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一致的方向
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 作者:偉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士兵出征,有的是為了保持或恢複自身爵位和身份,有的是因為強製性服役而被迫加入,還有一些則是希望借此獲得軍功進而重新獲得人身自由的刑犯。鑒於此背景,兒臣設想應該要在軍隊內部確立一種共識。”
“所以兒臣才奏明聖上,在軍隊內引入軍司馬,以此來教育與聚合士兵們。”
“允許個人有著自己的見解,但在軍隊的整體行動上需保持一致的方向。”
“這種目標正是:護家衛國家!”
“但在朝議中兒臣表現得相當冒失,未曾仔細思慮就直接表述了自己的觀點,甚至還與大臣們爆發了激烈的爭論。如果不是父親您中止,兒臣恐怕還會引起更多的誤會和糾紛。”
“兒臣……”
“確實愧疚難當!”
“請父親責懲。”
秦長青坦蕩蕩地接受了自己過去的失誤。
他也別無他途。
那些確是他的舉動。
實際上他所說的並非虛言。確實是他提議了一係列重要的舉措。假如沒有陛下一貫以來的幫助補漏,後果可能是不堪設想。譬如對待農家以及墨門,尚書司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極為激烈和嚴厲的,但其實這二家在朝內仍然有一定影響力和支持力量,他們也曾通過一些途徑表達他們的不滿或 ** 。可所有這些都被陛下沉穩地控製住,並不讓這些事件被公眾所了解。
另外,他曾倡議更換新的軍隊人員。這個主意本身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要不是陛下開口指路,很可能引發更為嚴重的狀況。
譬如,他僅僅考慮更新部隊,並沒想到由此對關中地區的宗室所帶來的影響,如果沒有聖上及時介入確定額外增援,他實際上沒有足夠的解釋和彌補之策去說服他們,這樣很可能會導致他們與自己逐漸生分,最終造成不利的影響。他的種種作為往往得不償失。
還有,他也犯了一個大忌:私自與將軍章邯溝通協調軍事問題。身為皇嗣私下聯係 ** 並幹涉軍隊事務,如果是別的君王也許會因此而將他排擠出決策核心。即使他是陛下的兒子也難逃懲罰,可能會遭到徹底的政治隔離。
細細思考一下,他也是冷汗直冒。雖滿含壯誌豪情,但終缺乏經驗教訓,導致具體落實時常常出現考慮不全之處而把事情辦好反變成了壞事。假如陛下稍微有一點猜疑之心的話,他所采取的一些行動無疑會引起陛下極大的反感。
秦長青恭敬而虔誠地屈身跪在陛下麵前。
他清楚自己為何還能出現在陛下眼前——並不是因為他所作為有多英明,而是仰賴陛下給他的寬容與諒解。而此時的陛下正在審閱公文,淡然啟唇道:
“還以為你不會主動過來見我呢?如今已明白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了?”
“是的,父親,是兒子錯了。”
秦長青低下頭回應道。然而陛下則輕輕一歎,冷峻地指出,“其實,你做的事情並未錯到何處,大秦確確實實存在思想上缺乏統一定調的問題。”
陛下最初試圖將百家眾學統一至博士府中進行整合,希望創造出獨屬秦的學統體係。但各大學術門派自負傲骨,並不想輕易被招入秦國。結果大家都知道的那樣,後來它們集體逃離秦國,與六國有關係的餘孽聯合一起謀劃 ** 我大秦,欲使得社會回歸到之前三季時期的封建割據製度。
對此,你既然已經注意到這一事實,現在我要聽聽看你是如何看待這一難題的——你認為應當采用何種思想來治國?” 嬴政望向長青,眼中有期望也有深沉的沉思。而秦長青微微集中精神,緩緩堅定地說:
“王霸道並施!”
當今能夠指導治國的大派係,無外乎為墨、法、儒、道四大派,其中主要依賴的就是法、道及儒。在法家理念的指引下,秦
### 235
“即行霸道!”
“用法家推崇的武力、刑罰治理天下。”
聞言,
秦長青眉頭緊皺。
他明白嬴政的意思。
原本他打算建議用‘中庸’的方式來尋求平衡,但隨後意識到這實際上難以實現。
漢朝推行的是霸者之道和王者之道相結合的方法,但這僅在前期和中期適用。進入中後期後,儒學逐漸抬頭,並徹底占據了主導地位,導致後來人們常說:
“亂我家者,太子也!”
一旦後世皇帝推崇儒學,儒家勢力便會迅速膨脹。就連大秦長公子扶蘇從小就接觸法律,依然深受儒學影響,更何況後世的普通人?
秦長青陷入了沉默。
良久之後,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之色,冷冷說道:
“那就解散儒家。”
“將儒家治國理念融入法家中,或是創建一種新的法學,以此作為大秦治國的思想基礎,從而實現奮智謀,羈英雄鞭天下。或以武力震懾,或以仁政贏得民心,或以大義團結,或以權威斷事,逆順相生。”
“大秦必須實行‘法製’。”
“無論儒家和道家學說有多吸引人,大秦都不能偏離法製。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未來發生變革。”
剛說完這些話,
秦長青自己愣住了。
因為這難道不是始皇已經在做的事情嗎?
早在多次嚐試之後,始皇選擇了堅定施行法製,盡管天下局勢曾一度惡化,但他從未有過絲毫改變。這也是他在創立‘祖宗之法’的一部分。
一時之間,
秦長青內心震撼不已。
長青
秦長青輕輕喘息著,
他已經完全明白了。
始皇早已清楚他的意圖,並且並未對其表示反對,甚至默許他進行嚐試。
因為他就是始皇,
天下第一皇帝。
有著超乎尋常的自信。
他敢於讓我大膽嚐試,因為他堅信自己能夠應對所有後果。由於嬴政的存在,大秦才能始終保持可控狀態。
秦長青低頭說道:“兒子讓父皇憂慮了。”
嬴政淡淡道:
“看來你想通了一些事情。”
“治理國家絕非易事,做出決定更是困難重重。你有一些想法值得借鑒,這便是朕容許的原因。但是扶蘇執拗,你卻善於反省。”
“但這還不夠。”
“四海八荒,歸入大秦。”
“要治理這麽龐大的疆域,需要長遠深思熟慮。頭腦一熱想出來的東西可能有些道理,但卻經不起推敲,在上下各方會引起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往往不易立即察覺。”
“而當真正察覺之時,恐怕已經造成了災難。”
“你在軍隊中設置軍司馬的做法不錯。”
“這對保持戰鬥力也有幫助。”
“你確實考慮了很多細節,比如楚人、百越人以及征調的秦人,但你忽略了駐守南海的二十萬大軍和朝廷官員們的私心。”
“人皆有私心。”
“即便百官同意的重大措施也是如此。”
“一定的妥協是必要的。”
“你考慮得太單一,完全忽略了關中氏族。我知道你不想受製於他們,但你應該清楚一個人單打獨鬥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僅如此……”
“關中氏族也好,六地官員也好,他們都忠於大秦。”
“你指責百官有隔閡,然而你自己又何嚐沒有?”
聽到這裏,
秦長青臉色蒼白。
嬴政繼續道:
“你的才能超越扶蘇,但才華這東西適得其分即可,過多未必是好事,尤其是當想法太多卻沒有仔細思考時,這反成了累贅。”
“做事講究謀而後動、思而後定。”
“你再好好想想。”
“朕能幫你解決一些問題,但不可能一直這樣。有些事還是要你自己來判斷與麵對,即便是需要付出沉重代價的事。”
“既然你來找朕,肯定已經有了穩定邊軍士兵的對策。”
“說出來吧。”
秦長青恭恭敬敬跪在了地上,
沉聲道:
“兒子謹記父皇教誨。”
“兒子多謝父皇在朝堂上幫兒解除困境,兒感恩父皇,此次前來的目的正是為了解決這個隱患。”
“駐守南海的將士們共有二十萬眾,數目龐大。”
“現在關中老家秦國人民的比例僅有三分左右,如果沿用過去的策略,遷徙士卒和家族南下至南海,那麽將遷走數十萬家之多,這意味著此後關中的老秦人民占比將下降到不足兩成。”
“這令人十分擔憂!”
“遷走關中的平民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都不害怕貧窮,害怕的是貧富不均。此次變更南海駐防政策,相對而言對那些駐守多年的人來說不公平,他們長期離開家鄉在艱苦環境中戰鬥。得
“對於這些士卒,尋常的財物補助絕非明智之舉。在南海地區生活困難,財物難以發揮作用,甚至會引起新入伍士卒的嫉妒,進一步加深隊伍內部的裂痕。”
“兒臣不敢將此種建議呈於陛下。”
“然而,安撫這些士卒情緒卻是必不可少的。”
“最為實際可行的方法是允許他們回家。”
“因此,兒臣提議在軍中實施輪換製度。”
“每隔一段時期,替換部分駐守在南海與北境的士卒。這樣既可以給那些長期堅守邊境的士兵回家休整的機會,又能補充更年輕且健壯的戰士。”
“以此保持部隊的有效運轉。”
“所以兒臣才奏明聖上,在軍隊內引入軍司馬,以此來教育與聚合士兵們。”
“允許個人有著自己的見解,但在軍隊的整體行動上需保持一致的方向。”
“這種目標正是:護家衛國家!”
“但在朝議中兒臣表現得相當冒失,未曾仔細思慮就直接表述了自己的觀點,甚至還與大臣們爆發了激烈的爭論。如果不是父親您中止,兒臣恐怕還會引起更多的誤會和糾紛。”
“兒臣……”
“確實愧疚難當!”
“請父親責懲。”
秦長青坦蕩蕩地接受了自己過去的失誤。
他也別無他途。
那些確是他的舉動。
實際上他所說的並非虛言。確實是他提議了一係列重要的舉措。假如沒有陛下一貫以來的幫助補漏,後果可能是不堪設想。譬如對待農家以及墨門,尚書司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極為激烈和嚴厲的,但其實這二家在朝內仍然有一定影響力和支持力量,他們也曾通過一些途徑表達他們的不滿或 ** 。可所有這些都被陛下沉穩地控製住,並不讓這些事件被公眾所了解。
另外,他曾倡議更換新的軍隊人員。這個主意本身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要不是陛下開口指路,很可能引發更為嚴重的狀況。
譬如,他僅僅考慮更新部隊,並沒想到由此對關中地區的宗室所帶來的影響,如果沒有聖上及時介入確定額外增援,他實際上沒有足夠的解釋和彌補之策去說服他們,這樣很可能會導致他們與自己逐漸生分,最終造成不利的影響。他的種種作為往往得不償失。
還有,他也犯了一個大忌:私自與將軍章邯溝通協調軍事問題。身為皇嗣私下聯係 ** 並幹涉軍隊事務,如果是別的君王也許會因此而將他排擠出決策核心。即使他是陛下的兒子也難逃懲罰,可能會遭到徹底的政治隔離。
細細思考一下,他也是冷汗直冒。雖滿含壯誌豪情,但終缺乏經驗教訓,導致具體落實時常常出現考慮不全之處而把事情辦好反變成了壞事。假如陛下稍微有一點猜疑之心的話,他所采取的一些行動無疑會引起陛下極大的反感。
秦長青恭敬而虔誠地屈身跪在陛下麵前。
他清楚自己為何還能出現在陛下眼前——並不是因為他所作為有多英明,而是仰賴陛下給他的寬容與諒解。而此時的陛下正在審閱公文,淡然啟唇道:
“還以為你不會主動過來見我呢?如今已明白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了?”
“是的,父親,是兒子錯了。”
秦長青低下頭回應道。然而陛下則輕輕一歎,冷峻地指出,“其實,你做的事情並未錯到何處,大秦確確實實存在思想上缺乏統一定調的問題。”
陛下最初試圖將百家眾學統一至博士府中進行整合,希望創造出獨屬秦的學統體係。但各大學術門派自負傲骨,並不想輕易被招入秦國。結果大家都知道的那樣,後來它們集體逃離秦國,與六國有關係的餘孽聯合一起謀劃 ** 我大秦,欲使得社會回歸到之前三季時期的封建割據製度。
對此,你既然已經注意到這一事實,現在我要聽聽看你是如何看待這一難題的——你認為應當采用何種思想來治國?” 嬴政望向長青,眼中有期望也有深沉的沉思。而秦長青微微集中精神,緩緩堅定地說:
“王霸道並施!”
當今能夠指導治國的大派係,無外乎為墨、法、儒、道四大派,其中主要依賴的就是法、道及儒。在法家理念的指引下,秦
### 235
“即行霸道!”
“用法家推崇的武力、刑罰治理天下。”
聞言,
秦長青眉頭緊皺。
他明白嬴政的意思。
原本他打算建議用‘中庸’的方式來尋求平衡,但隨後意識到這實際上難以實現。
漢朝推行的是霸者之道和王者之道相結合的方法,但這僅在前期和中期適用。進入中後期後,儒學逐漸抬頭,並徹底占據了主導地位,導致後來人們常說:
“亂我家者,太子也!”
一旦後世皇帝推崇儒學,儒家勢力便會迅速膨脹。就連大秦長公子扶蘇從小就接觸法律,依然深受儒學影響,更何況後世的普通人?
秦長青陷入了沉默。
良久之後,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之色,冷冷說道:
“那就解散儒家。”
“將儒家治國理念融入法家中,或是創建一種新的法學,以此作為大秦治國的思想基礎,從而實現奮智謀,羈英雄鞭天下。或以武力震懾,或以仁政贏得民心,或以大義團結,或以權威斷事,逆順相生。”
“大秦必須實行‘法製’。”
“無論儒家和道家學說有多吸引人,大秦都不能偏離法製。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未來發生變革。”
剛說完這些話,
秦長青自己愣住了。
因為這難道不是始皇已經在做的事情嗎?
早在多次嚐試之後,始皇選擇了堅定施行法製,盡管天下局勢曾一度惡化,但他從未有過絲毫改變。這也是他在創立‘祖宗之法’的一部分。
一時之間,
秦長青內心震撼不已。
長青
秦長青輕輕喘息著,
他已經完全明白了。
始皇早已清楚他的意圖,並且並未對其表示反對,甚至默許他進行嚐試。
因為他就是始皇,
天下第一皇帝。
有著超乎尋常的自信。
他敢於讓我大膽嚐試,因為他堅信自己能夠應對所有後果。由於嬴政的存在,大秦才能始終保持可控狀態。
秦長青低頭說道:“兒子讓父皇憂慮了。”
嬴政淡淡道:
“看來你想通了一些事情。”
“治理國家絕非易事,做出決定更是困難重重。你有一些想法值得借鑒,這便是朕容許的原因。但是扶蘇執拗,你卻善於反省。”
“但這還不夠。”
“四海八荒,歸入大秦。”
“要治理這麽龐大的疆域,需要長遠深思熟慮。頭腦一熱想出來的東西可能有些道理,但卻經不起推敲,在上下各方會引起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往往不易立即察覺。”
“而當真正察覺之時,恐怕已經造成了災難。”
“你在軍隊中設置軍司馬的做法不錯。”
“這對保持戰鬥力也有幫助。”
“你確實考慮了很多細節,比如楚人、百越人以及征調的秦人,但你忽略了駐守南海的二十萬大軍和朝廷官員們的私心。”
“人皆有私心。”
“即便百官同意的重大措施也是如此。”
“一定的妥協是必要的。”
“你考慮得太單一,完全忽略了關中氏族。我知道你不想受製於他們,但你應該清楚一個人單打獨鬥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僅如此……”
“關中氏族也好,六地官員也好,他們都忠於大秦。”
“你指責百官有隔閡,然而你自己又何嚐沒有?”
聽到這裏,
秦長青臉色蒼白。
嬴政繼續道:
“你的才能超越扶蘇,但才華這東西適得其分即可,過多未必是好事,尤其是當想法太多卻沒有仔細思考時,這反成了累贅。”
“做事講究謀而後動、思而後定。”
“你再好好想想。”
“朕能幫你解決一些問題,但不可能一直這樣。有些事還是要你自己來判斷與麵對,即便是需要付出沉重代價的事。”
“既然你來找朕,肯定已經有了穩定邊軍士兵的對策。”
“說出來吧。”
秦長青恭恭敬敬跪在了地上,
沉聲道:
“兒子謹記父皇教誨。”
“兒子多謝父皇在朝堂上幫兒解除困境,兒感恩父皇,此次前來的目的正是為了解決這個隱患。”
“駐守南海的將士們共有二十萬眾,數目龐大。”
“現在關中老家秦國人民的比例僅有三分左右,如果沿用過去的策略,遷徙士卒和家族南下至南海,那麽將遷走數十萬家之多,這意味著此後關中的老秦人民占比將下降到不足兩成。”
“這令人十分擔憂!”
“遷走關中的平民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都不害怕貧窮,害怕的是貧富不均。此次變更南海駐防政策,相對而言對那些駐守多年的人來說不公平,他們長期離開家鄉在艱苦環境中戰鬥。得
“對於這些士卒,尋常的財物補助絕非明智之舉。在南海地區生活困難,財物難以發揮作用,甚至會引起新入伍士卒的嫉妒,進一步加深隊伍內部的裂痕。”
“兒臣不敢將此種建議呈於陛下。”
“然而,安撫這些士卒情緒卻是必不可少的。”
“最為實際可行的方法是允許他們回家。”
“因此,兒臣提議在軍中實施輪換製度。”
“每隔一段時期,替換部分駐守在南海與北境的士卒。這樣既可以給那些長期堅守邊境的士兵回家休整的機會,又能補充更年輕且健壯的戰士。”
“以此保持部隊的有效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