在空中,那便必須證就佛性,永恒住空,才能一探鬼佛真相了!
蘇午心念百轉。
他收束心神以後,再向身畔看去,卻已不見那跪坐的少女身影。他轉頭看向身畔的十滅度刀,刀麵如鏡,映照出他的麵容。
第1347章 、大漢道士符籙
平靈子自複生後,就愈來愈少顯露形跡。
作為十滅度刀刀中之靈,她又是否有可能受‘玉藻前’影響?‘玉藻前’與鬼佛本來淵源極深,先前平靈子與自身的對話,或許也有‘玉藻前’暗中的驅使在其中。
蘇午拿起桌案上的長刀,掛在腰側。
他抬目看向禪房門口,門外響起一陣密集的腳步聲。
隨後有叩門聲響起,蘇午起身走到門口,拉開房門,正看到門外一隊頂盔摜甲的軍兵,為首的將軍猶如一座肉山一般,擋住了從門外傾照進來的陽光,這位‘肉山將軍’,正是褚豆。
褚豆取下麵甲,露出一張留有一道深刻刀疤的麵孔。他看向蘇午的神色意外地溫和恭敬:“張魁首,聖人有請。
先前得知您在興善寺裏顯身,聖人差我去召見您,我至興善寺後,倒是撲了個空,又想到您可能已回到居住,是以折返回來,當下倒是正好遇見。”
“我亦是想到聖人應有召見,所以回到居處等候。”蘇午笑著回應。
褚豆往蘇午身後禪房內看了看,未有看到那幾個容貌極美的女子身影,隻看到了床上呼呼大睡的女童,他也未有在意,從門口走開,為蘇午讓出一條路來。
諸軍容嚴整之士卒簇擁著蘇午,穿過慈恩寺諸院。
來往僧侶見狀,皆在路邊停留等候,靜默無聲。
對這般情景,褚豆也習以為常,跟在蘇午身後,出聲問道:“興善寺內,不空和尚修行惡法之事,已經可以確定了麽?
聖人得到消息,或許會詢問魁首此事。
僧道二門破壞國法刑條,謀害人命,一向是聖人深惡痛絕之事。”
“此宗派教法幹涉國朝權柄,聖人當然深惡痛絕。”蘇午道,“不空確在修行惡法,我房中童兒,就是不空原本用來作‘佛布施’的明證。”
褚豆聞言叫來幾個軍兵,令他們將蘇午房中童兒小心抱來,莫要攪擾了她休息,看到那女童被軍兵們小心翼翼抱了過來,他才放心,轉而又向蘇午問道:“興善寺僧眾及附近百姓,皆傳此童女實已殞命,但被魁首‘轉死為生’……”
蘇午停下腳步,打量了褚豆一眼:“這也是聖人想問的事情罷?”
褚豆默然不語。
蘇午道:“那般‘轉死為生’之法,實則是因這童兒塵緣未盡,且尚有一息存留,隻是半隻腳踏過了鬼門關,我將之拉扯回來,不懂內情者便以為我將這童兒轉死為生了——實際情形並非如此。
便是此後與法智相鬥,也是利用了對方氣息轉化,並非真正的‘轉死為生’。”
“原來如此。”褚豆點了點頭,神色沒有變化,但心神稍稍放鬆了些絲——這般性靈上的反應,也被蘇午‘盡收眼底’。
眾人登上慈恩寺山門前的車駕,車馬穿過長街,徐徐駛向禁中。
褚豆問過那幾個問題以後,便恢複了沉默寡言的作態,一路上也並未再多言語甚麽。
車駕停在宮牆外。
陽光傾照在牆內諸多宮殿藍綠色的琉璃瓦上,將藍綠色的琉璃瓦映照得越發古樸而莊嚴,與朱紅門窗、木柱相映成趣,色彩排布層次分明,既精致又堂皇,美輪美奐。
蘇午一行人下了車。
諸士卒留候在宮門外。
褚豆將那個女童抱在懷裏,跟著蘇午走入宮門內,他以手遮住女童的眼睛,防備童兒會在半路突然蘇醒,看到不該看的東西,轉而被一道道宮門上的‘門神’、屋簷上的脊獸、轉角處盤踞的翁仲神靈等等所傷。
兩人來到上次來過的宮殿前。
這座宮殿應是玄宗皇帝的書房,於皇帝而言,算是一個較為私人的場合,供他在此間私下會見外臣,於此間休息。
蘇午在宮門外交了令牌,與抱著孩童的褚豆一同邁過高高的門檻,褚豆抱著孩童,轉去屏風側後方帷幔之後,而蘇午穿過那道寬大的屏風,便看到了斜靠著椅背、姿態放鬆的唐明皇。
玄宗皇帝披著一件氅衣,氅衣下是綢緞質的一身暗紅袍服。
他看到蘇午走進前來,麵上首先露出了笑容,但放鬆的姿態並未因蘇午的拜見而有太大變化,隻是稍微正了正身子,和顏悅色地向躬身行禮的蘇午說道:“不必行禮了。
雍涼二地一夜間降下大雨,旱情已解。
不良人亦將魁首在雍涼二地的作為,盡數呈報於我。
今日魁首進城之時,可曾看到城門前貼出的‘玄門榜’?閣下已然位居玄門榜第五名,躋身玄門榜首,已然指日可待。”
“在下當時隻是與神秀借助佛門弟子顯真而來的性意交手過,即便如此,依舊不能勝過神秀,隻是與之戰成平手。
聖人厚愛,將在下抬入玄門榜第五名……在下實在是名不副實。”蘇午又向玄宗皇帝拱手行禮,他神色平靜,即便是說這樣謙遜的話,亦實在叫人感覺不到他的絲毫謙遜。
玄宗皇帝笑看著蘇午的神色,反而覺得對方這樣表現挺合他意,他搖頭道:“若隻是與神秀性意戰成平手,也則罷了。
然而魁首於雍涼之地,卻是一招打落了羅公遠一生修行,亦令葉法善不得不低頭。
天下佛道二門年輕菁英,盡匯雍涼,盡不能建立寸功。
一切悉因閣下出現在雍涼,才至如此情況發生。
你居天下第五,名副其實。
若非朕俗事纏身,倒真有心與那些不良人一道,旁觀閣下大展身手,身臨其境總是好過躲在宮中,伏於案牘之上閱覽文章。”
蘇午又一番謙辭,玄宗又幾句褒獎。
而後,蘇午向玄宗皇帝躬身道:“那‘大漢道士符籙’,引致雍涼二地旱情的‘旱魃天屍厲詭’,已被我封押下來,帶在身上。
不知聖人如今是否要驗看一二?
旱魃天屍甚為凶險,當下場合將之提攝出來,不知是否合適。”
站在角落裏似木樁子一般的高壯太監,聞聽蘇午所言,神色頓時緊張起來。這殿堂內明明也不見有幾個士卒守衛,然而隨著蘇午把話說完,此下的氣氛卻又開始轉為凝重。
好似暗下裏、無形中有一雙雙眼睛,時刻關注著蘇午的一舉一動,在他有任何‘不妥當’的舉動之時,那些隱於無形中的力量就會轉變得有形,攔阻住他的動作。
整個唐宮內藏的玄機,蘇午都未能看透。
他如今連這地界都未踩熟。
玄宗皇帝擺了擺手,四下裏縈繞的莫名凝重氣氛便倏地消散去,又好似從來都未出現過。
皇帝看著蘇午,開聲道:“朕對‘大漢道士符籙’正有些好奇,便在此間將之提攝出來就是,沒有甚麽不合適的。”
季行舟跟著笑了起來:“你對我倒是放心。
隻要你放心就好,我一人確也足矣。”
他開聲言語之際,正有陽光從天穹中垂落下來,投照在季行舟身上,卻令季行舟‘分光化影’,一刹那變作了七八個季行舟。
數個‘人’站立的巷道,登時顯得有些擁擠起來。
“我這便做事去了。”九個季行舟向蘇午一齊拱手行禮,蘇午眉心故始祭目張開,眼中所見的依舊是九個季行舟,九個季行舟,在故始祭目映照之下,似乎都是‘真實’的!
輪回之腸對季行舟性靈的鎖定,亦同時留駐於這九個‘季行舟’身上!
蘇午再看向九個季行舟的蒼白麵皮,他內心忽有所感——或許季行舟的麵孔,並非是容納有甚麽厲詭。
亦或者其所容納厲詭,遠遠沒有自己猜測的那般奇異。
其真正奇異之處,或在於其麵皮本身,就是一種‘故始祭痕’!
再聯想到季行舟提及自身於‘空心’之狀態下,觀見軀殼內各自浮現的自我意識,及至其提及到的所謂‘元皇臉譜’,蘇午愈發趨向於季行舟的麵皮,本來即是與他的故始祭目、渺渺之發、故始之跡一般的‘故始祭痕’。
他如今有‘故始之跡’遮掩身上的故始祭痕,即便在季行舟麵前展現故始祭目的能力,季行舟亦全無反應——其應當未有感應到蘇午具有的故始祭目,但其必然已經發現,蘇午自身所有的‘渺渺之發’。
……
蘇午與季行舟分別以後,轉回慈恩寺禪院安頓。
現下陶祖、洪仁坤、鑒真已隨聚在大雁塔前的不良人,探入大雁塔內,他們暫無消息傳回。
沒有消息傳回也正說明三者於雁塔內暫時還沒有收獲。
丹加、晴子、卓瑪尊勝、江鶯鶯四女則依著蘇午的安排,前去圍堵那與不空和尚有牽扯的人牙子。
如今留在蘇午禪房內的便隻剩那個被他救下來的童兒。
女童躺在禪床上呼呼大睡,渾然沒有經曆過生死後,惶惶不可終日的模樣,蘇午坐在房中座椅上,正沉澱心思之時,他手邊的‘十滅度刀’忽然流轉出一縷縷莫名氣韻。
如鏡般的刀麵之上,映照出婀娜清麗的女子形影。
那女子從刀麵中走了出來,站在蘇午身畔。
她神色清冷,看著窗外禪院中的那棵老書,亦良久沒有言語。
此女即是‘平靈子’。
平靈子與晴子在東流島本源泉池之中,皆得複生,然而比之晴子不喜獨處,她卻更喜歡留駐於十滅度刀中,沉默寡言。
“燭照君覺得,如今發生的這些事,與‘鬼佛’有沒有關聯呢?”就在蘇午以為平靈子會長久地沉默下去之時,平靈子輕輕轉臉看向他,聲音若清泉流過他的耳際。
他沉吟了片刻,出聲道:“如今所得線索太少了,還不能確定這些事情背後根腳。
但以我的直覺,此中或有‘鬼佛’的痕跡存在。”
蘇午話語及此,低聲道:“鬼佛令眾生所化‘眾生石’,尚且造就出‘玉藻前’一般的厲詭,鬼佛本身層次,亦必然極高。
其應與三清之腸、魯母等厲詭一般,具備了‘諸天唯一’的特性。
它應該就在某處停留著,但今時唐人卻絲毫不曾發現有這‘鬼佛’的存在,這又是為什麽?”
平靈子抿了抿嘴,在蘇午身旁跪坐下來,發絲從她耳畔垂落,遮住了她小巧而清冷的麵孔:“如果是佛的話,為什麽會被冠以‘鬼’的惡名呢?
如果是鬼的話,又為什麽會被矯飾以‘佛’的名相?
鬼佛,究竟本質是鬼,還是佛?
還是說——佛本是鬼?
燭照君,可有想得明白?”
蘇午聽得平靈子所言,腦海中靈光乍現——他隱隱約約覺得自己抓到了甚麽——鬼佛,究竟本質是鬼,還是佛?
若以尋索厲詭的方式,無法尋得鬼佛的影蹤,又能否以‘求佛’的方式,求得鬼佛的真相?!
鬼佛,竟是真佛不成?!
佛門皆稱世人性中就有‘佛’的存在,人人亦皆可成佛——難道那所謂眾念合一的‘鬼佛’,其實就是眾生性中之‘佛’顯現而出了?!
所謂‘求佛’,即是‘見如來’,‘見如來法’即‘自性成佛法’——若鬼佛就在空中,那便必須證就佛性,永恒住空,才能一探鬼佛真相了!
蘇午心念百轉。
他收束心神以後,再向身畔看去,卻已不見那跪坐的少女身影。他轉頭看向身畔的十滅度刀,刀麵如鏡,映照出他的麵容。
第1347章 、大漢道士符籙
平靈子自複生後,就愈來愈少顯露形跡。
作為十滅度刀刀中之靈,她又是否有可能受‘玉藻前’影響?‘玉藻前’與鬼佛本來淵源極深,先前平靈子與自身的對話,或許也有‘玉藻前’暗中的驅使在其中。
蘇午拿起桌案上的長刀,掛在腰側。
他抬目看向禪房門口,門外響起一陣密集的腳步聲。
隨後有叩門聲響起,蘇午起身走到門口,拉開房門,正看到門外一隊頂盔摜甲的軍兵,為首的將軍猶如一座肉山一般,擋住了從門外傾照進來的陽光,這位‘肉山將軍’,正是褚豆。
褚豆取下麵甲,露出一張留有一道深刻刀疤的麵孔。他看向蘇午的神色意外地溫和恭敬:“張魁首,聖人有請。
先前得知您在興善寺裏顯身,聖人差我去召見您,我至興善寺後,倒是撲了個空,又想到您可能已回到居住,是以折返回來,當下倒是正好遇見。”
“我亦是想到聖人應有召見,所以回到居處等候。”蘇午笑著回應。
褚豆往蘇午身後禪房內看了看,未有看到那幾個容貌極美的女子身影,隻看到了床上呼呼大睡的女童,他也未有在意,從門口走開,為蘇午讓出一條路來。
諸軍容嚴整之士卒簇擁著蘇午,穿過慈恩寺諸院。
來往僧侶見狀,皆在路邊停留等候,靜默無聲。
對這般情景,褚豆也習以為常,跟在蘇午身後,出聲問道:“興善寺內,不空和尚修行惡法之事,已經可以確定了麽?
聖人得到消息,或許會詢問魁首此事。
僧道二門破壞國法刑條,謀害人命,一向是聖人深惡痛絕之事。”
“此宗派教法幹涉國朝權柄,聖人當然深惡痛絕。”蘇午道,“不空確在修行惡法,我房中童兒,就是不空原本用來作‘佛布施’的明證。”
褚豆聞言叫來幾個軍兵,令他們將蘇午房中童兒小心抱來,莫要攪擾了她休息,看到那女童被軍兵們小心翼翼抱了過來,他才放心,轉而又向蘇午問道:“興善寺僧眾及附近百姓,皆傳此童女實已殞命,但被魁首‘轉死為生’……”
蘇午停下腳步,打量了褚豆一眼:“這也是聖人想問的事情罷?”
褚豆默然不語。
蘇午道:“那般‘轉死為生’之法,實則是因這童兒塵緣未盡,且尚有一息存留,隻是半隻腳踏過了鬼門關,我將之拉扯回來,不懂內情者便以為我將這童兒轉死為生了——實際情形並非如此。
便是此後與法智相鬥,也是利用了對方氣息轉化,並非真正的‘轉死為生’。”
“原來如此。”褚豆點了點頭,神色沒有變化,但心神稍稍放鬆了些絲——這般性靈上的反應,也被蘇午‘盡收眼底’。
眾人登上慈恩寺山門前的車駕,車馬穿過長街,徐徐駛向禁中。
褚豆問過那幾個問題以後,便恢複了沉默寡言的作態,一路上也並未再多言語甚麽。
車駕停在宮牆外。
陽光傾照在牆內諸多宮殿藍綠色的琉璃瓦上,將藍綠色的琉璃瓦映照得越發古樸而莊嚴,與朱紅門窗、木柱相映成趣,色彩排布層次分明,既精致又堂皇,美輪美奐。
蘇午一行人下了車。
諸士卒留候在宮門外。
褚豆將那個女童抱在懷裏,跟著蘇午走入宮門內,他以手遮住女童的眼睛,防備童兒會在半路突然蘇醒,看到不該看的東西,轉而被一道道宮門上的‘門神’、屋簷上的脊獸、轉角處盤踞的翁仲神靈等等所傷。
兩人來到上次來過的宮殿前。
這座宮殿應是玄宗皇帝的書房,於皇帝而言,算是一個較為私人的場合,供他在此間私下會見外臣,於此間休息。
蘇午在宮門外交了令牌,與抱著孩童的褚豆一同邁過高高的門檻,褚豆抱著孩童,轉去屏風側後方帷幔之後,而蘇午穿過那道寬大的屏風,便看到了斜靠著椅背、姿態放鬆的唐明皇。
玄宗皇帝披著一件氅衣,氅衣下是綢緞質的一身暗紅袍服。
他看到蘇午走進前來,麵上首先露出了笑容,但放鬆的姿態並未因蘇午的拜見而有太大變化,隻是稍微正了正身子,和顏悅色地向躬身行禮的蘇午說道:“不必行禮了。
雍涼二地一夜間降下大雨,旱情已解。
不良人亦將魁首在雍涼二地的作為,盡數呈報於我。
今日魁首進城之時,可曾看到城門前貼出的‘玄門榜’?閣下已然位居玄門榜第五名,躋身玄門榜首,已然指日可待。”
“在下當時隻是與神秀借助佛門弟子顯真而來的性意交手過,即便如此,依舊不能勝過神秀,隻是與之戰成平手。
聖人厚愛,將在下抬入玄門榜第五名……在下實在是名不副實。”蘇午又向玄宗皇帝拱手行禮,他神色平靜,即便是說這樣謙遜的話,亦實在叫人感覺不到他的絲毫謙遜。
玄宗皇帝笑看著蘇午的神色,反而覺得對方這樣表現挺合他意,他搖頭道:“若隻是與神秀性意戰成平手,也則罷了。
然而魁首於雍涼之地,卻是一招打落了羅公遠一生修行,亦令葉法善不得不低頭。
天下佛道二門年輕菁英,盡匯雍涼,盡不能建立寸功。
一切悉因閣下出現在雍涼,才至如此情況發生。
你居天下第五,名副其實。
若非朕俗事纏身,倒真有心與那些不良人一道,旁觀閣下大展身手,身臨其境總是好過躲在宮中,伏於案牘之上閱覽文章。”
蘇午又一番謙辭,玄宗又幾句褒獎。
而後,蘇午向玄宗皇帝躬身道:“那‘大漢道士符籙’,引致雍涼二地旱情的‘旱魃天屍厲詭’,已被我封押下來,帶在身上。
不知聖人如今是否要驗看一二?
旱魃天屍甚為凶險,當下場合將之提攝出來,不知是否合適。”
站在角落裏似木樁子一般的高壯太監,聞聽蘇午所言,神色頓時緊張起來。這殿堂內明明也不見有幾個士卒守衛,然而隨著蘇午把話說完,此下的氣氛卻又開始轉為凝重。
好似暗下裏、無形中有一雙雙眼睛,時刻關注著蘇午的一舉一動,在他有任何‘不妥當’的舉動之時,那些隱於無形中的力量就會轉變得有形,攔阻住他的動作。
整個唐宮內藏的玄機,蘇午都未能看透。
他如今連這地界都未踩熟。
玄宗皇帝擺了擺手,四下裏縈繞的莫名凝重氣氛便倏地消散去,又好似從來都未出現過。
皇帝看著蘇午,開聲道:“朕對‘大漢道士符籙’正有些好奇,便在此間將之提攝出來就是,沒有甚麽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