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錯錯錯
穿成小姑奶奶,靠拚夕夕富甲一方 作者:老麻花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常嘉縣一縣才萬餘戶,十萬人口。
每戶一兩斤消耗的還不足零頭,徐思雨便把鹽引轉賣了。
如今她的轉賣,可不是求人換糧,而是價高者得。
徐思雨留足了常嘉縣下的鹽量,不管她賣給外部的價格多高,常嘉縣的鹽價始終很穩定。
還有糧食,徐莊一年產量支糧、自給之後,餘下一萬三千五百石投市,雖然不足以撼動周記米行的定價,但徐思雨總讓自家的鋪子在糧價上行的時候,放一些出來壓壓價。
因此,她既賺了不少,又得了名聲。
常嘉縣裏,都傳徐家是仁商,徐記的各項生意更好做了。
徐思雨就是在做民心工程。
真正的首富,除了賺錢納稅,還得收攬民心。
徐思雨選了幾個護衛帶在身邊,這段時間,不僅所有的林家人都被她攔在徐家大門之外,連林憶青也隻能借著公事跟她在敞間說上幾句。
“卿卿,都三個月了,搬回屋裏住,好不好?”
林憶青是站在徐思雨這邊的,否則他不會那麽直接的去打擊北宅。
可徐思雨與他娘相處的問題上,他認為徐思雨該禮讓一些。
從結果上看,她娘不是被嶽母氣得病了,徐思雨怎麽能因為他的一句“不要記恨,要多體諒。”就鬧得分居,跟他不相往來了。
他們是夫妻,他娘也是她的娘,她那麽孝順徐王氏,難道不應該一視同仁,對他娘也好些?
林憶青直到現在,都沒有明白,徐思雨已經忍了很久了。
林母和林家人都一樣,骨子裏看不起她,說話帶棒,眼神帶刺。
林憶青選擇的人生道理,他們不直麵對應,總是愛找到她,來做各種道德綁架。
林憶青自立門戶,娶她住在徐家宅旁,是她的錯;
讓一個文舉人跑商跑出匪氣,是她的錯;
林家人鬧騰軒兒的百日宴,鬧開了是她的錯;
林憶青用家訓清算北宅賬,是她的錯;
她一天天的做什麽,不做什麽都會被林母找到理由指責,都是她的錯。
錯錯錯,最大的錯,就是嫁錯了。
果然,所有的濃情蜜意過後,婚姻的本質都是一地雞毛。
林母可曾想過,或者不願承認,若她兒無意分家,無意娶她,無意教訓北宅,什麽都不會發生。
女人總愛為難女人,可她徐思雨不願如此,她才是委屈的一方,她要體諒誰,才覺得不委屈呢?
徐思雨放下手中的筆,看著這個她腦子一轟,就看上的男人。
其實不差了,就是差一點同理心。
分開住這段時間,徐王氏也常在她耳邊說床頭打架床尾和,夫妻不住在一起,感情淡了就真的收不回了。
徐思雨重新理清她的想法:【心中可以無男人,但不是身邊無男人。】
不管感情還是生理,林憶青仍是她的佳婿,會為她的成就添磚加瓦,他既遞了台階,那她就下吧。
“阿娘的病好得差不多了,今晚我就帶軒兒搬回去。”
就隔一個院子,林憶青當然知道徐王氏的情景,但此時徐思雨說什麽就是什麽。
……
徐思雨外出往來頻繁了以後,那路上碎得參差不齊的青石和大小不一的溝壑,差點沒把她逼瘋了。
她一直有一個心願——修路。
大禮朝官道的修建都是由朝廷來統籌的,一個縣做不得主。
修好後,路也由朝廷兵部派駐人直接管轄,一縣一府隻能管理城牆以內的道路。
徐思雨請洪縣丞代為上書,想由她來往頻繁的和慶府到常嘉縣、常嘉縣到雲陽鎮、常嘉縣到三溪鄉之間修補驛道。
修補,徐思雨用詞特別注意,她無權開路,但是路況太差了,她捐錢修整,材料她備,人力她負,歡迎各級官員蒞臨指導,就盼一個得批。
徐思雨甚至私下留了一批“孝敬銀子”,畢竟“金橋銀路”不光是指未來的過路收益,還含有修建時各種油水。
在等待回複的日子裏,六月的一日,洪縣丞請徐思雨往何知縣府上一敘。
這帖子送到徐思雨這兒的時候,徐思雨默默又看了一遍最新的賬本,想著應該是與之前她說支持洪縣丞再上一層有關。
大禮基層官員,沒有一飛衝天的政績,升官之路則是吏部考功司筆劃之下決定的。
何知縣在知縣位置上做了六年了,自然不甘心潛龍在一縣裏。
他在常嘉縣暗地裏做了多少錢權交易,不客氣的說,何知縣能拿出的錢財不比林家少,隻是財富,不是能光彩他仕途的名聲。
老洪跟他的關係不深,但是想讓他高升的心還是有的,畢竟他不走,縣丞還是縣丞。
既然是來商談合作的,何知縣不隱瞞他看上的新位子。
“北上元州,前朝昭武軍駐守之地,占據蜀地與甘陝兩省的必經之路。自禮朝滅蜀後,元州所在的昭武節度使司政區改為轉運使司政區……新任轉運使決意將遷治所從元州至中安府,而後以中安府為中心,連通三地間軍需、財賦通運之責。”
“元州、轉運使、中安府?”徐思雨重複這幾個關鍵詞,不知道何知縣到底求什麽?
“本官想當一回元州的父母官。”
知元州,這下徐思雨是聽明白了。
可徐思雨不明白一個即將被拋棄的舊城,還有什麽值得何知縣去求一個知州?
但這不明白,她不能問,而是得順著人的說話接:“大人,需要民婦如何助力?”
這知趣的態度,何仲騰暫時滿意,隻不過話題一轉,又到了修路的事兒上。
“早前,你請願說要修補常嘉縣的進出驛道,縣丞老弟讓本官書信到上方,這請願從京師轉了一圈,批複為準願。隻不過……”
“隻不過……”徐思雨也不想當捧哏,但你不給轉合之語,難道讓領導自說自話,一個人發表意見嗎?
“這路修得短了些。”
三條路彎彎繞繞加起來有三百多裏了,還短?
“中安府,也有一條路,經廣建關到元州這一段的官道,經年戰亂破壞,難以複用。新任轉運使希望此路能被修補疏通。本官想請林二奶奶幫忙。”
何知縣說著,也遞給徐思雨一本複繪的昭武古道圖。
常嘉縣一縣才萬餘戶,十萬人口。
每戶一兩斤消耗的還不足零頭,徐思雨便把鹽引轉賣了。
如今她的轉賣,可不是求人換糧,而是價高者得。
徐思雨留足了常嘉縣下的鹽量,不管她賣給外部的價格多高,常嘉縣的鹽價始終很穩定。
還有糧食,徐莊一年產量支糧、自給之後,餘下一萬三千五百石投市,雖然不足以撼動周記米行的定價,但徐思雨總讓自家的鋪子在糧價上行的時候,放一些出來壓壓價。
因此,她既賺了不少,又得了名聲。
常嘉縣裏,都傳徐家是仁商,徐記的各項生意更好做了。
徐思雨就是在做民心工程。
真正的首富,除了賺錢納稅,還得收攬民心。
徐思雨選了幾個護衛帶在身邊,這段時間,不僅所有的林家人都被她攔在徐家大門之外,連林憶青也隻能借著公事跟她在敞間說上幾句。
“卿卿,都三個月了,搬回屋裏住,好不好?”
林憶青是站在徐思雨這邊的,否則他不會那麽直接的去打擊北宅。
可徐思雨與他娘相處的問題上,他認為徐思雨該禮讓一些。
從結果上看,她娘不是被嶽母氣得病了,徐思雨怎麽能因為他的一句“不要記恨,要多體諒。”就鬧得分居,跟他不相往來了。
他們是夫妻,他娘也是她的娘,她那麽孝順徐王氏,難道不應該一視同仁,對他娘也好些?
林憶青直到現在,都沒有明白,徐思雨已經忍了很久了。
林母和林家人都一樣,骨子裏看不起她,說話帶棒,眼神帶刺。
林憶青選擇的人生道理,他們不直麵對應,總是愛找到她,來做各種道德綁架。
林憶青自立門戶,娶她住在徐家宅旁,是她的錯;
讓一個文舉人跑商跑出匪氣,是她的錯;
林家人鬧騰軒兒的百日宴,鬧開了是她的錯;
林憶青用家訓清算北宅賬,是她的錯;
她一天天的做什麽,不做什麽都會被林母找到理由指責,都是她的錯。
錯錯錯,最大的錯,就是嫁錯了。
果然,所有的濃情蜜意過後,婚姻的本質都是一地雞毛。
林母可曾想過,或者不願承認,若她兒無意分家,無意娶她,無意教訓北宅,什麽都不會發生。
女人總愛為難女人,可她徐思雨不願如此,她才是委屈的一方,她要體諒誰,才覺得不委屈呢?
徐思雨放下手中的筆,看著這個她腦子一轟,就看上的男人。
其實不差了,就是差一點同理心。
分開住這段時間,徐王氏也常在她耳邊說床頭打架床尾和,夫妻不住在一起,感情淡了就真的收不回了。
徐思雨重新理清她的想法:【心中可以無男人,但不是身邊無男人。】
不管感情還是生理,林憶青仍是她的佳婿,會為她的成就添磚加瓦,他既遞了台階,那她就下吧。
“阿娘的病好得差不多了,今晚我就帶軒兒搬回去。”
就隔一個院子,林憶青當然知道徐王氏的情景,但此時徐思雨說什麽就是什麽。
……
徐思雨外出往來頻繁了以後,那路上碎得參差不齊的青石和大小不一的溝壑,差點沒把她逼瘋了。
她一直有一個心願——修路。
大禮朝官道的修建都是由朝廷來統籌的,一個縣做不得主。
修好後,路也由朝廷兵部派駐人直接管轄,一縣一府隻能管理城牆以內的道路。
徐思雨請洪縣丞代為上書,想由她來往頻繁的和慶府到常嘉縣、常嘉縣到雲陽鎮、常嘉縣到三溪鄉之間修補驛道。
修補,徐思雨用詞特別注意,她無權開路,但是路況太差了,她捐錢修整,材料她備,人力她負,歡迎各級官員蒞臨指導,就盼一個得批。
徐思雨甚至私下留了一批“孝敬銀子”,畢竟“金橋銀路”不光是指未來的過路收益,還含有修建時各種油水。
在等待回複的日子裏,六月的一日,洪縣丞請徐思雨往何知縣府上一敘。
這帖子送到徐思雨這兒的時候,徐思雨默默又看了一遍最新的賬本,想著應該是與之前她說支持洪縣丞再上一層有關。
大禮基層官員,沒有一飛衝天的政績,升官之路則是吏部考功司筆劃之下決定的。
何知縣在知縣位置上做了六年了,自然不甘心潛龍在一縣裏。
他在常嘉縣暗地裏做了多少錢權交易,不客氣的說,何知縣能拿出的錢財不比林家少,隻是財富,不是能光彩他仕途的名聲。
老洪跟他的關係不深,但是想讓他高升的心還是有的,畢竟他不走,縣丞還是縣丞。
既然是來商談合作的,何知縣不隱瞞他看上的新位子。
“北上元州,前朝昭武軍駐守之地,占據蜀地與甘陝兩省的必經之路。自禮朝滅蜀後,元州所在的昭武節度使司政區改為轉運使司政區……新任轉運使決意將遷治所從元州至中安府,而後以中安府為中心,連通三地間軍需、財賦通運之責。”
“元州、轉運使、中安府?”徐思雨重複這幾個關鍵詞,不知道何知縣到底求什麽?
“本官想當一回元州的父母官。”
知元州,這下徐思雨是聽明白了。
可徐思雨不明白一個即將被拋棄的舊城,還有什麽值得何知縣去求一個知州?
但這不明白,她不能問,而是得順著人的說話接:“大人,需要民婦如何助力?”
這知趣的態度,何仲騰暫時滿意,隻不過話題一轉,又到了修路的事兒上。
“早前,你請願說要修補常嘉縣的進出驛道,縣丞老弟讓本官書信到上方,這請願從京師轉了一圈,批複為準願。隻不過……”
“隻不過……”徐思雨也不想當捧哏,但你不給轉合之語,難道讓領導自說自話,一個人發表意見嗎?
“這路修得短了些。”
三條路彎彎繞繞加起來有三百多裏了,還短?
“中安府,也有一條路,經廣建關到元州這一段的官道,經年戰亂破壞,難以複用。新任轉運使希望此路能被修補疏通。本官想請林二奶奶幫忙。”
何知縣說著,也遞給徐思雨一本複繪的昭武古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