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珪扶起完顏寧,花白的眉毛輕輕顫抖,柔聲道:“長主,廣平郡王說您要取件要緊東西,是什麽?臣給您去拿。”完顏寧微微一怔,神色安靜了些,抬頭注視皇帝,慘然道:“臣自幼飲食針履,皆由百姓供養,不敢再受分毫,惟此物乃夫婿所贈,並非宮中分例,懇請陛下賜還。”皇帝不悅道:“朕勸你一句,你若真為他好,就別把這夫婿二字掛在嘴邊。”完顏寧不住慘笑,惻然道:“是啊,他一生堂堂正正,身後聲名豈能為我所汙?臣真的瘋了,瘋言瘋語,做不得數的……”話音未落,又咯血不止,萎頓在地。
承麟與宋珪對視一眼,膝行上前,再三叩首道:“臣懇求陛下,應長主所請,收回賜姓,廢除封號,將她貶為庶人,由得她與陳和尚自行嫁娶。長主這般模樣,還有什麽祥瑞可言?陛下成全生者,亦是安慰死者;禮重去者,方顯勉勵來者,臣與紫微軍將士同感恩德,便是忠孝軍士卒知曉,也知聖恩不負,望陛下三思!”
皇帝微微一凜,沉吟未語,三峰山一戰後朝中缺將,承麟獨領紫微軍,舉足輕重,倒不可等閑處之,皇後揣度皇帝心意,便接口道:“麟弟言之有理,可妹妹是被先帝封為公主,陛下褫奪封號,豈非不敬先帝?”承麟拱手恭敬地道:“先帝西伐夏侮,南開宋釁,都是被陛下甫一登基便更弦易轍了的,如今撤一個女子的封號,量來也無傷孝心。”皇後偷偷看了一眼皇帝,見他仍在猶豫,又蹙眉柔聲道:“麟弟所言極是。可褫奪賜姓之後,妹妹該姓什麽呢?難道要姓……”她語聲漸低,及時咽回一個不能提及的“趙”字。
承麟一愣,登時語塞,宋珪早有準備,伏首道:“陛下,昔年長主還在母腹之中,莊獻大長公主就請求衛紹王,讓她收養這個孩子,可惜衛紹王不肯答應。長主降生後,大長公主關懷備至,一片慈愛,純然肺腑。長主長大後,禮敬大長公主如同生母,又親自扶柩發喪,年年祭祀,這等恩情緣分,便是親生女兒也不過如此了。求陛下恩準長主名入濟國公府族譜,記於莊獻大長公主膝下。”承麟見機,立刻接口道:“姑母乃國朝女子典範,隻可惜身後荒涼,實在淒慘,不如就將妹妹過繼給姑母,正可兩全。”
皇帝未置可否,疏離的目光掃過墀下完顏寧,見她麵色萎黃,臉上衣上都是血跡,莫名地想起父親崩逝的那一夜,她從寧德殿冒死奔到東宮報信,沉靜中帶著視死如歸的決然,心中驀地一酸。那時的她豆蔻華年、清英浩蕩,自己也壯誌淩雲,滿心勵精圖治開創中興,誰知慘淡經營九年後,原本朝氣蓬勃的兩個人,竟都走到了這般山沉水逝的窮途末路。
然而她能心灰意冷,他卻無處可逃,隻能溫和微笑,一如這些年在臣民麵前的仁德天子形象:“麟弟此心甚好。”轉首向潘守恒道:“傳朕旨意,兗國長公主出嗣莊獻大長公主,即日起廢除封號。”他的神色仍是上位者的疏離,卻也含著隱隱哀憫——甚至是羨慕,目光緩緩移向完顏寧:“傳旨大睦親府和史館,刪除所有文字記檔,從今日起,先帝與朕兩朝實錄上再無兗國公主,將來的金史上也不會有。”
完顏寧勉力直起身,掙紮著以手加額,深深叩拜,皇帝揮揮手,頹然道:“去吧,要什麽東西,自己去拿。”承麟與宋珪攙起她,退步向後,走到門邊時,她又回首凝視帝後,斂衽為禮:“臣女此去,今生後會無期,願官家與娘娘洪福齊天,聖壽永年。”
說罷,她轉身而去,衣袂翩然,潘守恒看著那素白的身影緩緩飄下漢白玉台階,很快被重重碧瓦紅牆、瓊樓玉殿遮擋,不顧一切奔到殿外,卻在台階上沒由來地雙腿一軟,癱倒在地。
他顫抖著睜大雙眼,絕望地目送那纖細的白影在淚霧中洇散飄遠,終至再看不見。
-
完顏寧在承麟和宋珪的攙扶下強撐著走到翠微閣,閣中重簾深鎖,人去樓空,一應器物倒還未被收回,當真是“屏筵空有設,帷席更施張,遊塵掩虛座,孤帳覆空床”,院中幾株淩雲參天的蒼鬆翠柏,沉默地迎向它們曾經的主人。
完顏寧步履輕虛,徑直走向內室,從積灰的妝台上取下銅鏡,細心擦拭著鏡麵和背後銘文上的灰塵,神色溫柔而認真,仿佛擦拭的不是銅鏡,而是鏡中曾映照過的那張臉龐。
“長……仆散姑娘,您今後要往哪裏去?”宋珪關切地道,“依我看,京城不安全,不如去南朝找二姑娘,姊妹倆也有個依靠。”承麟點頭道:“我也是這樣想。”
完顏寧停下手,抬頭向宋珪凝視片刻,忽然低聲喚:“翁翁。”宋珪一愣,慌亂地搖頭,擺手道:“臣不敢……武肅公才是您的翁翁……”完顏寧又喚:“翁翁!”宋珪淚濕雙目,不敢點頭,卻也不願再搖頭,哽咽道:“好孩子……”完顏寧低道:“翁翁年事已高,千萬珍重,這二十二年的大恩,我隻有來生再報了。”宋珪滴下淚來,哽咽道:“好孩子,說什麽報不報的,我老了,隻盼著你能安安樂樂的……將軍泉下有知,定然也是這樣想……”
完顏寧隻是怔怔發笑,過了片刻,向宋珪福了一福,緩緩轉身向外走去,穿出院門和夾道,繞過兩塊嶙峋參天的太湖石,行經玉清殿和雪香亭,再折向南一路掠過純和殿、仁安殿,最後來到隆德殿之側,駐足凝望掖門,但笑不語。
很快,她又轉過身,向西華門方向疾步而行,越走越快,步履揚起微塵,清晰地感覺到兩側巍巍宮闕從視線中倒退,漸漸定格成永訣的前半生。
-
回營後,戶部很快派人送來了戶籍文牒,完顏寧仔仔細細看著牒上“仆散寧”三字,長籲出一口氣,微笑道:“總算名正言順了。”承麟立即代男家寫了聘書,親自送到濟國公府,為完顏彝求娶仆散寧,從此,合二姓之好,定百年之身,三世故舊,兒女姻緣,天作之合,順理成章,再無半點瑕疵。
此間,承麟請了數名太醫,又親自拜訪李杲求其醫治,然而所有醫生都搖頭而去,李杲歎道:“姑娘萬念俱灰,王爺還是治她的心病要緊。”
短短幾天後,仆散寧已萎落成一把枯骨,任承麟、徽兒、達及保和凝光如何開解,她隻是在枕上側首向西南方向,微笑不語。
這一日,她又咳出好些血,昏昏沉沉中,似被人抱了起來,勉強睜開眼,看見承麟含淚道:“表妹,我送你去鈞州。”
鈞州?這兩個字牽動肝腸,她腦中清楚了些,聽承麟歎道:“我明白你是斷斷不肯獨活的了,我都已安排好了,趁眼下戰事稍緩,送你去與良佐團聚。”仆散寧靠在他懷中,有氣無力地道:“你怎能輕易離京?還有,徽兒,趁此機會……”
承麟疼惜地輕撫她背脊,數層秋衣之下,那突起的脊骨依舊硌著掌心:“是,徽兒也和你一起去,我不能離京,安排了幾個人護送他去南朝找紈紈。”說著,他將仆散寧抱到車上,向達及保交待幾句,對車廂中的徽兒簡短地道:“乖兒,路上小心些。”
徽兒清澈的雙目中有淚光閃動,小嘴顫抖著似要說話,這時,凝光嗚嗚咽咽地哭起來,哀聲喚:“王爺!”徽兒神色驟變,厭惡地轉過頭,不再看向父親。承麟一愣,嘴唇動了動,終是無話可說,苦澀而遲緩地關攏廂門,在越來越狹窄的視線裏,看見兒子仍倔強不肯轉頭。
他仰頭向天,仿佛又看到妻子臨終時的模樣,也是一樣的怨恨,至死不肯轉回頭看他一眼。
他有一瞬間的恍惚,像是明白了,又像是遺忘了,這其中所有的因果。
-
因怕仆散寧病體難支,達及保駕車日夜兼程向西南急行,兩天後就到達鈞州地界。徽兒不肯南下,定要陪伴姑姑左右,仆散寧亦不勉強,打起精神按照那碑文所言,尋找當時蒙軍駐紮的位置。
達及保怕她受不住勞累,更怕她猝然見到完顏彝遺骸的慘狀會崩潰,力勸她留在城中等待,仆散寧隻是惻然搖頭,堅持同往。
當日鈞州城內郊外遍地屍體,無人收殮,七個月後,曝露荒野的屍身皆成了累累白骨,風吹雨打,鴉啄犬分,零亂散落在荒草野藤中,十分可怖。徽兒害怕,躲在廂中不敢看,仆散寧卻甚是平靜,靠在車上與達及保一同辨認方向。
馬車突然一頓,仆散寧重病無力,險些跌下去,抬頭看時,達及保已跳下馬車,大步奔向前方,將俯臥在地的一個女子抱起,仆散寧定睛看去,驚呼道:“流風!”
原來流風離京後,一心往鈞州方向尋找長主,她自幼長於禁宮,全然不懂野外處事求生,又無馬匹,才出了京城就遭搶劫,連同宋珪偷偷塞進行囊的一點金銀也被搶走,途中行經之地皆受兵燹,十室九空,連向人乞討都不能夠,缺衣少食,心驚膽戰,幾天的路走了幾月,勉強趕到鈞州郊外被滿地白骨一嚇,登時暈厥過去。
悠悠醒來時,她見到形銷骨立的長主關切地凝視著自己,以為身在夢中。突然斜剌裏遞來水囊,有人站得遠遠地甕聲道:“喏!”流風一看是達及保,才知並非做夢,支棱起來抱著形容枯槁的仆散寧又驚又痛地問:“長主!長主!您怎麽啦?”
仆散寧微微而笑:“我不是長主。”並簡短地將別來經曆告訴於她。流風數月來輾轉荒野,並未聽說完顏彝就義之事,此刻驟然聽到,登時驚得呆了,眼淚滾珠般簌簌掉落;仆散寧卻仍沒有一滴眼淚,微笑著用幹枯得脫了形的手輕輕擦去她的淚水,三言兩語,將皇帝褫姓黜封等後事說完,又問流風為何在此。
流風痛心不已,更怕她決意殉死,將別後憂急如焚、途中萬般艱苦一語帶過,含淚道:“姑娘,咱們找到將軍遺骨,將他安葬之後,就一起去隱居,好麽?您曾教我,既已無緣,那便各自珍重;既不能彼此保全,留下一個也好——你親口說過的,你記得麽?!”
那是什麽時候的事了?仆散寧有些恍惚,似有微風輕翻起一頁頁少時歲月,隱約記起,仿佛還是給流風改名時,評論曹植與甄後的話。
“是啊,我那時是這樣想的。”她微笑著將頭輕輕靠在流風肩上,一如許多年前,翠微閣帳中兩小無猜、並頭夜話,傾訴那些幼稚的猜想和青春的萌動,“從我受封那一日起,我就知道自己將來的結局,或是和親出塞,或是被當成一件禮物籠絡勳戚,這是國朝每一個公主的命運。我所能夠做的,就是用我的臉、我的身子,甚至是我的命,來換一個為國為民,問心無愧。至於曾經的少年綺夢,坦腹東床、霹靂破柱、小兒破賊、封狼居胥……都如夢幻泡影,稍縱即逝,夢醒了,肩上是千鈞重擔,腳下是萬丈深淵,眼前隻有黑黢黢的一條死路。”她一口氣說了許多,似是喘不上氣,劇烈地咳嗽起來,隨著她一聲聲痛嗽,不斷有血滴濺出來,落在她與流風衣襟上。
“姑娘!”流風焦切地為她撫膺順氣,達及保和徽兒急欲走近,仆散寧卻笑著擺擺手,示意自己無妨。
她閉上雙目,不知為何,在感受到生命如水流逝的此刻,忽然很想把一腔心緒訴於流風,或許,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流風早已成為她最好的朋友——不是唯命是從的奴婢,不是心懷芥蒂的嫂嫂,也不是需要悉心保護教導的幼妹,而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好朋友:“我本以為,此生就這樣完結了,可誰知道,竟會遇到他。”說到最後那個“他”字,她語聲不自覺地轉柔,慘白的唇角悠然綻開一朵淺笑:“遇到他之前,我從不敢相信,甚至連做夢都夢不出,世間會有這樣一個人。”她笑意轉深,輕輕欹在流風懷裏,臉上神色又是歡喜,又是驕傲:“你知道麽,他是天底下最好的男兒,比官家、比呼敦哥哥,甚至比我爹爹和姨父還要好!他一言成契,終身不移;光明磊落,坦白無欺;無論我臨時變卦還是刺探窺伺,他都不會懷疑我的用心,永遠相信我對他的情義;他怕我受人非議,花燭之夜、枕衾之間,仍不舍得染我完璧之軀。遇到他之後,我才知道自己是個人,除了救國安民、昭雪沉冤、保護紈紈之外,我還有自己的心,有自己的一生要過……”
她氣力難繼,又歇了好一會兒,才低低道:“我從小,見慣了世態炎涼、人心鬼蜮,見慣了欺騙算計、逢場作戲,生來就活在黑暗裏,那也不覺得什麽。可是他,就那樣亮亮堂堂、幹幹淨淨地撞了上來,把我的天地都照亮了。無論世道怎樣險惡,他卻始終光明幹淨,明明熟知世情,卻不肯學一點世故——流風,一對杯盞打碎了一隻,另一隻還能留著用,可我已經知道自己不是一件器物啦。”
流風聽得滿麵淚痕,仆散寧微笑著給她拭淚,柔聲道:“別哭,我有了他,又得到官家成全,已經是這世上最幸運的人啦,還有什麽不足呢?對了,我要快些找到他,他一直孤伶伶的,我不想讓他等太久。”
說著,她掙紮坐起,流風知她心意,忍淚喚達及保駕車,徽兒也回到廂裏。四人往南行了十餘裏,達及保見野草中有熟悉的釜灶痕跡,大聲道:“是這裏!夫人您看,這是行軍路上埋鍋造飯搭起來的!咱們那時候隻顧著逃命,這一定是蒙古人紮的營!”仆散寧點點頭,強撐著下車道:“是這裏,咱們去找找。”
此地確是當日蒙軍大營,故而地上並沒什麽白骨,四人相攜行了幾裏,紅日漸漸西沉,徽兒有些害怕起來,緊緊拉著達及保的手,左顧右盼,忽然看見前麵草藤中似有甲胄,尖聲道:“那裏……”
達及保放開徽兒小手,甕聲道:“我去瞧瞧。”上前幾十步,果見淺溝中有副骷髏,骨架上衣衫已破爛難辨,倒是衣衫外的鎧甲除了泥汙並無損毀,達及保一眼看去,便知是金軍將官的甲胄。
他心中驀地一沉,又往遺骸腿部看去,果見膝下脛骨盡碎,踝骨以下不知所蹤,正與碑文所述相合,登時目中一熱,雙腿發軟,情不自禁地跪了下來。
仆散寧遠遠看見了,掙紮著跑來,流風與徽兒知道不好,一邊一個拉住她哭道:“姑娘,咱們去找副棺木來,安葬了將軍才是!”達及保聽見,強忍悲痛站起身,走回低頭道:“夫人別看了,隻剩一副骷髏,認不出了……”仆散寧掙開他們,靜靜地道:“讓我看看,我能認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
如您喜歡,請推薦給更多人哦,萬分感謝!
第76章 故國喬木(十)修史
三人知道無法阻攔,攙扶她緩步向前,徽兒顧不得害怕,一刻不離地偎著姑姑,一同走到溝壑邊。流風壯起膽子伸頭一看,奇道:“姑娘,這……這怎麽認?”
仆散寧踏進淺溝,輕輕蹲下身,雙手合什拜了幾拜,低道:“對不住。”然後伸手扯開牽纏的藤蔓,去解那骸骨上的鎧甲,神色極是平靜。
仿佛還是那日意外重逢,石室中,她一件件解下他的衣甲,看見他身上累累傷痕,心疼得淚如雨下;此刻,她亦是這般輕柔地解開那白骨上的胸甲,再解開破爛的衣衫,將兩片前襟往左右輕輕一分,露出白森森的胸骨和一根根肋條,嚇得徽兒和流風尖聲驚叫起來。
仆散寧卻無悲無懼,凝視著胸骨正中間一塊深褐色破布,神色溫柔,微微而笑,輕輕拾起那塊發脆的破布,緩緩貼在心口,低低道:“良佐,良佐,雁兒再也不分開啦。”
達及保與流風麵麵相覷,訝然問:“夫人,這是什麽?”仆散寧柔聲笑道:“是我畫了雙雁的絹帕,他一直貼身藏著。薄絹硬脆,是浸了血的緣故,原先圖案也看不出來了。你瞧,這幾處破損,當是蒙古人殺他時用槍槊戳破的……”一邊說著,一邊將絹帕放回完顏彝胸骨上,回首對徽兒柔道:“好孩子,幫姑姑把車上的銅鏡拿過來,好不好?”徽兒答應著,飛快跑去了。
達及保似是想起了什麽,一拍大腿,哽咽道:“我明白了!難怪那時候將軍總是按著胸口,我還以為他有心痛病,原來……”仆散寧微笑道:“是麽?”低頭凝望那副森森骸骨,無限溫柔,輕輕係回層層衣甲。
這時徽兒飛奔回來,喘籲籲地將手中銅鏡交給她,仆散寧柔聲道:“好孩子,你紈姑姑和李姑父都是從小父母雙亡,將心比心,定會善待你的,隻是你需得放寬心胸,不要多思。”徽兒愣了愣,抱住她大哭:“不!不!姑姑不要!”
仆散寧又側首轉視流風,微笑道:“宋翁翁給了我許多首飾,都在車裏,你自己去拿,其中柳娘子那支珠釵不是凡品,你可去往臨安,換個好價錢。”流風哭得癱倒在地,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達及保想去扶她,又猶豫著縮回了手。
仆散寧看在眼中,點頭道:“郎君忠義雙全,若不想回忠孝軍中,那麽去投我表哥,或者就此歸隱山林,都是極好的。”達及保決然道:“將軍叫我保護夫人,夫人去哪裏,我便去哪裏。”仆散寧搖頭笑道:“我今後和他長長久久地在一處,哪裏還用旁人保護?郎君既叫我夫人,恕我覥顏囑咐一句,請幫我送流風姐姐離開中州。”達及保雙目發紅,忍淚點了點頭。
仆散寧欣然微笑,雙手捧起銅鏡,看著鏡中那張枯瘦慘白的麵孔,喟然道:“當真是‘縱使相逢應不識’了……”說著,一手緩緩理過雲鬟,將銅鏡緊貼在心口,慢慢俯下身子伏在那骸骨上,無限嬌柔,無限憧憬,低低道:“良佐,我隨你回豐州去,好不好?咱們去吃酥酪、爬白塔,再到城外草原上看鴻雁成行……我還要給你生幾個兒女,冬日雨雪,咱們在家圍爐煮酒,賭書潑茶;等開了春,你帶著兒子們出城騎馬打獵,我就和女兒們……放牛牧羊……”
她語聲越來越低,低得漸漸聽不見了,三人不敢打斷,流淚守在一旁。過了許久,流風見她一動不動地伏在完顏彝遺骸上,心中隱隱感到有異,上前去拉她的手,輕聲喚:“姑娘……”誰知一觸之下,頓覺冰涼,登時大哭道:“姑娘!姑娘!”達及保知道不好,連忙將仆散寧抱起,這才發現她胸前一片血跡,心口正中插著一支簪子,那簪尾深入肌體,隻露出小小一截簪頭在外,想是她怕三人阻攔,在對鏡理鬟時悄悄拔下簪子藏在手中,又用銅鏡遮掩,回手將發簪對直刺入心髒,待到流風發覺,早已氣絕多時了。
-
-
九娘眼中淚水滾滾而下,雙手掩麵,渾身發抖,再也說不下去;元好問老淚縱橫,不住頓足長歎;回雪哭得直抽氣。驛丞看看女兒,又看看貴客,最終走到九娘身邊,輕輕道:“好了,好了,都過去了。”九娘極力忍住哭泣,抽噎著自嘲道:“本以為是半截入土的人了,誰知回憶起舊事來,還是這麽沒出息。”驛丞歎道:“難怪你從前總不肯說。雪兒,今日過後,不要再提起了,免得你娘再傷心。”
回雪點點頭,淚眼婆娑地問母親:“那後來呢?”九娘拭淚道:“後來,我們把姑娘和將軍一起安葬了,那麵銅鏡也隨他們入了土。我想姑娘一定不願旁人去打攪他們夫婦,所以未立墓碑,未作標記,就讓他們清清靜靜地長相廝守吧。”說到此,她又掉下淚來。
元好問歎道:“當時官家傳旨翰林苑,尋找平生與良佐熟識交好之人,為他撰寫平生事跡,元某想起他赤誠相待之情,當仁不讓,也是為了在他身後盡一點心意,沒想到,一篇碑文,竟害得長主心碎腸斷,當真是罪孽匪淺……”
九娘向他看了片刻,拭淚道:“元學士,我有一事相求。”元好問長嗟道:“元某明白。長主既已出嗣,將來修史之時,決計不會再將她歸於宗室,這‘完顏’二字,是她夫姓而已。”九娘站起身,向他施了一禮,低道:“多謝先生成全。”元好問忙起身還禮,想了一想,又探詢道:“夫人,元某想在哀宗皇帝的本紀中,保留幾句長主勸諫政事的言語,不指明封號,隻寫‘長公主’三字,夫人以為如何?”回雪不解道:“這是為什麽?”元好問低頭道:“也是元某一點私心,不想讓這般神仙氣度的女子湮滅於史冊,也好教後世知道,我大金曾有如斯女兒。”九娘頷首道:“哀宗一朝還有溫國長公主,不寫明封號,倒也未為不可。”元好問得她允準,提筆在紙上寫道:“長公主言於哀宗曰:‘近來立功效命多諸色人,無事時則自家人爭強,有事則他人盡力,焉得不怨。’上默然。”九娘閱罷,微笑道:“好,極好……”一語未畢,又有淚水潸然落下。
這時門外忽然響起一聲輕歎,四人毛骨悚然,九娘心神恍惚,顫聲道:“姑娘,是姑娘來了麽?”驛丞搶上前頂住門,大喝:“是誰?!”元好問也挺身而前,將九娘與回雪擋在身後。
門外人笑道:“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1]聲音清朗,聽來是個極年輕的男子,元好問吃了一驚,已聽回雪促狹接口道:“是少年而老氣有餘者也。”[2]九娘低喝道:“你住口!”又朗聲道:“是借宿的官人麽?”門外之人笑道:“正是,特來謝過東家。”
驛丞將信將疑地打開門,隻見門外站著個十七八歲的少年,身材十分魁偉,一張臉卻是眉清目秀,神態從容,笑吟吟地一揖到底:“在下李俊卿,多有打攪,抱歉之至。”
九娘打量著他一雙精亮的眼睛,蹙眉道:“李官人看著倒有些眼熟。”李俊卿拱手笑道:“晚輩見過流風姑姑。家父諱衝,表字太和;家母複姓仆散,閨諱上宜下嘉。”
四人大驚:“什麽?!”九娘顫聲道:“你,你是……二姑娘的……”李俊卿揖道:“正是晚輩。”側首向回雪笑道:“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回雪“咯”一聲笑了出來。九娘又驚又喜,拉著他不住端詳,含淚笑道:“難怪眼熟,公子生得極像李相公,又像紈姑娘,隻是李相公沒這般魁梧,我一時竟未想到。”李俊卿笑道:“家母常言,晚輩的身量像外祖父。”九娘拭淚笑道:“不錯,不錯,像極了仆散將軍……李公子,令尊令堂貴體安泰麽?他們現居何處?做何營生?”李俊卿點頭笑道:“都好。當年南下平江府之後,家父往來蘇杭之間,做些絲綢生意,他性情通達、善與人交,家母又熟識各種綾羅錦緞,生計還算順當。”回雪抓住他話頭,扮個鬼臉頑皮地道:“還算順當——那定是陶朱再世,薑呂重生嘍?”驛丞斥道:“別胡說!”語氣卻甚是慈愛,回雪並不害怕。
九娘笑道:“李相公何等精明能幹,又慣熟世路,經商是再合適沒有了。如此說來,他們現下安居在江南?”李俊卿搖頭道:“五年前,福嬤嬤年邁病故,家父陸續盤清了資產,悄悄兒全部折換成現銀,托詞探親,帶著全家一齊北上。”驛丞奇道:“為什麽?”元好問點頭感歎道:“居安思危,這位李公確是聰明人。”李俊卿向他恭恭敬敬地一揖,笑道:“得元學士金口一讚,家父深有榮焉。”又向其餘三人笑道:“家父常說,‘勢莫使盡,利莫賺盡’,世道不平,見好就收,且蒙古虎視眈眈,江南必有兵禍,趁著烽煙未起,早日移家向北,方可保全性命。家母向來對家父言聽計從,無有不依的,倒是幾個弟妹從小生在煙柳繁華之地,舍不得離開姑蘇,被家父好一頓教訓。”
他神色親和,言辭恭敬,極是討喜,九娘笑道:“公子有幾個弟妹?”李俊卿笑道:“晚輩居長,下有二弟二妹,不過家父最疼愛的還是母親,他常說,我們從小得父母萬千鍾愛,家母卻幼失雙親,極是可憐,我們一家人都該多偏疼母親才對。”九娘展顏而笑,點頭道好,目中卻隱隱泛起淚光,心下癡癡暗道:“紈姑娘好歹還得父母如珠如寶地嗬護了六年,可憐我家姑娘,自出娘胎就不見父母,也沒享過一天琴瑟畫眉之樂,更沒有這兒女繞膝的福分……”
她兀自沉浸在悲涼之中,李俊卿察其神色,又笑道:“晚輩適才說錯了,論起來晚輩上頭還有長兄猷之。”九娘一驚,低呼道:“對了!?小公子!他……他在你家?謝天謝地!”回雪插口道:“娘,您沒去南朝麽?”九娘歉然道:“我們一同安葬了將軍和姑娘之後,就分道揚鑣了。小公子由廣平郡……不,是昭宗皇帝的侍衛們護送,前往江南投奔二姑娘,而達及保大哥送我北上中都。”元好問歎道:“夫人自幼流落宮廷,中都可謂是夫人的故鄉了。”九娘點頭道:“是,我最早的記憶就是中都皇宮和師傅鄭夫人,也是在豐宜門前大街上,第一次見到姑娘……”回雪好奇道:“那您怎麽又來到這平山城?”九娘道:“我跟著姑娘耳濡目染,學了不少製香合香的功夫,就在中都開了間香料鋪子,誰知不懂經營,蝕得一塌糊塗,虧得姑娘給的首飾多,才沒餓死街頭。後來,遇到了你爹,和他成了親,又有了你,你爹謀了個驛丞的差事,我就跟著他來到這平山城。”元好問道:“那達及保呢?”九娘輕歎道:“他將我送到中都,待我安頓下來之後,就走了……我問他去哪,他說,繼任的忠孝軍總領並非善類,他不願再回忠孝軍中,也不願歸隱山林,所以思來想去,決定投奔廣平郡王,也就是後來的昭宗皇帝。”[3]回雪奇道:“這位王爺,怎麽當上皇帝啦?”九娘看向元好問,苦笑道:“我也是道聽途說,元學士知道經過麽?”元好問點點頭,低歎道:“說起來,我想廣平郡王也不願做這個皇帝吧……”
送走仆散寧與徽兒之後,承麟聯絡各地兵馬勤王。完顏思烈自密州入京,途中遭遇蒙軍,一場惡戰,隨行的員外郎王渥歿於戰陣。皇帝將內府及後宮寶物取來犒勞勤王軍士,隻是一場大疫之後,城中人煙蕭條,糧食奇缺,入冬後,局勢更加嚴峻,米價高漲到一升值銀二兩,十一月,“京城人相食”。
臘月,皇帝決意放棄汴梁,隻挑選了一部分文臣武將隨駕而行,並未帶走太後、皇後、妃嬪、公主與內族宗親。元好問亦不在隨駕人員之內,隻能按照職守,留駐汴京。
臨行前夜,尚書省王阿裏不忿自己被皇帝遺棄在汴梁,慫恿新上任的忠孝軍總領蒲察官奴,欲挾兵勢,嘩立荊王守純為帝。守純不願,蒲察官奴利誘不成,翻臉威逼,命忠孝軍將士舉刀向前。恰在此時,承麟聞訊率兵趕到,達及保一聲斷喝,響如驚雷:“將軍從前是怎樣教導我們的?他去了不到一年,你們就要犯上作亂,做不忠不孝之人嗎?!”一語振聾發聵,忠孝軍士卒人人麵有慚色,連蒲察官奴也訕訕低頭,一場蕭牆之禍就此冰消瓦解。守純呆若木雞,怔怔驚訝——那個討厭的人已死去多時了,身後餘威,竟一至於斯。
天明後,禦駕啟程,與病榻上的太後作別,大慟。皇後目送皇帝起身,要看就要行至殿門,忽然想起仆散寧的話,脫口喚道:“官家!”皇帝腳步一頓,轉身看她,目光卻是警覺而不耐的。皇後視若不見,柔聲低道:“自官家登基後,一直以位分稱呼,今日臣妾想再聽官家,喚一聲臣妾的名字。”皇帝微微一愣,麵色尷尬,快速低聲道:“靜英!”說罷,立即轉身而去。諸妃嬪牽衣頓足,哭聲震天,皇後佇立良久,腦海中唯有仆散寧那句“你才是真可憐!”
皇帝倉促離京,根本未作盤算,出了開陽門兩眼一抹黑,不知往何處安生,沒頭蒼蠅似的從陳留杞縣奔向河朔,又被對岸蒙軍打得丟盔棄甲。皇帝聽說衛州有糧,又命承裔攻打衛州,承裔戰敗而逃,皇帝聞訊後匆忙逃往歸德,正在苦戰的金軍將士聽聞聖駕離去,軍心大亂,潰敗而亡。皇帝本欲斬殺承裔,又恐激怒承麟,權衡之下便將承裔打入大牢,籍其家財賜將士,曰:“汝輩宜竭忠力,毋如斯人誤國。”承麟無話可說,七日後,承裔餓死於獄中。
二年正月,蒙軍卷土重來,本是汴京西麵元帥的崔立突然發難,率二百甲士人攻入尚書省官邸,殺害兩位丞相及禦史大夫、諫議大夫、左副點檢、奉禦、講議、六部官員無數,勒兵逼迫太後,自立為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左丞相、都元帥,旋即自封鄭王——種種行徑,一如貞佑元年的胡沙虎。金朝曆代皇帝最為猜忌提防的逆將兵變,終於在二十年後重新上演。
崔立禁止城中婚嫁,索聚貴戚官員妻女供其淫樂,派兵至濟國公府索要紈紈時,仆散寧壽拜過祖父、父親、長兄靈位,親持刀弓敉殺亂兵,與之同歸於盡。
四月十八日,崔立率兵將皇後徒單氏、太後王氏、梁王完顏從恪、荊王完顏守純及各宗室綁縛驅趕到開封城西南的青城,並開門獻城投降,誰知蒙軍並未優待,一樣擄掠崔立妻女,盡括家財。
一百零五年前,大宋東京汴梁被女真族鐵騎踏破,那一年,正是宋欽宗靖康二年,史稱“靖康之難”。
一百零五年後,汴京作為金國京都再次破城,一輛輛象輅、革輅、耕根車、重翟車、金根車,滿載著太後王氏、皇後徒單氏及金朝皇宮內有位號的嬪妃,親王郡王、公主郡主等宗室男女五百多人,從開陽門魚貫而出,車後緊跟著醫官、卜士、工匠和繡女等,被蒙兵一路鞭打驅趕前往蒙古和林。
窩闊台在丞相耶律楚材的勸諫下雖未屠城,但“唯完顏一族不可赦”,出城不久,主帥速不台下令將所有金朝宗室男子一一挑出驗明正身,排成一排站在路邊,無分老幼,悉數誅殺,懷信、懷義兄弟與守純及其三子皆未幸免。遍地的鮮血激起了蒙兵的獸性,狂叫著衝入已魂飛魄散的金國後妃的車輛中,後世宋人報複靖康之恥,作《嚐後圖》記錄哀宗皇後徒單氏受辱慘狀。
暴行一直持續到次日早晨,捱過□□留下條性命的宗室婦女和宮娥繡女們又被押解上路,“在道艱楚萬狀,尤甚於徽、欽之時。”
道旁僵臥滿累囚,過去旃車似水流。紅粉哭隨回鶻馬,為誰一步一回頭。
隨營木佛賤於柴,大樂編鍾滿市排。虜掠幾何君莫問,大船渾載汴京來。
白骨縱橫似亂麻,幾年桑梓變龍沙。隻知河朔生靈盡,破屋疏煙卻數家。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元好問
[1]注:見唐代王勃《滕王閣序》,後文中李俊卿所引都出自此篇。
[2]注:見宋代黃庭堅《答李幾仲書》。
[3]注:即金末帝完顏承麟。
作者有話要說:
期待您的評論反饋,如您喜歡請推薦給更多人哦^^
承麟與宋珪對視一眼,膝行上前,再三叩首道:“臣懇求陛下,應長主所請,收回賜姓,廢除封號,將她貶為庶人,由得她與陳和尚自行嫁娶。長主這般模樣,還有什麽祥瑞可言?陛下成全生者,亦是安慰死者;禮重去者,方顯勉勵來者,臣與紫微軍將士同感恩德,便是忠孝軍士卒知曉,也知聖恩不負,望陛下三思!”
皇帝微微一凜,沉吟未語,三峰山一戰後朝中缺將,承麟獨領紫微軍,舉足輕重,倒不可等閑處之,皇後揣度皇帝心意,便接口道:“麟弟言之有理,可妹妹是被先帝封為公主,陛下褫奪封號,豈非不敬先帝?”承麟拱手恭敬地道:“先帝西伐夏侮,南開宋釁,都是被陛下甫一登基便更弦易轍了的,如今撤一個女子的封號,量來也無傷孝心。”皇後偷偷看了一眼皇帝,見他仍在猶豫,又蹙眉柔聲道:“麟弟所言極是。可褫奪賜姓之後,妹妹該姓什麽呢?難道要姓……”她語聲漸低,及時咽回一個不能提及的“趙”字。
承麟一愣,登時語塞,宋珪早有準備,伏首道:“陛下,昔年長主還在母腹之中,莊獻大長公主就請求衛紹王,讓她收養這個孩子,可惜衛紹王不肯答應。長主降生後,大長公主關懷備至,一片慈愛,純然肺腑。長主長大後,禮敬大長公主如同生母,又親自扶柩發喪,年年祭祀,這等恩情緣分,便是親生女兒也不過如此了。求陛下恩準長主名入濟國公府族譜,記於莊獻大長公主膝下。”承麟見機,立刻接口道:“姑母乃國朝女子典範,隻可惜身後荒涼,實在淒慘,不如就將妹妹過繼給姑母,正可兩全。”
皇帝未置可否,疏離的目光掃過墀下完顏寧,見她麵色萎黃,臉上衣上都是血跡,莫名地想起父親崩逝的那一夜,她從寧德殿冒死奔到東宮報信,沉靜中帶著視死如歸的決然,心中驀地一酸。那時的她豆蔻華年、清英浩蕩,自己也壯誌淩雲,滿心勵精圖治開創中興,誰知慘淡經營九年後,原本朝氣蓬勃的兩個人,竟都走到了這般山沉水逝的窮途末路。
然而她能心灰意冷,他卻無處可逃,隻能溫和微笑,一如這些年在臣民麵前的仁德天子形象:“麟弟此心甚好。”轉首向潘守恒道:“傳朕旨意,兗國長公主出嗣莊獻大長公主,即日起廢除封號。”他的神色仍是上位者的疏離,卻也含著隱隱哀憫——甚至是羨慕,目光緩緩移向完顏寧:“傳旨大睦親府和史館,刪除所有文字記檔,從今日起,先帝與朕兩朝實錄上再無兗國公主,將來的金史上也不會有。”
完顏寧勉力直起身,掙紮著以手加額,深深叩拜,皇帝揮揮手,頹然道:“去吧,要什麽東西,自己去拿。”承麟與宋珪攙起她,退步向後,走到門邊時,她又回首凝視帝後,斂衽為禮:“臣女此去,今生後會無期,願官家與娘娘洪福齊天,聖壽永年。”
說罷,她轉身而去,衣袂翩然,潘守恒看著那素白的身影緩緩飄下漢白玉台階,很快被重重碧瓦紅牆、瓊樓玉殿遮擋,不顧一切奔到殿外,卻在台階上沒由來地雙腿一軟,癱倒在地。
他顫抖著睜大雙眼,絕望地目送那纖細的白影在淚霧中洇散飄遠,終至再看不見。
-
完顏寧在承麟和宋珪的攙扶下強撐著走到翠微閣,閣中重簾深鎖,人去樓空,一應器物倒還未被收回,當真是“屏筵空有設,帷席更施張,遊塵掩虛座,孤帳覆空床”,院中幾株淩雲參天的蒼鬆翠柏,沉默地迎向它們曾經的主人。
完顏寧步履輕虛,徑直走向內室,從積灰的妝台上取下銅鏡,細心擦拭著鏡麵和背後銘文上的灰塵,神色溫柔而認真,仿佛擦拭的不是銅鏡,而是鏡中曾映照過的那張臉龐。
“長……仆散姑娘,您今後要往哪裏去?”宋珪關切地道,“依我看,京城不安全,不如去南朝找二姑娘,姊妹倆也有個依靠。”承麟點頭道:“我也是這樣想。”
完顏寧停下手,抬頭向宋珪凝視片刻,忽然低聲喚:“翁翁。”宋珪一愣,慌亂地搖頭,擺手道:“臣不敢……武肅公才是您的翁翁……”完顏寧又喚:“翁翁!”宋珪淚濕雙目,不敢點頭,卻也不願再搖頭,哽咽道:“好孩子……”完顏寧低道:“翁翁年事已高,千萬珍重,這二十二年的大恩,我隻有來生再報了。”宋珪滴下淚來,哽咽道:“好孩子,說什麽報不報的,我老了,隻盼著你能安安樂樂的……將軍泉下有知,定然也是這樣想……”
完顏寧隻是怔怔發笑,過了片刻,向宋珪福了一福,緩緩轉身向外走去,穿出院門和夾道,繞過兩塊嶙峋參天的太湖石,行經玉清殿和雪香亭,再折向南一路掠過純和殿、仁安殿,最後來到隆德殿之側,駐足凝望掖門,但笑不語。
很快,她又轉過身,向西華門方向疾步而行,越走越快,步履揚起微塵,清晰地感覺到兩側巍巍宮闕從視線中倒退,漸漸定格成永訣的前半生。
-
回營後,戶部很快派人送來了戶籍文牒,完顏寧仔仔細細看著牒上“仆散寧”三字,長籲出一口氣,微笑道:“總算名正言順了。”承麟立即代男家寫了聘書,親自送到濟國公府,為完顏彝求娶仆散寧,從此,合二姓之好,定百年之身,三世故舊,兒女姻緣,天作之合,順理成章,再無半點瑕疵。
此間,承麟請了數名太醫,又親自拜訪李杲求其醫治,然而所有醫生都搖頭而去,李杲歎道:“姑娘萬念俱灰,王爺還是治她的心病要緊。”
短短幾天後,仆散寧已萎落成一把枯骨,任承麟、徽兒、達及保和凝光如何開解,她隻是在枕上側首向西南方向,微笑不語。
這一日,她又咳出好些血,昏昏沉沉中,似被人抱了起來,勉強睜開眼,看見承麟含淚道:“表妹,我送你去鈞州。”
鈞州?這兩個字牽動肝腸,她腦中清楚了些,聽承麟歎道:“我明白你是斷斷不肯獨活的了,我都已安排好了,趁眼下戰事稍緩,送你去與良佐團聚。”仆散寧靠在他懷中,有氣無力地道:“你怎能輕易離京?還有,徽兒,趁此機會……”
承麟疼惜地輕撫她背脊,數層秋衣之下,那突起的脊骨依舊硌著掌心:“是,徽兒也和你一起去,我不能離京,安排了幾個人護送他去南朝找紈紈。”說著,他將仆散寧抱到車上,向達及保交待幾句,對車廂中的徽兒簡短地道:“乖兒,路上小心些。”
徽兒清澈的雙目中有淚光閃動,小嘴顫抖著似要說話,這時,凝光嗚嗚咽咽地哭起來,哀聲喚:“王爺!”徽兒神色驟變,厭惡地轉過頭,不再看向父親。承麟一愣,嘴唇動了動,終是無話可說,苦澀而遲緩地關攏廂門,在越來越狹窄的視線裏,看見兒子仍倔強不肯轉頭。
他仰頭向天,仿佛又看到妻子臨終時的模樣,也是一樣的怨恨,至死不肯轉回頭看他一眼。
他有一瞬間的恍惚,像是明白了,又像是遺忘了,這其中所有的因果。
-
因怕仆散寧病體難支,達及保駕車日夜兼程向西南急行,兩天後就到達鈞州地界。徽兒不肯南下,定要陪伴姑姑左右,仆散寧亦不勉強,打起精神按照那碑文所言,尋找當時蒙軍駐紮的位置。
達及保怕她受不住勞累,更怕她猝然見到完顏彝遺骸的慘狀會崩潰,力勸她留在城中等待,仆散寧隻是惻然搖頭,堅持同往。
當日鈞州城內郊外遍地屍體,無人收殮,七個月後,曝露荒野的屍身皆成了累累白骨,風吹雨打,鴉啄犬分,零亂散落在荒草野藤中,十分可怖。徽兒害怕,躲在廂中不敢看,仆散寧卻甚是平靜,靠在車上與達及保一同辨認方向。
馬車突然一頓,仆散寧重病無力,險些跌下去,抬頭看時,達及保已跳下馬車,大步奔向前方,將俯臥在地的一個女子抱起,仆散寧定睛看去,驚呼道:“流風!”
原來流風離京後,一心往鈞州方向尋找長主,她自幼長於禁宮,全然不懂野外處事求生,又無馬匹,才出了京城就遭搶劫,連同宋珪偷偷塞進行囊的一點金銀也被搶走,途中行經之地皆受兵燹,十室九空,連向人乞討都不能夠,缺衣少食,心驚膽戰,幾天的路走了幾月,勉強趕到鈞州郊外被滿地白骨一嚇,登時暈厥過去。
悠悠醒來時,她見到形銷骨立的長主關切地凝視著自己,以為身在夢中。突然斜剌裏遞來水囊,有人站得遠遠地甕聲道:“喏!”流風一看是達及保,才知並非做夢,支棱起來抱著形容枯槁的仆散寧又驚又痛地問:“長主!長主!您怎麽啦?”
仆散寧微微而笑:“我不是長主。”並簡短地將別來經曆告訴於她。流風數月來輾轉荒野,並未聽說完顏彝就義之事,此刻驟然聽到,登時驚得呆了,眼淚滾珠般簌簌掉落;仆散寧卻仍沒有一滴眼淚,微笑著用幹枯得脫了形的手輕輕擦去她的淚水,三言兩語,將皇帝褫姓黜封等後事說完,又問流風為何在此。
流風痛心不已,更怕她決意殉死,將別後憂急如焚、途中萬般艱苦一語帶過,含淚道:“姑娘,咱們找到將軍遺骨,將他安葬之後,就一起去隱居,好麽?您曾教我,既已無緣,那便各自珍重;既不能彼此保全,留下一個也好——你親口說過的,你記得麽?!”
那是什麽時候的事了?仆散寧有些恍惚,似有微風輕翻起一頁頁少時歲月,隱約記起,仿佛還是給流風改名時,評論曹植與甄後的話。
“是啊,我那時是這樣想的。”她微笑著將頭輕輕靠在流風肩上,一如許多年前,翠微閣帳中兩小無猜、並頭夜話,傾訴那些幼稚的猜想和青春的萌動,“從我受封那一日起,我就知道自己將來的結局,或是和親出塞,或是被當成一件禮物籠絡勳戚,這是國朝每一個公主的命運。我所能夠做的,就是用我的臉、我的身子,甚至是我的命,來換一個為國為民,問心無愧。至於曾經的少年綺夢,坦腹東床、霹靂破柱、小兒破賊、封狼居胥……都如夢幻泡影,稍縱即逝,夢醒了,肩上是千鈞重擔,腳下是萬丈深淵,眼前隻有黑黢黢的一條死路。”她一口氣說了許多,似是喘不上氣,劇烈地咳嗽起來,隨著她一聲聲痛嗽,不斷有血滴濺出來,落在她與流風衣襟上。
“姑娘!”流風焦切地為她撫膺順氣,達及保和徽兒急欲走近,仆散寧卻笑著擺擺手,示意自己無妨。
她閉上雙目,不知為何,在感受到生命如水流逝的此刻,忽然很想把一腔心緒訴於流風,或許,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流風早已成為她最好的朋友——不是唯命是從的奴婢,不是心懷芥蒂的嫂嫂,也不是需要悉心保護教導的幼妹,而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好朋友:“我本以為,此生就這樣完結了,可誰知道,竟會遇到他。”說到最後那個“他”字,她語聲不自覺地轉柔,慘白的唇角悠然綻開一朵淺笑:“遇到他之前,我從不敢相信,甚至連做夢都夢不出,世間會有這樣一個人。”她笑意轉深,輕輕欹在流風懷裏,臉上神色又是歡喜,又是驕傲:“你知道麽,他是天底下最好的男兒,比官家、比呼敦哥哥,甚至比我爹爹和姨父還要好!他一言成契,終身不移;光明磊落,坦白無欺;無論我臨時變卦還是刺探窺伺,他都不會懷疑我的用心,永遠相信我對他的情義;他怕我受人非議,花燭之夜、枕衾之間,仍不舍得染我完璧之軀。遇到他之後,我才知道自己是個人,除了救國安民、昭雪沉冤、保護紈紈之外,我還有自己的心,有自己的一生要過……”
她氣力難繼,又歇了好一會兒,才低低道:“我從小,見慣了世態炎涼、人心鬼蜮,見慣了欺騙算計、逢場作戲,生來就活在黑暗裏,那也不覺得什麽。可是他,就那樣亮亮堂堂、幹幹淨淨地撞了上來,把我的天地都照亮了。無論世道怎樣險惡,他卻始終光明幹淨,明明熟知世情,卻不肯學一點世故——流風,一對杯盞打碎了一隻,另一隻還能留著用,可我已經知道自己不是一件器物啦。”
流風聽得滿麵淚痕,仆散寧微笑著給她拭淚,柔聲道:“別哭,我有了他,又得到官家成全,已經是這世上最幸運的人啦,還有什麽不足呢?對了,我要快些找到他,他一直孤伶伶的,我不想讓他等太久。”
說著,她掙紮坐起,流風知她心意,忍淚喚達及保駕車,徽兒也回到廂裏。四人往南行了十餘裏,達及保見野草中有熟悉的釜灶痕跡,大聲道:“是這裏!夫人您看,這是行軍路上埋鍋造飯搭起來的!咱們那時候隻顧著逃命,這一定是蒙古人紮的營!”仆散寧點點頭,強撐著下車道:“是這裏,咱們去找找。”
此地確是當日蒙軍大營,故而地上並沒什麽白骨,四人相攜行了幾裏,紅日漸漸西沉,徽兒有些害怕起來,緊緊拉著達及保的手,左顧右盼,忽然看見前麵草藤中似有甲胄,尖聲道:“那裏……”
達及保放開徽兒小手,甕聲道:“我去瞧瞧。”上前幾十步,果見淺溝中有副骷髏,骨架上衣衫已破爛難辨,倒是衣衫外的鎧甲除了泥汙並無損毀,達及保一眼看去,便知是金軍將官的甲胄。
他心中驀地一沉,又往遺骸腿部看去,果見膝下脛骨盡碎,踝骨以下不知所蹤,正與碑文所述相合,登時目中一熱,雙腿發軟,情不自禁地跪了下來。
仆散寧遠遠看見了,掙紮著跑來,流風與徽兒知道不好,一邊一個拉住她哭道:“姑娘,咱們去找副棺木來,安葬了將軍才是!”達及保聽見,強忍悲痛站起身,走回低頭道:“夫人別看了,隻剩一副骷髏,認不出了……”仆散寧掙開他們,靜靜地道:“讓我看看,我能認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
如您喜歡,請推薦給更多人哦,萬分感謝!
第76章 故國喬木(十)修史
三人知道無法阻攔,攙扶她緩步向前,徽兒顧不得害怕,一刻不離地偎著姑姑,一同走到溝壑邊。流風壯起膽子伸頭一看,奇道:“姑娘,這……這怎麽認?”
仆散寧踏進淺溝,輕輕蹲下身,雙手合什拜了幾拜,低道:“對不住。”然後伸手扯開牽纏的藤蔓,去解那骸骨上的鎧甲,神色極是平靜。
仿佛還是那日意外重逢,石室中,她一件件解下他的衣甲,看見他身上累累傷痕,心疼得淚如雨下;此刻,她亦是這般輕柔地解開那白骨上的胸甲,再解開破爛的衣衫,將兩片前襟往左右輕輕一分,露出白森森的胸骨和一根根肋條,嚇得徽兒和流風尖聲驚叫起來。
仆散寧卻無悲無懼,凝視著胸骨正中間一塊深褐色破布,神色溫柔,微微而笑,輕輕拾起那塊發脆的破布,緩緩貼在心口,低低道:“良佐,良佐,雁兒再也不分開啦。”
達及保與流風麵麵相覷,訝然問:“夫人,這是什麽?”仆散寧柔聲笑道:“是我畫了雙雁的絹帕,他一直貼身藏著。薄絹硬脆,是浸了血的緣故,原先圖案也看不出來了。你瞧,這幾處破損,當是蒙古人殺他時用槍槊戳破的……”一邊說著,一邊將絹帕放回完顏彝胸骨上,回首對徽兒柔道:“好孩子,幫姑姑把車上的銅鏡拿過來,好不好?”徽兒答應著,飛快跑去了。
達及保似是想起了什麽,一拍大腿,哽咽道:“我明白了!難怪那時候將軍總是按著胸口,我還以為他有心痛病,原來……”仆散寧微笑道:“是麽?”低頭凝望那副森森骸骨,無限溫柔,輕輕係回層層衣甲。
這時徽兒飛奔回來,喘籲籲地將手中銅鏡交給她,仆散寧柔聲道:“好孩子,你紈姑姑和李姑父都是從小父母雙亡,將心比心,定會善待你的,隻是你需得放寬心胸,不要多思。”徽兒愣了愣,抱住她大哭:“不!不!姑姑不要!”
仆散寧又側首轉視流風,微笑道:“宋翁翁給了我許多首飾,都在車裏,你自己去拿,其中柳娘子那支珠釵不是凡品,你可去往臨安,換個好價錢。”流風哭得癱倒在地,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達及保想去扶她,又猶豫著縮回了手。
仆散寧看在眼中,點頭道:“郎君忠義雙全,若不想回忠孝軍中,那麽去投我表哥,或者就此歸隱山林,都是極好的。”達及保決然道:“將軍叫我保護夫人,夫人去哪裏,我便去哪裏。”仆散寧搖頭笑道:“我今後和他長長久久地在一處,哪裏還用旁人保護?郎君既叫我夫人,恕我覥顏囑咐一句,請幫我送流風姐姐離開中州。”達及保雙目發紅,忍淚點了點頭。
仆散寧欣然微笑,雙手捧起銅鏡,看著鏡中那張枯瘦慘白的麵孔,喟然道:“當真是‘縱使相逢應不識’了……”說著,一手緩緩理過雲鬟,將銅鏡緊貼在心口,慢慢俯下身子伏在那骸骨上,無限嬌柔,無限憧憬,低低道:“良佐,我隨你回豐州去,好不好?咱們去吃酥酪、爬白塔,再到城外草原上看鴻雁成行……我還要給你生幾個兒女,冬日雨雪,咱們在家圍爐煮酒,賭書潑茶;等開了春,你帶著兒子們出城騎馬打獵,我就和女兒們……放牛牧羊……”
她語聲越來越低,低得漸漸聽不見了,三人不敢打斷,流淚守在一旁。過了許久,流風見她一動不動地伏在完顏彝遺骸上,心中隱隱感到有異,上前去拉她的手,輕聲喚:“姑娘……”誰知一觸之下,頓覺冰涼,登時大哭道:“姑娘!姑娘!”達及保知道不好,連忙將仆散寧抱起,這才發現她胸前一片血跡,心口正中插著一支簪子,那簪尾深入肌體,隻露出小小一截簪頭在外,想是她怕三人阻攔,在對鏡理鬟時悄悄拔下簪子藏在手中,又用銅鏡遮掩,回手將發簪對直刺入心髒,待到流風發覺,早已氣絕多時了。
-
-
九娘眼中淚水滾滾而下,雙手掩麵,渾身發抖,再也說不下去;元好問老淚縱橫,不住頓足長歎;回雪哭得直抽氣。驛丞看看女兒,又看看貴客,最終走到九娘身邊,輕輕道:“好了,好了,都過去了。”九娘極力忍住哭泣,抽噎著自嘲道:“本以為是半截入土的人了,誰知回憶起舊事來,還是這麽沒出息。”驛丞歎道:“難怪你從前總不肯說。雪兒,今日過後,不要再提起了,免得你娘再傷心。”
回雪點點頭,淚眼婆娑地問母親:“那後來呢?”九娘拭淚道:“後來,我們把姑娘和將軍一起安葬了,那麵銅鏡也隨他們入了土。我想姑娘一定不願旁人去打攪他們夫婦,所以未立墓碑,未作標記,就讓他們清清靜靜地長相廝守吧。”說到此,她又掉下淚來。
元好問歎道:“當時官家傳旨翰林苑,尋找平生與良佐熟識交好之人,為他撰寫平生事跡,元某想起他赤誠相待之情,當仁不讓,也是為了在他身後盡一點心意,沒想到,一篇碑文,竟害得長主心碎腸斷,當真是罪孽匪淺……”
九娘向他看了片刻,拭淚道:“元學士,我有一事相求。”元好問長嗟道:“元某明白。長主既已出嗣,將來修史之時,決計不會再將她歸於宗室,這‘完顏’二字,是她夫姓而已。”九娘站起身,向他施了一禮,低道:“多謝先生成全。”元好問忙起身還禮,想了一想,又探詢道:“夫人,元某想在哀宗皇帝的本紀中,保留幾句長主勸諫政事的言語,不指明封號,隻寫‘長公主’三字,夫人以為如何?”回雪不解道:“這是為什麽?”元好問低頭道:“也是元某一點私心,不想讓這般神仙氣度的女子湮滅於史冊,也好教後世知道,我大金曾有如斯女兒。”九娘頷首道:“哀宗一朝還有溫國長公主,不寫明封號,倒也未為不可。”元好問得她允準,提筆在紙上寫道:“長公主言於哀宗曰:‘近來立功效命多諸色人,無事時則自家人爭強,有事則他人盡力,焉得不怨。’上默然。”九娘閱罷,微笑道:“好,極好……”一語未畢,又有淚水潸然落下。
這時門外忽然響起一聲輕歎,四人毛骨悚然,九娘心神恍惚,顫聲道:“姑娘,是姑娘來了麽?”驛丞搶上前頂住門,大喝:“是誰?!”元好問也挺身而前,將九娘與回雪擋在身後。
門外人笑道:“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1]聲音清朗,聽來是個極年輕的男子,元好問吃了一驚,已聽回雪促狹接口道:“是少年而老氣有餘者也。”[2]九娘低喝道:“你住口!”又朗聲道:“是借宿的官人麽?”門外之人笑道:“正是,特來謝過東家。”
驛丞將信將疑地打開門,隻見門外站著個十七八歲的少年,身材十分魁偉,一張臉卻是眉清目秀,神態從容,笑吟吟地一揖到底:“在下李俊卿,多有打攪,抱歉之至。”
九娘打量著他一雙精亮的眼睛,蹙眉道:“李官人看著倒有些眼熟。”李俊卿拱手笑道:“晚輩見過流風姑姑。家父諱衝,表字太和;家母複姓仆散,閨諱上宜下嘉。”
四人大驚:“什麽?!”九娘顫聲道:“你,你是……二姑娘的……”李俊卿揖道:“正是晚輩。”側首向回雪笑道:“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回雪“咯”一聲笑了出來。九娘又驚又喜,拉著他不住端詳,含淚笑道:“難怪眼熟,公子生得極像李相公,又像紈姑娘,隻是李相公沒這般魁梧,我一時竟未想到。”李俊卿笑道:“家母常言,晚輩的身量像外祖父。”九娘拭淚笑道:“不錯,不錯,像極了仆散將軍……李公子,令尊令堂貴體安泰麽?他們現居何處?做何營生?”李俊卿點頭笑道:“都好。當年南下平江府之後,家父往來蘇杭之間,做些絲綢生意,他性情通達、善與人交,家母又熟識各種綾羅錦緞,生計還算順當。”回雪抓住他話頭,扮個鬼臉頑皮地道:“還算順當——那定是陶朱再世,薑呂重生嘍?”驛丞斥道:“別胡說!”語氣卻甚是慈愛,回雪並不害怕。
九娘笑道:“李相公何等精明能幹,又慣熟世路,經商是再合適沒有了。如此說來,他們現下安居在江南?”李俊卿搖頭道:“五年前,福嬤嬤年邁病故,家父陸續盤清了資產,悄悄兒全部折換成現銀,托詞探親,帶著全家一齊北上。”驛丞奇道:“為什麽?”元好問點頭感歎道:“居安思危,這位李公確是聰明人。”李俊卿向他恭恭敬敬地一揖,笑道:“得元學士金口一讚,家父深有榮焉。”又向其餘三人笑道:“家父常說,‘勢莫使盡,利莫賺盡’,世道不平,見好就收,且蒙古虎視眈眈,江南必有兵禍,趁著烽煙未起,早日移家向北,方可保全性命。家母向來對家父言聽計從,無有不依的,倒是幾個弟妹從小生在煙柳繁華之地,舍不得離開姑蘇,被家父好一頓教訓。”
他神色親和,言辭恭敬,極是討喜,九娘笑道:“公子有幾個弟妹?”李俊卿笑道:“晚輩居長,下有二弟二妹,不過家父最疼愛的還是母親,他常說,我們從小得父母萬千鍾愛,家母卻幼失雙親,極是可憐,我們一家人都該多偏疼母親才對。”九娘展顏而笑,點頭道好,目中卻隱隱泛起淚光,心下癡癡暗道:“紈姑娘好歹還得父母如珠如寶地嗬護了六年,可憐我家姑娘,自出娘胎就不見父母,也沒享過一天琴瑟畫眉之樂,更沒有這兒女繞膝的福分……”
她兀自沉浸在悲涼之中,李俊卿察其神色,又笑道:“晚輩適才說錯了,論起來晚輩上頭還有長兄猷之。”九娘一驚,低呼道:“對了!?小公子!他……他在你家?謝天謝地!”回雪插口道:“娘,您沒去南朝麽?”九娘歉然道:“我們一同安葬了將軍和姑娘之後,就分道揚鑣了。小公子由廣平郡……不,是昭宗皇帝的侍衛們護送,前往江南投奔二姑娘,而達及保大哥送我北上中都。”元好問歎道:“夫人自幼流落宮廷,中都可謂是夫人的故鄉了。”九娘點頭道:“是,我最早的記憶就是中都皇宮和師傅鄭夫人,也是在豐宜門前大街上,第一次見到姑娘……”回雪好奇道:“那您怎麽又來到這平山城?”九娘道:“我跟著姑娘耳濡目染,學了不少製香合香的功夫,就在中都開了間香料鋪子,誰知不懂經營,蝕得一塌糊塗,虧得姑娘給的首飾多,才沒餓死街頭。後來,遇到了你爹,和他成了親,又有了你,你爹謀了個驛丞的差事,我就跟著他來到這平山城。”元好問道:“那達及保呢?”九娘輕歎道:“他將我送到中都,待我安頓下來之後,就走了……我問他去哪,他說,繼任的忠孝軍總領並非善類,他不願再回忠孝軍中,也不願歸隱山林,所以思來想去,決定投奔廣平郡王,也就是後來的昭宗皇帝。”[3]回雪奇道:“這位王爺,怎麽當上皇帝啦?”九娘看向元好問,苦笑道:“我也是道聽途說,元學士知道經過麽?”元好問點點頭,低歎道:“說起來,我想廣平郡王也不願做這個皇帝吧……”
送走仆散寧與徽兒之後,承麟聯絡各地兵馬勤王。完顏思烈自密州入京,途中遭遇蒙軍,一場惡戰,隨行的員外郎王渥歿於戰陣。皇帝將內府及後宮寶物取來犒勞勤王軍士,隻是一場大疫之後,城中人煙蕭條,糧食奇缺,入冬後,局勢更加嚴峻,米價高漲到一升值銀二兩,十一月,“京城人相食”。
臘月,皇帝決意放棄汴梁,隻挑選了一部分文臣武將隨駕而行,並未帶走太後、皇後、妃嬪、公主與內族宗親。元好問亦不在隨駕人員之內,隻能按照職守,留駐汴京。
臨行前夜,尚書省王阿裏不忿自己被皇帝遺棄在汴梁,慫恿新上任的忠孝軍總領蒲察官奴,欲挾兵勢,嘩立荊王守純為帝。守純不願,蒲察官奴利誘不成,翻臉威逼,命忠孝軍將士舉刀向前。恰在此時,承麟聞訊率兵趕到,達及保一聲斷喝,響如驚雷:“將軍從前是怎樣教導我們的?他去了不到一年,你們就要犯上作亂,做不忠不孝之人嗎?!”一語振聾發聵,忠孝軍士卒人人麵有慚色,連蒲察官奴也訕訕低頭,一場蕭牆之禍就此冰消瓦解。守純呆若木雞,怔怔驚訝——那個討厭的人已死去多時了,身後餘威,竟一至於斯。
天明後,禦駕啟程,與病榻上的太後作別,大慟。皇後目送皇帝起身,要看就要行至殿門,忽然想起仆散寧的話,脫口喚道:“官家!”皇帝腳步一頓,轉身看她,目光卻是警覺而不耐的。皇後視若不見,柔聲低道:“自官家登基後,一直以位分稱呼,今日臣妾想再聽官家,喚一聲臣妾的名字。”皇帝微微一愣,麵色尷尬,快速低聲道:“靜英!”說罷,立即轉身而去。諸妃嬪牽衣頓足,哭聲震天,皇後佇立良久,腦海中唯有仆散寧那句“你才是真可憐!”
皇帝倉促離京,根本未作盤算,出了開陽門兩眼一抹黑,不知往何處安生,沒頭蒼蠅似的從陳留杞縣奔向河朔,又被對岸蒙軍打得丟盔棄甲。皇帝聽說衛州有糧,又命承裔攻打衛州,承裔戰敗而逃,皇帝聞訊後匆忙逃往歸德,正在苦戰的金軍將士聽聞聖駕離去,軍心大亂,潰敗而亡。皇帝本欲斬殺承裔,又恐激怒承麟,權衡之下便將承裔打入大牢,籍其家財賜將士,曰:“汝輩宜竭忠力,毋如斯人誤國。”承麟無話可說,七日後,承裔餓死於獄中。
二年正月,蒙軍卷土重來,本是汴京西麵元帥的崔立突然發難,率二百甲士人攻入尚書省官邸,殺害兩位丞相及禦史大夫、諫議大夫、左副點檢、奉禦、講議、六部官員無數,勒兵逼迫太後,自立為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左丞相、都元帥,旋即自封鄭王——種種行徑,一如貞佑元年的胡沙虎。金朝曆代皇帝最為猜忌提防的逆將兵變,終於在二十年後重新上演。
崔立禁止城中婚嫁,索聚貴戚官員妻女供其淫樂,派兵至濟國公府索要紈紈時,仆散寧壽拜過祖父、父親、長兄靈位,親持刀弓敉殺亂兵,與之同歸於盡。
四月十八日,崔立率兵將皇後徒單氏、太後王氏、梁王完顏從恪、荊王完顏守純及各宗室綁縛驅趕到開封城西南的青城,並開門獻城投降,誰知蒙軍並未優待,一樣擄掠崔立妻女,盡括家財。
一百零五年前,大宋東京汴梁被女真族鐵騎踏破,那一年,正是宋欽宗靖康二年,史稱“靖康之難”。
一百零五年後,汴京作為金國京都再次破城,一輛輛象輅、革輅、耕根車、重翟車、金根車,滿載著太後王氏、皇後徒單氏及金朝皇宮內有位號的嬪妃,親王郡王、公主郡主等宗室男女五百多人,從開陽門魚貫而出,車後緊跟著醫官、卜士、工匠和繡女等,被蒙兵一路鞭打驅趕前往蒙古和林。
窩闊台在丞相耶律楚材的勸諫下雖未屠城,但“唯完顏一族不可赦”,出城不久,主帥速不台下令將所有金朝宗室男子一一挑出驗明正身,排成一排站在路邊,無分老幼,悉數誅殺,懷信、懷義兄弟與守純及其三子皆未幸免。遍地的鮮血激起了蒙兵的獸性,狂叫著衝入已魂飛魄散的金國後妃的車輛中,後世宋人報複靖康之恥,作《嚐後圖》記錄哀宗皇後徒單氏受辱慘狀。
暴行一直持續到次日早晨,捱過□□留下條性命的宗室婦女和宮娥繡女們又被押解上路,“在道艱楚萬狀,尤甚於徽、欽之時。”
道旁僵臥滿累囚,過去旃車似水流。紅粉哭隨回鶻馬,為誰一步一回頭。
隨營木佛賤於柴,大樂編鍾滿市排。虜掠幾何君莫問,大船渾載汴京來。
白骨縱橫似亂麻,幾年桑梓變龍沙。隻知河朔生靈盡,破屋疏煙卻數家。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元好問
[1]注:見唐代王勃《滕王閣序》,後文中李俊卿所引都出自此篇。
[2]注:見宋代黃庭堅《答李幾仲書》。
[3]注:即金末帝完顏承麟。
作者有話要說:
期待您的評論反饋,如您喜歡請推薦給更多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