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的,親事始終沒有著落。
到了雙十的歲數,一般人家的哥兒孩子都滿地跑了。
若是名男子,這個歲數還沒娶親,有無數種理由解釋。
性別一換,僅僅因為嚴玉絮是個哥兒,就惹來不少風言風語。
聽說還有人酒後大放厥詞,說嚴玉絮這等哥兒,就是興平伯府倒貼,也無人敢娶。
後來這大放厥詞的紈絝子弟,恰好因涉嫌聚賭,在嚴玉絮帶隊巡邏時被拿進了大獄。
一時間,篤定他一輩子嫁不出去的人便更多了。
不是沒有人問過嚴之默或姚灼,發不發愁絮哥兒的婚事。
嚴之默還尚好,姚灼卻是真的發愁過。
到頭來,還是嚴之默寬慰他道:“咱家絮兒可是本朝第一個以武入仕的哥兒,他既誌在四方,咱們拿這後宅之事拘束他,豈非不合時宜?要我說,他便是一輩子不出嫁又如何,他有咱們留下的家產,上麵還有玉龍這個大哥,總不會被人欺負了去,更不會老無所依。”
姚灼到底還是比嚴之默保守許多,花了一段時間,才接受自家絮哥兒可能會一輩子不出嫁,不生子的可能。
他也意識到,自新帝登基以來的這些年,風氣早就開始改變了。
現今女子和哥兒也能立下一番事業,無論出嫁與否,律法都規定,他們也享有父母遺產的繼承權。
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人家漸漸不再一味追求必須生一個兒子,家境稍微有些餘裕的,也願意舍得培養女子或是小哥兒,期待他們在讀書一事上有所成就,大不了招個贅婿,將來未必不可改換門楣。
至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的盲婚啞嫁,興許再過幾年,都要成為封存的往事了。
但事情往往就是這般,姚灼這廂剛做好心理準備,那年年末,竟就有人上門提親了。
且上門的還不是小人物,而是現如今的大理寺少卿,名喚楊泉的。
其出身淮北楊氏,是底蘊頗為深厚的世家望族。
楊泉表示愛慕嚴玉絮日久,今生今世,非他不娶。
又因同朝為官,嚴玉龍知曉楊泉是個清白持正的謙謙君子,再反觀自個兒大大咧咧的弟弟,隻覺得兩個人怎麽看都湊不到一起去。
可有時愛慕之情,往往就是起於無端,教人摸不著頭腦。
何況那日楊泉走後,一家人坐下議論此事時,難得從嚴玉絮臉上看到了和“羞赧”二字沾點邊的神態。
嚴之默與姚灼遂心中有數,八成自家哥兒也早對楊大人有了不可言說的小心思了。
興平伯府嫁哥兒那日,京城街巷鋪出十裏紅妝。
據說裏頭有當今聖上的賞賜,還有合陽王作為長輩給嚴玉絮的添妝。
於是這麽一來,誰也不敢說嚴家行事高調。
再說,興平伯府現今還有一個皇商的名號,以皇為名,便是替皇上辦事,這等人物,輕易開罪不得。
人人都道,興平伯如今是現今聖上麵前的紅人,兩個孩子一文一武,將來都必定是朝中重臣。
就連結的姻親也不一般,所謂鮮花著錦,不外如是。
嚴之默心中知曉,如今家中小輩的事業與家庭都有了著落,怕是也到了自己琢磨琢磨,早日急流勇退的時候。
畢竟誰都知道,天恩浩蕩的反麵,對應的是天威難測。
這些年裏,這方麵他從未鬆懈過一刻。
做生意所得的收益,有大筆都捐了出去。
無論是給邊關將士送去的棉衣糧食,還是常年在各地開設的,救助貧苦之人的保育院與粥鋪,再或者是哪裏發生了天災人禍,便頭一個捐款捐物。
他們這等人家,散財有道,方能保得住長長久久。
……
八月十五,時逢仲秋。
這等節日,大小官員都可得幾日休沐。
嚴玉龍早早就攜妻帶女回了伯府,與他前後腳到的,則是楊泉父子。
又過了一個時辰,今日仍要值守的嚴玉絮才姍姍來遲。
一家人都各有各的事忙,雖說都在京城之內,細細算來,能都聚在一起的時間也少之又少。
一年到頭的次數,一雙手絕對數得過來,所以大家都格外珍惜這樣的機會。
家宴的大桌上,滿滿當當十數個菜色,都是家中老小愛吃的。
不遠處的廳堂角落,一隻狗兒和兩隻狸奴,也在對著自己的小碗埋頭苦吃。
九月和十六早在多年前便因壽數到了,壽終正寢,被嚴之默和姚灼親手埋在了院子裏的花樹下。
現在家中養的,是它們兩個的後代。
不僅伯府裏有,嚴玉龍和嚴玉絮的小家裏也有。
有時一個晃神,仿佛在那裏蹦蹦跳跳的,還是當年的九月和十六。
吃罷晚飯,一家子人去院子裏賞月。
院子四周回廊,皆掛了一圈精美的燈籠。
嚴玉龍與楊泉都是讀書人,賞月飲酒,興之所至,玩起了聯詩遊戲。
嚴玉絮同嫂嫂倪氏一向十分聊得來,嚴之默聽了一耳朵,發現兩人已經從月色聊到了孩子,又從孩子聊到了棍法。
一時間,他與姚灼兩人相對無言。
不禁開始擔心起兩個小孫孫的屁股。
想及此,朝再遠一點的院子正中望去。
燈火輝映中,孫女和小外孫正手牽手,玩著隻有小孩子才明白的過家家遊戲。
嚴之默眼角帶笑的看了一會兒,愜意地喝了一口桂花茶,轉而又往姚灼的唇邊遞了一塊桂花米糕。
兩人的躺椅挨在一處,頭抵著頭,絮絮說著家事與小話。
皓月當空,清輝滿院。夫郎在側,子孫繞膝。
嚴之默與此刻覺得,過往種種,都像隻是為了此刻的團圓。
作者有話說:
1、本章所提及的官製,大致參考明朝
2、之後就是最後一個番外了,開更古穿今現代篇~依舊是日常向,過過小日子
第124章
在嚴玉龍和嚴玉絮還小時,兩個孩子就展現出了足夠的聰穎。
那時,嚴之默與姚灼關於未來的規劃,想得甚好。
兩個孩子,大可將來一個繼承爵位,一個繼承家中生意。
到時候他們就可以早早退休,去遊山玩水。
沒想到兩個孩子的才能與誌向,遠比他們過去設想的更加優秀與遠大。
最後這個看似十分妥當完善的想法,就這麽落了空。
事已至此,隻好改變計劃。
幸而在子承父業這件事上,嚴之默實際執念不深。
這個時代,仍是帝王□□,講究一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生意做得再大又如何,後代一時不察,說不定就要招來禍事。
如今他為這個時代能做的事,差不多就做盡了。
眼見至少太平盛世還能安穩綿延兩代人,身後事如何,不妨還是交給命運。
加之,自從創業之初時,嚴之默就十分注重培養人才。
方二娘、薑越、白大山這幾人,如今都在各地鋪子及工坊中坐鎮,用現代的話講,已是高管級別了。
方老三家裏的兩個兒子,最早跟著父親一同管理石坎村後山的小蠟園。
後來年歲漸長,顯露出不俗的能力,也被嚴之默提拔起來。
最早這一批“自己人”,也在嚴之默的要求下,非常注重人才的遴選。
不問出身,隻看品行與能力。
現今嚴灼記像個架構完整的大型集團,嚴之默隻需要把我這艘巨輪的前進方向,許多細節,已經不需要過問。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嚴玉龍與倪氏的女兒出生後。
小女不僅在抓周時,先抓了一杆毛筆,後又抓了一把金算盤,還從小就顯露出很強的術算能力。
小小年紀,就能算清楚賬本上的數字,還會指出其中錯漏,簡直是天生當掌櫃的料。
自家有了探花郎兒子、武官哥兒,也不缺一個女大掌櫃。
心下對將來的事有所計較後,嚴之默卻坐不住了。
他始終惦記著過去對姚灼許下的承諾,圓了年輕時周遊四海的夢想。
畢竟若等到兩人年紀再大些,老胳膊老腿的,還能做些什麽?
於是他當機立斷,決定趁這兩年自己和姚灼精力尚可,身體也還康健,離京去大江南北轉一圈,順便也可巡視一番各地的鋪子。
嚴之默素來行事果斷,兩人做出決定後,當即就開始著手安排。
製定路線,拾整行李,備好車馬……
趁著春光正好,兩人帶上仆從與護衛,正式踏上路途。
京城地處北地,江南風光過去也去過幾回了,景色並不陌生,故而兩人決定,先行繼續北上。
嚴之默與姚灼一路且走且停,把“自駕遊”的精髓貫徹到了極致。
出遊的馬車又做了新的升級改良,若是坐累了,直接躺下睡一覺也綽綽有餘。
到了雙十的歲數,一般人家的哥兒孩子都滿地跑了。
若是名男子,這個歲數還沒娶親,有無數種理由解釋。
性別一換,僅僅因為嚴玉絮是個哥兒,就惹來不少風言風語。
聽說還有人酒後大放厥詞,說嚴玉絮這等哥兒,就是興平伯府倒貼,也無人敢娶。
後來這大放厥詞的紈絝子弟,恰好因涉嫌聚賭,在嚴玉絮帶隊巡邏時被拿進了大獄。
一時間,篤定他一輩子嫁不出去的人便更多了。
不是沒有人問過嚴之默或姚灼,發不發愁絮哥兒的婚事。
嚴之默還尚好,姚灼卻是真的發愁過。
到頭來,還是嚴之默寬慰他道:“咱家絮兒可是本朝第一個以武入仕的哥兒,他既誌在四方,咱們拿這後宅之事拘束他,豈非不合時宜?要我說,他便是一輩子不出嫁又如何,他有咱們留下的家產,上麵還有玉龍這個大哥,總不會被人欺負了去,更不會老無所依。”
姚灼到底還是比嚴之默保守許多,花了一段時間,才接受自家絮哥兒可能會一輩子不出嫁,不生子的可能。
他也意識到,自新帝登基以來的這些年,風氣早就開始改變了。
現今女子和哥兒也能立下一番事業,無論出嫁與否,律法都規定,他們也享有父母遺產的繼承權。
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人家漸漸不再一味追求必須生一個兒子,家境稍微有些餘裕的,也願意舍得培養女子或是小哥兒,期待他們在讀書一事上有所成就,大不了招個贅婿,將來未必不可改換門楣。
至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的盲婚啞嫁,興許再過幾年,都要成為封存的往事了。
但事情往往就是這般,姚灼這廂剛做好心理準備,那年年末,竟就有人上門提親了。
且上門的還不是小人物,而是現如今的大理寺少卿,名喚楊泉的。
其出身淮北楊氏,是底蘊頗為深厚的世家望族。
楊泉表示愛慕嚴玉絮日久,今生今世,非他不娶。
又因同朝為官,嚴玉龍知曉楊泉是個清白持正的謙謙君子,再反觀自個兒大大咧咧的弟弟,隻覺得兩個人怎麽看都湊不到一起去。
可有時愛慕之情,往往就是起於無端,教人摸不著頭腦。
何況那日楊泉走後,一家人坐下議論此事時,難得從嚴玉絮臉上看到了和“羞赧”二字沾點邊的神態。
嚴之默與姚灼遂心中有數,八成自家哥兒也早對楊大人有了不可言說的小心思了。
興平伯府嫁哥兒那日,京城街巷鋪出十裏紅妝。
據說裏頭有當今聖上的賞賜,還有合陽王作為長輩給嚴玉絮的添妝。
於是這麽一來,誰也不敢說嚴家行事高調。
再說,興平伯府現今還有一個皇商的名號,以皇為名,便是替皇上辦事,這等人物,輕易開罪不得。
人人都道,興平伯如今是現今聖上麵前的紅人,兩個孩子一文一武,將來都必定是朝中重臣。
就連結的姻親也不一般,所謂鮮花著錦,不外如是。
嚴之默心中知曉,如今家中小輩的事業與家庭都有了著落,怕是也到了自己琢磨琢磨,早日急流勇退的時候。
畢竟誰都知道,天恩浩蕩的反麵,對應的是天威難測。
這些年裏,這方麵他從未鬆懈過一刻。
做生意所得的收益,有大筆都捐了出去。
無論是給邊關將士送去的棉衣糧食,還是常年在各地開設的,救助貧苦之人的保育院與粥鋪,再或者是哪裏發生了天災人禍,便頭一個捐款捐物。
他們這等人家,散財有道,方能保得住長長久久。
……
八月十五,時逢仲秋。
這等節日,大小官員都可得幾日休沐。
嚴玉龍早早就攜妻帶女回了伯府,與他前後腳到的,則是楊泉父子。
又過了一個時辰,今日仍要值守的嚴玉絮才姍姍來遲。
一家人都各有各的事忙,雖說都在京城之內,細細算來,能都聚在一起的時間也少之又少。
一年到頭的次數,一雙手絕對數得過來,所以大家都格外珍惜這樣的機會。
家宴的大桌上,滿滿當當十數個菜色,都是家中老小愛吃的。
不遠處的廳堂角落,一隻狗兒和兩隻狸奴,也在對著自己的小碗埋頭苦吃。
九月和十六早在多年前便因壽數到了,壽終正寢,被嚴之默和姚灼親手埋在了院子裏的花樹下。
現在家中養的,是它們兩個的後代。
不僅伯府裏有,嚴玉龍和嚴玉絮的小家裏也有。
有時一個晃神,仿佛在那裏蹦蹦跳跳的,還是當年的九月和十六。
吃罷晚飯,一家子人去院子裏賞月。
院子四周回廊,皆掛了一圈精美的燈籠。
嚴玉龍與楊泉都是讀書人,賞月飲酒,興之所至,玩起了聯詩遊戲。
嚴玉絮同嫂嫂倪氏一向十分聊得來,嚴之默聽了一耳朵,發現兩人已經從月色聊到了孩子,又從孩子聊到了棍法。
一時間,他與姚灼兩人相對無言。
不禁開始擔心起兩個小孫孫的屁股。
想及此,朝再遠一點的院子正中望去。
燈火輝映中,孫女和小外孫正手牽手,玩著隻有小孩子才明白的過家家遊戲。
嚴之默眼角帶笑的看了一會兒,愜意地喝了一口桂花茶,轉而又往姚灼的唇邊遞了一塊桂花米糕。
兩人的躺椅挨在一處,頭抵著頭,絮絮說著家事與小話。
皓月當空,清輝滿院。夫郎在側,子孫繞膝。
嚴之默與此刻覺得,過往種種,都像隻是為了此刻的團圓。
作者有話說:
1、本章所提及的官製,大致參考明朝
2、之後就是最後一個番外了,開更古穿今現代篇~依舊是日常向,過過小日子
第124章
在嚴玉龍和嚴玉絮還小時,兩個孩子就展現出了足夠的聰穎。
那時,嚴之默與姚灼關於未來的規劃,想得甚好。
兩個孩子,大可將來一個繼承爵位,一個繼承家中生意。
到時候他們就可以早早退休,去遊山玩水。
沒想到兩個孩子的才能與誌向,遠比他們過去設想的更加優秀與遠大。
最後這個看似十分妥當完善的想法,就這麽落了空。
事已至此,隻好改變計劃。
幸而在子承父業這件事上,嚴之默實際執念不深。
這個時代,仍是帝王□□,講究一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
生意做得再大又如何,後代一時不察,說不定就要招來禍事。
如今他為這個時代能做的事,差不多就做盡了。
眼見至少太平盛世還能安穩綿延兩代人,身後事如何,不妨還是交給命運。
加之,自從創業之初時,嚴之默就十分注重培養人才。
方二娘、薑越、白大山這幾人,如今都在各地鋪子及工坊中坐鎮,用現代的話講,已是高管級別了。
方老三家裏的兩個兒子,最早跟著父親一同管理石坎村後山的小蠟園。
後來年歲漸長,顯露出不俗的能力,也被嚴之默提拔起來。
最早這一批“自己人”,也在嚴之默的要求下,非常注重人才的遴選。
不問出身,隻看品行與能力。
現今嚴灼記像個架構完整的大型集團,嚴之默隻需要把我這艘巨輪的前進方向,許多細節,已經不需要過問。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嚴玉龍與倪氏的女兒出生後。
小女不僅在抓周時,先抓了一杆毛筆,後又抓了一把金算盤,還從小就顯露出很強的術算能力。
小小年紀,就能算清楚賬本上的數字,還會指出其中錯漏,簡直是天生當掌櫃的料。
自家有了探花郎兒子、武官哥兒,也不缺一個女大掌櫃。
心下對將來的事有所計較後,嚴之默卻坐不住了。
他始終惦記著過去對姚灼許下的承諾,圓了年輕時周遊四海的夢想。
畢竟若等到兩人年紀再大些,老胳膊老腿的,還能做些什麽?
於是他當機立斷,決定趁這兩年自己和姚灼精力尚可,身體也還康健,離京去大江南北轉一圈,順便也可巡視一番各地的鋪子。
嚴之默素來行事果斷,兩人做出決定後,當即就開始著手安排。
製定路線,拾整行李,備好車馬……
趁著春光正好,兩人帶上仆從與護衛,正式踏上路途。
京城地處北地,江南風光過去也去過幾回了,景色並不陌生,故而兩人決定,先行繼續北上。
嚴之默與姚灼一路且走且停,把“自駕遊”的精髓貫徹到了極致。
出遊的馬車又做了新的升級改良,若是坐累了,直接躺下睡一覺也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