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南北榜;教育改革的想法
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 作者:兩廣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偏殿,老朱半躺在榻上,揉著額頭。
心中很是煩躁。
“楊軒啊,依你看,此事要如何處理?”老朱開口問道。
“回陛下,臣的意思是,先查清楚此次科舉是否有舞弊行為,然後再尋找造成所取學子全是江南人的原因。”
“最後對症下藥。”
楊軒緩緩道。
“行吧,那就等著吧!”
老朱很是頭疼。
“是。”
這一夜,誰都沒有睡覺。
百官在奉天殿挑燈夜戰,在次日午時之前,終於閱完了試卷。
而張信等人也選好了試卷。
現在這些試卷全都被送到了老朱麵前。
“陛下,選出來的試卷都在這裏了。”
“嗯!”
老朱輕輕嗯了一聲,然後讓楊軒將試卷糊名的地方拆開。
隨後,他拿起這些試卷看了起來。
老朱並沒有說話,隻是時不時的皺一下眉。
最後拿起張信等人選出的試卷看時,卻是瞠目結舌,破口大罵。
“娘的,這寫的什麽玩意兒,狗屁不通!”
原來,張信等人選出的試卷,不僅文理不佳,還有犯禁忌之語。
放下試卷,老朱又頭疼起來。
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明顯了,所取的五十一名學子全是憑才學錄取,無任何問題。
但就是因為沒問題,才讓老朱頭疼。
若是有舞弊行為,那倒簡單了,直接將考官砍了,平息眾怒,然後再開恩科,重新錄取。
老朱頭疼怎麽妥善處理此事,眼角餘光卻瞥見了一旁的楊軒。
他將結果給楊軒說了一下,隨即就問:“楊軒,現在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你說,如何才能處理好這件事?”
“平息北方學子的滿腹冤屈?”
聞言,楊軒想了想,便回答道:“陛下,既然所取學子全都是南方人,那就再開一場針對北方學子的恩科。”
“就叫…恩科北場。”
“而這一次就叫恩科南場。”
“當然,咱們還得想一個正當的理由。”
“就比如北方學子路途遙遠,恩科開始之前都沒有趕到京城。”
“朝廷念及學子寒窗苦讀不易,特此開設恩科北場。”
聽完楊軒的話,老朱的臉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讓他頭疼的事,竟然就這麽解決了。
“不過…”楊軒再次開口。
“說!”老朱斜眼看了一眼楊軒,道。
“是。”
“陛下,這種南北分場而考,僅此一次就行了。”
“萬不可成為慣例!”楊軒拱手道。
“為何?”老朱問。
“陛下,因為長此以往下去,隻會有一種結果。”
“那就是朝堂上會出現南黨和北黨。”
“致使黨爭出現。”
“也不利於南北融合團結。”
楊軒解釋。
這麽一說,老朱頓時明白了。
他不是看不出來,隻是年紀大了,反應有點慢。
畢竟都七十歲的高齡了。
“照你這麽說,那還有沒有解決的辦法?”老朱問道,眸子中有著期待。
“有。”楊軒回答,隨即繼續道:“陛下,我們可以這麽做。”
“每次科舉,規定錄取的總人數。”
“然後將這些名額分配各省,每個省份,都錄取幾個人。”
“如此,便可關照到每個省份。”
“當然,根據科舉結果,朝廷可以酌情增加或減少錄取的總人數。”
聽完楊軒的話,老朱暗自點頭。
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比南北分場考試更好。
要知道,楊軒的這個辦法,參考的就是後世的高考。
各大高校,都有錄取指標,需要關照到每個省份的考生。
主打一個平衡。
“陛下!”
“臣想了想,之所以北方學子考不過南方學子,其原因,還是教育資源的不均。”
“自唐末,五代十國開始天下大亂,許多人為了躲避戰亂,開始南遷。”
“在這個過程中,經濟文化中心開始南移。”
“而北宋滅亡,政治中心也轉移到了南方。”
“使得南方進一步開發,經濟文化積累也愈加深厚。”
“同時期的北方,還在女真人的統治之下。”
“之後蒙古崛起,遼、金相繼滅國,南宋苟延殘喘了幾十年之後,也被滅國。”
“然後就是元朝近百年的統治。”
“而在這期間,漢人深受欺壓。”
“雖然元廷也會進行科舉,但具體是出於什麽目的,您是知道的。”
“幾百年下來,北方的文化底蘊飽受摧殘。”
“如今大明立國已有三十年。”
“陛下您雖勵精圖治,可北方的文化底蘊想要恢複,不知還需要多久。”
“南北方差距如此巨大,北方學子想要考過南方學子,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所以朝廷隻能對北方學子進行扶持!”
“臣說的這辦法,雖然不錯,但也隻是治標不治本。”
“想要拉近南北方學子的差距,還是需要提升北方的文化底蘊。”
說到此處,楊軒對著老朱拱了拱手。
“你可知,這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老朱道。
“臣知道,但,這是必須做的事。”
“陛下,臣還有一個想法。”楊軒想了想,再次朝老朱拱手。
他決定,借此機會,推廣標點符號。
這個時代雖然也有標點符號,但不成體係。
楊軒從後世而來,對於標點符號的認識自然遠超這個時代的人。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想要讀書,就得先拜師,不然連聖人經典都看不懂。
畢竟,在這個標點符號不成體係的時代,很多句子的斷句,意思,都得請教先生才行。
對於聖人經典,就拿《論語》來說,現在應用最多的就是朱熹注釋的版本。
可在北方,應用最多的還是其他版本。
如此便造就了同一個句子,卻有好幾種不同的意思。
這樣的情況下,北方想要科舉上榜,難度可想而知。
楊軒說了這麽多,意思很簡單,統一教材,進行初步的教育改革。
讓南北方學子的差距拉近。
……
心中很是煩躁。
“楊軒啊,依你看,此事要如何處理?”老朱開口問道。
“回陛下,臣的意思是,先查清楚此次科舉是否有舞弊行為,然後再尋找造成所取學子全是江南人的原因。”
“最後對症下藥。”
楊軒緩緩道。
“行吧,那就等著吧!”
老朱很是頭疼。
“是。”
這一夜,誰都沒有睡覺。
百官在奉天殿挑燈夜戰,在次日午時之前,終於閱完了試卷。
而張信等人也選好了試卷。
現在這些試卷全都被送到了老朱麵前。
“陛下,選出來的試卷都在這裏了。”
“嗯!”
老朱輕輕嗯了一聲,然後讓楊軒將試卷糊名的地方拆開。
隨後,他拿起這些試卷看了起來。
老朱並沒有說話,隻是時不時的皺一下眉。
最後拿起張信等人選出的試卷看時,卻是瞠目結舌,破口大罵。
“娘的,這寫的什麽玩意兒,狗屁不通!”
原來,張信等人選出的試卷,不僅文理不佳,還有犯禁忌之語。
放下試卷,老朱又頭疼起來。
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明顯了,所取的五十一名學子全是憑才學錄取,無任何問題。
但就是因為沒問題,才讓老朱頭疼。
若是有舞弊行為,那倒簡單了,直接將考官砍了,平息眾怒,然後再開恩科,重新錄取。
老朱頭疼怎麽妥善處理此事,眼角餘光卻瞥見了一旁的楊軒。
他將結果給楊軒說了一下,隨即就問:“楊軒,現在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你說,如何才能處理好這件事?”
“平息北方學子的滿腹冤屈?”
聞言,楊軒想了想,便回答道:“陛下,既然所取學子全都是南方人,那就再開一場針對北方學子的恩科。”
“就叫…恩科北場。”
“而這一次就叫恩科南場。”
“當然,咱們還得想一個正當的理由。”
“就比如北方學子路途遙遠,恩科開始之前都沒有趕到京城。”
“朝廷念及學子寒窗苦讀不易,特此開設恩科北場。”
聽完楊軒的話,老朱的臉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讓他頭疼的事,竟然就這麽解決了。
“不過…”楊軒再次開口。
“說!”老朱斜眼看了一眼楊軒,道。
“是。”
“陛下,這種南北分場而考,僅此一次就行了。”
“萬不可成為慣例!”楊軒拱手道。
“為何?”老朱問。
“陛下,因為長此以往下去,隻會有一種結果。”
“那就是朝堂上會出現南黨和北黨。”
“致使黨爭出現。”
“也不利於南北融合團結。”
楊軒解釋。
這麽一說,老朱頓時明白了。
他不是看不出來,隻是年紀大了,反應有點慢。
畢竟都七十歲的高齡了。
“照你這麽說,那還有沒有解決的辦法?”老朱問道,眸子中有著期待。
“有。”楊軒回答,隨即繼續道:“陛下,我們可以這麽做。”
“每次科舉,規定錄取的總人數。”
“然後將這些名額分配各省,每個省份,都錄取幾個人。”
“如此,便可關照到每個省份。”
“當然,根據科舉結果,朝廷可以酌情增加或減少錄取的總人數。”
聽完楊軒的話,老朱暗自點頭。
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比南北分場考試更好。
要知道,楊軒的這個辦法,參考的就是後世的高考。
各大高校,都有錄取指標,需要關照到每個省份的考生。
主打一個平衡。
“陛下!”
“臣想了想,之所以北方學子考不過南方學子,其原因,還是教育資源的不均。”
“自唐末,五代十國開始天下大亂,許多人為了躲避戰亂,開始南遷。”
“在這個過程中,經濟文化中心開始南移。”
“而北宋滅亡,政治中心也轉移到了南方。”
“使得南方進一步開發,經濟文化積累也愈加深厚。”
“同時期的北方,還在女真人的統治之下。”
“之後蒙古崛起,遼、金相繼滅國,南宋苟延殘喘了幾十年之後,也被滅國。”
“然後就是元朝近百年的統治。”
“而在這期間,漢人深受欺壓。”
“雖然元廷也會進行科舉,但具體是出於什麽目的,您是知道的。”
“幾百年下來,北方的文化底蘊飽受摧殘。”
“如今大明立國已有三十年。”
“陛下您雖勵精圖治,可北方的文化底蘊想要恢複,不知還需要多久。”
“南北方差距如此巨大,北方學子想要考過南方學子,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所以朝廷隻能對北方學子進行扶持!”
“臣說的這辦法,雖然不錯,但也隻是治標不治本。”
“想要拉近南北方學子的差距,還是需要提升北方的文化底蘊。”
說到此處,楊軒對著老朱拱了拱手。
“你可知,這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老朱道。
“臣知道,但,這是必須做的事。”
“陛下,臣還有一個想法。”楊軒想了想,再次朝老朱拱手。
他決定,借此機會,推廣標點符號。
這個時代雖然也有標點符號,但不成體係。
楊軒從後世而來,對於標點符號的認識自然遠超這個時代的人。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想要讀書,就得先拜師,不然連聖人經典都看不懂。
畢竟,在這個標點符號不成體係的時代,很多句子的斷句,意思,都得請教先生才行。
對於聖人經典,就拿《論語》來說,現在應用最多的就是朱熹注釋的版本。
可在北方,應用最多的還是其他版本。
如此便造就了同一個句子,卻有好幾種不同的意思。
這樣的情況下,北方想要科舉上榜,難度可想而知。
楊軒說了這麽多,意思很簡單,統一教材,進行初步的教育改革。
讓南北方學子的差距拉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