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福山落腳


    “你認錯人了吧?”


    “沒有,就是王馳百戶,當初在院夼見過麵的,印象深刻。可是他好像不認識俺似的,冷漠的很,完全沒有了以前的熱情”張撿從街上買菜加買早點,回來後向張鹿安吐槽。


    “還有現在不知道怎麽搞的,什麽東西都貴的很,問了價,一隻老母雞竟然要400文,簡直瘋了,以前隻有200文就夠了。豬肉每斤就要80文了,俺嫌太貴了,沒有舍得買。”


    “現在前方在打仗,土地荒蕪,天災人禍的,漲價是正常的,物以稀為貴嘛。讓你買的你都沒買,說說你買了什麽?”


    “俺買了五斤鹽,每斤八文錢,共40文;香油一斤,50文;白菜十斤,共20文;青菜十斤,共25文;蘿卜10斤,共35文;100個饅頭,共120文;50個包子,共75文,總共花了365文錢。包子和饅頭,待會人家送上門”張撿繼續匯報工作。


    “合計著沒有葷菜?好幾天沒吃肉了,走路都沒勁了”


    “少爺啊,老爺讓你省著點花,這八個人的夥食呢,錢雖然是你管著,可是你也得安排好,堅持到老爺他們回來啊,那不至少得兩三個月啊”


    張鹿安知道張撿說的是有道理的。張撿剛才所說的價格,比起萬曆年間的行情漲了很多,幾乎都在一倍到兩倍左右。按理說,這個時代沒有冷庫什麽的,蔬菜的價格不會漲太多,因為在地裏不賣就會爛掉,所以價格不會浮動特別大的。眼下的價格之所以這麽高,那隻有一個解釋,那就是“錢”不值錢了。


    前兩天選定了這所靠近海邊的一個四進的房子,以前一個江南商人的房子,前幾年還要價六十兩,少了不賣,如今見到有人願意出手,結果30兩就賣了。


    張鹿安一行人八個人,還包括張撿、陰六、張喜、陳利昭、陳利民和陳家的家丁許由和李大勇。陳利昭主管,但是因為還要去找合適的店麵,財務本來打算交給張喜的,可是張鹿安自告奮勇,接了過來。


    張鹿安算過了,手裏掌握有500兩,隻要扛下來三十天就行了,一個月後,應該就會有船過來,會帶來新的盤纏,也可能把這批人給接走。所以手裏的錢還算比較富裕。


    很快,包子和饅頭送到,一行人迅速吃了早餐,剛剛落腳,很多家具用品都得添置,剛給張喜支出了20兩,讓他去購買。畢竟社會經驗豐富,這類貴重物品都讓他都挑選。眾人吃過飯就各自忙去了。


    一頓早餐,張鹿安吃了三個包子,其餘的47個大包子被七個人吃完了,即使如此,張撿還沒有吃飽,順手又想拿兩個饅頭,看著張鹿安看向他,又把饅頭放回去了,


    張鹿安到這個世界已經有段時間了,他知道如今的人們肚子裏沒有什麽油水的,但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因此特別能吃。如果放開吃,估計他們幾個還能再消滅一些饅頭。


    還有兩天就要進縣學旁聽了,到時候錢還得交給張喜,由他來安排了。好在這些天的安排也算合情合理,每一筆錢都記在本子上,雖然字寫的有點醜,甚至錯別字百出(畢竟誰能記得那麽多的繁體字呢),但是好歹賬目是清清楚楚的。其實張鹿安隻是運用了現代財務製度中的最簡單的複試記賬法,隻是一本出入賬,一本報銷明細賬。把每項出賬內容都記下來,進行整理分析,再綜合考量合理安排葷素搭配,控製預算。


    在沒有人教的情況下做成這樣,這讓張喜驚為天人,不得不對這位11歲的少爺刮目相看。


    張鹿安吃完飯後,就帶著張撿和陰六出去轉轉了,來了這麽久了,第一次正兒八經的在一個縣城裏逛街,他想看看這個明朝的縣城的布局和大小,以及縣城內到底有什麽,再看看具體的價格。


    張鹿安等三人沿著城牆走,發現福山城建在夾河西岸,層高三長、牆厚一長,加上城外有護城河,引夾河水流入,組成防禦體係。哪怕登州府城的高度也就三丈五,所以福山城作為縣城,在膠東來說,城防設施屬於名列前茅的,比較易守難攻。


    福山隻有三個城門,東門叫鎮靜門,西門叫義勇門,南門叫平定門,看名字就知道跟當初抗倭有關,三門內有關廂,稱為東關、西關和南關,北邊沒有城門,卻有東北和西北兩個關廂,確實奇怪。三門上加蓋有城門樓,使得城門樓上麵距離地麵高達四丈以上,無論是了望還是放銃放箭,如果對方沒有大炮,這都是無敵的存在。


    張鹿安站在城牆上,向外望去,這種跨越時間的感受真的不一樣,心裏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上輩子也來過這裏,一片流水馬龍,近海海水清澈見底,跟江浙的外海不同。而如今一切恍如隔世。


    原來不知道為何沒有北門,來到北城牆後,才發現一點,如果城牆上安置有紅夷大炮,東邊是河,北麵為海,南邊是城牆,敵人如果從北麵進攻的話,第一隊形展不開,第二將會陷入死地之中,從西門衝出再迂回到敵人後部,那就真成了甕中之鱉了,應該沒有敵人會傻到從北門進攻的。而且北門朝著大海,道路不通,也就沒有必要設置北門了。


    西牆外則是一片荒蕪的痕跡,土地板結,無人耕種,隻是偶爾點點的褐紅色血跡,顯示著這裏不久前曾經發生過血腥的廝殺。


    南牆外因為有夾河水源灌溉,到處是一片綠油油的景色,收成應該還不錯的,隻是這些麥子明顯偏矮,更遠處還有一些高粱地,高粱秸稈在隨風搖擺。張鹿安想看見的紅薯地卻是怎麽也找不到,更別說土豆了。


    東門外是河流,是三門當中最為熱鬧的地方,因為水運方便,這裏有水運碼頭,各種物資都可以通過水運送到城牆邊。


    張鹿安經過這一路的用腳丈量,發現福山城不大,滿打滿算,估摸著大概繞一圈走了三十多分鍾,一麵牆長度要走一千步,大概有六到七百米左右。


    轉了一圈,從東關城牆上順著關廂樓梯走下去,正好碰到了百戶劉師吉,這是個笑聲爽朗,肩膀寬闊的強壯如牛的山東大漢。


    張鹿安之前曾經在縣衙見過他。劉百戶還是屬於衛所兵係統的,百戶下麵有小旗、總旗,上麵有千戶、衛指揮使、都指揮使和五軍都督府。百戶隻是一種基層軍官,相當於今天的連長之類,並不算高官。


    而營兵係統的軍官設置則是什長、隊長、哨官、把總、守備、都司、遊擊、參將、副將和總兵。


    第一次福山保衛戰的時候,劉師吉立有大功,搞不懂為何現在還是百戶銜。


    張鹿安滿臉笑容,連忙走上去彎腰作福行禮道“見過劉將軍”。


    “你這個小家夥,講的是甚來。可不興這麽叫,會挨揍的。以後隻能喊劉叔,別的什麽都不能叫,你可知道來?不然看俺不把你的耳朵給扭下來”。說著作勢要擰。


    “明白了”張鹿安邊喊邊帶著兩個跟班逃之夭夭,後麵笑聲一片。


    三人從東門關廂落荒而逃後,先來到了東門外。


    東門外是各種賣魚的攤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雖然漁民捕魚生活特別危險和辛苦,可是魚的價格還是不貴的。張鹿安買了八條大魷魚、兩條“白胖子”鯧魚和三條黃花魚,竟然才花了150文錢。比所有的肉類都便宜。張鹿安還想買點海帶熬湯喝,可是問了所有的魚販,邊說邊比劃,竟然都沒有人知道有這個東西。隻好作罷。


    張鹿安不知道的是我國本來就沒有海帶,海帶原產地應該是日本北海道那塊,民國時候才傳入我國的。


    張鹿安對張撿說道,瞅瞅,今天跟著少爺我學學如何買菜。


    東西當然不會自己拎的,都交給了陰六和張撿,反正他們倆特別強壯,不用白不用。


    逛完了魚市,張鹿安去南關看看蔬菜的價格的,張鹿安想買點西紅柿、香料和辣椒麵等,拷出來的魷魚才香啊。可是逛了一圈,連西紅柿和辣椒麵的影子都沒有見到。


    “難道這個時候了還沒有傳入中國嗎”,張鹿安喃喃自語。


    真是委屈了自己的胃了,什麽好吃的也沒有,繼續轉了一圈,又買了兩根茄子和三斤韭菜,買了一籃子雞蛋,五根黃瓜、一點大蒜和生薑,其他東西就再也看不到了,要麽是蘿卜要麽是白菜。總共花了120文錢。


    張鹿安還想接著去西關看看米糧的價格,可是張撿卻不願意了“少爺啊,我倆實在拎不下了”。


    張鹿安看了看,也確實,雖然沒多少東西,但是這年頭沒有塑料袋,魚是用麥草拴著的、除了雞蛋有籃子,其他的蔬菜,都隻能用衣服包著。


    張鹿安隻好帶著兩人經過城內街返回,這個城內街有各種店鋪90家,是福山城裏除了三城關以外最熱鬧的地方,但是三城關有時間限製的,而這條街卻是從早開到宵禁的。


    張鹿安帶著惡趣味,想找一下有沒有“怡紅院”之類的,可是從頭逛到尾都沒有發現,全部都是正經生意,這讓張鹿安有點奇怪。


    張撿有點吃不消了,就從內街的一個篾匠店裏花了二十文錢買了一個大篾筐,除了雞蛋,所有東西都放裏麵後,陰六和張撿都感覺如釋重負的感覺。


    張鹿安帶著二人一家家仔細逛了一下,終於在一家藥鋪裏看到了茱萸、茴香、八角,張鹿安各買了一兩,有點貴,共花了100文錢。沒有辣椒,有這些好歹聊勝於無吧。


    接著來到了一家榨油坊,想買一點菜籽油,還沒進店就聞到了那種濃濃的菜籽香味。真正鮮榨的菜籽油特別香,不是後世那種轉基因科技油所能夠比的上的。


    張鹿安很慶幸,雖然這個年代暫時吃不上一些好吃的瓜果蔬菜,但是最起碼吃的比較安心啊,哪裏像後世,轉基因食品大行其道,農藥和化肥到處都是,帶來的直接危害就是醫院的生意爆好,老百姓的身體卻在整體變差。


    張鹿安上前說道:老板,菜籽油多少錢一斤?


    “小公子,俺不是什麽老板,你喊店家就好了。這一陶罐油有十斤,300文錢”油坊主笑著說道。


    張鹿安按照以往習慣問道“店家你說的是這陶罐裏麵的油有十斤,還是連著陶罐有十斤?不會不足稱吧?”


    油坊主瞬間臉黑下來了“你這個娃娃年紀輕輕怎麽能罵人呢?不賣給你了,滾”


    張鹿安愣在原地,我沒罵你啊。接著看向兩個跟班,他們倆都變得離自己遠遠的,附近的幾個街坊看自己的眼神也很鄙視的樣子。什麽情況?


    “張撿,你過來,你說我剛才罵他了嗎?”


    “少爺,你罵的是挺難聽的”張撿輕輕地說道。


    “少爺,我等都聽不下去……”陰六也插嘴道。


    “不是,合計我都不能問一下嗎?我真沒有罵人的意思”張鹿安也覺得很冤枉。


    旁邊的一個街坊說道“人家油坊從祖輩就開始開下來了,三代油坊,能有什麽問題?你懷疑人家缺斤短兩,這不是罵人嗎?”


    張鹿安很鬱悶,還是有點先入為主了。這個時代,普通市民的誠信程度是很高的,根本不會存在那種刻意的製假售假行為,會被親朋友好友戳脊梁骨的,會被所有人看不起,沒法生存的。商人更是如此,信譽就是最大的保障,沒有了信譽,商人就根本沒有存續下去的可能性。


    可是油不能不吃啊,張鹿安硬著頭皮回去給人家道歉,好說歹說,人家終於“大人不記小人過”肯賣給一罐油。


    張鹿安很鬱悶,隨便找了一家糧食店,看了一下,裏麵賣的有小米、灰色的麵粉、高粱還有綠豆,竟然沒有大米。問價格小米一石價格也得9錢。


    張鹿安學的乖了“掌櫃的,我請教一下哈,請問這一石到底有多少斤?”


    “那得分了,一鹽石有180斤,公糧石有143斤,普通石有120斤……”


    “好好,可以了,打住。我們還是按斤來算吧”張鹿安怕了,這度量衡不是早在秦始皇那會就統一,怎麽這會兒還會這麽多說法。


    “小米15文、麵粉12文、高粱10文、綠豆20文。你還真別嫌貴,現在兵荒馬亂的,糧食一天一個價,老百姓土地也種不成,要麽是沒有本錢,糧種都用來繳稅了,要麽是天災顆粒無收,要麽是糧食剛到收成的日子,就被土匪給搶了,這樣下去就怕以後沒有人願意種糧食了,到時候就會有可怕的饑荒了。想當初萬曆爺在位的時候,那可是風調雨順啊,老百姓們安居樂業,整天笑嘻嘻的開心度日,糧食3文錢一斤,如今漲了多少了?別說你們,小老兒都覺得貴。哎,造孽哦”掌櫃的可能年紀比較大了,絮絮叨叨的。


    張鹿安陷入了沉思中:是的,說的非常對,任何一個社會中農業都是最根本的存在,糧食永遠是最重要的基礎。


    注:以上貨物價格參考自《中國貨幣史》、明朝沈榜《宛署雜記》和清朝的江左樵子《樵史演義》等文獻資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白衣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石源中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石源中生並收藏明末之白衣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