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三從四德
穿成小姑奶奶,靠拚夕夕富甲一方 作者:老麻花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憶青維護他那個偏心的娘,那她也隻愛偏心她的娘。
誰也不欠誰的,憑什麽她就該遭人上門指責,末了,還要她不嫉恨?
夫妻之間,終是有矛盾了。
林軒出生後,徐思雨是考慮過慢慢從生意場上淡出,花更多的心思在相夫教子中。
但現在,她不這麽想了。
男人,果然靠不太住。
激情過後,婚姻也就這樣。
冷冷這個男人,讓他想想一輩子究竟想跟誰過。
別給徐思雨講三從四德,她穿來又不是為了成為封建善女,她的三從四德,是“從世界、從愛、從己;”與“文德、武德、言德、品德。”
真正的家人一定會為她活得向上而驕傲,她得一直驕傲下去。
商路並不是林憶青一人想得到的開拓之策,二十一世紀來的徐思雨還能不知道?
南路既然被他先搶了,她就望東、西、北三路,總有一條路會是她的?
就算不開商路,她還有好多可以做的。拚夕夕裏好多必殺器,她還沒用上了。
若是直接搬到四通八達的地方,她就是死做一種,也能做出規模。
先前徐思雨還提議過一家搬到府城,但徐王氏不願離開了,還跟她說了不跟她去了,要回新山村。
自她成親後,徐王氏也提過想搬到徐懷山家裏。
這些年,徐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長子養老,天經地義。
她回兒子那兒住,對兒女都好。
隻是徐思雨舍不得她,要把徐王氏拴在身邊,不準她離開。
而搬出和慶府的想法,也就早早的掐滅了。
……
有奴仆伺候,徐思雨養娘帶娃再專注於事業並不難。
徐思雨重回了開荒時忙碌的日子,早出晚歸的。
夜裏,她住在徐王氏的院子裏,林憶青想來親近也是不可能的。
這段時間裏,徐思雨甚至覺得她真的可以跟林憶青分開。
一個人隻要合理掌握了生態規則,又有足夠優秀的自身,到哪兒都能活得精彩。
屈從一個舊製,再閃光的女德,也隻是殺向女子自身的一把刀。
《紅樓夢》裏那麽多好姑娘,走不出宅門,原本應該燦爛的靈魂被金玉堆砌的男權時代啃噬,最後枯骨紅顏,冤屈隻能到地府裏去評判。
看得徐思雨又悲又痛。
現在還不到那個時代,徐思雨還不想做那個時代的推手。
她或許不能改變時代,但至少她自己不能活成那個樣子。
古有巴清,“用財自衛,不見侵犯”。
徐思雨能看到的山輿圖上,常嘉縣大約跟巴郡的地理位置差不多。
也許,她能成就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
徐思雨請趙伯帶話給洪縣丞,問問洪縣丞想不想再上一步?
沉吟半刻,趙伯說他的生辰家宴,可請徐思雨自己去問。
錢財與人脈,徐思雨要構建相輔相成的關係,這關係應該是長久的互惠互利,而不是情感上的喜好和一時的興起。
徐思雨在和慶府城陸通判府附近買下一座小庭院,帶著半歲大的林軒經常叨擾,沒事兒聽聽老爺子下一步的想法。
陸通判是老學士下山了,他老人家的的政見多少有上位人的影子,知府付和祥對他也是尊重有加,他想推的政策,付知府皆應許發布。
所以,在和慶府下,經濟和治安,陸通判有絕對的話語權。
陸通判府。
今日,徐思雨又是抱著兒子上門送花。
這婦人在外行走經商,本就不多見。
拜訪人還抱著幼兒的,世上怕隻有徐思雨這一個。
陸通判開始時,還會說她儀姿不正,但別人聽了,沒聽進去,他看久了倒也習慣了,甚至還有了長輩看晚輩的親切。
鬆散的見禮之後,陸通判請她坐下。
“你來得正好,提醒你注意水田的蟲患。西北又蝗災了,這一年又是多事之秋啊。”開口還是他最關心的農事。
西南這幾年的安穩,並不代表大禮朝天下安穩。
被山脈隔開的中原地帶,每兩年都有洪災肆虐,而東北、西北與外族交壤的土地,年年爭鬥年年搶。
陸通判遠離朝堂,心卻始終相係,他還有門生在朝,國家大事還能得消息。
“你那泡過藥水的種子,若我獻給朝廷,你可願意?”
從徐莊開荒第一季一畝三石的產量出來後,陸通判就帶人查勘了徐莊的土地和種植方法,徐懷山沒有什麽與眾不同的種植天賦,肥土的方法推廣後,糧食產量確實有所提升,但真正決定產量的,還是徐莊用的良種。
陸通判詢問過,徐思雨說是她手上特別的育種方法。
這個猶如水仙雕刻手藝一般,獨家才顯貴,第一時間陸通判沒有逼她獻出來。
陸通判也有私心,他想看看他治下的糧產如果成了全國第一,他還有沒有可能再回皇都?
他才五十六,雖然有人叫他老大人,可“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和慶府,不是他的歸途。
“大人,良種可賣不可奪。”徐思雨很直白,她是商人,要有利益。
“老夫明白,老夫再想想。”陸通判接過快半歲的林軒,“這孩子長得福氣,以後多讀些經文,少學你娘,精明市儈。”
徐思雨沒辯駁他的酸腐,隻說了她對商業的看法:“王圖霸業,其本質無非四個字:濟世安民。而要安民,第一需要的是什麽?就是經濟,就是財。非有財不足以養民,不養民何來天下?精明市儈,若用來濟世安民,何不是平天下?”
要說,這兩年,徐思雨多讀了些書,也是有好處的,不全是大白話,能拽一兩句道理了。
陸通判可不想跟女流申辯,因為有人說不過的時候,就拿聽不懂敷衍,冷臉就要走人,看著是他這個老輩子欺負人了。
這糧種的好處,他還是捏著以後再用的,此時真是逗逗人而已。
……
徐莊攏共三千畝地,雙季可產二萬六千石的稻米,其中一萬兩千石變成一萬兩千引,可支二百四十萬斤鹽,這是徐思雨一輩子都吃不完的數量。
……
誰也不欠誰的,憑什麽她就該遭人上門指責,末了,還要她不嫉恨?
夫妻之間,終是有矛盾了。
林軒出生後,徐思雨是考慮過慢慢從生意場上淡出,花更多的心思在相夫教子中。
但現在,她不這麽想了。
男人,果然靠不太住。
激情過後,婚姻也就這樣。
冷冷這個男人,讓他想想一輩子究竟想跟誰過。
別給徐思雨講三從四德,她穿來又不是為了成為封建善女,她的三從四德,是“從世界、從愛、從己;”與“文德、武德、言德、品德。”
真正的家人一定會為她活得向上而驕傲,她得一直驕傲下去。
商路並不是林憶青一人想得到的開拓之策,二十一世紀來的徐思雨還能不知道?
南路既然被他先搶了,她就望東、西、北三路,總有一條路會是她的?
就算不開商路,她還有好多可以做的。拚夕夕裏好多必殺器,她還沒用上了。
若是直接搬到四通八達的地方,她就是死做一種,也能做出規模。
先前徐思雨還提議過一家搬到府城,但徐王氏不願離開了,還跟她說了不跟她去了,要回新山村。
自她成親後,徐王氏也提過想搬到徐懷山家裏。
這些年,徐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長子養老,天經地義。
她回兒子那兒住,對兒女都好。
隻是徐思雨舍不得她,要把徐王氏拴在身邊,不準她離開。
而搬出和慶府的想法,也就早早的掐滅了。
……
有奴仆伺候,徐思雨養娘帶娃再專注於事業並不難。
徐思雨重回了開荒時忙碌的日子,早出晚歸的。
夜裏,她住在徐王氏的院子裏,林憶青想來親近也是不可能的。
這段時間裏,徐思雨甚至覺得她真的可以跟林憶青分開。
一個人隻要合理掌握了生態規則,又有足夠優秀的自身,到哪兒都能活得精彩。
屈從一個舊製,再閃光的女德,也隻是殺向女子自身的一把刀。
《紅樓夢》裏那麽多好姑娘,走不出宅門,原本應該燦爛的靈魂被金玉堆砌的男權時代啃噬,最後枯骨紅顏,冤屈隻能到地府裏去評判。
看得徐思雨又悲又痛。
現在還不到那個時代,徐思雨還不想做那個時代的推手。
她或許不能改變時代,但至少她自己不能活成那個樣子。
古有巴清,“用財自衛,不見侵犯”。
徐思雨能看到的山輿圖上,常嘉縣大約跟巴郡的地理位置差不多。
也許,她能成就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
徐思雨請趙伯帶話給洪縣丞,問問洪縣丞想不想再上一步?
沉吟半刻,趙伯說他的生辰家宴,可請徐思雨自己去問。
錢財與人脈,徐思雨要構建相輔相成的關係,這關係應該是長久的互惠互利,而不是情感上的喜好和一時的興起。
徐思雨在和慶府城陸通判府附近買下一座小庭院,帶著半歲大的林軒經常叨擾,沒事兒聽聽老爺子下一步的想法。
陸通判是老學士下山了,他老人家的的政見多少有上位人的影子,知府付和祥對他也是尊重有加,他想推的政策,付知府皆應許發布。
所以,在和慶府下,經濟和治安,陸通判有絕對的話語權。
陸通判府。
今日,徐思雨又是抱著兒子上門送花。
這婦人在外行走經商,本就不多見。
拜訪人還抱著幼兒的,世上怕隻有徐思雨這一個。
陸通判開始時,還會說她儀姿不正,但別人聽了,沒聽進去,他看久了倒也習慣了,甚至還有了長輩看晚輩的親切。
鬆散的見禮之後,陸通判請她坐下。
“你來得正好,提醒你注意水田的蟲患。西北又蝗災了,這一年又是多事之秋啊。”開口還是他最關心的農事。
西南這幾年的安穩,並不代表大禮朝天下安穩。
被山脈隔開的中原地帶,每兩年都有洪災肆虐,而東北、西北與外族交壤的土地,年年爭鬥年年搶。
陸通判遠離朝堂,心卻始終相係,他還有門生在朝,國家大事還能得消息。
“你那泡過藥水的種子,若我獻給朝廷,你可願意?”
從徐莊開荒第一季一畝三石的產量出來後,陸通判就帶人查勘了徐莊的土地和種植方法,徐懷山沒有什麽與眾不同的種植天賦,肥土的方法推廣後,糧食產量確實有所提升,但真正決定產量的,還是徐莊用的良種。
陸通判詢問過,徐思雨說是她手上特別的育種方法。
這個猶如水仙雕刻手藝一般,獨家才顯貴,第一時間陸通判沒有逼她獻出來。
陸通判也有私心,他想看看他治下的糧產如果成了全國第一,他還有沒有可能再回皇都?
他才五十六,雖然有人叫他老大人,可“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和慶府,不是他的歸途。
“大人,良種可賣不可奪。”徐思雨很直白,她是商人,要有利益。
“老夫明白,老夫再想想。”陸通判接過快半歲的林軒,“這孩子長得福氣,以後多讀些經文,少學你娘,精明市儈。”
徐思雨沒辯駁他的酸腐,隻說了她對商業的看法:“王圖霸業,其本質無非四個字:濟世安民。而要安民,第一需要的是什麽?就是經濟,就是財。非有財不足以養民,不養民何來天下?精明市儈,若用來濟世安民,何不是平天下?”
要說,這兩年,徐思雨多讀了些書,也是有好處的,不全是大白話,能拽一兩句道理了。
陸通判可不想跟女流申辯,因為有人說不過的時候,就拿聽不懂敷衍,冷臉就要走人,看著是他這個老輩子欺負人了。
這糧種的好處,他還是捏著以後再用的,此時真是逗逗人而已。
……
徐莊攏共三千畝地,雙季可產二萬六千石的稻米,其中一萬兩千石變成一萬兩千引,可支二百四十萬斤鹽,這是徐思雨一輩子都吃不完的數量。
……