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江淮大亂
正陽關那邊連續催促兩次,可見情況緊急。
崇禎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張鹿安帶著六艘船隻組成的船隊開始返航。
原本同來的人當中,陳新天被留下籌備福瑞張錢莊,張孝吳被留下來梳理通信體係,左忠禹和許若襄被留到見微,進行情報的收集工作,年僅十三歲的孫有地被放在了北隍城島學習文化,郭小文留在了張富的身邊,準備同張富一同前往南京布局。最後隻剩下劉體仁一人跟著張鹿安返回正陽關。
張鹿安在登州收取的六名親兵,陰六、呂祥發、呂祥啟、仇有光、李二猛和郭茂才,此時都在張鹿安的旗艦上,張鹿安正跟劉體仁閑聊。
船隊到達淮安時,張鹿安讓劉體仁上岸購買了五千兩的糧草,劉體仁不停的感歎現在的糧價實在是太貴了,比去年高了一倍還多。糧店說還得漲價,都是流寇給鬧的,運河沿線是人心惶惶,貨物流通不起來,楊禦蕃和牟文綬兩部人馬都吃了敗仗,目前都已經退回到運河邊,以保證運河的暢通。
船隊過了洪澤湖後,就開始有數十股零星的流寇哨探騎兵開始窺探船隊,淮河兩岸再次冒起了濃濃的黑煙。
劉體仁有點不解:“前段時間不是說把流寇都打跑了嗎?怎麽這會又是如此肆虐?”
張鹿安也很鬱悶,關鍵是他和陳新天曾經千裏迢迢送了朱大典一萬兩銀子,現在朱大典被罷免了,豈不是白投資了?
船隊經過塗山時,塗山已經沒有了任何駐軍,看來淮安那邊的糧店說的情報是可信的,隻是這麽重要的地方都沒有駐軍,那意味著什麽?不言而喻。
船隊終於在五天後到達了西濠河,然後順著西濠河逆流南下,找到張一川之前設立的老營所在地,一切都已經化為灰燼,包括水營在內。
為了防止消息泄露,張鹿安特地讓盛長翔帶著20名心腹士兵和劉體仁在天色黑下來以後,才一起前往挖掘,經過數個時辰的尋找和挖掘,終於把十幾箱的金銀珠寶給挖出來並且抬到了張鹿安所在的旗艦上。
經過劉體仁的初步開箱統計,至少價值十萬兩以上。加上從登州帶回來的銀兩,這下有二十萬兩以上可用,短期內解決了鳳壽右營的餉銀問題。
接下來的行程還算一帆風順的隻是淮河兩岸已經沒有任何人煙可言,到處都是死氣沉沉。
張鹿安等人終於在六月底回到了正陽關,張鹿安立刻就召見了劉廷桂,詢問起了具體情況。劉廷桂大致講述道:
大明崇禎八年二月,時任山東巡撫朱大典被任命為漕運總督、兼撫廬鳳淮揚、兼理海防,這位在登州平亂中立過決定性功勳的統帥,被朝廷從山東調到了江淮。
拋開個人的性格、操守不談,朱大典的文韜武略在大明都屬於頂尖的存在。
朱大典到任後,積極籌備糧餉,整頓各支軍隊的士氣,原本在中都鳳陽陷落後,士氣一落千丈的大明軍隊好歹恢複了戰鬥力,無論是楊禦蕃、牟文綬還是關寧鐵騎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朱大典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就擊敗了在江淮地區的所有的流民軍,於是闖王、曹操兩部渡過淮河,向歸德一帶流竄;張一川在西濠河之敗後再次依附於張獻忠,兩人帶兵貓在了深山之中,等待著再次出擊的時機。
江淮素來富庶,想要有錢的老百姓參加叛軍,人家稀罕嗎?
張獻忠等人的處境一度非常艱難。
但是這個世界就是如此,不讓人妒是庸人,很多朝廷大員都對朱大典的成績,那是羨慕嫉妒恨啊。
本來就在登州平叛成功,若是還讓他能夠再次取得大功,那不得立刻入內閣啊?連跳多少級?
於是乎,大明原漕運總督兼廬鳳淮揚四府巡撫朱大典,被東林禦史發起彈劾,因為“坐失州縣”、“平賊逾期”和“不能持廉”三項嚴重的罪名,被英明神武的崇禎皇帝朱由檢直接給一擼到底,罷免回金華老家反躬自省了。
實話實說,說朱大典不能持廉和平賊逾期還是可以的,畢竟沒有在四個月內把賊首全部殲滅,本人也是比較貪財,倒也說得過去。
但是人家收複了那麽多州縣,坐失州縣一罪從何說起?難道不是應該追究州縣主官的責任嗎?
貪財歸貪財,但是朱大典人家是真辦事啊。
朱大典在六月初被罷免後,因為江淮地區暫時的流寇勢力顯得風平浪靜,朝廷以為牟、楊兩部可以輕鬆應對,於是將祖大樂和祖寬兩部關寧鐵騎直接調離江淮戰場,尾追著闖王和羅汝才進入了河南。
於是原本在山裏麵窩著,等待時機的張獻忠和張一川兩部迅速傾巢而出,趁著新任督撫尚未到任,關寧鐵騎被悉數調走、現有的官軍群龍無首之際,接連擊敗牟文綬和楊禦蕃兩部,然後急轉向南,連續攻破了來安、和州,兵峰直抵長江岸邊的烏江渡口。
江南頓時間是人心惶惶,作為江南十府巡撫(又叫應天巡撫)的張國維不得不從蘇州親臨南京,布置江防事宜。
與此同時,原本在湖廣和河南一帶遊弋的老回回馬守應和革裏眼賀一龍等部突然一路向東,兵峰直指光州,大明官軍左良玉所部被調到光州堵防,老回回馬守應和革裏眼賀一龍利用騎兵的優勢,直接繞過光州城,襲取了固始縣,兵峰直抵六安州。
廬州知府吳大樸焦急之下再度向鳳壽右營求救,霍丘知縣左相申、壽州知州黃日芳的使者也是連續不斷,黃日芳甚至派出了自己的管家黃連常駐在正陽關,催促著鳳壽右營進軍。
關鍵時刻闖王高迎祥和曹操羅汝才,通過運動戰擺脫了尾追的關寧鐵騎,在蒙城擊敗劉良佐的一部,直接從懷遠集再度渡過淮河,兵峰直抵巢縣。
至此江淮大地徹底大亂,十幾支各路流民軍人馬、數十萬流民軍在江淮大地肆虐,除了安慶府城、桐城、滁州、廬州、壽州等少數城池以外,再沒有安穩之地。
而此時的江淮之間成建製的官軍,隻剩下了殘缺不堪以至於誰都看不上的鳳壽右營了。
“也是奇怪,那麽多的流民軍,怎麽不來攻打咱們這裏?看不起誰呢?”張鹿安開個小玩笑。
“或許是因為張一川曾經帶軍經過霍丘和壽州,張一川號稱‘掃地王’,流寇隊伍裏流傳一句話,掃地王所過之處,寸草不留。大概就是覺得咱們這邊掠無可掠了吧。”
“沒想到貧窮竟然也能保身……”
“哈哈”
“保境安民的時刻到了,通知下去,三日後全營開始整軍。”張鹿安下令道。
“少將軍,難道不需要給三方麵交代嗎?”劉廷桂有些擔心。
“我們營屬於剛建立不久,本來戰鬥力就弱,他們三方麵何曾給過一絲一毫的支持?風聲鶴唳,咱們難道還要隨他們去任意擺布?不去管它,我們做好自己,自己硬比什麽都重要。”
(本章完)
正陽關那邊連續催促兩次,可見情況緊急。
崇禎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張鹿安帶著六艘船隻組成的船隊開始返航。
原本同來的人當中,陳新天被留下籌備福瑞張錢莊,張孝吳被留下來梳理通信體係,左忠禹和許若襄被留到見微,進行情報的收集工作,年僅十三歲的孫有地被放在了北隍城島學習文化,郭小文留在了張富的身邊,準備同張富一同前往南京布局。最後隻剩下劉體仁一人跟著張鹿安返回正陽關。
張鹿安在登州收取的六名親兵,陰六、呂祥發、呂祥啟、仇有光、李二猛和郭茂才,此時都在張鹿安的旗艦上,張鹿安正跟劉體仁閑聊。
船隊到達淮安時,張鹿安讓劉體仁上岸購買了五千兩的糧草,劉體仁不停的感歎現在的糧價實在是太貴了,比去年高了一倍還多。糧店說還得漲價,都是流寇給鬧的,運河沿線是人心惶惶,貨物流通不起來,楊禦蕃和牟文綬兩部人馬都吃了敗仗,目前都已經退回到運河邊,以保證運河的暢通。
船隊過了洪澤湖後,就開始有數十股零星的流寇哨探騎兵開始窺探船隊,淮河兩岸再次冒起了濃濃的黑煙。
劉體仁有點不解:“前段時間不是說把流寇都打跑了嗎?怎麽這會又是如此肆虐?”
張鹿安也很鬱悶,關鍵是他和陳新天曾經千裏迢迢送了朱大典一萬兩銀子,現在朱大典被罷免了,豈不是白投資了?
船隊經過塗山時,塗山已經沒有了任何駐軍,看來淮安那邊的糧店說的情報是可信的,隻是這麽重要的地方都沒有駐軍,那意味著什麽?不言而喻。
船隊終於在五天後到達了西濠河,然後順著西濠河逆流南下,找到張一川之前設立的老營所在地,一切都已經化為灰燼,包括水營在內。
為了防止消息泄露,張鹿安特地讓盛長翔帶著20名心腹士兵和劉體仁在天色黑下來以後,才一起前往挖掘,經過數個時辰的尋找和挖掘,終於把十幾箱的金銀珠寶給挖出來並且抬到了張鹿安所在的旗艦上。
經過劉體仁的初步開箱統計,至少價值十萬兩以上。加上從登州帶回來的銀兩,這下有二十萬兩以上可用,短期內解決了鳳壽右營的餉銀問題。
接下來的行程還算一帆風順的隻是淮河兩岸已經沒有任何人煙可言,到處都是死氣沉沉。
張鹿安等人終於在六月底回到了正陽關,張鹿安立刻就召見了劉廷桂,詢問起了具體情況。劉廷桂大致講述道:
大明崇禎八年二月,時任山東巡撫朱大典被任命為漕運總督、兼撫廬鳳淮揚、兼理海防,這位在登州平亂中立過決定性功勳的統帥,被朝廷從山東調到了江淮。
拋開個人的性格、操守不談,朱大典的文韜武略在大明都屬於頂尖的存在。
朱大典到任後,積極籌備糧餉,整頓各支軍隊的士氣,原本在中都鳳陽陷落後,士氣一落千丈的大明軍隊好歹恢複了戰鬥力,無論是楊禦蕃、牟文綬還是關寧鐵騎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朱大典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就擊敗了在江淮地區的所有的流民軍,於是闖王、曹操兩部渡過淮河,向歸德一帶流竄;張一川在西濠河之敗後再次依附於張獻忠,兩人帶兵貓在了深山之中,等待著再次出擊的時機。
江淮素來富庶,想要有錢的老百姓參加叛軍,人家稀罕嗎?
張獻忠等人的處境一度非常艱難。
但是這個世界就是如此,不讓人妒是庸人,很多朝廷大員都對朱大典的成績,那是羨慕嫉妒恨啊。
本來就在登州平叛成功,若是還讓他能夠再次取得大功,那不得立刻入內閣啊?連跳多少級?
於是乎,大明原漕運總督兼廬鳳淮揚四府巡撫朱大典,被東林禦史發起彈劾,因為“坐失州縣”、“平賊逾期”和“不能持廉”三項嚴重的罪名,被英明神武的崇禎皇帝朱由檢直接給一擼到底,罷免回金華老家反躬自省了。
實話實說,說朱大典不能持廉和平賊逾期還是可以的,畢竟沒有在四個月內把賊首全部殲滅,本人也是比較貪財,倒也說得過去。
但是人家收複了那麽多州縣,坐失州縣一罪從何說起?難道不是應該追究州縣主官的責任嗎?
貪財歸貪財,但是朱大典人家是真辦事啊。
朱大典在六月初被罷免後,因為江淮地區暫時的流寇勢力顯得風平浪靜,朝廷以為牟、楊兩部可以輕鬆應對,於是將祖大樂和祖寬兩部關寧鐵騎直接調離江淮戰場,尾追著闖王和羅汝才進入了河南。
於是原本在山裏麵窩著,等待時機的張獻忠和張一川兩部迅速傾巢而出,趁著新任督撫尚未到任,關寧鐵騎被悉數調走、現有的官軍群龍無首之際,接連擊敗牟文綬和楊禦蕃兩部,然後急轉向南,連續攻破了來安、和州,兵峰直抵長江岸邊的烏江渡口。
江南頓時間是人心惶惶,作為江南十府巡撫(又叫應天巡撫)的張國維不得不從蘇州親臨南京,布置江防事宜。
與此同時,原本在湖廣和河南一帶遊弋的老回回馬守應和革裏眼賀一龍等部突然一路向東,兵峰直指光州,大明官軍左良玉所部被調到光州堵防,老回回馬守應和革裏眼賀一龍利用騎兵的優勢,直接繞過光州城,襲取了固始縣,兵峰直抵六安州。
廬州知府吳大樸焦急之下再度向鳳壽右營求救,霍丘知縣左相申、壽州知州黃日芳的使者也是連續不斷,黃日芳甚至派出了自己的管家黃連常駐在正陽關,催促著鳳壽右營進軍。
關鍵時刻闖王高迎祥和曹操羅汝才,通過運動戰擺脫了尾追的關寧鐵騎,在蒙城擊敗劉良佐的一部,直接從懷遠集再度渡過淮河,兵峰直抵巢縣。
至此江淮大地徹底大亂,十幾支各路流民軍人馬、數十萬流民軍在江淮大地肆虐,除了安慶府城、桐城、滁州、廬州、壽州等少數城池以外,再沒有安穩之地。
而此時的江淮之間成建製的官軍,隻剩下了殘缺不堪以至於誰都看不上的鳳壽右營了。
“也是奇怪,那麽多的流民軍,怎麽不來攻打咱們這裏?看不起誰呢?”張鹿安開個小玩笑。
“或許是因為張一川曾經帶軍經過霍丘和壽州,張一川號稱‘掃地王’,流寇隊伍裏流傳一句話,掃地王所過之處,寸草不留。大概就是覺得咱們這邊掠無可掠了吧。”
“沒想到貧窮竟然也能保身……”
“哈哈”
“保境安民的時刻到了,通知下去,三日後全營開始整軍。”張鹿安下令道。
“少將軍,難道不需要給三方麵交代嗎?”劉廷桂有些擔心。
“我們營屬於剛建立不久,本來戰鬥力就弱,他們三方麵何曾給過一絲一毫的支持?風聲鶴唳,咱們難道還要隨他們去任意擺布?不去管它,我們做好自己,自己硬比什麽都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