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東拉西扯聊著天,不一會果子就分完了,齊嫻掃開葉子,拍了拍腿,站起來道:“我去瞧瞧藥好了沒,得去看著他們喂藥,那人好慘的,受了很重的傷,我可是千辛萬苦才把他救醒。”


    羅紈之好奇:“什麽人啊?”


    齊嫻也是個關不住秘密的人,更何況這在她眼裏根本不算什麽。


    “前段時間北胡人內部不知道出了什麽亂子,好多被關押的晉人都趁機跑了出來,我撿到了他,那時候他身邊死了好多人,就獨獨他還剩口氣。”


    齊嫻很得意,“是我求三兄把他帶走的,要不然他就要給天上的禿鷲啄了去。”


    “那你知道對方是何人?”羅紈之對生人總有些警惕。


    “不清楚。”齊嫻搖了搖頭,紅著臉小聲道:“不過他洗幹淨後臉很好看,沒你好看,但是是郎君的那種好看,他還說會報答我的救命之恩。”


    說到這,齊嫻抿著嘴,亮晶晶的眼睛望著羅紈之,心思不言而喻。


    “他也沒說自己姓什麽,家在哪裏嗎?”


    齊嫻還是搖頭,苦惱道:“他隻說他母親也姓齊,他拚了一口氣活下來就是為了找回自己的父親,等他認了父親,就可以好好報答我們了。”


    連身份都藏藏捏捏不敢明說的人隻有兩種。


    一是身份低,不值一提,怕齊家兄妹當做沒有價值的廢人丟棄不管,所以故弄玄虛。


    二就是身份高貴,怕被人挾恩求報,所以隱瞞不說。


    交淺言深是禁忌,不過羅紈之還挺喜歡性格開朗的齊嫻,忍不住提醒道:“在不知道對方身份前,還是謹慎一些為好。”


    齊嫻重重點頭,咧嘴笑道:“我三兄也是這麽說的,放心吧,我心裏有數的!”


    臨時用破布搭出的帳篷裏躺著高燒不退的皇甫倓,他雖曆經坎坷,但即便身在北胡也沒有住過這麽破爛的地方,隻是重傷和高燒讓他無法動彈,更沒有選擇。


    渾渾噩噩之間,他好像又看見一張倒掛在胡床邊的臉,濕漉漉的發絲沾在她的臉頰,女人如蕩在巨浪裏,目光被晃得恍惚,嘴唇就像離水的魚一張一合。


    他剛想跑近,那張臉就猙獰如狂。


    “我是為了你!我是為了你!我是為了你……”


    腥苦的湯藥灌進嘴裏,他恢複了點力氣,把碗推開,側身猛咳了起來,五髒六腑都好像挪了位置,疼得他不由蜷縮起來。


    “哎呀,你們怎麽喂的,他身上的傷還沒好,別燒退了傷口又崩開了,讓我來吧!”


    皇甫倓慢慢平複紊亂的呼吸,睜開眼,小女郎已經端著木碗大大方方坐在他的身邊,端起碗殷切地把湯藥吹了吹,又看著他,“阿郎,趁熱喝吧,這樣你的病才會快快好起來。”


    皇甫倓不抗拒喝藥,他隻是微皺眉,“哪裏來的藥。”


    齊嫻把遇到羅家車隊的事情都跟他說了,慶幸道:“幸好阿郎命好,正好遇到了羅娘子家的車隊經過,說起來我的命也是羅娘子救的,要不是她給了我三兄錢買藥,我早就死了說不定。”


    齊嫻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吵得像是十隻麻雀,但是皇甫倓不會阻止她,因為隻有她才會笨到隨便透露這麽多信息。


    “我也覺得自己命好呢,這才遇到了你。”喝完藥,他慢慢躺了下去,但是睜開的眼睛還看著齊嫻。


    齊嫻臉都紅透了,把他身上的被子扯了又扯,小聲道:“那你快快好起來,我還要陪你去找親人呢!”


    皇甫倓笑著沒有回話。


    外邊流匪開始收拾動身,齊赫特意過來找羅紈之。


    “羅娘子久等了,很快就可以繼續趕路了。”


    羅紈之點點頭,關心了一句,“病人怎麽樣了?”


    “有這些藥大概會好一些。”齊赫估摸著那人的傷勢,其實這點藥遠遠不夠,難免會留下一些後遺症。


    羅紈之想到自己藏起的半份藥,心裏有過一時猶豫,不過斷沒有一點餘地也不給自己留的道理,要是沒有她們給的藥,這個人興許早就沒有命了。


    羅紈之換了話題:“齊郎君是在為“謝九郎”做事嗎?”


    本以為這兩人是一夥的,但是從齊嫻那裏打聽出來的仿佛又不是這樣一回事。


    齊赫正色道:“謝九郎幫了我不少忙,我很感激他,但是我們不是在為他做事,而是為了我們自己。”


    “那就好。”羅紈之含笑,別有意味道:“郎君高義薄雲,千萬不要被人當刀使了。”


    齊赫心中一暖,聽出羅紈之是要他提防人,是在關心他。


    “放心吧女郎,我會小心的。”他咧嘴一笑,“將來女郎有事,盡可來找我!”


    他遞給了羅紈之一袋子五銖錢。


    居琴園,鳥啼婉轉。


    “齊嬪留給皇甫倓的老人大多都死在都堰,齊赫的人馬那段時間正好盤踞在附近,皇甫倓多半是在他哪裏,郎君可要去接他?”


    “不急,再等等。”


    蒼懷欲言又止。


    “你是怕不等我們接到他,他就會死在半途?”


    謝昀望向窗外,手指在琴弦隨意撥弄著沉悶的低音。


    “他吃的苦還不夠多,對北胡的恨還不夠深,我就是要他百死一生,千難萬險,當然,其中若他就此死了,說明此人非是天命所歸,我也不必強求。”


    他隨口一句話,就決定了這位“尊貴”的皇子還要苦苦掙紮好長一段時間。


    蒼懷不會置喙,他隻用堅信無論郎君做什麽決定都是對的,因為在大事上麵,他還從未看走眼過,要不然謝玨也不會寧可舍棄自己的親子也要大力培養身為侄子的他,成為謝家下一任族長。


    “九郎到哪了?”


    蒼懷低頭:“安城。”


    謝昀回過眼,“羅紈之也去的安城,她知道九郎在哪?”


    這話蒼懷沒法回答。


    “像什麽話。”謝昀嗤笑了聲,也不知道在說誰。


    不過也無需蒼懷回應,因為謝昀已做了決定。


    “我們先去安城。”


    安城在豫州與揚州之間,富庶而太平。


    齊赫把羅家人送到城外十裏後就離開,楊老夫人一進城,就被手帕交的宋家老夫人派孫子管事親切地迎進府。


    楊老夫人和好友久別重逢,羅二郎也跟著宋五郎去品賞字畫,羅紈之被帶去宋家女郎們的院子。


    宋家女郎們平素和羅家女郎沒有聯係,更何況羅紈之還是個長得漂亮又出身低微的庶女,隻是礙於禮貌才請她到花廳坐下,隨便和她敷衍幾句。


    羅紈之知道她們不歡迎自己,也不想自討沒趣,就道想獨自出去逛逛。


    聽到不用陪著招待,宋家女郎立刻熱心許多,七嘴八舌不一會就羅列出好些安城有趣的地方。


    “……秋籟居麵山鄰水,是名士雅客最喜愛的去處之一,羅娘子若有閑情,可以一看。”


    羅紈之都記下了,一一謝過宋家姐妹,笑著出門去。


    到安城三日,羅紈之每日都要出去。


    秋籟居就是最常去的地方之一,這裏果然是名人雅士最常聚的茶樓,偶爾還有抱著琵琶的藝伎隔著竹簾演奏一曲《春江花月夜》,柔婉安寧的曲調讓人忘卻邊境的戰火紛爭,沉溺在水鄉的溫柔祥和中。


    也難怪世族們一心往南遷,誰不愛富饒的太平日子。


    羅紈之常常獨來,雖帶著幕籬但也十分惹眼,但是好在他們也隻敢拿眼睛多瞧幾眼,上來挑事的很少。


    秋籟居可以說是安城最安全的地方之一,這裏隨便一張嘴就能叫人無容身之地,這也是當下流行“品藻”的關係,評判人的才智風度,定奪其高低貴劣,將來入朝為官依據的除了家世之外便是這些名嘴口裏吐出來的鑒言。


    往往名士的一句話就決定了這人後半生是青雲直上還是陰溝躲藏。


    羅紈之經過三天的觀察,已經初步看準一位鶴發童顏老人是安城最德高望重的名士,他姓陶,人稱其為陶公。


    他每日都來秋籟居,有時獨來,有時跟著兩三個好友,每次都會向琵琶女點三首曲子。


    今日琵琶女有事沒來,陶公朝堂倌抱怨有茶無樂,了無樂趣,不飲也罷,堂倌好言好語勸他留下,就怕他不高興以後都不來了,秋籟居少了他這個活招牌。


    羅紈之叫來了個堂倌吩咐了幾句話,不多會,秋籟居的竹簾後就響起了琵琶聲。


    鬧著要走的陶公聽見後嘀咕了聲:“這不是有嘛!”滿麵紅光地又坐下了。


    羅紈之彈得同樣是《春江花月夜》,不過她彈的與琵琶女彈的清麗婉約還不同,她的曲調憂愁悵然,就像是多了位盛裝的女郎曼舞在江邊月下,花枝弄清影、月影照孤人,有一種說不出口的惆悵。


    陶公閉目聽完一曲後睜開雙眼。


    情曲交融,動人至極,非是名手難有這樣的造詣,心下好奇還要再點,堂倌歉意地告訴他,那位不是坐堂的琵琶伎,而是位女客一時技癢。


    陶公由此更加好奇,非要見她。


    若是年輕的郎君此舉多為輕佻,但是陶公畢竟是個古稀老人,有名聲在野,反而是一種性情中人、舉止豁達的表現。


    羅紈之被帶到陶公麵前,盈盈一拜:“小女見過陶公。”


    女郎雖然帶著幕籬,但是聽聲音就知道很年輕,也難怪有這樣的水平卻沒有聞名遐邇。


    “女郎的琵琶聲裏有情,好像是在為人訴苦,是否?”


    “陶公真乃我的知音。”羅紈之笑語清脆。


    陶公捋著花白的胡須哈哈哈大笑,“老夫平生結交過不少小友,還是第一個見到如此直白的,你是特意來找我訴苦的?”


    羅紈之坐下後搖了搖頭道:“陶公博覽古今、見多識廣,小女是來求教的。”


    “哦?有何求教?”


    羅紈之把香梅的事加以自己別有目的潤色,變成了一個原本救命之恩以身相許,但門第之差,慘遭拆散後獨自撫養孩子長大的悲慘故事。


    “以陶公之才,那郎君算不算得負心人?”女郎關心情情愛愛也正常,但拿這樣的事來問名士就略顯得“獨辟蹊徑”。


    陶公愕然片刻,又狐疑地眯起眼:“我怎麽聽著這故事有點耳熟。”


    他又搖頭想了想,“對了,是這個叫香梅的人很耳熟……”


    香梅這樣的名字並不少見,但是它有名就有名在與謝九郎有過一點關係。


    “這事我暫時回答不了你,我得先去問問。”陶公擰起眉頭,作勢要起身就走。


    羅紈之心裏雀躍,緊跟著問道:“陶公要問的人,可是建康來的?”


    陶公手扶桌子,瞪大眼睛,驚駭出聲:“你這事說的還真是謝九郎啊?”


    話剛脫口,陶公就嗷嗷叫了起來,指著羅紈之道:“你這女郎,我算是看出來了,你編排了這麽一個故事就是為了打聽謝九郎的下落是不是!”


    羅紈之被他的反應嚇了一跳,看見老頭子吹胡子瞪眼的樣子像是氣得不輕,她趕緊站了起來,“陶公……”


    “你這女郎!狡獪!刁潑!”


    羅紈之徹底懵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錯撩門閥公子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山問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山問我並收藏錯撩門閥公子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