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外圍,分布著一些寺廟以及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落。
不用眼睛,忽必烈便能感受得到,拱衛於大安閣周邊,一圈威然屹立的帳篷,如同當年一樣,陪伴著自己。
隻是帳篷還在,帳篷的主人卻早已蹤跡全無。
最中間的那座帳篷,主人劉秉忠。當年不過一個小沙彌,被自己一頓勸說之後還俗,成為自己的第一位幕僚。十五年前,在離此不遠的南屏山,端坐而逝。
那一年,離去的還有被南宋羈押十六年之久的郝經。他在宋國熬過了最艱苦的時光,卻終於病逝在歸來的途中。
劉秉忠的隔壁,住的是畢生鑽研儒家治國之道的姚樞,於十一年前病逝。
再邊上,是與姚樞同為北地理學領袖的許衡與竇默。一個死於八年之前,一個死於九年之前。
與他們同時去世的,還有太子讚善王恂、“秀才”趙壁、“龍山三老”中的張德輝。
此外,早已離世的,還有金國的最後一個狀元王鶚,自窩闊台汗時便任中書令的楊惟中,被尊為“北方文雄”的元好問,精文善武的耶律鑄,以及自己倚為臂膀的“廉孟子”廉希憲……
俱往矣!
隻是不知道,這些人離開了自己之後,會投向長生天的懷抱,還是依然堅守於這裏,他們心目中的故土?
忽必烈從來沒有懷疑過這些人對自己的忠誠,以及這一路行來為自己提供的幫助。沒有他們,不會有今天的大元帝國,更不會有今日的萬國降服!
但是,無論他們出身於漢人,或是契丹、女真之後,都隻能是異族之人。
他們的理想與目標,終究不可能成為蒙古人的理想與目標。
不知道某一天,自己再與這些幕僚相見時,他們還會不會如當年那般,獻上一聲發自內心的問候:“王爺可好!”
忽必烈拿起邊上的酒壺,倒出一杯濁酒,望前緩緩地灑了半圈。
也許,這一天很快便會來到了!
真的不需要太長時間了!
一把傘靜靜地出現在忽必烈的頭頂,遮去幾乎消失不見的雪花,也擋住了漸漸溫暖的陽光。
身著錦袍,頭頂罟罟冠的南必皇後,舉著傘靠在牙床之後,兩眼滿含著深情,看著身前的這位比自己大了近五十歲的皇帝。
南必不是忽必烈的第一個皇後,也不是他最疼愛的皇後。
蒙古王公的四個“斡耳朵”,是可以分得丈夫財產的正式妻子。
忽必烈第一個斡耳朵,是他的外甥女帖古倫,但並不得忽必烈的歡心。
離開漠北南下之後,始終陪在忽必烈身邊的,是他的第二個斡耳朵察必。也是忽必烈的親表姑。
在忽必烈自立為汗的當年,察必便受封為皇後。這是蒙古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尊為皇後的“斡耳朵”。
然而,與他的那些幕僚們一樣,察必終究還是先他而去。
為了紀念這位陪他走過無數艱難日子的皇後,忽必烈迎娶了察必兄長納陳的曾孫女,也是他的孫侄女——南必。
年齡差距不是婚姻的障礙,輩份與血緣的混亂對帝王之家似乎也不成問題。
讓忽必烈略覺糾結的是,自己是否應該帶著她一同去見長生天,以免她扶持自己的兒子鐵蔑赤爭奪汗王之位?
隻是有什麽區別呢?
是鐵穆耳是甘麻剌,還是鐵蔑赤,隻要是自己的兒子與孫子,誰登上皇位對於自己來說,有什麽不同?
這皇位,終究還是帶不走啊……
陽光漸薄,一陣涼風吹斜了靜靜的傘蓋。
雙腿站得有些發麻的南必終於開口,細聲勸道:“我的汗王,還是回屋去吧。”
忽必烈不置可否地微微點頭。
許久之後,才開口問道:“他們來了嗎?”
“已經在殿中等候了。”
又過了片刻,忽必烈緩緩站起身。
南必收起傘,上前扶住他的微沉的身子,轉身走入大安閣內。
殿前內外,閃出一隊隊全身披甲的怯薛兵。
這座暫時離開了忽必烈視線的城市,似乎突然就恢複了生機。
街巷之內、四合院之外,人影開始攢動。吵鬧聲、爭執聲與牛羊的嘶鳴聲,漸漸地充斥於城市的上空。
城外遼闊而枯黃的草原之上,也有歡快的馬蹄聲隱隱傳來。
大殿之內,一群王公大臣肅然而立。
有怯薛長月赤察兒,有中書丞相安童,有禦史大夫玉昔帖木兒,還有數位從漠北草原急奔而至的王公。
卻沒有一個漢人。
忽必烈揮揮手,南必隱入殿後。
“都坐吧。”忽必烈神色如常,隻是聲音略顯嘶啞。
眾人各自盤腿環坐於忽必烈身前。
怯薛長月赤察兒忍不住開口說道:“汗王皇帝,天氣轉冷,已經開始下雪了,咱們是不是該回大都?”
“怎麽?你已經連這丁點的雪都受不了?”忽必烈皺著眉頭問道。
中原雖然富庶,其實真的不適合蒙古人久居,隻要冬天一到,就沒人再願意離開中原前往漠北。長久以往,蒙古人還是草原的主人嗎?
“不不!”月赤察爾急忙解釋道:“我是擔心汗王的身體……”
“你覺得我快死了?”
“我……”哪怕殿外已見飄雪,月赤察兒的額頭卻冒出一圈冷汗。“屬下絕對不敢這麽想啊,大汗!”
忽必烈沒管這位跟著自己數十年的怯薛長,環顧問道:“杭州那邊,有什麽消息?”
“一切都很正常。”中書丞相安童回答道:“隻是……有些過於正常了。”
“什麽意思?”
“所有的官府文書來往,都看不出問題,也沒反映有問題。但是該有的密報,卻全部斷絕。”
是啊,本該定期送來密報的李邦寧,沒了聲音。
南下許久時間的賀勝,也沒有任何回報。
甚至於在自己默許之下前往杭州的姚燧,也是一點消息也沒傳回。
杭州必定是發生了什麽事,忽必烈突然對那位甄鑫又生出許多的興趣。
一顆想跳出棋盤的棋子?
一把有了自己想法的刀子?
忽必烈倒是很想知道,這樣的棋子或是刀子,能整出什麽新的花樣?
不用眼睛,忽必烈便能感受得到,拱衛於大安閣周邊,一圈威然屹立的帳篷,如同當年一樣,陪伴著自己。
隻是帳篷還在,帳篷的主人卻早已蹤跡全無。
最中間的那座帳篷,主人劉秉忠。當年不過一個小沙彌,被自己一頓勸說之後還俗,成為自己的第一位幕僚。十五年前,在離此不遠的南屏山,端坐而逝。
那一年,離去的還有被南宋羈押十六年之久的郝經。他在宋國熬過了最艱苦的時光,卻終於病逝在歸來的途中。
劉秉忠的隔壁,住的是畢生鑽研儒家治國之道的姚樞,於十一年前病逝。
再邊上,是與姚樞同為北地理學領袖的許衡與竇默。一個死於八年之前,一個死於九年之前。
與他們同時去世的,還有太子讚善王恂、“秀才”趙壁、“龍山三老”中的張德輝。
此外,早已離世的,還有金國的最後一個狀元王鶚,自窩闊台汗時便任中書令的楊惟中,被尊為“北方文雄”的元好問,精文善武的耶律鑄,以及自己倚為臂膀的“廉孟子”廉希憲……
俱往矣!
隻是不知道,這些人離開了自己之後,會投向長生天的懷抱,還是依然堅守於這裏,他們心目中的故土?
忽必烈從來沒有懷疑過這些人對自己的忠誠,以及這一路行來為自己提供的幫助。沒有他們,不會有今天的大元帝國,更不會有今日的萬國降服!
但是,無論他們出身於漢人,或是契丹、女真之後,都隻能是異族之人。
他們的理想與目標,終究不可能成為蒙古人的理想與目標。
不知道某一天,自己再與這些幕僚相見時,他們還會不會如當年那般,獻上一聲發自內心的問候:“王爺可好!”
忽必烈拿起邊上的酒壺,倒出一杯濁酒,望前緩緩地灑了半圈。
也許,這一天很快便會來到了!
真的不需要太長時間了!
一把傘靜靜地出現在忽必烈的頭頂,遮去幾乎消失不見的雪花,也擋住了漸漸溫暖的陽光。
身著錦袍,頭頂罟罟冠的南必皇後,舉著傘靠在牙床之後,兩眼滿含著深情,看著身前的這位比自己大了近五十歲的皇帝。
南必不是忽必烈的第一個皇後,也不是他最疼愛的皇後。
蒙古王公的四個“斡耳朵”,是可以分得丈夫財產的正式妻子。
忽必烈第一個斡耳朵,是他的外甥女帖古倫,但並不得忽必烈的歡心。
離開漠北南下之後,始終陪在忽必烈身邊的,是他的第二個斡耳朵察必。也是忽必烈的親表姑。
在忽必烈自立為汗的當年,察必便受封為皇後。這是蒙古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尊為皇後的“斡耳朵”。
然而,與他的那些幕僚們一樣,察必終究還是先他而去。
為了紀念這位陪他走過無數艱難日子的皇後,忽必烈迎娶了察必兄長納陳的曾孫女,也是他的孫侄女——南必。
年齡差距不是婚姻的障礙,輩份與血緣的混亂對帝王之家似乎也不成問題。
讓忽必烈略覺糾結的是,自己是否應該帶著她一同去見長生天,以免她扶持自己的兒子鐵蔑赤爭奪汗王之位?
隻是有什麽區別呢?
是鐵穆耳是甘麻剌,還是鐵蔑赤,隻要是自己的兒子與孫子,誰登上皇位對於自己來說,有什麽不同?
這皇位,終究還是帶不走啊……
陽光漸薄,一陣涼風吹斜了靜靜的傘蓋。
雙腿站得有些發麻的南必終於開口,細聲勸道:“我的汗王,還是回屋去吧。”
忽必烈不置可否地微微點頭。
許久之後,才開口問道:“他們來了嗎?”
“已經在殿中等候了。”
又過了片刻,忽必烈緩緩站起身。
南必收起傘,上前扶住他的微沉的身子,轉身走入大安閣內。
殿前內外,閃出一隊隊全身披甲的怯薛兵。
這座暫時離開了忽必烈視線的城市,似乎突然就恢複了生機。
街巷之內、四合院之外,人影開始攢動。吵鬧聲、爭執聲與牛羊的嘶鳴聲,漸漸地充斥於城市的上空。
城外遼闊而枯黃的草原之上,也有歡快的馬蹄聲隱隱傳來。
大殿之內,一群王公大臣肅然而立。
有怯薛長月赤察兒,有中書丞相安童,有禦史大夫玉昔帖木兒,還有數位從漠北草原急奔而至的王公。
卻沒有一個漢人。
忽必烈揮揮手,南必隱入殿後。
“都坐吧。”忽必烈神色如常,隻是聲音略顯嘶啞。
眾人各自盤腿環坐於忽必烈身前。
怯薛長月赤察兒忍不住開口說道:“汗王皇帝,天氣轉冷,已經開始下雪了,咱們是不是該回大都?”
“怎麽?你已經連這丁點的雪都受不了?”忽必烈皺著眉頭問道。
中原雖然富庶,其實真的不適合蒙古人久居,隻要冬天一到,就沒人再願意離開中原前往漠北。長久以往,蒙古人還是草原的主人嗎?
“不不!”月赤察爾急忙解釋道:“我是擔心汗王的身體……”
“你覺得我快死了?”
“我……”哪怕殿外已見飄雪,月赤察兒的額頭卻冒出一圈冷汗。“屬下絕對不敢這麽想啊,大汗!”
忽必烈沒管這位跟著自己數十年的怯薛長,環顧問道:“杭州那邊,有什麽消息?”
“一切都很正常。”中書丞相安童回答道:“隻是……有些過於正常了。”
“什麽意思?”
“所有的官府文書來往,都看不出問題,也沒反映有問題。但是該有的密報,卻全部斷絕。”
是啊,本該定期送來密報的李邦寧,沒了聲音。
南下許久時間的賀勝,也沒有任何回報。
甚至於在自己默許之下前往杭州的姚燧,也是一點消息也沒傳回。
杭州必定是發生了什麽事,忽必烈突然對那位甄鑫又生出許多的興趣。
一顆想跳出棋盤的棋子?
一把有了自己想法的刀子?
忽必烈倒是很想知道,這樣的棋子或是刀子,能整出什麽新的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