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聊起來,劉玉梅轉身進去繼續燒火。
“朱麗,你說不會是有啥事兒吧?每天都撿好多,昨天把筐丟了,今天才半簍。”
劉玉梅:“走丟了,手裏的筐還能走丟?不定咋回事兒呢!”
說著朝外努努下巴,
“今天回來的也早。指定有事兒瞞著咱們。”
朱麗:“能有啥事兒,前幾天剛下完雨,蘑菇多,這幾天蘑菇少了也正常。
天天背那麽多也累,天天吃不飽,還幹那麽多,也該歇歇。”再窮也不能把自己累死吧!這丫頭已經夠拚命了。
劉玉梅:“我看她也是堅持不下去了。”
等晚飯的時候,朱麗就跟大家算了一下齊飛飛撿的蘑菇和木耳,各種蘑菇加一起,十頓都吃不了,再加上大約50斤木耳,木耳一頓吃不了太多,七八頓是能吃上,所以已經超過15頓。大家看方便的時候給齊飛飛買一塊布。
王斌就說,男知青的錢他來收,女知青的就朱麗收。
朱麗說就都王斌收吧,除了白沙不在,大家都在就直接給王斌,白沙肯定不會差事兒,她給墊上,或者王斌墊上都行。
王斌就說他給墊上,錢和票放朱麗處,過幾天女知青跟齊飛飛一起去供銷社去買。
朱麗也沒推辭,就接手了。
大家又聊起生產隊組織大家去換粉條的事。
可惜集體戶的土豆太少,連儲存冬天吃的都不夠。
大家想吃粉條隻能去供銷社買了。
粉條是很受大家歡迎的一種菜。
東北人燉雞、燉魚、燉排骨、燉酸菜都喜歡放粉條,芹菜炒粉條,酸菜炒粉條,白菜炒粉條……
過年過節來且都少不了粉條的身影。
第二天一大早就起來了,齊飛飛才跟朱麗說,她今天跟大家去換粉條的地方去看看新奇,可能晚上回來比較晚,讓她不要擔心。
齊飛飛來到大柳樹下時,一個人都沒來呢。
大柳樹很粗,兩個人都環抱不住,站在後麵一個人,完全看不見。
齊飛飛轉到樹後,進了四合院。
她把小蝦,撒了一些鹽(在集體戶鹽罐裏抓的),放在鍋裏慢慢備幹。
帶一點兒鹹味,吃起來很香。
隻是有點兒少,才不滿一小碗。很快就吃完了。
端著裝蝲蛄的盆去了草地。
小鹿正站著吃草。看來腿傷沒有大礙。
小鹿一聽見動靜,立馬抬起頭來,警惕的看著她,就怕她又突然幹出啥事來。
齊飛飛無奈笑笑,擺擺手:“小鹿,早上好呀?你在這裏待的還好嗎?”
小鹿忽閃著水靈靈的大眼睛,一動不動的看著她。
“好吧,你自己玩。”
齊飛飛沒有再往小鹿靠近,怕它受驚再亂奔亂跳加重腿的傷情。
直接往小河邊走去,想看看有沒有魚啥的,要是有,她以後可以在這裏捕魚了。
水像泉水一樣,清淩淩的,清澈明亮,一眼就能看見裏麵的石頭和水草,就是沒有魚蝦啥的。
齊飛飛將蝲蛄倒進了河裏,希望他們能在這裏生存,繁衍。
有空再捕一些魚放裏,將來回了京城也有的吃了。
把豆包留在草地上,希望它和小鹿早日混熟。自己就回了大柳樹後。
一出來,就聽見大家吵吵嚷嚷。
王二媳婦兒的婆婆:“中平啊,你去我家裝一下土豆,老二老三家的土豆也都在我家呢,得有個四五百斤,你先去幫我裝上。”
王中平:“好的,嬸子。”
甩了一個鞭花,“啪”的一聲,一手拉了拉韁繩,
“哦兒,哦兒,哦兒,駕兒”又“啪”的一聲。
三匹馬一起用力,馬身上的鈴鐺,銅環,“叮叮當當”的響起,馬車向村裏走去。
大隊長媳婦兒李桂英:“大柱,大柱,去大娘家把土豆裝上,大概有個三百斤土豆。”
鄭大柱:“好的,大娘。你回家等著,我這就過去。”
“大柱,你順便到俺家一下,俺家也有土豆要去換粉條。”
大柱:“好,嫂子回家等著吧。”
“大柱,我家這土豆大概有個七八十斤,袋子口我縫了記號,你幫我換了,我就不去了。”
……
齊飛飛沒有著急出去,不喜歡跟大家聊些有的沒的。一直等大家都準備差不多了,才出來,直接去鄭大柱的馬車,直接坐在了副駕處。
李桂英也坐在鄭大柱的馬車上,一看是齊飛飛就熱情的打招呼:
“小齊知青啊,你這是去換粉條?”
“嬸子,我不換粉條,我就是覺得新鮮,沒見過,想去看看。”
“你這孩子,這有啥好看的,就是稱稱土豆,粉條的。來回得一天,屁股都顛的生疼。”
齊飛飛:“我就是好奇土豆是咋變成粉條的。”
李桂英:“行,你去看一次,下次再讓你去你都不去了。”
齊飛飛笑笑,也不反駁。
大隊長媳婦兒轉頭又跟一個老漢聊上了“老叔,你這是去養豬場還是去換粉條子?”
老漢滿臉皺紋,黑紅的麵堂,笑起來卻很明朗,“我去換粉條子,家裏沒人願意去,就我去了。”
李桂英:“那你不用看著養豬場啊?”
鄭老漢:“新來了一個幹活的,雖然不會幹,但態度還挺認真,教了他幾天,喂喂豬,除除糞,還是沒問題的。”
李桂英:“你們現在是喂豬還是放豬?”
鄭老漢:“現在都是喂,就喂完讓它們在院子裏溜達溜達。
放出去,一撒歡兒就沒影了,青草莫棵,我這老胳膊老腿兒也攆不過來。進地霍霍莊稼也不行。”
李桂英:“那你們喂啥?淨喂糠?”
鄭老漢:“豬場離五隊近,他們有些社員割豬食菜送來,一背簍一個半公分,年底豬場殺豬,按公分可以分一些豬肉。”
李桂英:“這可是好事兒,沒聽我家那口子說起過。”
鄭老漢:“分肉是不錯,活也是累,天天割,到年底也就十斤八斤肉。大多都是半大孩子,老頭老太太幹,壯勞力看不上。離的遠的,也沒人願意幹。”
李桂英:“那倒也是。”她們家的條件,真是不必這麽辛苦。
齊飛飛:“誰去都行嗎?”
鄭老漢:“咱們頭道溝大隊的都行,養豬場是咱們大隊副業廠的。”
齊飛飛:“那我們知青也行了?”
“朱麗,你說不會是有啥事兒吧?每天都撿好多,昨天把筐丟了,今天才半簍。”
劉玉梅:“走丟了,手裏的筐還能走丟?不定咋回事兒呢!”
說著朝外努努下巴,
“今天回來的也早。指定有事兒瞞著咱們。”
朱麗:“能有啥事兒,前幾天剛下完雨,蘑菇多,這幾天蘑菇少了也正常。
天天背那麽多也累,天天吃不飽,還幹那麽多,也該歇歇。”再窮也不能把自己累死吧!這丫頭已經夠拚命了。
劉玉梅:“我看她也是堅持不下去了。”
等晚飯的時候,朱麗就跟大家算了一下齊飛飛撿的蘑菇和木耳,各種蘑菇加一起,十頓都吃不了,再加上大約50斤木耳,木耳一頓吃不了太多,七八頓是能吃上,所以已經超過15頓。大家看方便的時候給齊飛飛買一塊布。
王斌就說,男知青的錢他來收,女知青的就朱麗收。
朱麗說就都王斌收吧,除了白沙不在,大家都在就直接給王斌,白沙肯定不會差事兒,她給墊上,或者王斌墊上都行。
王斌就說他給墊上,錢和票放朱麗處,過幾天女知青跟齊飛飛一起去供銷社去買。
朱麗也沒推辭,就接手了。
大家又聊起生產隊組織大家去換粉條的事。
可惜集體戶的土豆太少,連儲存冬天吃的都不夠。
大家想吃粉條隻能去供銷社買了。
粉條是很受大家歡迎的一種菜。
東北人燉雞、燉魚、燉排骨、燉酸菜都喜歡放粉條,芹菜炒粉條,酸菜炒粉條,白菜炒粉條……
過年過節來且都少不了粉條的身影。
第二天一大早就起來了,齊飛飛才跟朱麗說,她今天跟大家去換粉條的地方去看看新奇,可能晚上回來比較晚,讓她不要擔心。
齊飛飛來到大柳樹下時,一個人都沒來呢。
大柳樹很粗,兩個人都環抱不住,站在後麵一個人,完全看不見。
齊飛飛轉到樹後,進了四合院。
她把小蝦,撒了一些鹽(在集體戶鹽罐裏抓的),放在鍋裏慢慢備幹。
帶一點兒鹹味,吃起來很香。
隻是有點兒少,才不滿一小碗。很快就吃完了。
端著裝蝲蛄的盆去了草地。
小鹿正站著吃草。看來腿傷沒有大礙。
小鹿一聽見動靜,立馬抬起頭來,警惕的看著她,就怕她又突然幹出啥事來。
齊飛飛無奈笑笑,擺擺手:“小鹿,早上好呀?你在這裏待的還好嗎?”
小鹿忽閃著水靈靈的大眼睛,一動不動的看著她。
“好吧,你自己玩。”
齊飛飛沒有再往小鹿靠近,怕它受驚再亂奔亂跳加重腿的傷情。
直接往小河邊走去,想看看有沒有魚啥的,要是有,她以後可以在這裏捕魚了。
水像泉水一樣,清淩淩的,清澈明亮,一眼就能看見裏麵的石頭和水草,就是沒有魚蝦啥的。
齊飛飛將蝲蛄倒進了河裏,希望他們能在這裏生存,繁衍。
有空再捕一些魚放裏,將來回了京城也有的吃了。
把豆包留在草地上,希望它和小鹿早日混熟。自己就回了大柳樹後。
一出來,就聽見大家吵吵嚷嚷。
王二媳婦兒的婆婆:“中平啊,你去我家裝一下土豆,老二老三家的土豆也都在我家呢,得有個四五百斤,你先去幫我裝上。”
王中平:“好的,嬸子。”
甩了一個鞭花,“啪”的一聲,一手拉了拉韁繩,
“哦兒,哦兒,哦兒,駕兒”又“啪”的一聲。
三匹馬一起用力,馬身上的鈴鐺,銅環,“叮叮當當”的響起,馬車向村裏走去。
大隊長媳婦兒李桂英:“大柱,大柱,去大娘家把土豆裝上,大概有個三百斤土豆。”
鄭大柱:“好的,大娘。你回家等著,我這就過去。”
“大柱,你順便到俺家一下,俺家也有土豆要去換粉條。”
大柱:“好,嫂子回家等著吧。”
“大柱,我家這土豆大概有個七八十斤,袋子口我縫了記號,你幫我換了,我就不去了。”
……
齊飛飛沒有著急出去,不喜歡跟大家聊些有的沒的。一直等大家都準備差不多了,才出來,直接去鄭大柱的馬車,直接坐在了副駕處。
李桂英也坐在鄭大柱的馬車上,一看是齊飛飛就熱情的打招呼:
“小齊知青啊,你這是去換粉條?”
“嬸子,我不換粉條,我就是覺得新鮮,沒見過,想去看看。”
“你這孩子,這有啥好看的,就是稱稱土豆,粉條的。來回得一天,屁股都顛的生疼。”
齊飛飛:“我就是好奇土豆是咋變成粉條的。”
李桂英:“行,你去看一次,下次再讓你去你都不去了。”
齊飛飛笑笑,也不反駁。
大隊長媳婦兒轉頭又跟一個老漢聊上了“老叔,你這是去養豬場還是去換粉條子?”
老漢滿臉皺紋,黑紅的麵堂,笑起來卻很明朗,“我去換粉條子,家裏沒人願意去,就我去了。”
李桂英:“那你不用看著養豬場啊?”
鄭老漢:“新來了一個幹活的,雖然不會幹,但態度還挺認真,教了他幾天,喂喂豬,除除糞,還是沒問題的。”
李桂英:“你們現在是喂豬還是放豬?”
鄭老漢:“現在都是喂,就喂完讓它們在院子裏溜達溜達。
放出去,一撒歡兒就沒影了,青草莫棵,我這老胳膊老腿兒也攆不過來。進地霍霍莊稼也不行。”
李桂英:“那你們喂啥?淨喂糠?”
鄭老漢:“豬場離五隊近,他們有些社員割豬食菜送來,一背簍一個半公分,年底豬場殺豬,按公分可以分一些豬肉。”
李桂英:“這可是好事兒,沒聽我家那口子說起過。”
鄭老漢:“分肉是不錯,活也是累,天天割,到年底也就十斤八斤肉。大多都是半大孩子,老頭老太太幹,壯勞力看不上。離的遠的,也沒人願意幹。”
李桂英:“那倒也是。”她們家的條件,真是不必這麽辛苦。
齊飛飛:“誰去都行嗎?”
鄭老漢:“咱們頭道溝大隊的都行,養豬場是咱們大隊副業廠的。”
齊飛飛:“那我們知青也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