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物色
古代小村長的上進日常 作者:池朝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出來不怕小五你笑話,”溫良自嘲,“枉我七尺男兒,卻活的上下交困,兩畝薄田尚不足溫飽,何談餘銀用來開路。”
他爹是家中幺兒,祖父祖母勒緊褲腰帶甚至不惜惹來兒女的怨恨也要壓著其他兩子兩女上交銀子供幺兒讀書,隻期有朝一日幺兒能夠青雲直上,登天子之堂。
可惜,許是沒有讀書的天賦,又或許真是時運不濟,總之他爹屢屢失利,至死也未有半分功名。
後來兩個伯伯不堪重負,終於在族老的主持下分了家,不久他出生,同年祖父母先後病逝,他爹因著這些年備考入魔而四肢不勤、五穀不分,他娘產後未及歇養便獨立支撐起家門。
再往後,他表現出的天賦讓他爹寄予厚望,卻又因著左賓而斷了希望,他爹氣急敗壞、含恨而終,不到兩年他娘也隨之去世。
那時他也不過宋不辭這般年齡,上無父母、下無兄弟,左右族親鄉鄰更是因著家人的先後去世對他避如蛇蠍。
他能夠活下來,其中艱辛不言而喻,後來若非趙掌櫃仁善,不時給他些抄書的活計,還允許他去自家書齋看書,他哪兒有資格跟宋不辭坐在這裏侃侃而談。
宋不辭思索片刻,“作保之事上我大概是幫不上忙,不過,我這有個活計許溫大哥溫飽應該是夠的。”
溫良驚訝,而後連忙拒絕,“小五,防人之心不可無,我知你們村的作坊向來不招收外村人,你切莫因著一時惻隱而貿然開了先河。”
他麵色嚴肅,義正言辭,“再者,我與你說這些是引你為知己,並非是在向你賣慘,所以此事還請你莫要再提。”
宋不辭聞言彎了唇角,“溫大哥如此為我考慮,我心甚慰,不過溫大哥誤會了,我說的活計並非是作坊做工。”
溫良微愣,隨即想到,“那可是還有其他需要我抄寫的東西?”
“是也不是,”宋不辭不再繞彎子,“我預計在年底之前於村中修座學堂,用來供村裏的孩子們讀書。”
溫良瞪大眼睛,宋不辭能建起這樣的草台班子已足夠他吃驚,不想宋不辭竟還要在村裏修學堂!
他仔細觀察,發現宋不辭神色皆是坦然和自信,再想想宋不辭的為人和作坊,他的確有這個能力,且更有這個善心。
溫良心底思緒萬千,最終隻道,“有你是宋家村的福氣,更是十裏八村的福氣。”
宋不辭笑而不語,宋家村算是有福吧,至於其他村,他暫時不敢說這麽大的話,畢竟,後續會不會招收其他村的孩子,那得看他能不能夠配備相應的師資力量。
他繼續道,“現如今我這邊隻算是個草台班子,後麵學堂建起來各方麵都得規矩起來,孩子們大概也會多起來,所以我有意物色幾個夫子。”
溫良反應過來宋不辭的意思,可他臉上的猶豫卻大於喜悅,“你能想到我便是對我的肯定,我屬實高興不已,但我一介白身,更有……如何有資格教導孩子們?”
大靖朝的先生最差也得有童生功名在身,更得人品方正、家世清白,他這樣的別人如何放心把孩子送到他手上!
“你的顧慮我都懂,”宋不辭安他的心,“我身患肺癆,村中人始終對憐憫幫襯,從無冷眼,我九歲教族中兄弟姐妹識字,族中長輩更是拿出最好的東西表示感激,從無質疑。”
“再有,我非聖人,建學堂的初衷隻是為了族人,至於旁的願不願意將孩子送來,與我何幹?”
他做了他能做的和該做的,機會也給到了他們,至於他們能不能把握住就不是他該管的事了。
個人有個人的命運,非親非故之人,還不足以讓他去花心思幹預。
溫良知曉,宋不辭這是在告訴他,既然我肯定了你,那我族中的人就不會質疑你,至於其他村人會不會質疑,影響不到我分毫。
他深吸口氣,“恕我話多,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
宋不辭大概猜到了他要問什麽,“溫大哥請講。”
“不瞞你說,我是因著那幾份獨特的試題才生了想來見見你的心思,”溫良直言,“我自認有幾分才學,但那試卷中許多都是我不懂的東西,你請我來有何益呢?”
宋不辭道,“還是之前那句話,我這裏現如今隻是個草台班子,所以我僅僅是把我知道的教給他們,可你覺得新奇的那些非為科舉之正統。”
他教的東西他敢說絕對有用,但凡他們學透其中一門就可糊口無憂,但這些很多東西科舉都用不上!
孩子們將來可以選擇不考科舉,但是他不能讓他們想考卻考不了,所以正統的科舉課程必須加進去。
他先前從杜幼薇口中得知杜尋文有意明年下場,那他就不能讓杜尋文花太多精力在孩子們身上,他亦如此,所以請兩個幫手勢在必行。
溫良雖無功名,但他那會兒講解以右為尊的曆史,耐心有禮、娓娓道來,還能夠給孩子進行引申,是個當先生的好材料。
方才交談間他也知之甚多,詩賦典籍信手拈來,經義策論也是引經據典,且人能得到趙掌櫃認可足以說明他品行方正。
他缺的是機會,不是能力,更非品行,這樣的人,他大可以放心用。
溫良了然,他的眼神由猶疑逐漸變得堅定,“既然小五如此信任我,我若再推辭就真是我不識好歹了,”
“不過,小五如此厚愛,我也不能沒有分寸,”溫良誠懇表態,“我願無條件試用三月,三月過後以孩子們的成績為結果,到時候你可請人出題考察,若成績不理想,我自願請辭,分文不取!”
嘖,宋不辭感慨,這不就是試用期嘛!
隻是試用期還有八成工資呢,溫良對自己可真下的去狠手,但這也足以證明他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
宋不辭看著他,仿佛又看到了之前在醫館門口那個慧眼獨具、進退有禮的溫良。
他含笑應下。
“好!”
他爹是家中幺兒,祖父祖母勒緊褲腰帶甚至不惜惹來兒女的怨恨也要壓著其他兩子兩女上交銀子供幺兒讀書,隻期有朝一日幺兒能夠青雲直上,登天子之堂。
可惜,許是沒有讀書的天賦,又或許真是時運不濟,總之他爹屢屢失利,至死也未有半分功名。
後來兩個伯伯不堪重負,終於在族老的主持下分了家,不久他出生,同年祖父母先後病逝,他爹因著這些年備考入魔而四肢不勤、五穀不分,他娘產後未及歇養便獨立支撐起家門。
再往後,他表現出的天賦讓他爹寄予厚望,卻又因著左賓而斷了希望,他爹氣急敗壞、含恨而終,不到兩年他娘也隨之去世。
那時他也不過宋不辭這般年齡,上無父母、下無兄弟,左右族親鄉鄰更是因著家人的先後去世對他避如蛇蠍。
他能夠活下來,其中艱辛不言而喻,後來若非趙掌櫃仁善,不時給他些抄書的活計,還允許他去自家書齋看書,他哪兒有資格跟宋不辭坐在這裏侃侃而談。
宋不辭思索片刻,“作保之事上我大概是幫不上忙,不過,我這有個活計許溫大哥溫飽應該是夠的。”
溫良驚訝,而後連忙拒絕,“小五,防人之心不可無,我知你們村的作坊向來不招收外村人,你切莫因著一時惻隱而貿然開了先河。”
他麵色嚴肅,義正言辭,“再者,我與你說這些是引你為知己,並非是在向你賣慘,所以此事還請你莫要再提。”
宋不辭聞言彎了唇角,“溫大哥如此為我考慮,我心甚慰,不過溫大哥誤會了,我說的活計並非是作坊做工。”
溫良微愣,隨即想到,“那可是還有其他需要我抄寫的東西?”
“是也不是,”宋不辭不再繞彎子,“我預計在年底之前於村中修座學堂,用來供村裏的孩子們讀書。”
溫良瞪大眼睛,宋不辭能建起這樣的草台班子已足夠他吃驚,不想宋不辭竟還要在村裏修學堂!
他仔細觀察,發現宋不辭神色皆是坦然和自信,再想想宋不辭的為人和作坊,他的確有這個能力,且更有這個善心。
溫良心底思緒萬千,最終隻道,“有你是宋家村的福氣,更是十裏八村的福氣。”
宋不辭笑而不語,宋家村算是有福吧,至於其他村,他暫時不敢說這麽大的話,畢竟,後續會不會招收其他村的孩子,那得看他能不能夠配備相應的師資力量。
他繼續道,“現如今我這邊隻算是個草台班子,後麵學堂建起來各方麵都得規矩起來,孩子們大概也會多起來,所以我有意物色幾個夫子。”
溫良反應過來宋不辭的意思,可他臉上的猶豫卻大於喜悅,“你能想到我便是對我的肯定,我屬實高興不已,但我一介白身,更有……如何有資格教導孩子們?”
大靖朝的先生最差也得有童生功名在身,更得人品方正、家世清白,他這樣的別人如何放心把孩子送到他手上!
“你的顧慮我都懂,”宋不辭安他的心,“我身患肺癆,村中人始終對憐憫幫襯,從無冷眼,我九歲教族中兄弟姐妹識字,族中長輩更是拿出最好的東西表示感激,從無質疑。”
“再有,我非聖人,建學堂的初衷隻是為了族人,至於旁的願不願意將孩子送來,與我何幹?”
他做了他能做的和該做的,機會也給到了他們,至於他們能不能把握住就不是他該管的事了。
個人有個人的命運,非親非故之人,還不足以讓他去花心思幹預。
溫良知曉,宋不辭這是在告訴他,既然我肯定了你,那我族中的人就不會質疑你,至於其他村人會不會質疑,影響不到我分毫。
他深吸口氣,“恕我話多,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
宋不辭大概猜到了他要問什麽,“溫大哥請講。”
“不瞞你說,我是因著那幾份獨特的試題才生了想來見見你的心思,”溫良直言,“我自認有幾分才學,但那試卷中許多都是我不懂的東西,你請我來有何益呢?”
宋不辭道,“還是之前那句話,我這裏現如今隻是個草台班子,所以我僅僅是把我知道的教給他們,可你覺得新奇的那些非為科舉之正統。”
他教的東西他敢說絕對有用,但凡他們學透其中一門就可糊口無憂,但這些很多東西科舉都用不上!
孩子們將來可以選擇不考科舉,但是他不能讓他們想考卻考不了,所以正統的科舉課程必須加進去。
他先前從杜幼薇口中得知杜尋文有意明年下場,那他就不能讓杜尋文花太多精力在孩子們身上,他亦如此,所以請兩個幫手勢在必行。
溫良雖無功名,但他那會兒講解以右為尊的曆史,耐心有禮、娓娓道來,還能夠給孩子進行引申,是個當先生的好材料。
方才交談間他也知之甚多,詩賦典籍信手拈來,經義策論也是引經據典,且人能得到趙掌櫃認可足以說明他品行方正。
他缺的是機會,不是能力,更非品行,這樣的人,他大可以放心用。
溫良了然,他的眼神由猶疑逐漸變得堅定,“既然小五如此信任我,我若再推辭就真是我不識好歹了,”
“不過,小五如此厚愛,我也不能沒有分寸,”溫良誠懇表態,“我願無條件試用三月,三月過後以孩子們的成績為結果,到時候你可請人出題考察,若成績不理想,我自願請辭,分文不取!”
嘖,宋不辭感慨,這不就是試用期嘛!
隻是試用期還有八成工資呢,溫良對自己可真下的去狠手,但這也足以證明他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
宋不辭看著他,仿佛又看到了之前在醫館門口那個慧眼獨具、進退有禮的溫良。
他含笑應下。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