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野豬
古代小村長的上進日常 作者:池朝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架空文,不建議考究,謝謝~)
毫無預兆的雷聲在黑壓壓的天空中突然炸響,像是整個天地都要塌陷一樣,驚的村裏的孩子、雞鴨,哭叫聲此起彼伏。
雷電未收,豆大的雨珠便連串兒的匆匆落下,打在泥地上濺出劈裏啪啦的聲響,不一會兒就成了滂沱之勢。
好不容易睡著又被吵醒的宋不辭感受著屋外的寒涼迷迷糊糊的往被子裏縮了縮,但很快被子裏就傳來了一陣斷斷續續的咳嗽聲。
他從被子裏伸出一隻略顯稚嫩的小手想要打開床頭燈,待碰到土與稻殼交雜的粗糲時,他才清醒了幾分。
他這不是在現代自己到處是電燈的臥室裏,而是在大靖朝宋家村油燈都是奢侈的小土房裏。
三個月前他穿到這裏成了九歲的宋富餘,原身作為宋家村最年輕的小童生本應該前途無量、青雲直上,可他卻因為爹娘早早去世而不得不撐起家門,最終患了肺疾而與科舉無緣,還因此離世。
說是肺疾其實就是現代的肺結核,穿到這裏之後,宋不辭依照記憶裏張仲景的秘方給自己開了方子,對症抓藥,這才緩解了病情。
但偶爾還是有些咳嗽,走不了遠路,且受不得涼,做不了重活。
身體所限,這幾個月也全靠著族人們的接濟和出嫁姐姐的幫襯,他才不至於餓死。
所幸,快了,頂多再有一個月,他這幅身子體力差不多就能恢複多一半了,到時候雖然做不了重活,但寫起書來就能快很多了。
是的,為了謀生宋不辭準備賣話本子,但是他身體不太支持他,寫了兩個多月了才寫了十分之一冊。
想到這兒,宋不辭深深的喘了一口氣,然後掖了掖被角,努力在嘈雜聲中繼續睡過去。
然而第二天天剛亮,他就被一陣悲天搶地的哭喊吵醒了。
他醒了醒神,起身穿好衣服,又翻出家裏破舊的蓑衣,這才循著哭聲出了門,剛走到村民聚集的地方,他就皺緊了眉頭。
隻見綠油油的水稻倒了一片又一片,臥在淤泥裏被霍霍的不成樣子,就算沒倒的也隻留下了兩三寸參差不齊的豁口青茬。
再看看被踩垮的田坎上大大小小的野豬蹄兒印,宋不辭哪裏還不明白,這是山上的野豬趁著下大雨人類的氣味不明顯,下山來糟蹋莊稼了!
打眼看過去,山腳下十幾戶人家的水田,竟無一家幸免!
現下六月,正是水稻開花抽穗的時候!
“蒼天啊!這要人怎麽活啊”!
“該死的畜牲!你怎麽不連我一起吃了”!
王家嬸子站在自家田裏哭天抹淚,她家男人死的早,留下一個五歲的兒子,全靠年邁的婆婆和她一起侍弄著家裏的田地謀生。
哪怕沒日沒夜的勞作,除過稅收也就勉強隻夠自己一家三口的溫飽,現如今,被野豬霍霍的減產一半不止,別說溫飽,稅收都成問題。
隔壁田裏,宋樹根咂著看不見煙絲的煙鬥坐在田埂上一言不發,五十歲的小老頭馱著背,滿是溝壑的的臉上,一雙曆經滄桑的雙眼溢滿的水光和無奈。
他們一家十七口人,家裏過的捉襟見肘,今年家裏剛添了兩張嘴,三兒媳前不久又懷了孕,都指著這田裏吃飯!
小兒子年相看的人家,聘禮還差一兩銀子,本打算秋收後賣了糧食湊湊,早日給小兒子完婚。
可現在,這一切,都完了!
“我去跟它們拚了”!
宋樹根的小兒子宋小山猩紅著一雙眼睛,抄起手裏的鐵鍁就要往山上衝,卻被宋樹根一把拽了回來!
小老頭精瘦,但手上的力氣卻不小,他拽著小兒子,厲聲嗬斥,“拚?你拿什麽拚”?
“先不說你能不能找到那一群畜牲,就是能找到,你就能打的過了?你是巴不得老子去給你收屍嗎”?
“滾去安分點”!
宋小山被他爹搡了一個踉蹌,將鐵鍁一丟,雙手捂著臉無力的蹲在了田坎上,喉嚨裏發出陣陣低咽。
再往過是宋三奶奶家,宋三奶奶早年喪父,中年喪夫,晚年喪子,一生悲苦,就守著這三分水田和村裏人的幫襯過活。
花白著頭發的宋三奶奶不停的抹眼淚,“老天爺,你這是在逼老太婆去死啊”!
……
被兒孫的攙扶的老族長,看著這十幾家被禍害的不成樣子的水田,不自覺的攥緊了手裏的拐杖,這是近百口人的口糧和希望啊!
村裏其他人也人心惶惶,野豬下山,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這一次是離山腳最近的人家,下一次很有可能就是他們了!
“族長,眼下可怎麽辦啊”?
“要不咱們湊湊錢,去請幾個獵戶來”?
“還是組織人手輪流巡邏吧,到時候野豬再來就把它們嚇走”!
……
老族長先是深吸一口氣,然後跺了跺拐杖,“都別哭了!先各自看一下各家的損失,家裏的女人先把能救的救一下,家裏的成年男人都去祠堂商量接下來的打算”!
老族長轉頭看見宋不辭也在,連忙脫下自己的鬥笠給宋不辭帶上,“二狗怎麽來了?雖然好些了,但你這身子受不得涼,快,快回去再穿件衣裳”。
宋不辭悄悄抽了抽嘴角,沒錯,原身大名宋富餘,小名二狗子。
宋不辭想起自己那會出門的急,忘了帶自製的口罩,於是悄然拉開一點兒距離。
他雖然已經治療了三個月了,症狀也好了很多,可古代沒那個技術去驗證他到底還傳不傳染,老人和小孩兒身子弱,他可不敢賭。
“族長爺爺,我不冷,我就過來看看”。
“沒啥好看的,都是造孽啊”,老族長長歎一聲,然後開始趕人,“別淋濕了,快回去歇著吧,一會兒我讓黑蛋給你送飯”。
“好,謝謝族長爺爺”,宋不辭不好意思的點點頭,“那我這就回去了”。
臨走前,宋不辭看了看那大片大片臥在淤泥裏的水稻,想起村裏人一直以來對他的幫襯和關心,他心裏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毫無預兆的雷聲在黑壓壓的天空中突然炸響,像是整個天地都要塌陷一樣,驚的村裏的孩子、雞鴨,哭叫聲此起彼伏。
雷電未收,豆大的雨珠便連串兒的匆匆落下,打在泥地上濺出劈裏啪啦的聲響,不一會兒就成了滂沱之勢。
好不容易睡著又被吵醒的宋不辭感受著屋外的寒涼迷迷糊糊的往被子裏縮了縮,但很快被子裏就傳來了一陣斷斷續續的咳嗽聲。
他從被子裏伸出一隻略顯稚嫩的小手想要打開床頭燈,待碰到土與稻殼交雜的粗糲時,他才清醒了幾分。
他這不是在現代自己到處是電燈的臥室裏,而是在大靖朝宋家村油燈都是奢侈的小土房裏。
三個月前他穿到這裏成了九歲的宋富餘,原身作為宋家村最年輕的小童生本應該前途無量、青雲直上,可他卻因為爹娘早早去世而不得不撐起家門,最終患了肺疾而與科舉無緣,還因此離世。
說是肺疾其實就是現代的肺結核,穿到這裏之後,宋不辭依照記憶裏張仲景的秘方給自己開了方子,對症抓藥,這才緩解了病情。
但偶爾還是有些咳嗽,走不了遠路,且受不得涼,做不了重活。
身體所限,這幾個月也全靠著族人們的接濟和出嫁姐姐的幫襯,他才不至於餓死。
所幸,快了,頂多再有一個月,他這幅身子體力差不多就能恢複多一半了,到時候雖然做不了重活,但寫起書來就能快很多了。
是的,為了謀生宋不辭準備賣話本子,但是他身體不太支持他,寫了兩個多月了才寫了十分之一冊。
想到這兒,宋不辭深深的喘了一口氣,然後掖了掖被角,努力在嘈雜聲中繼續睡過去。
然而第二天天剛亮,他就被一陣悲天搶地的哭喊吵醒了。
他醒了醒神,起身穿好衣服,又翻出家裏破舊的蓑衣,這才循著哭聲出了門,剛走到村民聚集的地方,他就皺緊了眉頭。
隻見綠油油的水稻倒了一片又一片,臥在淤泥裏被霍霍的不成樣子,就算沒倒的也隻留下了兩三寸參差不齊的豁口青茬。
再看看被踩垮的田坎上大大小小的野豬蹄兒印,宋不辭哪裏還不明白,這是山上的野豬趁著下大雨人類的氣味不明顯,下山來糟蹋莊稼了!
打眼看過去,山腳下十幾戶人家的水田,竟無一家幸免!
現下六月,正是水稻開花抽穗的時候!
“蒼天啊!這要人怎麽活啊”!
“該死的畜牲!你怎麽不連我一起吃了”!
王家嬸子站在自家田裏哭天抹淚,她家男人死的早,留下一個五歲的兒子,全靠年邁的婆婆和她一起侍弄著家裏的田地謀生。
哪怕沒日沒夜的勞作,除過稅收也就勉強隻夠自己一家三口的溫飽,現如今,被野豬霍霍的減產一半不止,別說溫飽,稅收都成問題。
隔壁田裏,宋樹根咂著看不見煙絲的煙鬥坐在田埂上一言不發,五十歲的小老頭馱著背,滿是溝壑的的臉上,一雙曆經滄桑的雙眼溢滿的水光和無奈。
他們一家十七口人,家裏過的捉襟見肘,今年家裏剛添了兩張嘴,三兒媳前不久又懷了孕,都指著這田裏吃飯!
小兒子年相看的人家,聘禮還差一兩銀子,本打算秋收後賣了糧食湊湊,早日給小兒子完婚。
可現在,這一切,都完了!
“我去跟它們拚了”!
宋樹根的小兒子宋小山猩紅著一雙眼睛,抄起手裏的鐵鍁就要往山上衝,卻被宋樹根一把拽了回來!
小老頭精瘦,但手上的力氣卻不小,他拽著小兒子,厲聲嗬斥,“拚?你拿什麽拚”?
“先不說你能不能找到那一群畜牲,就是能找到,你就能打的過了?你是巴不得老子去給你收屍嗎”?
“滾去安分點”!
宋小山被他爹搡了一個踉蹌,將鐵鍁一丟,雙手捂著臉無力的蹲在了田坎上,喉嚨裏發出陣陣低咽。
再往過是宋三奶奶家,宋三奶奶早年喪父,中年喪夫,晚年喪子,一生悲苦,就守著這三分水田和村裏人的幫襯過活。
花白著頭發的宋三奶奶不停的抹眼淚,“老天爺,你這是在逼老太婆去死啊”!
……
被兒孫的攙扶的老族長,看著這十幾家被禍害的不成樣子的水田,不自覺的攥緊了手裏的拐杖,這是近百口人的口糧和希望啊!
村裏其他人也人心惶惶,野豬下山,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這一次是離山腳最近的人家,下一次很有可能就是他們了!
“族長,眼下可怎麽辦啊”?
“要不咱們湊湊錢,去請幾個獵戶來”?
“還是組織人手輪流巡邏吧,到時候野豬再來就把它們嚇走”!
……
老族長先是深吸一口氣,然後跺了跺拐杖,“都別哭了!先各自看一下各家的損失,家裏的女人先把能救的救一下,家裏的成年男人都去祠堂商量接下來的打算”!
老族長轉頭看見宋不辭也在,連忙脫下自己的鬥笠給宋不辭帶上,“二狗怎麽來了?雖然好些了,但你這身子受不得涼,快,快回去再穿件衣裳”。
宋不辭悄悄抽了抽嘴角,沒錯,原身大名宋富餘,小名二狗子。
宋不辭想起自己那會出門的急,忘了帶自製的口罩,於是悄然拉開一點兒距離。
他雖然已經治療了三個月了,症狀也好了很多,可古代沒那個技術去驗證他到底還傳不傳染,老人和小孩兒身子弱,他可不敢賭。
“族長爺爺,我不冷,我就過來看看”。
“沒啥好看的,都是造孽啊”,老族長長歎一聲,然後開始趕人,“別淋濕了,快回去歇著吧,一會兒我讓黑蛋給你送飯”。
“好,謝謝族長爺爺”,宋不辭不好意思的點點頭,“那我這就回去了”。
臨走前,宋不辭看了看那大片大片臥在淤泥裏的水稻,想起村裏人一直以來對他的幫襯和關心,他心裏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