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婚姻不是計劃周全的,雖不是隨意而為,但也是將就的。開始的將就是否能堅持到最後,就不一定了。
都說婚姻是將錯就錯的,可是否能一錯到底,或者知錯就改,怕是有條件的。在現代文明中,在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半徑變大的城市人中間,一開始的將就也許就鑄成了後來的錯。這個”錯“,沒有陸遊與唐琬姻緣中的”淒美、哀婉“,令人回腸百轉;更沒有擦肩而過,回眸一望的令人扼腕長歎,有的是讓人厭倦的、卻又揮之不去的尷尬。
國際展會在中國不同城市陸續舉辦,北京的亞運會,上海的國際博覽會。讓從未走出過國門的國人,開始直麵外麵的世界,不少人也在努力讓下一代人躋身於大洋彼岸的城市生活,並引以為傲。”崇洋媚外“不再是一頂很沉重的帽子,相反,是一種姿態,一種腔調。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口號,卻比以往多了不少溫情。人們在足夠大的空間裏開始了階梯戰,鄉村的人往鎮上奔,鎮上的人往省城擠,進了省城的加快步伐奔向省會,終極目標則是南方的上海,首都北京。
小聶第一次到江西,被人問:”姑娘,你是哪裏人啊?“,當她回答自己是北京人時,對方的眼中散發出驚喜、羨慕的光采,那情感是真誠的,善意的。那時候,北京就像火車廣播裏講的:是祖國的心髒。北京人出了京城都自帶皇範兒,似乎還有天子在一樣。常聽廠裏的老人對小聶誇讚:”閨女,你可是天子腳下的人啊,能來我們這窮鄉僻壤的地界兒,真是不簡單呐,有什麽難處就吱一聲啊。“這話說的最多的是村支書。一時間讓小聶覺得鄉土很親,而城市很冷漠,充滿了爾虞我詐。
可漸漸地,鄉裏的人也變得勢利起來。尤其他們對單身女子很苛刻,似乎被一個未婚女子管著,他們這些男人感覺憋屈。他們自然知道小聶是北京城裏的人,不敢心存妄想,但聽說村支書給她和富貴哥說媒,沒了下文,就氣不過了。在他們眼裏,富貴哥離天子差的不遠。
村支書聽說小芹去了美國,就更是覺得自己有遠見,早就看著那丫頭傲氣得鼻孔朝天,娶進門反倒是個禍害。於是村支書又舊話重提了。
”小聶啊,你看,咱們這廠子讓你和富貴經營得這麽好,我聽鄉親們說錢發的可是不少,好多家都琢磨著蓋新房呢。趁著不忙,趕緊把你和富貴的事辦了吧。你看咋樣?“村支書的旱煙袋握在手上,會議室裏已經充滿了煙草味,小聶皺緊了眉頭。
門上明明貼著禁止吸煙的標誌啊,連村支書都違令,這廠規廠紀怎麽維護啊。
”支書,這事,您得問汪總。您覺得呢?“小聶心想,汪富貴怎麽跟這老家夥溝通的啊。
支書樂嗬嗬地走出會議室,小聶把窗戶全都打開了,一個人坐在那裏發呆。
她沒想到小芹會放下北京那麽個大攤子,扭身就去了美國。看汪富貴那幾天魂不守舍的樣子,該不會是小芹一走就沒打算回來吧?她相信小芹想去美國留學,可也知道,是汪富貴幫了很大的忙,她小芹的北大研究生資格才失而複得的。就這麽放棄了?真的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啊。她可是保送上的研究生啊,多少學生點燈熬油地就為了贏得那一次考研成功啊。小聶替汪富貴不值。
在繁華的都市中,青年人們忙碌地穿梭於高樓大廈之間,追求著物質的豐富和生活的便利。但是否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東西?樓高了,車多了。光效應、光汙染的概念有了,尾氣汙染來了。一個生長在農村的人走進大都市,不能不感到光怪陸離。當他適應了眼前的一切,就意味著放棄了原來的自己。可他失去的是什麽呢?並不都是落後和不堪。也許他曾經的疏離感是值得記憶的,後來那份華夏民族共同的情愫被描述為”鄉愁“。
北大南門圖片社,從三角地搬過來一直沒再搬家。他前後的店鋪,店主都不知換了多少茬。黃老板卻一直是那個鐵打的營盤。不管是什麽樣的形式,他都能應對。當初,呂一鳴出租金,後來,他和呂一鳴各出一半租金,收益自然五五分賬。小聶的工資一直是呂一鳴給,多少他並不清楚,也不好問。現在,呂一鳴又要南下廣東了,黃老板終於鼓足勇氣提出收購呂一鳴手上那一半股份。
”嗬,您老這是掙著大錢了哈。現在你拿錢買可比當初貴不少呐,你樂意,我也不能那麽幹呐。那不得讓您恨我一輩子。送您了,您看著給,意思意思就得。得空咱們上即墨海鮮搓一頓,把協議簽了。您這還是幫了我的大忙呢。瞅著我要走了是吧?“呂一鳴說著,朝黃老板肩上就是一拳。
黃老板大名黃坎,正宗的徽州人。他對自己的評價就是:踏實。的確如此,他幹圖片社,一幹就是十五年,對於這個火紅的年代來說,他這樣的做派不能不說暮氣沉沉。雖然他一直給呂一鳴印《北大邊緣人》,還當過幾期責編,但他自己都感覺,呂一鳴用他就像用一台機器。
之前京城的胡同縱橫交錯,人們卻過著單純的日子,小聶記得中學時,沒有什麽人會問你家長是幹什麽的,掙多少錢。那時老爸他們一個工段的人掙的工資都一樣,常有老爸的工友到家裏來找他喝兩口,一聊就是大半天,日子過得再平淡不過了,大家似乎都很閑,有的是時間。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人們開始攀比了。住在什麽區,住的什麽房?家裏是幹什麽的?
自己上了五年大學,學校裏同樣被改革大潮衝擊著。大多是某某老師當了什麽主任,或者在電視台去做什麽講座了。開始時,薪酬都是上交的,大家也都沒什麽說法。後來電視台越來越多,欄目五花八門,也都想請北大的教授,於是電視台的費用水漲船高,教授之間因此產生的競爭越發激烈。
小聶覺得這都很正常,尤其學經濟的,在適當的媒介上發聲,也是盡一份社會責任呢。在那個改革開放的年代,社會正經曆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迫切需要理論的指引。大學作為知識的殿堂,不再是與世隔絕的象牙塔,而是與社會緊密相連的知識中心。
說起來,小芹是學姐,在中文係時,常聽她和麗麗討論專業的用處,似乎還很苦惱。僅僅相差一年,自己的班級裏,大家對專業對口已經談的很少了。事實上也是,很多公共課用的是同樣的教材,那不就意味著大家都在讀同一本書嗎?小聶聽一些人笑談,中文專業要麽是大家,要麽就一名不名。她從一開始就覺得靠專業吃飯是不行的,自己是不會去學校當一輩子老師,判一輩子作文的。
小聶很感謝北大五年給自己帶來的機緣。
一開始就在黃老板的圖片社專職,她之所以敢這麽幹,就是因為自己對當時流行的五筆字型打字、速記都很熟練,而黃老板本人是做不來這些的。她呢?在這裏幹得很輕鬆,上班時間就可以看書。呂一鳴還給她開著一份固定的收入。
接著,她在邱楓的慕然回首旗袍店裏兼職,又靠自己攢的錢買下了旗袍店,算是給自己找到了靠山。
但她從沒想過深造,即使是學經濟。她覺得與其在學校裏貓著,不如到社會上真刀真槍地試吧試吧,讓她最有成就感的當然是在汪富貴的小太陽公司做銷售。而且,在幾個節點上,她都對汪總心存感激,現在做著成才學校江西分校的校長,江西俊暉汽車廠主管銷售的廠長,她的確像邱楓說的那樣,是雙料的才女,既有錢財,又有才華。
可如果說到婚嫁,她最關心的卻是:財務獨立,就是對方不能染指她的生意。而且,她心裏最隱秘的角落寫著:不能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家人都不是親人。
小聶起身關上窗戶,山裏的風還是蠻大的。
她想起一次北大學生會得到不少小提琴家耶胡迪 梅紐因的演出票,地點在大會堂。要說這可是世界頂級的演出了,可她舉著票找了一圈兒,無人應答。她最後硬著頭皮邀請黃坎,黃坎當時的表情夠小聶記一輩子的,她相信再大的腕兒都演不像。他們打車到了人民大會堂,發現門口有不少人在兜售演出票。那一瞬間,小聶有些後悔,早知道就不邀請黃坎了,到這裏直接把票送人不就結了。
也省得整場演出黃坎的眼睛都在看小聶,當小聶說:”台在那邊,你總看我幹嘛?“
黃坎唯一一次地幽默道:”我覺得音樂是用來聽的,所以不用緊盯著舞台。“
回來就更尷尬了,去時為了趕時間,小聶打了車。好不容易進一趟城,她想到處轉轉,可黃坎偏要一起打車回北大。難不成黃坎就是為了付打車的錢嗎?小聶覺得無趣。
自那以後,黃坎看小聶的眼光裏有了特別的東西,言語中也多了些體恤。小聶當然知道這跟愛情不沾邊。
突然之間,她覺得黃坎是可以幫她繞開汪富貴的人,更可以扮演她丈夫這個角色。之所以這麽描述,一來,黃坎不是什麽大老板,家裏人誰也別想占到便宜。二來,她和黃坎在一起這麽久,沒見過她對任何女性產生過興趣,讓人放心。再有就是最關鍵的一點,和他結合,自己還可以獨立地做生意,兩人相安無事。
小聶關上最後一扇窗時,嘴角上翹,微微笑了。
都說婚姻是將錯就錯的,可是否能一錯到底,或者知錯就改,怕是有條件的。在現代文明中,在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半徑變大的城市人中間,一開始的將就也許就鑄成了後來的錯。這個”錯“,沒有陸遊與唐琬姻緣中的”淒美、哀婉“,令人回腸百轉;更沒有擦肩而過,回眸一望的令人扼腕長歎,有的是讓人厭倦的、卻又揮之不去的尷尬。
國際展會在中國不同城市陸續舉辦,北京的亞運會,上海的國際博覽會。讓從未走出過國門的國人,開始直麵外麵的世界,不少人也在努力讓下一代人躋身於大洋彼岸的城市生活,並引以為傲。”崇洋媚外“不再是一頂很沉重的帽子,相反,是一種姿態,一種腔調。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口號,卻比以往多了不少溫情。人們在足夠大的空間裏開始了階梯戰,鄉村的人往鎮上奔,鎮上的人往省城擠,進了省城的加快步伐奔向省會,終極目標則是南方的上海,首都北京。
小聶第一次到江西,被人問:”姑娘,你是哪裏人啊?“,當她回答自己是北京人時,對方的眼中散發出驚喜、羨慕的光采,那情感是真誠的,善意的。那時候,北京就像火車廣播裏講的:是祖國的心髒。北京人出了京城都自帶皇範兒,似乎還有天子在一樣。常聽廠裏的老人對小聶誇讚:”閨女,你可是天子腳下的人啊,能來我們這窮鄉僻壤的地界兒,真是不簡單呐,有什麽難處就吱一聲啊。“這話說的最多的是村支書。一時間讓小聶覺得鄉土很親,而城市很冷漠,充滿了爾虞我詐。
可漸漸地,鄉裏的人也變得勢利起來。尤其他們對單身女子很苛刻,似乎被一個未婚女子管著,他們這些男人感覺憋屈。他們自然知道小聶是北京城裏的人,不敢心存妄想,但聽說村支書給她和富貴哥說媒,沒了下文,就氣不過了。在他們眼裏,富貴哥離天子差的不遠。
村支書聽說小芹去了美國,就更是覺得自己有遠見,早就看著那丫頭傲氣得鼻孔朝天,娶進門反倒是個禍害。於是村支書又舊話重提了。
”小聶啊,你看,咱們這廠子讓你和富貴經營得這麽好,我聽鄉親們說錢發的可是不少,好多家都琢磨著蓋新房呢。趁著不忙,趕緊把你和富貴的事辦了吧。你看咋樣?“村支書的旱煙袋握在手上,會議室裏已經充滿了煙草味,小聶皺緊了眉頭。
門上明明貼著禁止吸煙的標誌啊,連村支書都違令,這廠規廠紀怎麽維護啊。
”支書,這事,您得問汪總。您覺得呢?“小聶心想,汪富貴怎麽跟這老家夥溝通的啊。
支書樂嗬嗬地走出會議室,小聶把窗戶全都打開了,一個人坐在那裏發呆。
她沒想到小芹會放下北京那麽個大攤子,扭身就去了美國。看汪富貴那幾天魂不守舍的樣子,該不會是小芹一走就沒打算回來吧?她相信小芹想去美國留學,可也知道,是汪富貴幫了很大的忙,她小芹的北大研究生資格才失而複得的。就這麽放棄了?真的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啊。她可是保送上的研究生啊,多少學生點燈熬油地就為了贏得那一次考研成功啊。小聶替汪富貴不值。
在繁華的都市中,青年人們忙碌地穿梭於高樓大廈之間,追求著物質的豐富和生活的便利。但是否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東西?樓高了,車多了。光效應、光汙染的概念有了,尾氣汙染來了。一個生長在農村的人走進大都市,不能不感到光怪陸離。當他適應了眼前的一切,就意味著放棄了原來的自己。可他失去的是什麽呢?並不都是落後和不堪。也許他曾經的疏離感是值得記憶的,後來那份華夏民族共同的情愫被描述為”鄉愁“。
北大南門圖片社,從三角地搬過來一直沒再搬家。他前後的店鋪,店主都不知換了多少茬。黃老板卻一直是那個鐵打的營盤。不管是什麽樣的形式,他都能應對。當初,呂一鳴出租金,後來,他和呂一鳴各出一半租金,收益自然五五分賬。小聶的工資一直是呂一鳴給,多少他並不清楚,也不好問。現在,呂一鳴又要南下廣東了,黃老板終於鼓足勇氣提出收購呂一鳴手上那一半股份。
”嗬,您老這是掙著大錢了哈。現在你拿錢買可比當初貴不少呐,你樂意,我也不能那麽幹呐。那不得讓您恨我一輩子。送您了,您看著給,意思意思就得。得空咱們上即墨海鮮搓一頓,把協議簽了。您這還是幫了我的大忙呢。瞅著我要走了是吧?“呂一鳴說著,朝黃老板肩上就是一拳。
黃老板大名黃坎,正宗的徽州人。他對自己的評價就是:踏實。的確如此,他幹圖片社,一幹就是十五年,對於這個火紅的年代來說,他這樣的做派不能不說暮氣沉沉。雖然他一直給呂一鳴印《北大邊緣人》,還當過幾期責編,但他自己都感覺,呂一鳴用他就像用一台機器。
之前京城的胡同縱橫交錯,人們卻過著單純的日子,小聶記得中學時,沒有什麽人會問你家長是幹什麽的,掙多少錢。那時老爸他們一個工段的人掙的工資都一樣,常有老爸的工友到家裏來找他喝兩口,一聊就是大半天,日子過得再平淡不過了,大家似乎都很閑,有的是時間。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人們開始攀比了。住在什麽區,住的什麽房?家裏是幹什麽的?
自己上了五年大學,學校裏同樣被改革大潮衝擊著。大多是某某老師當了什麽主任,或者在電視台去做什麽講座了。開始時,薪酬都是上交的,大家也都沒什麽說法。後來電視台越來越多,欄目五花八門,也都想請北大的教授,於是電視台的費用水漲船高,教授之間因此產生的競爭越發激烈。
小聶覺得這都很正常,尤其學經濟的,在適當的媒介上發聲,也是盡一份社會責任呢。在那個改革開放的年代,社會正經曆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迫切需要理論的指引。大學作為知識的殿堂,不再是與世隔絕的象牙塔,而是與社會緊密相連的知識中心。
說起來,小芹是學姐,在中文係時,常聽她和麗麗討論專業的用處,似乎還很苦惱。僅僅相差一年,自己的班級裏,大家對專業對口已經談的很少了。事實上也是,很多公共課用的是同樣的教材,那不就意味著大家都在讀同一本書嗎?小聶聽一些人笑談,中文專業要麽是大家,要麽就一名不名。她從一開始就覺得靠專業吃飯是不行的,自己是不會去學校當一輩子老師,判一輩子作文的。
小聶很感謝北大五年給自己帶來的機緣。
一開始就在黃老板的圖片社專職,她之所以敢這麽幹,就是因為自己對當時流行的五筆字型打字、速記都很熟練,而黃老板本人是做不來這些的。她呢?在這裏幹得很輕鬆,上班時間就可以看書。呂一鳴還給她開著一份固定的收入。
接著,她在邱楓的慕然回首旗袍店裏兼職,又靠自己攢的錢買下了旗袍店,算是給自己找到了靠山。
但她從沒想過深造,即使是學經濟。她覺得與其在學校裏貓著,不如到社會上真刀真槍地試吧試吧,讓她最有成就感的當然是在汪富貴的小太陽公司做銷售。而且,在幾個節點上,她都對汪總心存感激,現在做著成才學校江西分校的校長,江西俊暉汽車廠主管銷售的廠長,她的確像邱楓說的那樣,是雙料的才女,既有錢財,又有才華。
可如果說到婚嫁,她最關心的卻是:財務獨立,就是對方不能染指她的生意。而且,她心裏最隱秘的角落寫著:不能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家人都不是親人。
小聶起身關上窗戶,山裏的風還是蠻大的。
她想起一次北大學生會得到不少小提琴家耶胡迪 梅紐因的演出票,地點在大會堂。要說這可是世界頂級的演出了,可她舉著票找了一圈兒,無人應答。她最後硬著頭皮邀請黃坎,黃坎當時的表情夠小聶記一輩子的,她相信再大的腕兒都演不像。他們打車到了人民大會堂,發現門口有不少人在兜售演出票。那一瞬間,小聶有些後悔,早知道就不邀請黃坎了,到這裏直接把票送人不就結了。
也省得整場演出黃坎的眼睛都在看小聶,當小聶說:”台在那邊,你總看我幹嘛?“
黃坎唯一一次地幽默道:”我覺得音樂是用來聽的,所以不用緊盯著舞台。“
回來就更尷尬了,去時為了趕時間,小聶打了車。好不容易進一趟城,她想到處轉轉,可黃坎偏要一起打車回北大。難不成黃坎就是為了付打車的錢嗎?小聶覺得無趣。
自那以後,黃坎看小聶的眼光裏有了特別的東西,言語中也多了些體恤。小聶當然知道這跟愛情不沾邊。
突然之間,她覺得黃坎是可以幫她繞開汪富貴的人,更可以扮演她丈夫這個角色。之所以這麽描述,一來,黃坎不是什麽大老板,家裏人誰也別想占到便宜。二來,她和黃坎在一起這麽久,沒見過她對任何女性產生過興趣,讓人放心。再有就是最關鍵的一點,和他結合,自己還可以獨立地做生意,兩人相安無事。
小聶關上最後一扇窗時,嘴角上翹,微微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