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陷入重圍
“尼瑪,真的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啊。”
張鹿安忍不住罵道。
他有理由這麽罵,因為剛才去中軍開會,竟然沒有見到全軍統帥萬元吉,詢問了一圈以後,才明白全軍上下都已經知道了張獻忠率領西軍即將對官軍完成包圍圈。
官軍的士氣因此跌落到穀底。
隻是在這關鍵時刻,萬元吉到底去了哪裏?
與此同時,羅洪政、張載福和張奏凱也是一頭霧水。
張一川經過調查後,發現原來是馬士秀、杜應金和劉喜才三將,劫持了主帥萬元吉,趁著西軍剛剛完成包圍圈的時候,戰線還不穩固之際,向東南方向突圍而出,往順慶府跑了。
這就有點惡心人了,因為留在包圍圈的六位營將中,兩位是流寇投誠過來的,四位遊擊將軍,大家誰都不服誰,這仗還怎麽打?
相對來說潼川州作為省轄州,而綿陽和羅江都是府轄縣,潼川遊擊羅洪政無論年齡還是經驗方麵都更加老道一點,大家於是推舉羅洪政為帥,希望帶領大家突圍出去。
此刻的西軍也沒有過於強大,軍內的組成兵員大部分都是新入的新兵,所以羅洪政帶領大家一陣猛衝,竟然一度衝出了張獻忠設定的包圍圈,隻是張可旺率領大軍從後掩殺過來,明軍頓時麵臨著腹背受敵的局麵。
這種大兵團作戰的局麵也不是“戰術大師”張鹿安所擅長的,明軍中的綿陽遊擊張奏凱自告奮勇,率領所部兩千人馬迎擊張可旺,但是張可旺在義軍當中的綽號就是“一堵牆”,他的手下有一支精銳的重騎兵部隊,僅僅一個照麵的功夫,張奏凱本人就被斬落馬下,他的部下頓時四散而逃。
最勇敢的張奏凱陣亡了,剩下的明軍將領有些膽寒,開始紛紛向後邊打邊撤。
更為嚴重的問題接踵而至,西軍張文秀、馬武、王複臣三部已經控製了江油、綿州和羅江;西軍張定國、張能奇、賀九儀三部已經控製了中江、潼川和鹽亭。
如此一來留給明軍的撤退通道隻有梓潼一條路了,後麵有張可旺率領的三萬追兵,可以想象一直未曾出現的張獻忠一定是埋伏在梓潼一帶了。
張鹿安突然明白了兵敗如山倒的感覺,原本的安慶右營單獨作戰的時候,大家還都能夠拚死奮戰,各部之間也一定會互相救援,隻是這麽五部明軍在一塊,還有一部主將陣亡的營頭,大家人心惶惶地,害的安慶右營也不免慌張了起來。
張鹿安跟令狐雲湘緊急磋商後,決定還是先選一塊險要地帶駐紮下來,好對部下進行整頓,才能慢慢恢複士氣。
如果跟著明軍大部隊往前衝,沒有人願意帶著輜重糧草的,因為那樣壓根跑不快,到最後全營就會特別被動,隻會和其他各部官軍一同陷入西軍的埋伏圈,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全軍覆沒。
痛定思痛後,張鹿安下令馬國勇帶隊偵查前方適合紮營之地,馬國勇很快便提供了三處地方:
梓潼縣境的牛頭山、臥龍山或者長卿山,牛頭山地勢比較有優勢,但是缺點是山上沒有水源;臥龍山麵積較大,並且水源充沛,但是缺點是緩坡,易攻難守;長卿山就在梓潼縣城對岸,兩者隔著梓潼水,地理位置最好,但是問題在於這一帶都是丘陵,地形非常複雜,就怕敵軍有埋伏,而無法及時察覺。
張鹿安知道人生每一次選擇都會造成不一樣的人生,但是問題更大的是不去選擇。
綜合比較之下,張鹿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長卿山,長卿山的東南麵山腳下就是梓潼水,乘坐船隻可以通過梓潼水通涪江,而涪江與長江的交叉口就是名城重慶,如果到了萬一的情況發生,可以派人衝出去,告知外麵官軍的情況,可以更快捷地爭取到外援。
張鹿安念在大家都是大明官軍的情況下,將自己的選擇告知了幾路官軍,張一川、李守信和張載福卻選擇了共同紮營於臥龍山和牛頭山,羅洪政則是不置可否,表示更傾向於長卿山。
張鹿安已經做到了自己所能夠做到的一切,也不願意再管其他營頭了,帶著安慶右營就直接往長卿山插去。
隻是部隊剛到長卿山,還沒有完全安頓好,從四周的低矮山林中,就湧出大隊的藍白主色調的西軍將士,接著弓箭便像雨點一般向安慶右營射了過來。
張鹿安和令狐雲湘指揮著安慶右營且戰且退,逐漸占據了長卿山的主峰,安頓好傷病患者後,開始組織部隊進行還擊,與西軍搶奪附近的低矮山丘,擴大安慶右營的陣地範圍。
就在令狐雲湘忙著組織反擊的時候,張鹿安在山頭用望遠鏡看到,越來越多的男女老少,揮舞著各種不同的兵器,從四麵八方湧入到長卿山的外圍。
密密麻麻、永無止境一般。
張鹿安這才意識到,安慶右營已經陷入重圍之中。
(本章完)
“尼瑪,真的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啊。”
張鹿安忍不住罵道。
他有理由這麽罵,因為剛才去中軍開會,竟然沒有見到全軍統帥萬元吉,詢問了一圈以後,才明白全軍上下都已經知道了張獻忠率領西軍即將對官軍完成包圍圈。
官軍的士氣因此跌落到穀底。
隻是在這關鍵時刻,萬元吉到底去了哪裏?
與此同時,羅洪政、張載福和張奏凱也是一頭霧水。
張一川經過調查後,發現原來是馬士秀、杜應金和劉喜才三將,劫持了主帥萬元吉,趁著西軍剛剛完成包圍圈的時候,戰線還不穩固之際,向東南方向突圍而出,往順慶府跑了。
這就有點惡心人了,因為留在包圍圈的六位營將中,兩位是流寇投誠過來的,四位遊擊將軍,大家誰都不服誰,這仗還怎麽打?
相對來說潼川州作為省轄州,而綿陽和羅江都是府轄縣,潼川遊擊羅洪政無論年齡還是經驗方麵都更加老道一點,大家於是推舉羅洪政為帥,希望帶領大家突圍出去。
此刻的西軍也沒有過於強大,軍內的組成兵員大部分都是新入的新兵,所以羅洪政帶領大家一陣猛衝,竟然一度衝出了張獻忠設定的包圍圈,隻是張可旺率領大軍從後掩殺過來,明軍頓時麵臨著腹背受敵的局麵。
這種大兵團作戰的局麵也不是“戰術大師”張鹿安所擅長的,明軍中的綿陽遊擊張奏凱自告奮勇,率領所部兩千人馬迎擊張可旺,但是張可旺在義軍當中的綽號就是“一堵牆”,他的手下有一支精銳的重騎兵部隊,僅僅一個照麵的功夫,張奏凱本人就被斬落馬下,他的部下頓時四散而逃。
最勇敢的張奏凱陣亡了,剩下的明軍將領有些膽寒,開始紛紛向後邊打邊撤。
更為嚴重的問題接踵而至,西軍張文秀、馬武、王複臣三部已經控製了江油、綿州和羅江;西軍張定國、張能奇、賀九儀三部已經控製了中江、潼川和鹽亭。
如此一來留給明軍的撤退通道隻有梓潼一條路了,後麵有張可旺率領的三萬追兵,可以想象一直未曾出現的張獻忠一定是埋伏在梓潼一帶了。
張鹿安突然明白了兵敗如山倒的感覺,原本的安慶右營單獨作戰的時候,大家還都能夠拚死奮戰,各部之間也一定會互相救援,隻是這麽五部明軍在一塊,還有一部主將陣亡的營頭,大家人心惶惶地,害的安慶右營也不免慌張了起來。
張鹿安跟令狐雲湘緊急磋商後,決定還是先選一塊險要地帶駐紮下來,好對部下進行整頓,才能慢慢恢複士氣。
如果跟著明軍大部隊往前衝,沒有人願意帶著輜重糧草的,因為那樣壓根跑不快,到最後全營就會特別被動,隻會和其他各部官軍一同陷入西軍的埋伏圈,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全軍覆沒。
痛定思痛後,張鹿安下令馬國勇帶隊偵查前方適合紮營之地,馬國勇很快便提供了三處地方:
梓潼縣境的牛頭山、臥龍山或者長卿山,牛頭山地勢比較有優勢,但是缺點是山上沒有水源;臥龍山麵積較大,並且水源充沛,但是缺點是緩坡,易攻難守;長卿山就在梓潼縣城對岸,兩者隔著梓潼水,地理位置最好,但是問題在於這一帶都是丘陵,地形非常複雜,就怕敵軍有埋伏,而無法及時察覺。
張鹿安知道人生每一次選擇都會造成不一樣的人生,但是問題更大的是不去選擇。
綜合比較之下,張鹿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長卿山,長卿山的東南麵山腳下就是梓潼水,乘坐船隻可以通過梓潼水通涪江,而涪江與長江的交叉口就是名城重慶,如果到了萬一的情況發生,可以派人衝出去,告知外麵官軍的情況,可以更快捷地爭取到外援。
張鹿安念在大家都是大明官軍的情況下,將自己的選擇告知了幾路官軍,張一川、李守信和張載福卻選擇了共同紮營於臥龍山和牛頭山,羅洪政則是不置可否,表示更傾向於長卿山。
張鹿安已經做到了自己所能夠做到的一切,也不願意再管其他營頭了,帶著安慶右營就直接往長卿山插去。
隻是部隊剛到長卿山,還沒有完全安頓好,從四周的低矮山林中,就湧出大隊的藍白主色調的西軍將士,接著弓箭便像雨點一般向安慶右營射了過來。
張鹿安和令狐雲湘指揮著安慶右營且戰且退,逐漸占據了長卿山的主峰,安頓好傷病患者後,開始組織部隊進行還擊,與西軍搶奪附近的低矮山丘,擴大安慶右營的陣地範圍。
就在令狐雲湘忙著組織反擊的時候,張鹿安在山頭用望遠鏡看到,越來越多的男女老少,揮舞著各種不同的兵器,從四麵八方湧入到長卿山的外圍。
密密麻麻、永無止境一般。
張鹿安這才意識到,安慶右營已經陷入重圍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