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長卿山之戰
人是這世界世間最複雜的生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亂世之中更容易展現自己的本性出來。
譬如官軍的潼川遊擊羅洪政,在被大家推舉出任統帥的時候,也曾經拚命帶著大家一度從西軍的包圍圈突圍。
隻是沒想到西軍統領張獻忠準備的是如此的充分,很快又組織了新的包圍圈,再度將明軍給包圍起來。
明軍無奈,隻得按照張鹿安的提議,先找個地方固守待援,還有一定的勝算,如果一味地與西軍進行野戰,官軍方麵很快就會崩潰。因為不知道張獻忠用了什麽辦法,把這川中的百姓真正地組織起來了,大家好像都樂於幫西軍的忙。
失去了民眾的幫忙,明將自然感覺勝算不大,其中表現最明顯的就是羅洪政。
羅洪政在聽到張鹿安的建議後,一開始還表示願意一塊前往長卿山,但是當他在外圍看到安慶右營被包圍以後,他就嚇破了膽,不敢直接進攻西軍,而是選擇了逃跑。
他有理由選擇逃跑,因為張奏凱死後,他的部下到處亂跑,羅洪政利用鄉音的優勢,很快便兼並了至少一半的張奏凱的餘部人馬,帶著三千餘人脫離了大部隊,趁著兩路明軍扯出的空檔出來,趁機往東南方向的鹽亭進軍。
羅洪政又是不幸的,按照他部下的三千人馬,如果活到戰後,說不定能夠混個參將的軍銜,可是他偏偏遇到了初步嶄露頭角的張定國。
張定國本姓李,深受張獻忠的喜愛,綽號“萬人敵”或者“小尉遲”,開始被用作猛將使用,因為他打起仗來悍不畏死,受傷了也不知道疼痛,按照張獻忠原本給他的定位,對於他的使用功能類似於三鷂子張國興。
隻是在張國興死後,張定國開始逐漸展露頭角,他除了繼續表現地特別勇敢以外,他還喜歡動腦筋,是個打仗用腦的戰將,逐漸受到張獻忠的重用。
張定國也是不負眾望,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任務,開始積攢起一個又一個戰功。
這次雖然作為偏師出現,但是張定國不甘心隻做偏師,他在戰前就對附近的地勢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對周邊的地形環境情況了如指掌。
所以當張定國派出去的夜不收發現羅洪政率領的大軍向鹽亭方向進軍後,張定國胸有溝壑,沒有完全按照張獻忠的安排堅守在鹽亭城,而是命令副將代他堅守鹽亭,自己率領一千精銳出城,悄悄地埋伏在鹽亭西北麵,柏樹埡一帶的丘陵地帶,借助於春天茂密的植物做掩護,餓了就吃幹糧,渴了隻能喝自帶的水,所部人馬保持著嚴格的軍事紀律,不得隨意走動或者移動。
張定國所帶的人馬,就這樣巧妙躲過了羅洪政派出的偵察兵的搜索,等到羅洪政率領主力趕到後,張定國指揮部下同時突然放箭,明軍猝不及防,羅洪政本人原本就穿著非常拉風的將官服,受到了更多的弓箭招呼,頓時被重箭射成了篩子。
羅洪政死後,張定國派人把羅洪政的人頭和羅部的軍旗全部收拾起來,然後派人送給了在前線指揮埋伏戰的張獻忠。
張獻忠頓時大喜,將羅洪政的人頭並所獲得的相關旗幟,全部擺開,讓長卿山上的安慶右營將士們看的清清楚楚,想要借此擊破明軍士兵的心理防線。
身在長卿山上的張鹿安,深知這是敵軍的一次心理戰,站在高低振臂高呼道:
“將士們,羅將軍雖然已經為國盡忠了,他是為國為民而死,他的死就是重於泰山。讓我等以羅將軍為榜樣,盡忠報國!”
“盡忠報國!”
張鹿安雖然對於羅洪政不辭而別非常不滿,但是他隻能捏著鼻子認了,否則人心就會很容易渙散掉。
突然附近的一個士兵插嘴道:
“將軍,那些圍山的都是一些老百姓,不是西軍,我們下不了手?”
張鹿安知道這個問題非常重要,關乎將士們的士氣,必須得講明白: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說明你把我平時一貫宣導的愛民、護民的想法印在了腦海裏了。你叫什麽名字?哪裏人?”
“小人白福貴,現為前鋒部左司士兵,河南永城人,在南直隸懷遠縣……投的軍,在亳州補充進入戰兵營。”
張鹿安知道,懷遠那個時候哪裏是投軍,分明就是強拉壯丁,但那是巡撫衙門的意思,安慶右營不得不遵從。
“白福貴,還有其他的將士們,聽好了,咱們自己就是江淮子弟兵,以後可能還會有中州大地、遼西、雲貴等五湖四海的英雄豪傑們加入,大家都好牢記一點,時刻牢記軍事紀律,要懂得愛民護民,不得隨意擾民害民。再回答白福貴的問題,我們想要愛民護民,得保護好自己,有些壞人會化妝成一些老弱的樣子,來行欺騙之能事,那麽怎麽來分辨?那就是隻要對麵的人手裏還拿著武器,那就是我們的敵人!對待敵人就絕對不能留手,要將敵人趕盡殺絕。除非他們放下武器投降。”
安慶右營在張鹿安的要求下,開始放開手腳不斷射殺來犯的“敵人”,漸漸地長卿山西麵丘陵地帶到處都是屍體,以至於營內儲存的彈藥在不斷地快速消耗,負責前線指揮作戰的令狐雲湘,不得不下令減半使用火銃作戰,改用冷兵器,以應對即將而來的西軍主力的攻山作戰。
三日後,西軍大規模的攻山之戰暫時停止,兩軍陣地前的屍體也無人收拾,高溫天氣下,開始出現巨大的惡臭,令安慶右營前線將士不得不戴上了麵巾,減弱臭氣的折磨。
期間,張鹿安也想過派人出去求救,但是接連好幾撥人馬,出去後不久,人頭就被西軍給掛了起來,可見西軍的準備充分。
張獻忠也知道了對麵就是安慶右營,那個殺死了包括張國興在內的大量西軍將士的營頭,因此秉承著“有仇不報非君子”的誓言,調來了西軍的主力人馬,包括張可旺、劉文秀等部人馬,加入到圍山作戰之中。
原本指望“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的楊嗣昌能夠帶領大軍前來營救,但是三日後很明顯周邊未見明軍的援軍。
(本章完)
人是這世界世間最複雜的生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亂世之中更容易展現自己的本性出來。
譬如官軍的潼川遊擊羅洪政,在被大家推舉出任統帥的時候,也曾經拚命帶著大家一度從西軍的包圍圈突圍。
隻是沒想到西軍統領張獻忠準備的是如此的充分,很快又組織了新的包圍圈,再度將明軍給包圍起來。
明軍無奈,隻得按照張鹿安的提議,先找個地方固守待援,還有一定的勝算,如果一味地與西軍進行野戰,官軍方麵很快就會崩潰。因為不知道張獻忠用了什麽辦法,把這川中的百姓真正地組織起來了,大家好像都樂於幫西軍的忙。
失去了民眾的幫忙,明將自然感覺勝算不大,其中表現最明顯的就是羅洪政。
羅洪政在聽到張鹿安的建議後,一開始還表示願意一塊前往長卿山,但是當他在外圍看到安慶右營被包圍以後,他就嚇破了膽,不敢直接進攻西軍,而是選擇了逃跑。
他有理由選擇逃跑,因為張奏凱死後,他的部下到處亂跑,羅洪政利用鄉音的優勢,很快便兼並了至少一半的張奏凱的餘部人馬,帶著三千餘人脫離了大部隊,趁著兩路明軍扯出的空檔出來,趁機往東南方向的鹽亭進軍。
羅洪政又是不幸的,按照他部下的三千人馬,如果活到戰後,說不定能夠混個參將的軍銜,可是他偏偏遇到了初步嶄露頭角的張定國。
張定國本姓李,深受張獻忠的喜愛,綽號“萬人敵”或者“小尉遲”,開始被用作猛將使用,因為他打起仗來悍不畏死,受傷了也不知道疼痛,按照張獻忠原本給他的定位,對於他的使用功能類似於三鷂子張國興。
隻是在張國興死後,張定國開始逐漸展露頭角,他除了繼續表現地特別勇敢以外,他還喜歡動腦筋,是個打仗用腦的戰將,逐漸受到張獻忠的重用。
張定國也是不負眾望,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任務,開始積攢起一個又一個戰功。
這次雖然作為偏師出現,但是張定國不甘心隻做偏師,他在戰前就對附近的地勢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對周邊的地形環境情況了如指掌。
所以當張定國派出去的夜不收發現羅洪政率領的大軍向鹽亭方向進軍後,張定國胸有溝壑,沒有完全按照張獻忠的安排堅守在鹽亭城,而是命令副將代他堅守鹽亭,自己率領一千精銳出城,悄悄地埋伏在鹽亭西北麵,柏樹埡一帶的丘陵地帶,借助於春天茂密的植物做掩護,餓了就吃幹糧,渴了隻能喝自帶的水,所部人馬保持著嚴格的軍事紀律,不得隨意走動或者移動。
張定國所帶的人馬,就這樣巧妙躲過了羅洪政派出的偵察兵的搜索,等到羅洪政率領主力趕到後,張定國指揮部下同時突然放箭,明軍猝不及防,羅洪政本人原本就穿著非常拉風的將官服,受到了更多的弓箭招呼,頓時被重箭射成了篩子。
羅洪政死後,張定國派人把羅洪政的人頭和羅部的軍旗全部收拾起來,然後派人送給了在前線指揮埋伏戰的張獻忠。
張獻忠頓時大喜,將羅洪政的人頭並所獲得的相關旗幟,全部擺開,讓長卿山上的安慶右營將士們看的清清楚楚,想要借此擊破明軍士兵的心理防線。
身在長卿山上的張鹿安,深知這是敵軍的一次心理戰,站在高低振臂高呼道:
“將士們,羅將軍雖然已經為國盡忠了,他是為國為民而死,他的死就是重於泰山。讓我等以羅將軍為榜樣,盡忠報國!”
“盡忠報國!”
張鹿安雖然對於羅洪政不辭而別非常不滿,但是他隻能捏著鼻子認了,否則人心就會很容易渙散掉。
突然附近的一個士兵插嘴道:
“將軍,那些圍山的都是一些老百姓,不是西軍,我們下不了手?”
張鹿安知道這個問題非常重要,關乎將士們的士氣,必須得講明白: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說明你把我平時一貫宣導的愛民、護民的想法印在了腦海裏了。你叫什麽名字?哪裏人?”
“小人白福貴,現為前鋒部左司士兵,河南永城人,在南直隸懷遠縣……投的軍,在亳州補充進入戰兵營。”
張鹿安知道,懷遠那個時候哪裏是投軍,分明就是強拉壯丁,但那是巡撫衙門的意思,安慶右營不得不遵從。
“白福貴,還有其他的將士們,聽好了,咱們自己就是江淮子弟兵,以後可能還會有中州大地、遼西、雲貴等五湖四海的英雄豪傑們加入,大家都好牢記一點,時刻牢記軍事紀律,要懂得愛民護民,不得隨意擾民害民。再回答白福貴的問題,我們想要愛民護民,得保護好自己,有些壞人會化妝成一些老弱的樣子,來行欺騙之能事,那麽怎麽來分辨?那就是隻要對麵的人手裏還拿著武器,那就是我們的敵人!對待敵人就絕對不能留手,要將敵人趕盡殺絕。除非他們放下武器投降。”
安慶右營在張鹿安的要求下,開始放開手腳不斷射殺來犯的“敵人”,漸漸地長卿山西麵丘陵地帶到處都是屍體,以至於營內儲存的彈藥在不斷地快速消耗,負責前線指揮作戰的令狐雲湘,不得不下令減半使用火銃作戰,改用冷兵器,以應對即將而來的西軍主力的攻山作戰。
三日後,西軍大規模的攻山之戰暫時停止,兩軍陣地前的屍體也無人收拾,高溫天氣下,開始出現巨大的惡臭,令安慶右營前線將士不得不戴上了麵巾,減弱臭氣的折磨。
期間,張鹿安也想過派人出去求救,但是接連好幾撥人馬,出去後不久,人頭就被西軍給掛了起來,可見西軍的準備充分。
張獻忠也知道了對麵就是安慶右營,那個殺死了包括張國興在內的大量西軍將士的營頭,因此秉承著“有仇不報非君子”的誓言,調來了西軍的主力人馬,包括張可旺、劉文秀等部人馬,加入到圍山作戰之中。
原本指望“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的楊嗣昌能夠帶領大軍前來營救,但是三日後很明顯周邊未見明軍的援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