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臨福山聞青州落幕


    其實與其說是張鹿安成功說服了黃蜚,倒不如說是黃蜚自己的內心裏,原本就有一份忠義之心和不甘之意的驅使。


    正好遇到張鹿安所請,黃蜚順從兩名部下薛去疾和唐世榮的意思,讓他們留下來,並調撥了40艘戰船給他們,讓他們隨同張鹿安北上,不過算是順水推舟而已。


    有了海船的加持,張鹿安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便讓陳利六帶著第一協將士,從內河船隻換乘到薛去疾和唐世榮的海船上。


    讓牟國卿和孟大江帶領水師返回浮山,加強浮山的江麵防守力量。


    本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張鹿安對薛去疾和唐世榮,非常信任,引為知己。


    張鹿安了解到,薛去疾和唐世榮都是遼東人,一直都是東江水師中的一員,都是具有十餘年的航海經驗,唐世榮更是石城島人,對於石城島和大、小長山島一帶非常熟悉,跟張鹿安介紹了很多關於東江海島的知識。


    有了薛去疾和唐世榮兩名擁有豐富海運經驗的將領的幫助,張鹿安率領的浮山軍,很快就來到了芝罘島。


    芝罘島由於此時已經完全是一個巨大的施工工地和雜亂的軍民混住,張鹿安便帶領大家來到了臨近的福山城,召開了軍政會議。


    令狐雲湘和賈名傑隨著張鹿安來到了福山城,簡單報告了一些情況。


    最為緊要的軍情就是被陳錦委任為大清登州營參將的李好賢,已經率領三萬鄉勇逼近了福山城,威脅到王來承所部的安全;


    而被陳錦任命為文登營總兵官的滕胤玉則是駐紮文登,兵鋒也已經到了奇山所,威脅著芝罘島的東麵。


    無論是李好賢還是滕胤玉,都是已經被編入了清國綠營兵,完成了剃發、換裝和更換旗幟、鼓號的流程,完全與還是身穿大明軍服的福山縣和芝罘島駐軍相區別。


    可見清軍已經做好了最後的進攻準備。


    這裏順便提一下綠營兵的形成。


    隨著清軍占領的地方增多,光是山西、北直隸和山東一帶,投降清國的原明軍、地痞無賴和山匪惡霸武裝,就已經超過了五十萬人。


    對於這些勢力,清廷不好一刀切,全部讓他們複員回鄉務農的,否則將會對地方治安帶來巨大的隱患。


    多爾袞采取的策略是,正式在八旗軍製以外,按照原來的大明軍製,建立新的綠營製度。


    綠營製度的最大特點就是編製是標、協、營、汛,職位稱呼則與大明朝完全一致,都是總兵、副總兵(副將)、參、遊、都、守、千總、把總、外委、材官、總旗、小旗等職務,一開始是作為地方軍兵來使用的。


    清廷出於對綠營兵的防範心理,曾經一度規定,隻有將官才能穿精甲,軍官隻能著綿甲,至於普通的士兵,驍勇之輩,最多穿綿甲,大部分兵丁不著甲。


    普通的士兵胸前,有個明顯的“兵”字,讓人一目了然。


    綠營的數量很多,即使北方三省,經過精簡以後,仍然得到了近二十萬綠營兵,多爾袞使用投降的降將分別統領,軍旗旗幟全部統一為罕見的綠旗。


    這種顏色對於漢族士兵來說是一種侮辱,也是多爾袞故意選出來的顏色,裝備上麵比八旗兵差了好幾個檔次。


    但是不管如何,綠營兵還是屬於清廷的正式編製的正規軍隊,因為人數眾多,是對八旗兵的一個有利補充。


    綠營兵之下,清廷還建立有“鄉勇”、“壯丁”和“城卒”係統。


    其中鄉勇為更基層的地方武裝,受地方官員的調遣,對內負責治安,對外協助綠營兵進行征戰。


    一般打地方白底營旗,比如“淄川鄉勇營”,裝備則是五花八門,士兵胸前一個大大的圓圈,裏麵有個“勇”字,軍餉花費由地方籌備,完全按照地方財力來決定;


    “壯丁”則是負責後勤運輸方麵的地方精壯男子,平時散落鄉村,是沒有軍餉的,隻有在執行朝廷的徭役和人物的時候,才會有微薄的餉銀,由地方財政供給,打的是五花八門的隊旗,比如“濟陽壯丁隊”,士兵胸前有個“丁”字;


    “城卒”則是城內的官方正式編製的人員,負責城守或者其他職位,類似於後世的“警察”組織。


    他們沒有隊旗和令旗,如遇打仗,完全靠吆喝。根據負責部門不同,名稱有所不同,比如監獄裏麵的獄卒、負責巡邏的巡卒、負責站崗的衛卒等等,特點是士兵的胸口有個大大的“卒”字。


    至此清軍的分層立體化武裝體係已經趨於成熟,與軍事混亂的南明形成了完美的對比。


    對於南麵突然而來的明師,早有偵探報告給了清國登萊巡撫陳錦知曉,但是陳錦正在忙於向西進軍,參與圍剿青州的叛亂,實在抽不出身來。


    按照陳錦的計劃,準備先平定了青州叛亂,回過頭來,再來全力消滅福山一帶的明軍。


    而為福山軍民延緩清軍攻勢的青州起義,很快就將徹底終結,讓世人再次見證了清廷的奸詐。


    原來自從山東總督王鼇永被殺的消息傳到北京城,清廷的實際最高統治者,多爾袞感到非常憤怒,他並不是對王鼇永的被殺產生一絲可惜之意,而是對於山東百姓膽敢蔑視清廷的權威產生了巨大的憤怒感。


    加上趙應元把位於青州西麵濟南城內的山東巡撫方大猷給嚇壞了,方大猷一麵邀請登萊巡撫陳錦前來會剿,一麵向北京城發布求援信,請求朝廷速發大兵。


    多爾袞聞聽後,當即從疲憊的清軍之中抽出滿洲鑲紅旗梅勒章京棟鄂和讬以及漢軍正藍旗梅勒章京李率泰,率領滿漢精銳六千人南下青州,準備畢其功於一役,將青州的叛亂勢力給徹底消滅。


    清國登萊巡撫陳錦,則是駐軍平度,派遣剛剛調入山東戰場的漢軍鑲紅旗梅勒章京、署膠州總兵柯永盛率兵三千北上青州,與棟鄂和讬相呼應。


    趙應元原本也不是坐以待斃,在他控製青州後,向天下廣發英雄帖,進行了大規模的招兵買馬活動。


    青州秦尚行、趙慎寬、葛東方、郭把牌、翟五和尚、原大明副總兵楊威和萊州副將薑楷等人紛紛帶領各地義軍前來會合。


    趙應元自封為大明山東大元帥,將秦尚行、趙慎寬、葛東方、郭把牌、翟五、楊威和薑楷七人封為大將軍,得民軍五萬餘人。


    隻是這麽多的人口匯聚青州府城,青州的糧食很快就不夠吃了。


    趙應元無法,隻得讓幾名大將軍秦尚行、趙慎寬、葛東方、楊威和薑楷,率領部下分別前往附近的壽光、昌樂、濰縣、昌邑和萊州等地就食。


    如此一來青州城的兵力就比較空虛,隻有一萬餘人。


    或許是突然獲得如此高的威望和地位,讓趙應元飄了,開始恢複了以前當流寇時代的那種放浪形骸,不注意軍紀,導致所部將士擾民的情況越來越多。


    而趙應元並不注意約束部下將士,以至於擾民變成了欺民、害民,使得原本正義之舉的趙應元,曾經因為當眾斬殺王鼇永而大增的威望,頃刻間倒塌,反而引起了老百姓的仇恨。


    原明國青州守備李士元,抱著為民除害的想法,決定巧借清廷之手將趙應元除去。


    為了取得趙應元的信任,李士元獨自投靠了趙應元的大軍。


    由於李士元長得孔武有力,而性格沉毅,看上去就是一個幹才,他的突然來投,令趙應元欣喜若狂,對他信任有加。


    正在此時,棟鄂和讬、李率泰已經從西麵逼近,柯永盛從東南麵逼近青州,陳錦還采用疑兵之計,派出騎兵不斷騷擾萊州到昌樂之間的城鎮,造成清軍即將全麵攻城的跡象,使得秦尚行和趙慎寬等人,不得不有所顧忌,而不敢貿然去支援青州。


    趙應元一開始派出了郭把牌出戰李率泰,郭把牌壓根沒有打仗的經驗,率領三千名精壯就朝著清將李率泰的陣營衝了過去。


    李率泰與和讬商量好,雙方各帶一支騎兵,一左一右,衝進郭把牌的隊形之中,郭把牌抵擋不住清軍的威勢,匆忙後退。


    翟五和尚見狀,急忙帶領部下將士上前營救,但是也很快被清軍包圍。


    在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內,郭把牌和翟五先後陣亡,部下四千餘人,大部分被殺,少部分被清軍俘虜。


    趙應元在城頭上看的是膽戰心驚,急忙派出數路傳令兵衝出城,想要聯絡其他“大將軍”前來救援,但是基本上都被清軍所截獲。


    如果趙應元率領剩下的萬餘人謹守青州城,清軍沒有巨炮,一時半會還真的不能拿趙應元怎麽樣。


    隻是短時間內巨大的心理反差,令趙應元的心態崩了,變得焦躁不已。


    正在趙應元無比焦急的時刻,李士元出現了,勸說趙應元先行投靠清朝,待時機合適,再重新反正。


    趙應元在情急之下竟然相信了李士元的話,然後在李士元的穿針引線下,趙應元帶領精兵出城,與清軍統帥和讬歃血為盟。


    和讬當麵表示王鼇永的死純屬於咎由自取,隻是橫征暴斂才導致民眾暴動,趙應元屬於反抗王鼇永而不是大清,絕對情有可原。


    趙應元被清軍的表演所折服,然後正式向清軍投降,並且邀請清軍進入青州城。


    可是清軍一入城,立刻就撕下了偽裝的麵具,李率泰率領部下,趁著宴席的時候,將趙應元及其心腹全部斬殺殆盡。


    趙應元為自己的輕信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趙應元死後,青州起義宣告終結。


    清廷新任命的青州知府張文衡有意提拔立下大功的李士元,但是李士元選擇了回家經商。


    青州再次陷落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福山城,令張鹿安唏噓不已,既為趙應元的死亡感到惋惜,又為趙應元的墮落感到驚醒,提醒自己時刻不能大意。


    注:原本的曆史當中,很多後世的文人都說李士元是為了功名利祿才背信棄義傷害趙應元的,實際上李士元在青州起義平息後,沒有選擇為清廷效勞,而是從事於販馬的生意,一直到後來逐漸消失於塞上草原;


    但是也有一種說法是,數年後,清軍大軍圍攻贛州的時候,在清將胡有升上報的文書之中,還出現過“李士元”的名字。


    甚至還有一種說法是李士元在江西反正投靠已經反正的金聲桓。


    贛州之戰之後就未再出現過,所以推斷李士元很可能是在贛州之戰中陣亡。


    不管是哪種結局,總之李士元這個人是個非常複雜的人物,讓人琢磨不透。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白衣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石源中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石源中生並收藏明末之白衣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