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走,沈曼如發現一個奇特的攤兒。
嚴格地說不能叫攤兒,因為沒有擺東西,而是站了幾個人,有男有女。
隻要有人經過,這幾人就以期盼的眼神看向來人,時不時上前搭話,神色恭敬,語調謙卑。
沈曼如和白雷雷好奇地走過去。
她們並不認識這些人,但這些人顯然都認識她們,或者至少聽人說起過她們,遠遠地看見她倆,都急切地圍了上來。
這麽多人一下子圍上來,白雷雷挽著沈曼如的手緊了緊。
沈曼如麵色如常,一隻手探進小提籃,握住了裏麵的短刀。
“沈大夫,您那兒還缺人不?我啥活兒都能幹!”
“我也是,我力氣大,能吃苦!”
“您隻要管吃管住就行,我不要貝利!”
“俺也一樣!”
原來這幾人是在這裏等活兒。
沈曼如鬆開了提籃裏的手,“你們幾位看著麵生呢。”
她之所以如此警覺,是因為這幾個人在溫鍋宴上沒見過,看他們麵黃肌瘦、形容枯槁的樣子,估計是最近才找到這裏的。
自從他們發布尋找其它幸存者的告示之後,陸續有十幾二十人被找到,都是那艘郵輪上的乘客。
對於這些新人,不知其底細,理應保持警覺。
果然,其中一個看著二十多歲的男的答道:“哦,沈大夫,我們幾個都是新來的,謝老哥說讓我們上這兒來試試,看能不能找個活兒,混口飯吃。”
沈曼如點了點頭,對幾人道:“普通的雜工我們已經招滿了,你們有沒有什麽特長,比如木工、瓦工、打鐵、紡織、狩獵、潛水之類的?”
這幾個工種,隻要是熟練工,他們向來是全要的,最近招工每次都會重複一遍,所以沈曼如張口就來。
當即就有兩人舉手,一個會木工、一個會瓦工。
“你們一會兒跟我們一起回營地,通過考核就能上工了。”
沈曼如對其他人道:“你們去其它營地問問吧,也可以來我們營地免費學一些生存技能,起碼不讓你們餓肚子。”
這些人隻能失望地答應著。
其實他們來到這裏之後,跟著老謝那些人也學了一些生存技能,已經基本不餓肚子了。
隻是現在其他人的生活水平已經逐步提高,早已脫離了最原始的荒野求生的階段。
比如老謝夫妻倆,現在已經開始蓋房子、吃炒菜、穿布衣,還雇了兩個人幫他們幹活。
相比之下,他們成天守著個火堆,蓬頭垢麵、衣衫襤褸、風餐露宿的,似乎就不像人過的日子了。
沈曼如她們正要走,身後忽然有一個聲音喏喏地問道:“那個,石匠算特長麽?”
沈曼如立即停住了腳步。
剛才她列舉的幾個工種當中的確沒有石匠,因為現在專業石匠越來越少。畢竟電動工具很方便,普通泥瓦工也能切石頭,隻有一些專門做石材、石雕生意的才會用石匠。
他們之前也問過多次,從沒遇到過,所以漸漸地不再提了。
荒島上沒有現代建材和電動工具,石頭作為重要的建築材料,如果能利用起來,作用還是很大的。
他們當初建夯土房時,所有外牆的牆根都是用石頭壘的,但是因為沒有石匠,做工比較粗糙。
所以,一聽有人說石匠,沈曼如心中一喜,轉身道:“哪位是石匠?”
一個矮小黑瘦的身影從幾人中走了出來,“是……是我!”
這次說話的聲音稍大,嗓音纖細,沈曼如臉上露出詫異之色:“你是……女的?”
這人蓬頭垢麵,衣服鬆鬆垮垮,不說話還以為是個十幾歲的男孩兒,而且她過於瘦弱,讓人不禁懷疑,她怎麽會是個石匠。
“啊是的,我……我是女的不假,但我真的會石匠!”似是擔心沈曼如不相信,她說話的聲音又大了幾分。
沈曼如上下打量她,“那你說說,你從哪兒學的石匠?幹過多久?”
聽沈曼如這樣問,女的臉上露出喜色:“我老家是海東省濟寧市加祥縣的,加祥人稱石雕之鄉,我家裏就是做石雕的,所以我也會,經常給家裏幫忙。”
加祥縣,沈曼如聽說過,那裏的青石石雕確實很有名,至於她是不是真會,帶回去試試就知道了。
“嗯,那你跟我走吧。”
沈曼如答應下來。
那女的喜出望外,臉上因為興奮而浮現出幾絲紅暈。
路上沈曼如又和幾人聊了聊,了解到女石匠姓石,叫石悅。
回到營地,沈曼如叫來裏奧,讓他帶著新來的三人去洗澡吃飯。
他們現在已經形成固定流程,新雇來的人都要走一遍。
先洗個澡,再給他們理發,順便檢查有沒有跳蚤、虱子等問題,情況嚴重的,隻能在征得同意後把各種毛發全剃了。
畢竟他們荒野求生了這麽久,長期風餐露宿,衛生條件很差,難免會有這類問題。
之後再由沈曼如進行體檢,檢查他們身體健康有沒有問題。
他們長期忍饑挨餓、受凍,多少都有一些脾胃虛寒、體弱陽虛之類的問題,嚴重的就開點藥調理一下。
對於確診生病的,要看是什麽病,評估一下好不好治、會不會影響工作、有沒有生命危險,再采取對應的治療措施。
實在是健康有問題,不好治也無法勝任工作的,隻能給點貝利辭退。
體檢完成後,帶他們熟悉營地、囑咐一下注意事項,就可以開始幹活了。
剛將三人交待給裏奧,肖恩過來找沈曼如:“來,我們去參觀一下供水係統。”
他們又叫上王胖子等人,六人一起來到營地東北側的山坡上,老劉帶著幾人正在做一些收尾清理的工作。
這裏的沉澱池已經修好了,管道也鋪設完成。
取水口位於上流的小溪中,垂直高度比沉澱池高兩三米,管口沉在小溪底部,套了兩張漁網,用於阻礙雜物。
管道的走向是一路向下的,讓水能順流而下進入沉澱池。
先進一級池,再進二級池,一級池的麵積約6平方,深1米6;二級池麵積約16平方,深1米3,出水管的管口在二級池中間靠下的位置,離水麵約80厘米。
因為水是源源不斷流下來的,所以兩個沉澱池都有溢水口,多餘的水會回流進小溪。
水池麵積修得比較大,是為了多蓄水,萬一溪水幹枯,十幾個立方的水省著用,能撐好幾天。
管道走的明管,用木頭支架支撐起來,與地麵保持50至80厘米高,從水池出水口一路向下,到營地之後向西90度拐彎,沿途分出多根細分支,通向洗沐、燒陶、打鐵、居住、木工等各個區域。
每處支架底部的地麵都要進行夯實,在支腳下麵墊了大石頭,防止支架沉降。因為支架如果沉降,會導致管道失去支撐,連接處就容易受力變形而發生滴漏、脫節。
陶管分為幾類,主管道內徑1恩米,包括四類管件:長直管、短直管、90度彎管、變徑三通,其中長直管1米長,短直管50厘米長,變徑三通就是在短直管的側壁上加了一個細的接口,用來接分支管。
分支管內徑0.5恩米,包括五類管件:長直管、短直管、90度彎管、三通、堵頭,其中堵頭是水管最末端放水用的,用來時擰開,不用時堵上。
一共八種陶製管件,都是固定製式,每種都有留有備件,方便將來補充更換。
管道現在已經通水,他們順管道檢查了一下,隻有幾處慢滴漏,不嚴重。
“這種慢滴漏,過一兩天多半就自己好了,麻繩持續膨脹加上水中的泥沙淤塞,就能堵住滴漏。”
肖恩向眾人解釋,“最後剩下個別漏點,不嚴重就不管它了。”
王胖子提出了一個問題:“這些陶管這麽粗,外壁也光滑,螺紋纏上麻繩後,應該不太好擰吧?你們是怎麽擰緊的?”
嚴格地說不能叫攤兒,因為沒有擺東西,而是站了幾個人,有男有女。
隻要有人經過,這幾人就以期盼的眼神看向來人,時不時上前搭話,神色恭敬,語調謙卑。
沈曼如和白雷雷好奇地走過去。
她們並不認識這些人,但這些人顯然都認識她們,或者至少聽人說起過她們,遠遠地看見她倆,都急切地圍了上來。
這麽多人一下子圍上來,白雷雷挽著沈曼如的手緊了緊。
沈曼如麵色如常,一隻手探進小提籃,握住了裏麵的短刀。
“沈大夫,您那兒還缺人不?我啥活兒都能幹!”
“我也是,我力氣大,能吃苦!”
“您隻要管吃管住就行,我不要貝利!”
“俺也一樣!”
原來這幾人是在這裏等活兒。
沈曼如鬆開了提籃裏的手,“你們幾位看著麵生呢。”
她之所以如此警覺,是因為這幾個人在溫鍋宴上沒見過,看他們麵黃肌瘦、形容枯槁的樣子,估計是最近才找到這裏的。
自從他們發布尋找其它幸存者的告示之後,陸續有十幾二十人被找到,都是那艘郵輪上的乘客。
對於這些新人,不知其底細,理應保持警覺。
果然,其中一個看著二十多歲的男的答道:“哦,沈大夫,我們幾個都是新來的,謝老哥說讓我們上這兒來試試,看能不能找個活兒,混口飯吃。”
沈曼如點了點頭,對幾人道:“普通的雜工我們已經招滿了,你們有沒有什麽特長,比如木工、瓦工、打鐵、紡織、狩獵、潛水之類的?”
這幾個工種,隻要是熟練工,他們向來是全要的,最近招工每次都會重複一遍,所以沈曼如張口就來。
當即就有兩人舉手,一個會木工、一個會瓦工。
“你們一會兒跟我們一起回營地,通過考核就能上工了。”
沈曼如對其他人道:“你們去其它營地問問吧,也可以來我們營地免費學一些生存技能,起碼不讓你們餓肚子。”
這些人隻能失望地答應著。
其實他們來到這裏之後,跟著老謝那些人也學了一些生存技能,已經基本不餓肚子了。
隻是現在其他人的生活水平已經逐步提高,早已脫離了最原始的荒野求生的階段。
比如老謝夫妻倆,現在已經開始蓋房子、吃炒菜、穿布衣,還雇了兩個人幫他們幹活。
相比之下,他們成天守著個火堆,蓬頭垢麵、衣衫襤褸、風餐露宿的,似乎就不像人過的日子了。
沈曼如她們正要走,身後忽然有一個聲音喏喏地問道:“那個,石匠算特長麽?”
沈曼如立即停住了腳步。
剛才她列舉的幾個工種當中的確沒有石匠,因為現在專業石匠越來越少。畢竟電動工具很方便,普通泥瓦工也能切石頭,隻有一些專門做石材、石雕生意的才會用石匠。
他們之前也問過多次,從沒遇到過,所以漸漸地不再提了。
荒島上沒有現代建材和電動工具,石頭作為重要的建築材料,如果能利用起來,作用還是很大的。
他們當初建夯土房時,所有外牆的牆根都是用石頭壘的,但是因為沒有石匠,做工比較粗糙。
所以,一聽有人說石匠,沈曼如心中一喜,轉身道:“哪位是石匠?”
一個矮小黑瘦的身影從幾人中走了出來,“是……是我!”
這次說話的聲音稍大,嗓音纖細,沈曼如臉上露出詫異之色:“你是……女的?”
這人蓬頭垢麵,衣服鬆鬆垮垮,不說話還以為是個十幾歲的男孩兒,而且她過於瘦弱,讓人不禁懷疑,她怎麽會是個石匠。
“啊是的,我……我是女的不假,但我真的會石匠!”似是擔心沈曼如不相信,她說話的聲音又大了幾分。
沈曼如上下打量她,“那你說說,你從哪兒學的石匠?幹過多久?”
聽沈曼如這樣問,女的臉上露出喜色:“我老家是海東省濟寧市加祥縣的,加祥人稱石雕之鄉,我家裏就是做石雕的,所以我也會,經常給家裏幫忙。”
加祥縣,沈曼如聽說過,那裏的青石石雕確實很有名,至於她是不是真會,帶回去試試就知道了。
“嗯,那你跟我走吧。”
沈曼如答應下來。
那女的喜出望外,臉上因為興奮而浮現出幾絲紅暈。
路上沈曼如又和幾人聊了聊,了解到女石匠姓石,叫石悅。
回到營地,沈曼如叫來裏奧,讓他帶著新來的三人去洗澡吃飯。
他們現在已經形成固定流程,新雇來的人都要走一遍。
先洗個澡,再給他們理發,順便檢查有沒有跳蚤、虱子等問題,情況嚴重的,隻能在征得同意後把各種毛發全剃了。
畢竟他們荒野求生了這麽久,長期風餐露宿,衛生條件很差,難免會有這類問題。
之後再由沈曼如進行體檢,檢查他們身體健康有沒有問題。
他們長期忍饑挨餓、受凍,多少都有一些脾胃虛寒、體弱陽虛之類的問題,嚴重的就開點藥調理一下。
對於確診生病的,要看是什麽病,評估一下好不好治、會不會影響工作、有沒有生命危險,再采取對應的治療措施。
實在是健康有問題,不好治也無法勝任工作的,隻能給點貝利辭退。
體檢完成後,帶他們熟悉營地、囑咐一下注意事項,就可以開始幹活了。
剛將三人交待給裏奧,肖恩過來找沈曼如:“來,我們去參觀一下供水係統。”
他們又叫上王胖子等人,六人一起來到營地東北側的山坡上,老劉帶著幾人正在做一些收尾清理的工作。
這裏的沉澱池已經修好了,管道也鋪設完成。
取水口位於上流的小溪中,垂直高度比沉澱池高兩三米,管口沉在小溪底部,套了兩張漁網,用於阻礙雜物。
管道的走向是一路向下的,讓水能順流而下進入沉澱池。
先進一級池,再進二級池,一級池的麵積約6平方,深1米6;二級池麵積約16平方,深1米3,出水管的管口在二級池中間靠下的位置,離水麵約80厘米。
因為水是源源不斷流下來的,所以兩個沉澱池都有溢水口,多餘的水會回流進小溪。
水池麵積修得比較大,是為了多蓄水,萬一溪水幹枯,十幾個立方的水省著用,能撐好幾天。
管道走的明管,用木頭支架支撐起來,與地麵保持50至80厘米高,從水池出水口一路向下,到營地之後向西90度拐彎,沿途分出多根細分支,通向洗沐、燒陶、打鐵、居住、木工等各個區域。
每處支架底部的地麵都要進行夯實,在支腳下麵墊了大石頭,防止支架沉降。因為支架如果沉降,會導致管道失去支撐,連接處就容易受力變形而發生滴漏、脫節。
陶管分為幾類,主管道內徑1恩米,包括四類管件:長直管、短直管、90度彎管、變徑三通,其中長直管1米長,短直管50厘米長,變徑三通就是在短直管的側壁上加了一個細的接口,用來接分支管。
分支管內徑0.5恩米,包括五類管件:長直管、短直管、90度彎管、三通、堵頭,其中堵頭是水管最末端放水用的,用來時擰開,不用時堵上。
一共八種陶製管件,都是固定製式,每種都有留有備件,方便將來補充更換。
管道現在已經通水,他們順管道檢查了一下,隻有幾處慢滴漏,不嚴重。
“這種慢滴漏,過一兩天多半就自己好了,麻繩持續膨脹加上水中的泥沙淤塞,就能堵住滴漏。”
肖恩向眾人解釋,“最後剩下個別漏點,不嚴重就不管它了。”
王胖子提出了一個問題:“這些陶管這麽粗,外壁也光滑,螺紋纏上麻繩後,應該不太好擰吧?你們是怎麽擰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