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庭才道:「學生奉家父之令協助審察此案,獲得吳小郎、焦家眾人、郎中郭廣等人證口供,現已證實汾州通判胡端有枉法之嫌,而蔣氏、焦滿勢極大可能是被冤枉,華生員確然是因不負恩義方為此案奔波,但胡端因為掩蓋枉法之罪,授意吳老娘誹謗華生員,這才引發今日學宮前的這場哄鬧。」
他也不把詳細案情一一分說,隻招手把仍然喬裝成小廝的吳雲康喚了過來,先說明了他的身份,又讓吳雲康把案發當夜他的耳聞目睹,怎麽跑出去向華秀才求助的經過講了一遍。
嚴景喻很是震訝:「我聽明訓導稱,不是吳小郎已經遭遇不測?」
「隻是障眼法而已。」蘭庭坦然道:「此案涉及官員貪贓枉法的公罪,胡端手中握有職權,蔣氏卻是一介民婦,要若不使用些計策難以察實罪狀,而還律法以公正無辜以清白。」
嚴景喻原本就不期望學裏的生員又再鬧出卑惡的醜事,因這多少會影響他的考評,更何況輿情還隱隱偏向華霄霽,他要是處治不當極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如今聽吳小郎親口說的這些話,他當然更加信任華霄霽確然品行端方,至於胡端有沒貪贓枉法,殺害吳大貴的真兇究竟是誰,這也原本並非嚴景喻的職權範圍,是以他這時幾乎已經如釋重負,又把「不會輕信」的話說了一遍,言下之意也就是讓華霄霽安心——不管那潑婦怎麽咆哮學宮,也不管疑似胡端同黨的明百峽怎樣煽風點火,他都不會立即革除華霄霽的生籍,待州衙審明東墟命案,是非黑白也就自然清清楚楚。
蘭庭此行目的,當然並不僅僅為了嚴景喻的這一保證:「大宗師雖然不問州府訴訟,然此案涉嫌枉法的胡端,已然作出指使訓導明百峽欺逼大宗師懾於輿情革除華學友生籍的行為,大宗師試想,要若不是眾多生員還算知悉華學友的品行,不信吳家婦人的誹謗而共同為華學友擔保,大宗師萬一聽信明百峽一麵之辭,錯革了生員學籍,日後這件案子真相大白,大宗師會不會被質疑為胡端的同謀,受他牽連?」
言下之意是要若胡端沒有煽動輿情逼迫學宮革除華霄霽,嚴景喻可以對此案不聞不問,但眼下的情勢是,汾州州學已經因胡端之故被牽連其中,嚴景喻若不更進一步示明他的態度,那就仿若生吞了被胡端利用這口窩囊氣,在官場上也是一樁笑話,大大有損堂堂學政的威望。
見嚴景喻因此提醒神色攸而沉肅,蘭庭更有把握,不再任何故弄玄虛,而是直接出謀劃策:「胡端為了掩蓋罪行僅僅謗毀華學友還不足夠,必定會向提刑司求援,趕在州衙覆審之前接手東墟命案,家父雖說可以案發地直接管轄州官的名義拒絕提刑司越權,但要是汾州學宮,甚至巡按禦史亦能抗議,縱然是周使君親自前來汾州,亦不能如此強橫提押蔣氏往山西衙司。」
其實學宮抗不抗議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巡按禦史,隻要爭取得這位直接參與東墟命案的審理,那麽就算趙知州想要推諉責任,派駐汾陽的巡按禦史也絕對不會答應東墟命案移交司衙。
而這回派駐汾陽的巡按禦史唐維,不僅和嚴景喻是同期中的進士,而且兩人還是同鄉,這按如今的官場慣例已經是天然友好的陣營,更不說據蘭庭察知,他們兩人確然一直存在交誼。
經蘭庭點明後,嚴景喻的神色不由又是一變。
巡按禦史一般不為常派官,幾乎年年皆有變動,這就導致州縣等等地方官員往往對本年委派的巡按究竟是誰先不知情,而據嚴景喻所知,他的那位同鄉兼舊友唐維抵達汾陽不過三日,尚且不及各處走訪,而趙州尊的長公子竟然便知他與唐維交情匪淺,這才暗示他應當立即將此案報知唐維,並說服唐維參與覆審。
一定是在唐維奉職受令時,趙知州已然得到了消息!
要說來巡按禦史不比得東廠、錦衣衛一類暗探,身份其實遠遠沒有這樣的神秘,隻要委任下達,不可能也沒必要瞞得密不透風,不過如果地方官員能及時探聽得這一消息,說明消息極其靈通,直接反應了這位官員在朝堂的人脈深厚。
嚴景喻不由感慨,到底是父親曾為一國首輔,生前就被封為三公之首,趙州尊在朝堂的影響萬萬不容小覷,看來自至汾州,起初的無所作為都是藏拙,是為了迷惑對手的計策,一旦察明實據反擊起來便絕不手軟。
不得不說嚴景喻當真高估了趙州尊,他根本不知也覺得不用關心巡按禦史由誰擔當,何時赴任。實則是蘭庭尚在北平未被召來汾陽時,便得知了唐維的任命,於是順手便察了察他的根底,和汾州地方官員有無關聯,察實唐維並沒有牽連進任何黨爭,隻是和汾州學政嚴景喻素有交情。
要說來其實不用唐維出麵,蘭庭也有把握拒絕提刑使周渚,奈何趙知州恨不能趕緊丟開蔣氏這燙手山芋,故而蘭庭隻好請唐維這個外援參與,又之所以找了諸多說法,也是無奈之法,他總不能直接告訴外人「家父膽小怕事打算推諉責任」吧。
「唐巡按剛剛抵達汾陽不及三日,想不到趙州尊便已得知消息。」嚴景喻幾乎懷疑他的身邊有趙江城的人監視盯梢了,他可是昨日才剛剛見過唐維。
這個誤會很不好,必須打消,蘭庭忙道:「算來此年夏稅已近徵收完畢,各地巡按都將陸續抵達了。」
他也不把詳細案情一一分說,隻招手把仍然喬裝成小廝的吳雲康喚了過來,先說明了他的身份,又讓吳雲康把案發當夜他的耳聞目睹,怎麽跑出去向華秀才求助的經過講了一遍。
嚴景喻很是震訝:「我聽明訓導稱,不是吳小郎已經遭遇不測?」
「隻是障眼法而已。」蘭庭坦然道:「此案涉及官員貪贓枉法的公罪,胡端手中握有職權,蔣氏卻是一介民婦,要若不使用些計策難以察實罪狀,而還律法以公正無辜以清白。」
嚴景喻原本就不期望學裏的生員又再鬧出卑惡的醜事,因這多少會影響他的考評,更何況輿情還隱隱偏向華霄霽,他要是處治不當極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如今聽吳小郎親口說的這些話,他當然更加信任華霄霽確然品行端方,至於胡端有沒貪贓枉法,殺害吳大貴的真兇究竟是誰,這也原本並非嚴景喻的職權範圍,是以他這時幾乎已經如釋重負,又把「不會輕信」的話說了一遍,言下之意也就是讓華霄霽安心——不管那潑婦怎麽咆哮學宮,也不管疑似胡端同黨的明百峽怎樣煽風點火,他都不會立即革除華霄霽的生籍,待州衙審明東墟命案,是非黑白也就自然清清楚楚。
蘭庭此行目的,當然並不僅僅為了嚴景喻的這一保證:「大宗師雖然不問州府訴訟,然此案涉嫌枉法的胡端,已然作出指使訓導明百峽欺逼大宗師懾於輿情革除華學友生籍的行為,大宗師試想,要若不是眾多生員還算知悉華學友的品行,不信吳家婦人的誹謗而共同為華學友擔保,大宗師萬一聽信明百峽一麵之辭,錯革了生員學籍,日後這件案子真相大白,大宗師會不會被質疑為胡端的同謀,受他牽連?」
言下之意是要若胡端沒有煽動輿情逼迫學宮革除華霄霽,嚴景喻可以對此案不聞不問,但眼下的情勢是,汾州州學已經因胡端之故被牽連其中,嚴景喻若不更進一步示明他的態度,那就仿若生吞了被胡端利用這口窩囊氣,在官場上也是一樁笑話,大大有損堂堂學政的威望。
見嚴景喻因此提醒神色攸而沉肅,蘭庭更有把握,不再任何故弄玄虛,而是直接出謀劃策:「胡端為了掩蓋罪行僅僅謗毀華學友還不足夠,必定會向提刑司求援,趕在州衙覆審之前接手東墟命案,家父雖說可以案發地直接管轄州官的名義拒絕提刑司越權,但要是汾州學宮,甚至巡按禦史亦能抗議,縱然是周使君親自前來汾州,亦不能如此強橫提押蔣氏往山西衙司。」
其實學宮抗不抗議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巡按禦史,隻要爭取得這位直接參與東墟命案的審理,那麽就算趙知州想要推諉責任,派駐汾陽的巡按禦史也絕對不會答應東墟命案移交司衙。
而這回派駐汾陽的巡按禦史唐維,不僅和嚴景喻是同期中的進士,而且兩人還是同鄉,這按如今的官場慣例已經是天然友好的陣營,更不說據蘭庭察知,他們兩人確然一直存在交誼。
經蘭庭點明後,嚴景喻的神色不由又是一變。
巡按禦史一般不為常派官,幾乎年年皆有變動,這就導致州縣等等地方官員往往對本年委派的巡按究竟是誰先不知情,而據嚴景喻所知,他的那位同鄉兼舊友唐維抵達汾陽不過三日,尚且不及各處走訪,而趙州尊的長公子竟然便知他與唐維交情匪淺,這才暗示他應當立即將此案報知唐維,並說服唐維參與覆審。
一定是在唐維奉職受令時,趙知州已然得到了消息!
要說來巡按禦史不比得東廠、錦衣衛一類暗探,身份其實遠遠沒有這樣的神秘,隻要委任下達,不可能也沒必要瞞得密不透風,不過如果地方官員能及時探聽得這一消息,說明消息極其靈通,直接反應了這位官員在朝堂的人脈深厚。
嚴景喻不由感慨,到底是父親曾為一國首輔,生前就被封為三公之首,趙州尊在朝堂的影響萬萬不容小覷,看來自至汾州,起初的無所作為都是藏拙,是為了迷惑對手的計策,一旦察明實據反擊起來便絕不手軟。
不得不說嚴景喻當真高估了趙州尊,他根本不知也覺得不用關心巡按禦史由誰擔當,何時赴任。實則是蘭庭尚在北平未被召來汾陽時,便得知了唐維的任命,於是順手便察了察他的根底,和汾州地方官員有無關聯,察實唐維並沒有牽連進任何黨爭,隻是和汾州學政嚴景喻素有交情。
要說來其實不用唐維出麵,蘭庭也有把握拒絕提刑使周渚,奈何趙知州恨不能趕緊丟開蔣氏這燙手山芋,故而蘭庭隻好請唐維這個外援參與,又之所以找了諸多說法,也是無奈之法,他總不能直接告訴外人「家父膽小怕事打算推諉責任」吧。
「唐巡按剛剛抵達汾陽不及三日,想不到趙州尊便已得知消息。」嚴景喻幾乎懷疑他的身邊有趙江城的人監視盯梢了,他可是昨日才剛剛見過唐維。
這個誤會很不好,必須打消,蘭庭忙道:「算來此年夏稅已近徵收完畢,各地巡按都將陸續抵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