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表彰曹劌先生的戰功,魯莊公回國後立即加封曹劌為大夫。
大夫相當於部委高官了,從此,曹劌先生也成了居廟堂之上的“肉食者”。
哈哈,這下他不再敢對長勺的老百姓講,什麽那些肉食者鼠目寸光之類的話了吧。
後來,魯莊公甚至還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曹劌。
曹劌先生從一介士人,靠長勺之戰的成功,一舉晉級為大夫,高官得做,美媚得娶,地位也有了,財富也有了,青史也留名了。
大家看著是否眼紅呢?
別眼紅,因為曹劌先生在今後的二十多年裏,貌似也就那樣了。
如果就那樣也好,至少可以平安地活著。
但前麵我們提到曹劌先生在出山時的史料記載文字,他眼裏認為“肉食者”鼠目寸光沒有真材實學。
這裏隱隱給我們一個信息:他從心底裏看不起貴族大夫,或者他本身便是一個高傲狂妄之徒!
長勺之戰後,也許曹劌大夫更加得意忘形,更加趾高氣揚,更加不把人家放在眼裏。
再加上魯莊公對他的賞識,有了國君的青睞,很可能會做出許多得罪貴族大夫的事來。
比如,會說很多風涼話。
在麵子遠遠重要於兒子的那個時代,那些貴族大夫可能因此而對曹劌極為不滿,於是有人便處心積慮想搞搞他。
總之一句話,曹劌先生極有可能是一位情商遠遠低於智商的人。也許他隻適合生活於民間,不適合當高官。
又或者,曹劌自一步登入大夫之列後,還想再進步。但他為人過於直率且有點妄自尊大。
這樣的能人,在政壇上往往是很危險的。
魯莊公在戰後立即拜曹劌為大夫,後來在其女兒伯姬長大後,嫁女於曹劌。
可以說,魯莊公是一位仁君明君,也懂得唯才是舉。
但曹劌卻不守臣道,他目空一切,自認為自己能力超群,應該得到更多的地位。
如統帥全國的軍隊,或者其他的野心。
但偏偏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終於逼著自己造嶽父大人的反。
果然,二十年後,即公元前665年,史料記載“曹劌作亂”。
曹劌為何作亂?
沒有找到具體的史料記載文字,這裏便提供給了寫小說的人們許多想象的空間。
嗯,寫一部《曹氏孤兒》如何?
講述一位功勳卓著的將軍,受不白之冤而被流放,並遭公主地位妻子家族的迫害。
最終在流放地獲得辛苦的愛情,卻被追殺,留下曹氏孤兒。
最終曆盡萬般苦難,曹氏孤兒以一名牛叉級別的殺手形象出現,替父複仇,解救母親……
一時腦洞大開,自己都笑了。
但自長勺之戰後,曹劌卻不怎麽見於魯國的史料中,這正是因為曹劌後來確實是作亂了。
對於作亂者,魯國人是不願意多為他花費筆墨的,這也正是曹劌貌似是魯國春秋風雲裏曇花一現般人物的原因。
當然,曹劌作亂的最終結局,就是被鎮壓,然後被迫流亡。
最後,在異國他鄉的莒國告別了人生。
再見了,長勺之戰。
再見了,曹劌先生。
魯國的春秋風雲,還有大把的故事要講,我們還是將舞台的主角交還給魯莊公吧。
取得對齊長勺之戰大勝的魯莊公誌得意滿,是的,23歲,意氣風發的年齡,有多少事等著寡人去做?!
寡人,就要當一位魯國曆史上響當當的明君,要讓先祖周公旦建立的魯國,成就一番春秋霸業!
要成就霸業,當然得擴土拓疆。
先前,齊國先君齊襄公在世時,齊魯關係交好,甚至兩國還聯合出兵滅了郕國,郕國原國土並入了魯國。
但是,由於在擁護齊國新君的問題上魯國選錯了邊,齊魯交惡,兩國爆發了一場乾時之戰。
魯國大敗,被齊國奪取了汾陽之田。
這一次,雖然魯國在長勺戰勝了齊國,但那是保家衛國的一場戰役,魯國並未獲得一分土地。
國土麵積是成就霸業的基本條件,長勺之戰戰勝了強大齊國的魯莊公有意爭霸。
那就需要土地,也需要更多的諸侯來歸附。
去哪裏要呢?
正在此時,宿國來使。
宿國,風姓,是大周王朝建立之初周武王出於對伏羲氏的尊敬,封其後裔於宿,即今山東省東平縣宿城鎮。
此時的宿國,是一個男爵級別的小小諸侯,宋國的附庸。
周武王是尊重伏羲氏的,但宋國人卻貌似不怎麽尊重。
因為一直以來,宋國將宿國牢牢控製在自己的手裏,時不時擺著一張宗主國的臉譜,對宿國多次盤剝,令宿國又怕又恨。
但國家實力擺在那裏,宿國又能怎麽辦?
在宿國人眼裏,唯有象魯國這樣的大周王朝宗邦諸侯,才是真正值得依靠的。
這一次,宿國聽聞強大的齊國居然被魯國打得大敗,頓時熱血了起來:
做你宋國的小弟,從來沒得到半毛錢的好處。咱宿國與魯國接壤,幹脆就表示直接依附魯國,做魯國附庸得了。
魯莊公哪曾想到天上會掉下這麽香的一塊餡餅?他想也不想,一把就接住了。
魯莊公立即吩咐,善待宿國來使,準備與宿國訂立盟約!
對宿國的小動作,不,這也算是大動作了,宋國人能放任其胡來麽?
不久,魯莊公就得知宋國出兵討伐宿國。
宿國剛表示有意歸附咱魯國,此時人家有難,豈有不幫之理?
魯莊公有意親率魯軍討伐宋國。
魯國上卿、司寇臧孫辰表示了反對,他對魯莊公道:
“主公,如今我魯國鄰國中,齊、宋等國乃大國,大國交往一定要謹慎。
現在,魯國剛交惡齊國,不宜再交惡宋國。
宋國是二王三恪諸侯,天子都表示尊重。魯國作為王朝宗邦諸侯,應對宋國禮遇有加才是,怎麽可以擅加刀兵呢?
為一個小小的宿國,與宋國交惡,臣認為不妥。
臣更擔心,一旦宋、齊兩國聯合,齊欲報長勺之仇,宋更要報複此番被侵之仇,那我們魯國就危險了。”
臧孫辰,魯國的世襲司寇,此時臧氏家族宗主。
魯國的臧氏家族,源於魯國公室,魯孝公有一兒子名彄,字子臧,死後獲諡號僖。
後人以其字為氏,這便是魯國臧氏家族淵源,公子彄就成了臧氏家族鼻祖,後人稱臧僖伯。
臧僖伯曾經勸諫過魯隱公別去什麽棠地觀漁,因為那是嚴重違反禮製的。
他的兒子臧哀伯則勸諫魯桓公,不要接受宋國賄賂給魯國的郜鼎。
一篇《臧哀伯諫納郜鼎》,成為以樹德為中心思想的千古流傳文言文。
臧孫辰正是臧哀伯之子,臧僖伯之孫。
顯然,臧孫辰繼承了其祖上敢於直諫的性格。但是,與他的爺爺、父親一樣,臧孫辰這次勸諫又貌似是禮儀道德至上、罔顧國家實際利益的一回事。
臧僖伯勸魯隱公別去棠地觀漁,但魯隱公去棠地觀漁的目的是考察民情並準備軍事。
臧哀伯勸魯桓公別接受宋國賄賂的郜鼎,但魯桓公認為這是宋國正式承認,原本屬於宋國附庸的郜國從此歸屬魯國。
臧孫辰這次勸諫魯莊公,別因為小小一個宿國而去惹毛宋國,卻不知道魯莊公有其自己的考慮。
魯莊公心道:“你小子嘴上無毛,懂個毛線啊。
此時齊國剛剛經曆內亂,國君新立,又在長勺被寡人教訓了一大頓,齊國還敢亂來?
寡人不趁機擴大影響,建立起魯國的勢力圈,談何魯國霸業?
至於宋國,這麽多年了,就一空花架子!以前被鄭國打,被齊國打,被咱魯國打,來一次打一次!”
但嘴上卻道:“愛卿之意,寡人知曉了。但是,宿國與魯國一直交好,其有難,寡人如果不救,那有損道義。
這樣好了,寡人也不真正討伐宋國,但總得出兵為宿國站個台,迫使宋公知難而退,不要對宿國痛下殺手。”
魯莊公的目的,確實不是真正要打一場對宋大仗。
他隻是擺出一個架勢,迫使宋國從宿國撤軍,從而解了宿國之圍。
大夫相當於部委高官了,從此,曹劌先生也成了居廟堂之上的“肉食者”。
哈哈,這下他不再敢對長勺的老百姓講,什麽那些肉食者鼠目寸光之類的話了吧。
後來,魯莊公甚至還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曹劌。
曹劌先生從一介士人,靠長勺之戰的成功,一舉晉級為大夫,高官得做,美媚得娶,地位也有了,財富也有了,青史也留名了。
大家看著是否眼紅呢?
別眼紅,因為曹劌先生在今後的二十多年裏,貌似也就那樣了。
如果就那樣也好,至少可以平安地活著。
但前麵我們提到曹劌先生在出山時的史料記載文字,他眼裏認為“肉食者”鼠目寸光沒有真材實學。
這裏隱隱給我們一個信息:他從心底裏看不起貴族大夫,或者他本身便是一個高傲狂妄之徒!
長勺之戰後,也許曹劌大夫更加得意忘形,更加趾高氣揚,更加不把人家放在眼裏。
再加上魯莊公對他的賞識,有了國君的青睞,很可能會做出許多得罪貴族大夫的事來。
比如,會說很多風涼話。
在麵子遠遠重要於兒子的那個時代,那些貴族大夫可能因此而對曹劌極為不滿,於是有人便處心積慮想搞搞他。
總之一句話,曹劌先生極有可能是一位情商遠遠低於智商的人。也許他隻適合生活於民間,不適合當高官。
又或者,曹劌自一步登入大夫之列後,還想再進步。但他為人過於直率且有點妄自尊大。
這樣的能人,在政壇上往往是很危險的。
魯莊公在戰後立即拜曹劌為大夫,後來在其女兒伯姬長大後,嫁女於曹劌。
可以說,魯莊公是一位仁君明君,也懂得唯才是舉。
但曹劌卻不守臣道,他目空一切,自認為自己能力超群,應該得到更多的地位。
如統帥全國的軍隊,或者其他的野心。
但偏偏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終於逼著自己造嶽父大人的反。
果然,二十年後,即公元前665年,史料記載“曹劌作亂”。
曹劌為何作亂?
沒有找到具體的史料記載文字,這裏便提供給了寫小說的人們許多想象的空間。
嗯,寫一部《曹氏孤兒》如何?
講述一位功勳卓著的將軍,受不白之冤而被流放,並遭公主地位妻子家族的迫害。
最終在流放地獲得辛苦的愛情,卻被追殺,留下曹氏孤兒。
最終曆盡萬般苦難,曹氏孤兒以一名牛叉級別的殺手形象出現,替父複仇,解救母親……
一時腦洞大開,自己都笑了。
但自長勺之戰後,曹劌卻不怎麽見於魯國的史料中,這正是因為曹劌後來確實是作亂了。
對於作亂者,魯國人是不願意多為他花費筆墨的,這也正是曹劌貌似是魯國春秋風雲裏曇花一現般人物的原因。
當然,曹劌作亂的最終結局,就是被鎮壓,然後被迫流亡。
最後,在異國他鄉的莒國告別了人生。
再見了,長勺之戰。
再見了,曹劌先生。
魯國的春秋風雲,還有大把的故事要講,我們還是將舞台的主角交還給魯莊公吧。
取得對齊長勺之戰大勝的魯莊公誌得意滿,是的,23歲,意氣風發的年齡,有多少事等著寡人去做?!
寡人,就要當一位魯國曆史上響當當的明君,要讓先祖周公旦建立的魯國,成就一番春秋霸業!
要成就霸業,當然得擴土拓疆。
先前,齊國先君齊襄公在世時,齊魯關係交好,甚至兩國還聯合出兵滅了郕國,郕國原國土並入了魯國。
但是,由於在擁護齊國新君的問題上魯國選錯了邊,齊魯交惡,兩國爆發了一場乾時之戰。
魯國大敗,被齊國奪取了汾陽之田。
這一次,雖然魯國在長勺戰勝了齊國,但那是保家衛國的一場戰役,魯國並未獲得一分土地。
國土麵積是成就霸業的基本條件,長勺之戰戰勝了強大齊國的魯莊公有意爭霸。
那就需要土地,也需要更多的諸侯來歸附。
去哪裏要呢?
正在此時,宿國來使。
宿國,風姓,是大周王朝建立之初周武王出於對伏羲氏的尊敬,封其後裔於宿,即今山東省東平縣宿城鎮。
此時的宿國,是一個男爵級別的小小諸侯,宋國的附庸。
周武王是尊重伏羲氏的,但宋國人卻貌似不怎麽尊重。
因為一直以來,宋國將宿國牢牢控製在自己的手裏,時不時擺著一張宗主國的臉譜,對宿國多次盤剝,令宿國又怕又恨。
但國家實力擺在那裏,宿國又能怎麽辦?
在宿國人眼裏,唯有象魯國這樣的大周王朝宗邦諸侯,才是真正值得依靠的。
這一次,宿國聽聞強大的齊國居然被魯國打得大敗,頓時熱血了起來:
做你宋國的小弟,從來沒得到半毛錢的好處。咱宿國與魯國接壤,幹脆就表示直接依附魯國,做魯國附庸得了。
魯莊公哪曾想到天上會掉下這麽香的一塊餡餅?他想也不想,一把就接住了。
魯莊公立即吩咐,善待宿國來使,準備與宿國訂立盟約!
對宿國的小動作,不,這也算是大動作了,宋國人能放任其胡來麽?
不久,魯莊公就得知宋國出兵討伐宿國。
宿國剛表示有意歸附咱魯國,此時人家有難,豈有不幫之理?
魯莊公有意親率魯軍討伐宋國。
魯國上卿、司寇臧孫辰表示了反對,他對魯莊公道:
“主公,如今我魯國鄰國中,齊、宋等國乃大國,大國交往一定要謹慎。
現在,魯國剛交惡齊國,不宜再交惡宋國。
宋國是二王三恪諸侯,天子都表示尊重。魯國作為王朝宗邦諸侯,應對宋國禮遇有加才是,怎麽可以擅加刀兵呢?
為一個小小的宿國,與宋國交惡,臣認為不妥。
臣更擔心,一旦宋、齊兩國聯合,齊欲報長勺之仇,宋更要報複此番被侵之仇,那我們魯國就危險了。”
臧孫辰,魯國的世襲司寇,此時臧氏家族宗主。
魯國的臧氏家族,源於魯國公室,魯孝公有一兒子名彄,字子臧,死後獲諡號僖。
後人以其字為氏,這便是魯國臧氏家族淵源,公子彄就成了臧氏家族鼻祖,後人稱臧僖伯。
臧僖伯曾經勸諫過魯隱公別去什麽棠地觀漁,因為那是嚴重違反禮製的。
他的兒子臧哀伯則勸諫魯桓公,不要接受宋國賄賂給魯國的郜鼎。
一篇《臧哀伯諫納郜鼎》,成為以樹德為中心思想的千古流傳文言文。
臧孫辰正是臧哀伯之子,臧僖伯之孫。
顯然,臧孫辰繼承了其祖上敢於直諫的性格。但是,與他的爺爺、父親一樣,臧孫辰這次勸諫又貌似是禮儀道德至上、罔顧國家實際利益的一回事。
臧僖伯勸魯隱公別去棠地觀漁,但魯隱公去棠地觀漁的目的是考察民情並準備軍事。
臧哀伯勸魯桓公別接受宋國賄賂的郜鼎,但魯桓公認為這是宋國正式承認,原本屬於宋國附庸的郜國從此歸屬魯國。
臧孫辰這次勸諫魯莊公,別因為小小一個宿國而去惹毛宋國,卻不知道魯莊公有其自己的考慮。
魯莊公心道:“你小子嘴上無毛,懂個毛線啊。
此時齊國剛剛經曆內亂,國君新立,又在長勺被寡人教訓了一大頓,齊國還敢亂來?
寡人不趁機擴大影響,建立起魯國的勢力圈,談何魯國霸業?
至於宋國,這麽多年了,就一空花架子!以前被鄭國打,被齊國打,被咱魯國打,來一次打一次!”
但嘴上卻道:“愛卿之意,寡人知曉了。但是,宿國與魯國一直交好,其有難,寡人如果不救,那有損道義。
這樣好了,寡人也不真正討伐宋國,但總得出兵為宿國站個台,迫使宋公知難而退,不要對宿國痛下殺手。”
魯莊公的目的,確實不是真正要打一場對宋大仗。
他隻是擺出一個架勢,迫使宋國從宿國撤軍,從而解了宿國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