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汗症(三)


    [病案]李某,男性,年僅 17 歲。於 1978 年 6 月 6 日初次就診。自幼就有鼻出血的病史,身體較為瘦弱,肌膚缺乏光澤,舌頭顏色偏淡,脈象寬大卻虛弱,精神狀態良好,沒有明顯的寒熱症狀,口渴但並不貪戀飲水,飲食和大小便都很正常。過去幾年裏,冬天和春天病情相對較輕,但夏天和秋天則倍感煎熬。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由於無法出汗,導致皮膚灼熱難耐,麵部泛紅,呼吸急促且聲音粗重。四處求醫問藥,始終未能見效。


    [治則]沃焚清熱,宣肺養血。


    [方藥]太子參 20 克,石膏 60 克,山藥 15 克(代粳米),知母 10 克,甘草 6 克。6 劑後雖未見明顯變化,但患者主訴精神狀態相比之前有所改善。上方雖然有清熱瀉火的作用,但缺少宣肺的藥物,因此在原方基礎上加入麻黃 6 克、生地 15 克和杏仁 10 克。繼續服用到 7 月 15 日,雖然仍然沒有出汗,但皮膚已經開始變得潤澤,麵部發紅發熱的症狀也有所減輕。選用三拗湯合當歸補血湯加減治療。方中麻黃、杏仁宣肺解表;炙甘草調和諸藥;黃芪大補元氣以固表;當歸養血和營。全方共奏益氣固表、養血祛風之效。服藥 4 劑後,上半身先有汗出,說明衛氣漸複,營血得充。繼服 2劑後,下半身亦有汗出,表明氣血調和,營衛通暢。此後停藥觀察,隨訪一年未見複發。本案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和優勢,通過調理機體整體功能狀態來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同時也提示我們在臨床實踐中要重視個體差異,根據不同病情靈活遣方用藥。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避風保暖,適當鍛煉增強體質,有助於預防感冒反複發作。


    [評析]這位患者曾經有過鼻出血的症狀,而且他的身體狀況一直以來都比較虛弱和消瘦。從中醫理論來看,血汗同源,也就是說血液和汗液有著共同的來源。如果人體失血過多,就可能導致沒有足夠的汗液排出體外。因此,這位患者長期無汗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麵:一是陰虛,二是貧血。陰虛意味著體內陰液不足,不能滋養肌膚和毛發;而貧血則表明體內血液量不足,無法滿足正常的生理需求。這兩者相互影響,最終導致了患者長期無汗的情況。初次診斷時開出的方劑中,沒有使用能夠宣發肺氣的藥物。之後,醫生采用了三拗湯合當歸補血湯來治療。在這個方劑中,辛溫解表的麻黃與甘溫走表的黃芪相互配合。同時,還加入了生地和當歸等藥材。這些藥物相互協同作用,不僅具有辛溫的特性,還兼具甘潤的功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的津液和血液,進而調節陰陽平衡。如此一來,體內的陽氣就能夠與陰氣相結合,促進汗液的排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日醫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短耳的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短耳的兔子並收藏每日醫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