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密報,在什麽時候?”忽必烈問道。
“咱們離開大都時曾收到行省丞相葉李寫於九月初八的密報。”
九月初八,到今天已經過去了近一個月時間。
“密報提及,烏堅巴的追隨者、崇國寺僧人定演手刃楊璉真伽。理宗首級所製成的嘎巴拉碗,已落入甄鑫手中。趙與芮的孫女趙珍珠南下,入住福王府。
同時,還發現了嶽飛後人的行蹤。”
忽必烈微微頷首。
甄鑫這小子,雖說有點蠢,但作為一把刀還是挺好用的。
先是為朝廷解決了泉州蒲氏的隱患,使得福建行省真正地納入國朝的管治之中。
此次又順利地解決了楊璉真伽,再次為朝廷除去一個毒瘤。
當年江南初降,民心浮動,朝廷又答應了不屠殺杭州百姓,使得整個浙江反叛勢力處於有恃無恐的狀態。
一個國家都已經滅亡的子民,卻擁有莫名其妙的傲骨,而且還視國族為蠻夷。這樣的人,隻能用最野蠻的手段來對付他們。楊璉真伽的所作所為,正是為了徹底打碎江南人這絲殘餘的不臣之心。
效果非常好,但也惹來了天怒人怨。
朝廷從來不殺有功之臣,所以對付楊璉真伽,隻能讓其他人來操刀。
許以烏堅巴一點小利,他便自己南下去尋找甄鑫合作。
烏堅巴期望以“活佛”來對抗權尊勢重的薩迦教派,倒是可以考慮給予一定的支持。
薩迦教派肆無忌憚地發展了這麽多年,其信徒已遍及天下,再不限製,便會泛濫成災。
一個脫離朝廷控製的宗教,就不應該讓其繼續茁壯成長。
八思巴已去,削弱薩迦教派,正是時候!
安童看著神遊狀態的皇帝,繼續輕聲稟道:“葉李的密報中,是準備於第二天,即九月初九,召集江南對朝廷不滿的故宋文人參與詩會,並試圖將這些人一網打盡,再押往大都……”
這把刀,真是好用啊!
忽必烈在心裏繼續悠悠地歎著。
上一把這麽好用的刀是誰來著?
嗯,文天祥!
被江南人視作脊梁骨的文丞相。
雖然他啥都沒幹,隻是將其關押在大都,便引來了一大群的叛賊。朝廷得以借機將潛伏於大都的反抗勢力清理得一幹二淨。
江南文人一網打盡之後,甄鑫這把刀也該收鞘了,否則很可能引起其他的反噬。
該怎麽安排他呢?
還是說,最後再利用一次?
“賀勝呢?”忽必烈突然開口問道。
“據葉李秘報,賀勝已於九月初七,由漕運司派船護送其從海路北歸。”
“甄鑫沒殺他?”忽必烈有些意外。
“應該沒有……”
漕運司?
忽必烈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可是腦海中的思路稍縱便逝,想抓卻已抓它不住。
有什麽關鍵的事情被自己忽略了?
忽必烈皺著眉頭看向左右,但是已經沒人能為自己理清腦子中紛雜的思緒,也沒人能為自己分析出隱藏於這些情報之中的真實脈絡。
呼——忽必烈吐出一口濁氣,收起略覺失落的心思,對著安童點點頭,示意他繼續。
“根據從各方麵獲得到的信息,我等以為,浙江行省,很可能已經被人控製。”
“被人控製?那行省的駐軍也被人控製,還有那些達魯花赤誰能控製得了?還是說有人敢在杭州大開殺戒?”有蒙古王公詫異地問道。
“這正是我等想不明白的地方。別說控製浙江行省,單就控製一個杭州城,沒有十萬的兵力,根本就辦不到。
就算甄鑫在短時期內,把浙江、福建、江西的反賊全都聚攏在一起,也絕對超不過三千之數。”
三千人,能幹嘛?
控製一州一府都不太可能,更別說是一個杭州城,乃至整個行省。
但是除了甄鑫之外,江南早已沒有成氣候的反抗力量。
確實許久沒收到葉李的密報。
李邦寧呢?
對於這個前朝的最後一個太監,忽必烈其實是真心欣賞。
有能力,肯聽話,背叛起主子來毫不猶豫,而且用得放心。一個太監再有野心,也沒人會擁護他起兵造反。
他要的無非是高官厚祿,朝廷給的起,而且想收回也不過是一紙詔書的事。
忽必烈本來打算此次杭州事情結束之後,無論李邦寧能不能把甄鑫帶來大都,都會把剝奪的官位還給他。
就如熬鷹一般,既要讓其明白如何得到主人的獎賞,也得讓他明白什麽情況會被重責。隻有如此,才能堅定其對朝廷的忠誠,也才能予以重用。
但是,這樣的奴才也失控了?
還是說已經死在甄鑫手中?
“無論杭州現在是什麽情況,必定是葉李的詩會失控所致……”
忽必烈揮手打斷安童沒有意義的分析,問道:“你們準備怎麽處理此事?”
“臣下覺得,要先派人去確認杭州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忽必烈眉頭又皺了起來。
“我這裏,倒是有一份剛剛收到的消息。”玉昔帖木兒施施然說道。
安童撇了他一眼,隱起怒氣,閉上嘴不說話。
玉昔帖木兒雖然與自己同樣是皇帝的怯薛長出身,但是近些年來一直在扶持桑哥與自己對抗。乃至尚書省的權勢已經壓過了自己的中書省。
這消息事先不與自己溝通,卻到了皇帝麵前才透露,顯然是以此來駁自己的麵子。
“有北地學子薩都剌,受邀參加九月初九的杭州詩會。詩會結束後當天離開杭州,以最快的速度北上返回大都,幾番周折之後,才將消息送到臣下手中。”
忽必烈微微頷首,表示認可玉昔帖木兒的解釋。
今天十月初五,離詩會結束已過了二十六天。
一個無權無勢、名聲不顯的學子,想送秘信給當朝禦史大夫,確實沒那麽容易。
在不能調用驛馬的情況下,從杭州趕到大都,再從大都跑來上都。還得想辦法讓玉昔帖木兒相信他,也是不易!
朝廷上下,至今沒有任何杭州的確切消息。這些人是不是過得太安逸了?以為平定江南之後,便可以輕鬆掌控天下?
“咱們離開大都時曾收到行省丞相葉李寫於九月初八的密報。”
九月初八,到今天已經過去了近一個月時間。
“密報提及,烏堅巴的追隨者、崇國寺僧人定演手刃楊璉真伽。理宗首級所製成的嘎巴拉碗,已落入甄鑫手中。趙與芮的孫女趙珍珠南下,入住福王府。
同時,還發現了嶽飛後人的行蹤。”
忽必烈微微頷首。
甄鑫這小子,雖說有點蠢,但作為一把刀還是挺好用的。
先是為朝廷解決了泉州蒲氏的隱患,使得福建行省真正地納入國朝的管治之中。
此次又順利地解決了楊璉真伽,再次為朝廷除去一個毒瘤。
當年江南初降,民心浮動,朝廷又答應了不屠殺杭州百姓,使得整個浙江反叛勢力處於有恃無恐的狀態。
一個國家都已經滅亡的子民,卻擁有莫名其妙的傲骨,而且還視國族為蠻夷。這樣的人,隻能用最野蠻的手段來對付他們。楊璉真伽的所作所為,正是為了徹底打碎江南人這絲殘餘的不臣之心。
效果非常好,但也惹來了天怒人怨。
朝廷從來不殺有功之臣,所以對付楊璉真伽,隻能讓其他人來操刀。
許以烏堅巴一點小利,他便自己南下去尋找甄鑫合作。
烏堅巴期望以“活佛”來對抗權尊勢重的薩迦教派,倒是可以考慮給予一定的支持。
薩迦教派肆無忌憚地發展了這麽多年,其信徒已遍及天下,再不限製,便會泛濫成災。
一個脫離朝廷控製的宗教,就不應該讓其繼續茁壯成長。
八思巴已去,削弱薩迦教派,正是時候!
安童看著神遊狀態的皇帝,繼續輕聲稟道:“葉李的密報中,是準備於第二天,即九月初九,召集江南對朝廷不滿的故宋文人參與詩會,並試圖將這些人一網打盡,再押往大都……”
這把刀,真是好用啊!
忽必烈在心裏繼續悠悠地歎著。
上一把這麽好用的刀是誰來著?
嗯,文天祥!
被江南人視作脊梁骨的文丞相。
雖然他啥都沒幹,隻是將其關押在大都,便引來了一大群的叛賊。朝廷得以借機將潛伏於大都的反抗勢力清理得一幹二淨。
江南文人一網打盡之後,甄鑫這把刀也該收鞘了,否則很可能引起其他的反噬。
該怎麽安排他呢?
還是說,最後再利用一次?
“賀勝呢?”忽必烈突然開口問道。
“據葉李秘報,賀勝已於九月初七,由漕運司派船護送其從海路北歸。”
“甄鑫沒殺他?”忽必烈有些意外。
“應該沒有……”
漕運司?
忽必烈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可是腦海中的思路稍縱便逝,想抓卻已抓它不住。
有什麽關鍵的事情被自己忽略了?
忽必烈皺著眉頭看向左右,但是已經沒人能為自己理清腦子中紛雜的思緒,也沒人能為自己分析出隱藏於這些情報之中的真實脈絡。
呼——忽必烈吐出一口濁氣,收起略覺失落的心思,對著安童點點頭,示意他繼續。
“根據從各方麵獲得到的信息,我等以為,浙江行省,很可能已經被人控製。”
“被人控製?那行省的駐軍也被人控製,還有那些達魯花赤誰能控製得了?還是說有人敢在杭州大開殺戒?”有蒙古王公詫異地問道。
“這正是我等想不明白的地方。別說控製浙江行省,單就控製一個杭州城,沒有十萬的兵力,根本就辦不到。
就算甄鑫在短時期內,把浙江、福建、江西的反賊全都聚攏在一起,也絕對超不過三千之數。”
三千人,能幹嘛?
控製一州一府都不太可能,更別說是一個杭州城,乃至整個行省。
但是除了甄鑫之外,江南早已沒有成氣候的反抗力量。
確實許久沒收到葉李的密報。
李邦寧呢?
對於這個前朝的最後一個太監,忽必烈其實是真心欣賞。
有能力,肯聽話,背叛起主子來毫不猶豫,而且用得放心。一個太監再有野心,也沒人會擁護他起兵造反。
他要的無非是高官厚祿,朝廷給的起,而且想收回也不過是一紙詔書的事。
忽必烈本來打算此次杭州事情結束之後,無論李邦寧能不能把甄鑫帶來大都,都會把剝奪的官位還給他。
就如熬鷹一般,既要讓其明白如何得到主人的獎賞,也得讓他明白什麽情況會被重責。隻有如此,才能堅定其對朝廷的忠誠,也才能予以重用。
但是,這樣的奴才也失控了?
還是說已經死在甄鑫手中?
“無論杭州現在是什麽情況,必定是葉李的詩會失控所致……”
忽必烈揮手打斷安童沒有意義的分析,問道:“你們準備怎麽處理此事?”
“臣下覺得,要先派人去確認杭州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忽必烈眉頭又皺了起來。
“我這裏,倒是有一份剛剛收到的消息。”玉昔帖木兒施施然說道。
安童撇了他一眼,隱起怒氣,閉上嘴不說話。
玉昔帖木兒雖然與自己同樣是皇帝的怯薛長出身,但是近些年來一直在扶持桑哥與自己對抗。乃至尚書省的權勢已經壓過了自己的中書省。
這消息事先不與自己溝通,卻到了皇帝麵前才透露,顯然是以此來駁自己的麵子。
“有北地學子薩都剌,受邀參加九月初九的杭州詩會。詩會結束後當天離開杭州,以最快的速度北上返回大都,幾番周折之後,才將消息送到臣下手中。”
忽必烈微微頷首,表示認可玉昔帖木兒的解釋。
今天十月初五,離詩會結束已過了二十六天。
一個無權無勢、名聲不顯的學子,想送秘信給當朝禦史大夫,確實沒那麽容易。
在不能調用驛馬的情況下,從杭州趕到大都,再從大都跑來上都。還得想辦法讓玉昔帖木兒相信他,也是不易!
朝廷上下,至今沒有任何杭州的確切消息。這些人是不是過得太安逸了?以為平定江南之後,便可以輕鬆掌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