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奇怪的部署
“真的是無語,清軍都已經兵臨城下了,如今正在肆無忌憚地在保定、真定一帶搶劫百姓,朝廷沒有想起趁機進攻敵人,卻在猜忌自己人。盧總督的人品過硬,才幹更是沒說的,應該給他更多的權利。”
張鹿安對於朝廷的安排還是非常憤慨的。
其他人都沒有說話,張鹿安也沒有了繼續逛街的興趣,就帶著眾人返回大營內,回到大營後,卻看到馬國勇已經回到了大營。
“國勇,怎麽說?我父親他們如今身在何處?”張鹿安問道。
“將軍,不用擔心,老將軍如今身在保定城中,保定城牆堅兵眾,清軍看了一圈,連試著攻打都沒做,直接繞道走了。”
“那鳳壽右營如今是受到何人節製?”
“老將軍暫時是在保定總兵劉光祚帳下聽令,劉光祚被分配給了洪督師統管。不過總的來說,自然是大家要聽宣大總督盧象升盧大人,隻是盧大人如今的日子並不好過……”
張鹿安知道原本的曆史中盧象升的結局的,沒有想到這個時空的結局還是沒有任何改變。
不管是盧象升本身的個性和特點,還是身處的這個時代,以及遇到的一切事物,讓他明白一個道理,他並不是像救世主那麽強大,很多時候很多人的命運本身已經注定,他是沒有資格沒有力量去改變別人的命運的。
“盧大人的事情暫且休提,能不能讓我父親就待在保定城?或者讓他南下來我這邊?”張鹿安問道。
可是沒有人能夠回答他的問題,聽上去就難度很高。
因為這樣的兵力調動和具體部署都是由大明朝廷直接指揮的,這麽一場大仗,那麽多的兵力調動,朝廷不敢將兵權放到一個人的手上。
名義上以盧象升為天下勤王援兵統帥,實際上盧象升所能夠指揮的主力人馬隻有自己的中軍“天雄軍”李重鎮部、大同鎮王樸、宣府鎮楊國柱和山西鎮虎大威四部,總兵力不到兩萬人。雖然另外還有山海關總兵侯拱極、關寧軍平夷營副將張鑒、寧遠參將營副將於永綬、錦州撫慰營副將吳永錄、關寧中權中營副將周祜、關寧右翼右營參將竇濬等將尚在途中,這部分關寧軍總兵力也不到兩萬人,而且後來這部分人還被轉而劃分給了監軍使高起潛統轄,實際上並沒有隸屬盧象升指揮;
而作為明軍監軍使的高起潛,不光掌握著全軍的糧草和考功,名義上指揮的人馬就有關寧軍各部,以祖大樂、吳襄和祖寬三部為主力,三部關寧軍約有人,此外更是兼顧有山東、河南以及南直隸的勤王軍,加上關寧軍,總數至少在六萬以上。高陽之戰後,主要集中在河間府,目標對付清軍的東路軍;
第三路為孫傳庭率領的“新秦軍”,主要部將包括總兵鄭嘉棟、副將白廣恩、參將萬安邦、遊擊張立位,還有被孫傳庭招安的混天星郭汝磐、殺了流寇“黃巢”的武大定等,最為關鍵還有孫傳庭一直心裏念叨的兩員大將:曹變蛟和賀人龍,兩人正在趕路當中。這些部將都是久在孫傳庭的麾下效力,彼此熟悉,戰鬥力比較強。孫傳庭用腦子打仗,但是他自己同時也是一個刺頭,他考慮的更多的則是如何能夠以最小的傷亡,獲得更大的戰果。對於把清軍立刻趕出去的緊迫感,孫傳庭並沒有盧象升那麽迫切;
第四路是洪承疇的“洪軍”,隻是洪承疇被調入京城,接任吳阿衡的薊遼總督之職,原有的洪軍被調往遼西戰場,轉而為其配備京營6萬人、大同巡撫葉廷桂麾下巡撫標營2000人、山西巡撫宋賢麾下巡撫標營2000人、保定總兵劉光祚部3500人和左良玉所部人等兵力,主要方向就是守衛京城。
明軍最大的問題就是令出多門,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體係,結局其實早就注定。
四位統帥中,想要拚命證明自己,具有與清軍死磕到底信念的,隻有盧象升一人。
(本章完)
“真的是無語,清軍都已經兵臨城下了,如今正在肆無忌憚地在保定、真定一帶搶劫百姓,朝廷沒有想起趁機進攻敵人,卻在猜忌自己人。盧總督的人品過硬,才幹更是沒說的,應該給他更多的權利。”
張鹿安對於朝廷的安排還是非常憤慨的。
其他人都沒有說話,張鹿安也沒有了繼續逛街的興趣,就帶著眾人返回大營內,回到大營後,卻看到馬國勇已經回到了大營。
“國勇,怎麽說?我父親他們如今身在何處?”張鹿安問道。
“將軍,不用擔心,老將軍如今身在保定城中,保定城牆堅兵眾,清軍看了一圈,連試著攻打都沒做,直接繞道走了。”
“那鳳壽右營如今是受到何人節製?”
“老將軍暫時是在保定總兵劉光祚帳下聽令,劉光祚被分配給了洪督師統管。不過總的來說,自然是大家要聽宣大總督盧象升盧大人,隻是盧大人如今的日子並不好過……”
張鹿安知道原本的曆史中盧象升的結局的,沒有想到這個時空的結局還是沒有任何改變。
不管是盧象升本身的個性和特點,還是身處的這個時代,以及遇到的一切事物,讓他明白一個道理,他並不是像救世主那麽強大,很多時候很多人的命運本身已經注定,他是沒有資格沒有力量去改變別人的命運的。
“盧大人的事情暫且休提,能不能讓我父親就待在保定城?或者讓他南下來我這邊?”張鹿安問道。
可是沒有人能夠回答他的問題,聽上去就難度很高。
因為這樣的兵力調動和具體部署都是由大明朝廷直接指揮的,這麽一場大仗,那麽多的兵力調動,朝廷不敢將兵權放到一個人的手上。
名義上以盧象升為天下勤王援兵統帥,實際上盧象升所能夠指揮的主力人馬隻有自己的中軍“天雄軍”李重鎮部、大同鎮王樸、宣府鎮楊國柱和山西鎮虎大威四部,總兵力不到兩萬人。雖然另外還有山海關總兵侯拱極、關寧軍平夷營副將張鑒、寧遠參將營副將於永綬、錦州撫慰營副將吳永錄、關寧中權中營副將周祜、關寧右翼右營參將竇濬等將尚在途中,這部分關寧軍總兵力也不到兩萬人,而且後來這部分人還被轉而劃分給了監軍使高起潛統轄,實際上並沒有隸屬盧象升指揮;
而作為明軍監軍使的高起潛,不光掌握著全軍的糧草和考功,名義上指揮的人馬就有關寧軍各部,以祖大樂、吳襄和祖寬三部為主力,三部關寧軍約有人,此外更是兼顧有山東、河南以及南直隸的勤王軍,加上關寧軍,總數至少在六萬以上。高陽之戰後,主要集中在河間府,目標對付清軍的東路軍;
第三路為孫傳庭率領的“新秦軍”,主要部將包括總兵鄭嘉棟、副將白廣恩、參將萬安邦、遊擊張立位,還有被孫傳庭招安的混天星郭汝磐、殺了流寇“黃巢”的武大定等,最為關鍵還有孫傳庭一直心裏念叨的兩員大將:曹變蛟和賀人龍,兩人正在趕路當中。這些部將都是久在孫傳庭的麾下效力,彼此熟悉,戰鬥力比較強。孫傳庭用腦子打仗,但是他自己同時也是一個刺頭,他考慮的更多的則是如何能夠以最小的傷亡,獲得更大的戰果。對於把清軍立刻趕出去的緊迫感,孫傳庭並沒有盧象升那麽迫切;
第四路是洪承疇的“洪軍”,隻是洪承疇被調入京城,接任吳阿衡的薊遼總督之職,原有的洪軍被調往遼西戰場,轉而為其配備京營6萬人、大同巡撫葉廷桂麾下巡撫標營2000人、山西巡撫宋賢麾下巡撫標營2000人、保定總兵劉光祚部3500人和左良玉所部人等兵力,主要方向就是守衛京城。
明軍最大的問題就是令出多門,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體係,結局其實早就注定。
四位統帥中,想要拚命證明自己,具有與清軍死磕到底信念的,隻有盧象升一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