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龔氏之外,惠妃身邊不見閑雜。
所以多少虛以委蛇都沒了必要,惠妃開門見山:「顧宜人真是生了一張巧嘴,竟然能夠遊說聖德太後為難官眷,隻是顧宜人有什麽仇恨大可沖本宮來,何至於欺辱寶兒這麽個閨秀。」
「惠妃對欺辱可是有何曲解?」春歸擺著一臉的驚奇:「太後娘娘今日可是一句斥罪的話都未落在寶妹妹頭上,申斥的可是惠妃不知教束,自負一宮主位而目中無人,難道惠妃心中仍存不服,還以為自己這般妄自尊高確乃理所當然?」
龔氏沒有參與慈寧宮的理爭,但心情是和惠妃同仇敵愾的,自然極其不憤:「顧氏你不過區區宜人,竟敢對惠妃口出不遜,如此狂妄無禮又豈合宮中法紀!」
春歸:……
這會兒子擺明是關起門來撕破臉的攤牌,難道還要服從尊卑貴賤?這樣說的話她難道應該束手就擒,明明知道惠妃想要她的命,自己非但要主動遞上一把刀去,還需要跪地稱謝?惠妃既不敢當人麵前承認借刀殺人,她自然也不會當人麵前承認頂謔譏嘲,龔氏竟然還挑著這個理兒質斥,還會吵架不會吵架了?
不過春歸打算的就是讓惠妃這段時日飽受氣辱折磨,自覺顏麵無存,也不妨逞一逞口舌之快,把她們兩張自以為高貴尊榮的臉皮揭下來扔在地上踐踏踐踏,所以此時一本正經地回應何為尊卑:「此處既然是長樂宮而非安陸侯府,我也就不論趙、江兩門姻親這層關聯了,江家六太太口口聲聲說我是區區宜人,但則六太太卻連宜人的誥命都未幸獲,又有什麽資格在我麵前理論尊卑呢?仗著你曾經是太師府的奴婢麽?」
春歸雖然知道龔氏的真實身份,但曹公公的義女這一名銜可不是人盡皆知,她這時也佯作不曉,且在春歸看來就算這一名銜可以示人,一個太監的義女也沒有什麽值得旁人稱嘆敬重的。
眼瞅著龔氏被氣得滿麵紫漲,春歸的毒舌仍然追擊進攻:「靠著投機取巧,假借忠義的名頭,六太太憑奴婢出身才能攀附公侯子弟,這縱然是六太太的三生有幸,卻為安陸侯府的荒唐無稽,可見安陸侯這一家之主,根本便曲解了忠義二字,才會受取巧之流表麵言行矇騙。六太太靠著虛偽奴顏蒙幸,對我這『區區宜人』口出不遜仗的當然是惠妃之勢,那麽惠妃不服太後娘娘責令,謗毀太後娘娘有意辱謾,我也自當為太後娘娘理論,六太太總不會以為惠妃這長樂宮的主位尊高已能淩駕六宮之上了吧?」
「顧氏,你不要以為有慈寧宮在後撐腰,於內廷就能為所欲為!」惠妃也氣得怒目圓瞪。
「我當然不敢像惠妃一樣為所欲為,無此狂妄,更加無此愚昧。」春歸用笑眼回應怒目,又將睫毛不無風情的忽閃忽閃:「我隻是因為獲惠妃所召,剛入內廷卻遇慈慶宮險變,格外的憂心忡忡,深恐身在長樂宮中再遭險厄
尤其是飲食上會出差錯。所以就借著寶妹妹的由頭幹脆與惠妃衝突一場,惠妃縱然將我恨之入骨,恐怕也不捨得和我這『區區宜人』同歸於盡兩敗俱傷,這樣一來至少我在長樂宮中就再不會發生意外了,否則眾人一聯想,惠妃便會擔著莫大的嫌疑。」
宮禁縱然嚴格,可深深宮廷裏從來不絕害命之事,像惠妃這樣的一宮主位也自有途逕取獲那些奇毒烈藥,可謂是防不勝防。春歸若和她維持「親近友睦」,就算在長樂宮中毒身亡了惠妃輕易就能洗清嫌疑,把罪名隨便栽給太孫抑或高氏黨徒,所以撕破臉麵鬧鬧大有必要,就算這點子過節不會上達天聽,但隻要發生意外,弘復帝略一調察就能知道惠妃和春歸之間的過節,惠妃就必須投鼠忌器,徹底打消在長樂宮動手的心思。
但春歸不是沒有辦法幹脆遠離長樂宮,事實上入宮之前蘭庭正是如此建議,不過春歸因為「睚眥必報」的性情,她樂意住在長樂宮給惠妃添堵你既然窮盡心思請了我來,那我自當「投桃報李」,免得避開了這回你還有下回。
春歸打算的是讓惠妃娘娘深深體會什麽叫做請神容易送神難,日後一聽「顧春歸」三字就頭皮發緊恨不得老死不相往來。
「你以為你饒幸從慈慶宮脫身便能毫髮無傷出宮?」惠妃冷笑。
龔氏也是咬牙切齒:「死期將近尚無自知,天下哪有比你顧氏更加愚狂之徒。」
「死期將近尚無自知。」春歸莞爾一笑,趨前幾步麵向龔氏:「很快,六太太就能體會這八字的真正含義。」
「很快」就在次日。
惠妃聽宮人稟報安陸侯府大太太遞帖請見的時候,她其實正在一籌莫展,煩難於讓春歸伏屍內廷的唯一安全辦法就是再度借刀,可那些刀卻再沒有高氏那樣趁手,輕易不能夠驅使。又還不得不分心在侄女身上,擔憂她因為不甘受辱頂撞蕭宮令,事情鬧到王太後跟前不但侄女逃不過責懲,就連她也會再受斥罪。
龔氏的主意是仍然可以使毒,不過想想辦法讓春歸斃命於坤仁宮或者慈寧宮,但這辦法說起來簡單達成卻大不容易,還不無罪行敗露惹火燒身的風險,這不符合惠妃「行事謹慎」的作風,且她甚至懷疑春歸有意挑釁,就是為了激怒她鋌而走險。
這完全是惠妃的誤解。
春歸更不屑於和她兩敗俱傷,賠上自己的性命用作挑釁,她的激怒其實甚有分寸,控製著不至於讓惠妃喪失神智的程度。
所以多少虛以委蛇都沒了必要,惠妃開門見山:「顧宜人真是生了一張巧嘴,竟然能夠遊說聖德太後為難官眷,隻是顧宜人有什麽仇恨大可沖本宮來,何至於欺辱寶兒這麽個閨秀。」
「惠妃對欺辱可是有何曲解?」春歸擺著一臉的驚奇:「太後娘娘今日可是一句斥罪的話都未落在寶妹妹頭上,申斥的可是惠妃不知教束,自負一宮主位而目中無人,難道惠妃心中仍存不服,還以為自己這般妄自尊高確乃理所當然?」
龔氏沒有參與慈寧宮的理爭,但心情是和惠妃同仇敵愾的,自然極其不憤:「顧氏你不過區區宜人,竟敢對惠妃口出不遜,如此狂妄無禮又豈合宮中法紀!」
春歸:……
這會兒子擺明是關起門來撕破臉的攤牌,難道還要服從尊卑貴賤?這樣說的話她難道應該束手就擒,明明知道惠妃想要她的命,自己非但要主動遞上一把刀去,還需要跪地稱謝?惠妃既不敢當人麵前承認借刀殺人,她自然也不會當人麵前承認頂謔譏嘲,龔氏竟然還挑著這個理兒質斥,還會吵架不會吵架了?
不過春歸打算的就是讓惠妃這段時日飽受氣辱折磨,自覺顏麵無存,也不妨逞一逞口舌之快,把她們兩張自以為高貴尊榮的臉皮揭下來扔在地上踐踏踐踏,所以此時一本正經地回應何為尊卑:「此處既然是長樂宮而非安陸侯府,我也就不論趙、江兩門姻親這層關聯了,江家六太太口口聲聲說我是區區宜人,但則六太太卻連宜人的誥命都未幸獲,又有什麽資格在我麵前理論尊卑呢?仗著你曾經是太師府的奴婢麽?」
春歸雖然知道龔氏的真實身份,但曹公公的義女這一名銜可不是人盡皆知,她這時也佯作不曉,且在春歸看來就算這一名銜可以示人,一個太監的義女也沒有什麽值得旁人稱嘆敬重的。
眼瞅著龔氏被氣得滿麵紫漲,春歸的毒舌仍然追擊進攻:「靠著投機取巧,假借忠義的名頭,六太太憑奴婢出身才能攀附公侯子弟,這縱然是六太太的三生有幸,卻為安陸侯府的荒唐無稽,可見安陸侯這一家之主,根本便曲解了忠義二字,才會受取巧之流表麵言行矇騙。六太太靠著虛偽奴顏蒙幸,對我這『區區宜人』口出不遜仗的當然是惠妃之勢,那麽惠妃不服太後娘娘責令,謗毀太後娘娘有意辱謾,我也自當為太後娘娘理論,六太太總不會以為惠妃這長樂宮的主位尊高已能淩駕六宮之上了吧?」
「顧氏,你不要以為有慈寧宮在後撐腰,於內廷就能為所欲為!」惠妃也氣得怒目圓瞪。
「我當然不敢像惠妃一樣為所欲為,無此狂妄,更加無此愚昧。」春歸用笑眼回應怒目,又將睫毛不無風情的忽閃忽閃:「我隻是因為獲惠妃所召,剛入內廷卻遇慈慶宮險變,格外的憂心忡忡,深恐身在長樂宮中再遭險厄
尤其是飲食上會出差錯。所以就借著寶妹妹的由頭幹脆與惠妃衝突一場,惠妃縱然將我恨之入骨,恐怕也不捨得和我這『區區宜人』同歸於盡兩敗俱傷,這樣一來至少我在長樂宮中就再不會發生意外了,否則眾人一聯想,惠妃便會擔著莫大的嫌疑。」
宮禁縱然嚴格,可深深宮廷裏從來不絕害命之事,像惠妃這樣的一宮主位也自有途逕取獲那些奇毒烈藥,可謂是防不勝防。春歸若和她維持「親近友睦」,就算在長樂宮中毒身亡了惠妃輕易就能洗清嫌疑,把罪名隨便栽給太孫抑或高氏黨徒,所以撕破臉麵鬧鬧大有必要,就算這點子過節不會上達天聽,但隻要發生意外,弘復帝略一調察就能知道惠妃和春歸之間的過節,惠妃就必須投鼠忌器,徹底打消在長樂宮動手的心思。
但春歸不是沒有辦法幹脆遠離長樂宮,事實上入宮之前蘭庭正是如此建議,不過春歸因為「睚眥必報」的性情,她樂意住在長樂宮給惠妃添堵你既然窮盡心思請了我來,那我自當「投桃報李」,免得避開了這回你還有下回。
春歸打算的是讓惠妃娘娘深深體會什麽叫做請神容易送神難,日後一聽「顧春歸」三字就頭皮發緊恨不得老死不相往來。
「你以為你饒幸從慈慶宮脫身便能毫髮無傷出宮?」惠妃冷笑。
龔氏也是咬牙切齒:「死期將近尚無自知,天下哪有比你顧氏更加愚狂之徒。」
「死期將近尚無自知。」春歸莞爾一笑,趨前幾步麵向龔氏:「很快,六太太就能體會這八字的真正含義。」
「很快」就在次日。
惠妃聽宮人稟報安陸侯府大太太遞帖請見的時候,她其實正在一籌莫展,煩難於讓春歸伏屍內廷的唯一安全辦法就是再度借刀,可那些刀卻再沒有高氏那樣趁手,輕易不能夠驅使。又還不得不分心在侄女身上,擔憂她因為不甘受辱頂撞蕭宮令,事情鬧到王太後跟前不但侄女逃不過責懲,就連她也會再受斥罪。
龔氏的主意是仍然可以使毒,不過想想辦法讓春歸斃命於坤仁宮或者慈寧宮,但這辦法說起來簡單達成卻大不容易,還不無罪行敗露惹火燒身的風險,這不符合惠妃「行事謹慎」的作風,且她甚至懷疑春歸有意挑釁,就是為了激怒她鋌而走險。
這完全是惠妃的誤解。
春歸更不屑於和她兩敗俱傷,賠上自己的性命用作挑釁,她的激怒其實甚有分寸,控製著不至於讓惠妃喪失神智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