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視劇擾動了無數國人的心,紛亂的思緒困擾的不止是年輕人,還有他們的長輩;不止在東方古國引起轟動,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包括華人和西方人。這就是九十年代風行一時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其中的插曲很多人都喜歡哼唱,北大食堂裏經常會聽見一兩聲發泄式的高亢歌聲:“time and time again you ask me \"。
不懂英文的食堂服務員好奇地問:”同學,你咋就唱這一句?啥意思啊?“
同學嘿嘿笑著說:就是讓您別再嘮叨啦。
服務員看著同學端著飯盒朝食堂外走,感覺自己被耍了。
當許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因為貧困輟學的時候,一些人的”苦難“卻是因為出國留學。有的家長自己到國外打工,以供養孩子留學。國內的英語學習培訓形成了最火爆的市場,北京海澱成了校外英語培訓的主戰場。有些家長是學俄語出身,覺得二十六個字母的英文能變幻出那麽多的課程,感覺名目繁多、眼花繚亂。
海澱,尤其學校周邊的房租也在迅速上漲。陪讀已經成為廣泛的社會現象。都是獨生子女,一錘子買賣。許多母親離職,全天候陪孩子念書,接送,陪做作業。最生猛的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直到把孩子送進國外的大學。
隨著國門的打開,人們在開放浪潮的衝擊下,思想所經曆的激烈碰撞,東西方文化的衝突是後來的人們體會不到的。電視劇主人公本是一位音樂家,懷揣美國夢毅然踏上了紐約的土地。然而,現實卻遠不如他想象中那般美好,語言的障礙、文化的差異、生活的壓力,讓他在這個陌生的國度裏舉步維艱。
在紐約,我們曾經的音樂家結識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善良的阿春,有狡猾的大衛,還有一群同樣懷揣美國夢的中國同胞。他們在這個繁華而又殘酷的城市裏,為了求生存而經曆精神、肉體的煉獄。最終找到加工毛衣的生財之道,他擁有了財富,卻感到美國並非他想象中的天堂,這裏充斥著黑暗和不公,最終他選擇從這裏逃離。
就像電視劇插曲的最後一句所唱的:”問自己,你到底好在哪裏?“近乎絕望的呼喊,表達了古老的東方民族努力融入西方世界的陣痛,這樣的陣痛真實地發生在象群莉一樣的青年人身上。
群莉想寫一篇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評論,但她猶豫著是否寄給呂一鳴。群莉敏銳地察覺到,中國的文學將進入一個新的曆史時期,很多人關注大部頭的時代將一去不複返,更多的人會關注與命運相關的貧民生活。會被電視等媒介拉走,離所謂純文學越來越遠。
群莉回憶著在北大的本科生宿舍裏,自己、麗麗和小芹圍坐在桌旁,桌上堆滿了中外文學名著。她們在討論著邱楓說的,為什麽中國是僅存的文字完整的四大文明,卻沒有自己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當時的北大中文係甚至開啟了爭取諾獎的學習模式。到哥大後,她聽到了一種流行的說法:越是想得到諾獎,就會離諾獎越遠。哼,難怪她邱楓不被北大接受,連個係主任都當不上。畢竟隻是在日本留學了幾年,也就會寫些裝神弄鬼的玩意兒。
文學的表達是多維度的,不僅僅是文字的表達,隨著互聯網的越來越發達,表達的方式會更加多樣。但是對生活的感悟、對人性的深刻思考。永遠是文學的本質。群莉一直堅持寫作需要生命的特殊體驗,一個生活在別人眼光中的人,是不會寫出有內涵的作品的。
北大中關園宿舍樓在北大東門外,被一條窄窄的馬路與北大隔開。北大東門是小小的鐵門,那種自己可以用手從外麵拉開門閂的小門。在有重要活動時,南門守衛會不讓校外人士進入北大。這時,了解內情的人會告訴你走這個東門。出了這個不起眼的東門,過了窄窄的馬路,就看見幾排灰色的宿舍樓,所謂的”筒子樓“。
北京的”筒子樓“是那個時代的獨特印記。這種單位宿舍,承載了無數人的記憶。因為它經濟的設計,在舊體製分配住房的時期,被普遍采用。”分“的住房,自然不會有人抱怨,能分到住房的人應該是單位裏的”能人“。所以,這種宿舍的居民關係是緊密的,不像後來自主購房的居民老死不相往來。因為這種宿舍使用公共空間:公共廁所、公共廚房,有公共空間,就需要維護公共關係。
公用廚房,就是幾家人在一個空間裏施展廚藝,邊聊天邊燒菜,各種味道混合在一起,如果身邊的人走到你的鍋裏舀起一鏟子菜,放進嘴裏嚐嚐,或者還能評價一番”味道不錯。“那你的人緣真的不賴。
北大中關園這幾排筒子樓裏,有些是有地下室的。之前都是住在上麵的居民(基本都是北大的教職工),把他們家裏放不下的雜物堆放在下麵的地下室裏。之前樓上住的單身教師較多,沒什麽雜物,而且,五層高的宿舍,低下室的房間夠不上每家每戶都有。後來,學校分房逐年減少,樓上也住了小兩口的家庭,甚至還有三口之家,雜物自然就多起來了。地下室漸漸不再空置了。
不知從誰發起,把這樣的地下室出租給考托福的學生。這些地下室有窗戶,窗戶在地下室的頂部,但隻能看到地麵上來來回回的人的腳。
住在這裏的人都是有夢想,荷爾蒙旺盛的年輕人。在樓上的居民看來,這樣的地方怎麽能住人呢?可地下室裏”穴居“(這些考托福的年輕人這樣自詡)的人卻很愜意。這裏冬暖夏涼,隔音還好。隻是信號不好,手機放在窗口才會有微弱的信號。很多時候,”穴居“者進到地下室,就真的”人間蒸發“了。
開始時這裏是一個人一間,在地麵以上的人看來,已經慘不忍睹了。後來每間屋至少住了四個人,下麵的熱鬧就可以想象了。近來,那”time and time again \"的聲音總會一遍遍地響起,而且常常在深更半夜的時候。
於是,同一座樓裏就有了兩個階級:地麵以上的居民,和地麵以下的”穴居者“。之前堆在地下室的雜物,現在堆在樓前的地上,時常會有些物品丟失。這給了樓上居民發揮語言才能的機會,常聽見女性的花式罵街,本事大的連罵一小時不帶髒字,越罵嗓子越亮。穴居者悄悄讚歎著:”還得說是人家有學問呐。“
童稚在這群“穴居”者中有不少朋友,因為他給幾個參加托福考試的學生輔導。開始去過肯德基,感覺太吵。當這些“穴居”者把童稚帶到這個地下室時,他們自己很狼狽,擔心童稚看不上,誰想童稚連連稱好,說他剛在美國工作的時候,還住過集裝箱。當時坐在他身邊的小芹幹脆愣住了,在小芹看來去美國無異於上天堂。她也看了《北京人在紐約》,電視劇的火爆和貼片廣告的頻次讓她心動。她跟大哥聊起過,什麽時候咱們自己也能拍個火遍全國的電視劇?她也問童稚,電視劇裏演的會不會太誇張了?
“你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嗎?”童稚對小芹說道。
這一次他回國待的時間不短,本意是衝著群莉娘來的,可聽老爸說起群莉,童稚反倒對群莉娘有了一些好感。對不曾謀麵的群莉也很好奇,在思想這麽封閉的地方,竟有能如此妄為的女子,他甚至想回美國就去找群莉,看看他現在怎麽樣了,不是在哥大旁聽嗎?說明不改其誌,令人佩服。
“你想得怎麽樣了,我怕是要回美國了,你要不要一起走?”童稚看看坐在身邊的小芹,輕聲問道。
小芹望著石坊上拍照的情侶們,微笑著。聽見童稚問她,於是轉頭看看他:“過兩天我大哥結婚,你能陪我一起去嗎?”小芹用試探的口氣問道。
“我陪你去?我是個什麽角色啊?”童稚語氣裏透露出一絲不悅。
“你是不舍得走吧?聽我爸說你是個學校的校長,倒是沒聽你自己說過。”童稚似乎並不想確認小芹是不是校長,而且對她的學校沒什麽興趣。
小芹也早已察覺,童稚近來對自己態度變了。她本來想讓童稚以自己男朋友的身份去參加大哥的婚禮,現在看來,不現實了。小芹是不會率先承認童稚是自己男朋友的,她希望對方先承認。
她最近反複在心裏問自己,我真的愛童稚嗎?
“我跟你一起走的話,也隻能是先去看看 吧,申請學校會不會很複雜,我手裏隻有本科的學曆,能直接到那邊申請學校嗎?”小芹問得很謹慎。
“我不是說了嗎?一切包在我身上。你難道不相信我嗎?”童稚抬高了聲調。
小芹沉默不語。
汪富貴也看了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盡管他知道有誇張的成分,但他想:小芹很難適應國外的環境。再說,好不容易才進了研究生院,就輕易放棄了?他也像電視劇插曲中唱的:”我今生看來注定要獨行,熱情已被你耗盡。“
不懂英文的食堂服務員好奇地問:”同學,你咋就唱這一句?啥意思啊?“
同學嘿嘿笑著說:就是讓您別再嘮叨啦。
服務員看著同學端著飯盒朝食堂外走,感覺自己被耍了。
當許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因為貧困輟學的時候,一些人的”苦難“卻是因為出國留學。有的家長自己到國外打工,以供養孩子留學。國內的英語學習培訓形成了最火爆的市場,北京海澱成了校外英語培訓的主戰場。有些家長是學俄語出身,覺得二十六個字母的英文能變幻出那麽多的課程,感覺名目繁多、眼花繚亂。
海澱,尤其學校周邊的房租也在迅速上漲。陪讀已經成為廣泛的社會現象。都是獨生子女,一錘子買賣。許多母親離職,全天候陪孩子念書,接送,陪做作業。最生猛的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直到把孩子送進國外的大學。
隨著國門的打開,人們在開放浪潮的衝擊下,思想所經曆的激烈碰撞,東西方文化的衝突是後來的人們體會不到的。電視劇主人公本是一位音樂家,懷揣美國夢毅然踏上了紐約的土地。然而,現實卻遠不如他想象中那般美好,語言的障礙、文化的差異、生活的壓力,讓他在這個陌生的國度裏舉步維艱。
在紐約,我們曾經的音樂家結識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善良的阿春,有狡猾的大衛,還有一群同樣懷揣美國夢的中國同胞。他們在這個繁華而又殘酷的城市裏,為了求生存而經曆精神、肉體的煉獄。最終找到加工毛衣的生財之道,他擁有了財富,卻感到美國並非他想象中的天堂,這裏充斥著黑暗和不公,最終他選擇從這裏逃離。
就像電視劇插曲的最後一句所唱的:”問自己,你到底好在哪裏?“近乎絕望的呼喊,表達了古老的東方民族努力融入西方世界的陣痛,這樣的陣痛真實地發生在象群莉一樣的青年人身上。
群莉想寫一篇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評論,但她猶豫著是否寄給呂一鳴。群莉敏銳地察覺到,中國的文學將進入一個新的曆史時期,很多人關注大部頭的時代將一去不複返,更多的人會關注與命運相關的貧民生活。會被電視等媒介拉走,離所謂純文學越來越遠。
群莉回憶著在北大的本科生宿舍裏,自己、麗麗和小芹圍坐在桌旁,桌上堆滿了中外文學名著。她們在討論著邱楓說的,為什麽中國是僅存的文字完整的四大文明,卻沒有自己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當時的北大中文係甚至開啟了爭取諾獎的學習模式。到哥大後,她聽到了一種流行的說法:越是想得到諾獎,就會離諾獎越遠。哼,難怪她邱楓不被北大接受,連個係主任都當不上。畢竟隻是在日本留學了幾年,也就會寫些裝神弄鬼的玩意兒。
文學的表達是多維度的,不僅僅是文字的表達,隨著互聯網的越來越發達,表達的方式會更加多樣。但是對生活的感悟、對人性的深刻思考。永遠是文學的本質。群莉一直堅持寫作需要生命的特殊體驗,一個生活在別人眼光中的人,是不會寫出有內涵的作品的。
北大中關園宿舍樓在北大東門外,被一條窄窄的馬路與北大隔開。北大東門是小小的鐵門,那種自己可以用手從外麵拉開門閂的小門。在有重要活動時,南門守衛會不讓校外人士進入北大。這時,了解內情的人會告訴你走這個東門。出了這個不起眼的東門,過了窄窄的馬路,就看見幾排灰色的宿舍樓,所謂的”筒子樓“。
北京的”筒子樓“是那個時代的獨特印記。這種單位宿舍,承載了無數人的記憶。因為它經濟的設計,在舊體製分配住房的時期,被普遍采用。”分“的住房,自然不會有人抱怨,能分到住房的人應該是單位裏的”能人“。所以,這種宿舍的居民關係是緊密的,不像後來自主購房的居民老死不相往來。因為這種宿舍使用公共空間:公共廁所、公共廚房,有公共空間,就需要維護公共關係。
公用廚房,就是幾家人在一個空間裏施展廚藝,邊聊天邊燒菜,各種味道混合在一起,如果身邊的人走到你的鍋裏舀起一鏟子菜,放進嘴裏嚐嚐,或者還能評價一番”味道不錯。“那你的人緣真的不賴。
北大中關園這幾排筒子樓裏,有些是有地下室的。之前都是住在上麵的居民(基本都是北大的教職工),把他們家裏放不下的雜物堆放在下麵的地下室裏。之前樓上住的單身教師較多,沒什麽雜物,而且,五層高的宿舍,低下室的房間夠不上每家每戶都有。後來,學校分房逐年減少,樓上也住了小兩口的家庭,甚至還有三口之家,雜物自然就多起來了。地下室漸漸不再空置了。
不知從誰發起,把這樣的地下室出租給考托福的學生。這些地下室有窗戶,窗戶在地下室的頂部,但隻能看到地麵上來來回回的人的腳。
住在這裏的人都是有夢想,荷爾蒙旺盛的年輕人。在樓上的居民看來,這樣的地方怎麽能住人呢?可地下室裏”穴居“(這些考托福的年輕人這樣自詡)的人卻很愜意。這裏冬暖夏涼,隔音還好。隻是信號不好,手機放在窗口才會有微弱的信號。很多時候,”穴居“者進到地下室,就真的”人間蒸發“了。
開始時這裏是一個人一間,在地麵以上的人看來,已經慘不忍睹了。後來每間屋至少住了四個人,下麵的熱鬧就可以想象了。近來,那”time and time again \"的聲音總會一遍遍地響起,而且常常在深更半夜的時候。
於是,同一座樓裏就有了兩個階級:地麵以上的居民,和地麵以下的”穴居者“。之前堆在地下室的雜物,現在堆在樓前的地上,時常會有些物品丟失。這給了樓上居民發揮語言才能的機會,常聽見女性的花式罵街,本事大的連罵一小時不帶髒字,越罵嗓子越亮。穴居者悄悄讚歎著:”還得說是人家有學問呐。“
童稚在這群“穴居”者中有不少朋友,因為他給幾個參加托福考試的學生輔導。開始去過肯德基,感覺太吵。當這些“穴居”者把童稚帶到這個地下室時,他們自己很狼狽,擔心童稚看不上,誰想童稚連連稱好,說他剛在美國工作的時候,還住過集裝箱。當時坐在他身邊的小芹幹脆愣住了,在小芹看來去美國無異於上天堂。她也看了《北京人在紐約》,電視劇的火爆和貼片廣告的頻次讓她心動。她跟大哥聊起過,什麽時候咱們自己也能拍個火遍全國的電視劇?她也問童稚,電視劇裏演的會不會太誇張了?
“你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嗎?”童稚對小芹說道。
這一次他回國待的時間不短,本意是衝著群莉娘來的,可聽老爸說起群莉,童稚反倒對群莉娘有了一些好感。對不曾謀麵的群莉也很好奇,在思想這麽封閉的地方,竟有能如此妄為的女子,他甚至想回美國就去找群莉,看看他現在怎麽樣了,不是在哥大旁聽嗎?說明不改其誌,令人佩服。
“你想得怎麽樣了,我怕是要回美國了,你要不要一起走?”童稚看看坐在身邊的小芹,輕聲問道。
小芹望著石坊上拍照的情侶們,微笑著。聽見童稚問她,於是轉頭看看他:“過兩天我大哥結婚,你能陪我一起去嗎?”小芹用試探的口氣問道。
“我陪你去?我是個什麽角色啊?”童稚語氣裏透露出一絲不悅。
“你是不舍得走吧?聽我爸說你是個學校的校長,倒是沒聽你自己說過。”童稚似乎並不想確認小芹是不是校長,而且對她的學校沒什麽興趣。
小芹也早已察覺,童稚近來對自己態度變了。她本來想讓童稚以自己男朋友的身份去參加大哥的婚禮,現在看來,不現實了。小芹是不會率先承認童稚是自己男朋友的,她希望對方先承認。
她最近反複在心裏問自己,我真的愛童稚嗎?
“我跟你一起走的話,也隻能是先去看看 吧,申請學校會不會很複雜,我手裏隻有本科的學曆,能直接到那邊申請學校嗎?”小芹問得很謹慎。
“我不是說了嗎?一切包在我身上。你難道不相信我嗎?”童稚抬高了聲調。
小芹沉默不語。
汪富貴也看了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盡管他知道有誇張的成分,但他想:小芹很難適應國外的環境。再說,好不容易才進了研究生院,就輕易放棄了?他也像電視劇插曲中唱的:”我今生看來注定要獨行,熱情已被你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