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難民還是俘虜?
張鹿安對於馬國勇前來稟報的關於桐城營擅自出戰的問題,並不是特別擔心,桐城營是經過血戰的,憑借著對清軍作戰實打實的戰功,畢竟有砍殺人頭過百顆進行佐證,按照朝廷慣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加上有黃得功在旁邊佐證,估計說不定還會有一定的功勞可撈。
但是張華所說的訊息就是真的比較急迫了,難民和俘虜自然是不同的,安置難民一般來說,遇到天災人禍的,朝廷會有原地重建安置和異地安置,並且配備一定的生產資料,如糧食布匹、其他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等等,目的是快速的恢複當地的生產力和正常的生活秩序。
但是對待俘虜就完全不一樣了,俘虜是沒有任何人格可言的,完全就是奴隸,多是在菜市口人市被販賣,或者直接拉到礦山、礦井等極度危險的生產部門勞作,被剝削致死。女人們有姿色的會被送到教坊司繼續販賣青春,長相一般的甚至會淪為營妓。年輕的男人則很可能會被割掉生殖器,被閹割後送到京師或者各處陵寢地守墓。比如鄭和原本就是俘虜,因為年輕才被閹割掉,送到北京成為太監的,後來立有戰功,才逐漸被朱棣重用的。
張華口中的賈夫子很明顯就是這次北行認識的賈名傑,看來朝廷已經派人來接洽,但是問題是這些六千餘定興百姓為何會被如此對待?
大明朝廷和地方政府本身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子民,已經是愧對百姓了,如今麵對被好不容易解救回來的子民,如果還按照俘虜來對待,豈不是會令大明朝廷完全失去人心?大明朝廷難道就沒有一個明白人嗎?
“慢點說,到底是怎麽回事?賈夫子人呢?是否已經到了營部?”
張鹿安安慰張華道。
“我倆也說不清楚,賈夫子應該被軟禁起來了,他是通過一個良心未泯的士兵前來送的信,都司你看……”張華一邊說,一邊遞給張鹿安一張小紙條,上麵寫著一句話:“今上預以俘虜相待,萬民泣血,急切望援。”
字跡雖然潦草但又剛好能夠辨認,字體顏色血紅帶著暗黑色,很明顯是咬破手指在一塊破爛絲絹上寫的,看樣子寫的時候應該是非常急切。
“送信人呢?”
“人家不能久待,否則無法跟上麵交代,是以采購糧食為名出營,隻是說了一句,現在賈夫子在內的六千人都被官軍關押在鄭村壩一帶,官軍領頭的人是一個叫陳洪範的總兵官。送信人就說了這些,然後就匆匆離去。我等不敢耽擱,立刻驅馬前來稟報。”
張鹿安覺得事關重大,把幾個高層領導都叫到一塊進行商議,集思廣益。可是這樣的事是之前從未遇到過的,眼下營內根本沒有那種具有長遠眼光和豐富見識的人才,唯一認識的當過高官的賈名傑,如今還被關了起來。
最後倒是劉體仁提議:首先派人去京師調查一下朝廷的具體安排,如果可能的話,那就出點血打點一番;其次雖然上峰沒有明確消息來到,但是自從張鳳翼死後,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糧草彈藥送到桐城營,應該派人前往通州申請錢馬糧草;第三就是桐城營的傷員眾多,而且沒有準備冬衣,萬一天氣轉寒,到時候就沒有了任何餘地,建議全營從密雲南下,開始緩慢的向南行軍。
張鹿安聽後,覺得也暫時沒有更好的辦法,就安排王朝派人跟登州聯絡,讓見微社和福睿張商號開始搜集冬衣,至少先準備一千套;辦完這件事後,讓王朝再帶著金馬兒和莫約日前往京師調查消息,並且盡快返回;讓劉壯國帶人去通州申領錢糧物資。出於慎重考慮,張鹿安沒敢下令立刻拔營。
密雲到通州城不過上百裏的距離,劉壯國在三天後鼻青臉腫的率先返回營內,看到張鹿安後,立刻就委屈地哭了起來:
“都司,朝廷不光不給糧食,還罵人,我跟他們理論兩句,他們竟然出手打人……嗚嗚……太不講理了!咱們千裏勤王,到底圖個什麽啊……嗚嗚”
張鹿安聽聞後也是氣的咬牙切齒:
“高起潛那個狗東西實在是太他媽的不講理了,到底還有沒有天理?”
“確實氣人,但是背後謾罵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要不咱們還是采取渾水摸魚的辦法吧?”劉體仁突然說了一句。
“怎麽個渾水摸魚的辦法?”張鹿安來了興趣。
“派人去京師,將咱們桐城營接受張本兵的密令,以四百精兵攔截清軍,最終在黃得功所部的支援下完成了殲滅清軍數百人,砍殺一百餘級並且解救超過六千定興百姓的壯舉,進行大肆的宣傳,甚至還可以通過商號係統,向江南進行宣傳,總之要不惜一切力量,將桐城營敢戰、救民的光輝舉動告知天下,相信總會有還有良知的大臣會替咱們說好話的。”劉體仁說道。
這是一個陽謀,張鹿安覺得完全可以一試。
……
半個月後
大明京師紫禁城
“駱養性,你這消息從哪裏來的?高起潛之前上奏說是黃得功所部斬獲幾百級建奴首級,並且俘虜六千餘建奴俘虜。量那個奴才還沒有膽子以至於欺瞞朕吧?”
“回陛下,此消息正是來源於湖廣常德楊子微,其實京中甚至江南都有類似消息……”駱養性回答道。
駱養性口中的湖廣常德楊子微,正是前大學士楊鶴的兒子楊嗣昌,張鳳翼死後,兵部主官一直都是空缺狀態,最後實際空缺長達兩個月之久。
楊嗣昌麵白少須,兩眼間距很小,身材不高,但是思路清晰,伶牙俐齒,深得崇禎皇帝的信任,此刻楊鶴已經過世,楊嗣昌還在老家待著丁憂當中。
張鳳翼死後,崇禎皇帝三番五次下詔奪情,希望把楊嗣昌召進京師。朝中幾乎所有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楊嗣昌正是崇禎心目中,下一任兵部尚書最合適的人選。
楊嗣昌雖然一直沒有答應立刻進京,但是一直與京師故人保持著書信往來聯係,也明確答複朝廷,將會在安排好家庭事務後進京。
“楊嗣昌身在父母丁憂當中,竟然還能關注到邊關戰事,果然是忠心體國。他的話自然不虛,難道真的是高起潛那個狗奴才欺瞞朕?”崇禎皇帝對楊嗣昌自始至終都是非常的信任,在崇禎一朝算是非常罕見的存在。
“聖上明見萬裏,慧眼識珠選拔高公公起於微末之中,高公公自然不會欺瞞陛下,隻是畢竟高公公掌握京師附近十萬將士的錢馬糧草調動和指揮,事務繁多,難免為手下人所蒙蔽……”
“哼,來人,給高起潛去口信:狗奴才為何沒有用心辦事?桐城營到底功勞幾何?六千難民如何稱作俘虜?難道想陷朕於不義?查清楚詳情,趕緊來報,遲了扒你的皮……”
(本章完)
張鹿安對於馬國勇前來稟報的關於桐城營擅自出戰的問題,並不是特別擔心,桐城營是經過血戰的,憑借著對清軍作戰實打實的戰功,畢竟有砍殺人頭過百顆進行佐證,按照朝廷慣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加上有黃得功在旁邊佐證,估計說不定還會有一定的功勞可撈。
但是張華所說的訊息就是真的比較急迫了,難民和俘虜自然是不同的,安置難民一般來說,遇到天災人禍的,朝廷會有原地重建安置和異地安置,並且配備一定的生產資料,如糧食布匹、其他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等等,目的是快速的恢複當地的生產力和正常的生活秩序。
但是對待俘虜就完全不一樣了,俘虜是沒有任何人格可言的,完全就是奴隸,多是在菜市口人市被販賣,或者直接拉到礦山、礦井等極度危險的生產部門勞作,被剝削致死。女人們有姿色的會被送到教坊司繼續販賣青春,長相一般的甚至會淪為營妓。年輕的男人則很可能會被割掉生殖器,被閹割後送到京師或者各處陵寢地守墓。比如鄭和原本就是俘虜,因為年輕才被閹割掉,送到北京成為太監的,後來立有戰功,才逐漸被朱棣重用的。
張華口中的賈夫子很明顯就是這次北行認識的賈名傑,看來朝廷已經派人來接洽,但是問題是這些六千餘定興百姓為何會被如此對待?
大明朝廷和地方政府本身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子民,已經是愧對百姓了,如今麵對被好不容易解救回來的子民,如果還按照俘虜來對待,豈不是會令大明朝廷完全失去人心?大明朝廷難道就沒有一個明白人嗎?
“慢點說,到底是怎麽回事?賈夫子人呢?是否已經到了營部?”
張鹿安安慰張華道。
“我倆也說不清楚,賈夫子應該被軟禁起來了,他是通過一個良心未泯的士兵前來送的信,都司你看……”張華一邊說,一邊遞給張鹿安一張小紙條,上麵寫著一句話:“今上預以俘虜相待,萬民泣血,急切望援。”
字跡雖然潦草但又剛好能夠辨認,字體顏色血紅帶著暗黑色,很明顯是咬破手指在一塊破爛絲絹上寫的,看樣子寫的時候應該是非常急切。
“送信人呢?”
“人家不能久待,否則無法跟上麵交代,是以采購糧食為名出營,隻是說了一句,現在賈夫子在內的六千人都被官軍關押在鄭村壩一帶,官軍領頭的人是一個叫陳洪範的總兵官。送信人就說了這些,然後就匆匆離去。我等不敢耽擱,立刻驅馬前來稟報。”
張鹿安覺得事關重大,把幾個高層領導都叫到一塊進行商議,集思廣益。可是這樣的事是之前從未遇到過的,眼下營內根本沒有那種具有長遠眼光和豐富見識的人才,唯一認識的當過高官的賈名傑,如今還被關了起來。
最後倒是劉體仁提議:首先派人去京師調查一下朝廷的具體安排,如果可能的話,那就出點血打點一番;其次雖然上峰沒有明確消息來到,但是自從張鳳翼死後,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糧草彈藥送到桐城營,應該派人前往通州申請錢馬糧草;第三就是桐城營的傷員眾多,而且沒有準備冬衣,萬一天氣轉寒,到時候就沒有了任何餘地,建議全營從密雲南下,開始緩慢的向南行軍。
張鹿安聽後,覺得也暫時沒有更好的辦法,就安排王朝派人跟登州聯絡,讓見微社和福睿張商號開始搜集冬衣,至少先準備一千套;辦完這件事後,讓王朝再帶著金馬兒和莫約日前往京師調查消息,並且盡快返回;讓劉壯國帶人去通州申領錢糧物資。出於慎重考慮,張鹿安沒敢下令立刻拔營。
密雲到通州城不過上百裏的距離,劉壯國在三天後鼻青臉腫的率先返回營內,看到張鹿安後,立刻就委屈地哭了起來:
“都司,朝廷不光不給糧食,還罵人,我跟他們理論兩句,他們竟然出手打人……嗚嗚……太不講理了!咱們千裏勤王,到底圖個什麽啊……嗚嗚”
張鹿安聽聞後也是氣的咬牙切齒:
“高起潛那個狗東西實在是太他媽的不講理了,到底還有沒有天理?”
“確實氣人,但是背後謾罵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要不咱們還是采取渾水摸魚的辦法吧?”劉體仁突然說了一句。
“怎麽個渾水摸魚的辦法?”張鹿安來了興趣。
“派人去京師,將咱們桐城營接受張本兵的密令,以四百精兵攔截清軍,最終在黃得功所部的支援下完成了殲滅清軍數百人,砍殺一百餘級並且解救超過六千定興百姓的壯舉,進行大肆的宣傳,甚至還可以通過商號係統,向江南進行宣傳,總之要不惜一切力量,將桐城營敢戰、救民的光輝舉動告知天下,相信總會有還有良知的大臣會替咱們說好話的。”劉體仁說道。
這是一個陽謀,張鹿安覺得完全可以一試。
……
半個月後
大明京師紫禁城
“駱養性,你這消息從哪裏來的?高起潛之前上奏說是黃得功所部斬獲幾百級建奴首級,並且俘虜六千餘建奴俘虜。量那個奴才還沒有膽子以至於欺瞞朕吧?”
“回陛下,此消息正是來源於湖廣常德楊子微,其實京中甚至江南都有類似消息……”駱養性回答道。
駱養性口中的湖廣常德楊子微,正是前大學士楊鶴的兒子楊嗣昌,張鳳翼死後,兵部主官一直都是空缺狀態,最後實際空缺長達兩個月之久。
楊嗣昌麵白少須,兩眼間距很小,身材不高,但是思路清晰,伶牙俐齒,深得崇禎皇帝的信任,此刻楊鶴已經過世,楊嗣昌還在老家待著丁憂當中。
張鳳翼死後,崇禎皇帝三番五次下詔奪情,希望把楊嗣昌召進京師。朝中幾乎所有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楊嗣昌正是崇禎心目中,下一任兵部尚書最合適的人選。
楊嗣昌雖然一直沒有答應立刻進京,但是一直與京師故人保持著書信往來聯係,也明確答複朝廷,將會在安排好家庭事務後進京。
“楊嗣昌身在父母丁憂當中,竟然還能關注到邊關戰事,果然是忠心體國。他的話自然不虛,難道真的是高起潛那個狗奴才欺瞞朕?”崇禎皇帝對楊嗣昌自始至終都是非常的信任,在崇禎一朝算是非常罕見的存在。
“聖上明見萬裏,慧眼識珠選拔高公公起於微末之中,高公公自然不會欺瞞陛下,隻是畢竟高公公掌握京師附近十萬將士的錢馬糧草調動和指揮,事務繁多,難免為手下人所蒙蔽……”
“哼,來人,給高起潛去口信:狗奴才為何沒有用心辦事?桐城營到底功勞幾何?六千難民如何稱作俘虜?難道想陷朕於不義?查清楚詳情,趕緊來報,遲了扒你的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